孫悟空作為最早的肄業生,硬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先後擔任了「弼馬溫」,「齊天大聖」,「鬥戰勝佛」等職位,擁有這天庭與西天雙重身份,成為了草根界的傳奇。
如果放在今天,孫悟空衣錦還鄉,花果山勢必會成為「名人故居」,每日接待上萬遊客,小猴子們可以擔當導遊,再也不用為了生計而發愁。方寸山的「菩提學院」,在招生手冊上,也會刊登上孫悟空的頭像,作為歷屆最強的學生代表,這份殊榮他當之無愧。
菩提學院將「筋鬥雲」,「七十二變」列為學校的王牌專業,除了成績優秀之外,學費也不是一般人能夠承擔得起的,畢竟一旦掌握了這兩項技能,那無疑是一隻腳跨入了天庭,另一隻腳跨入了西天。孫悟空也將在業餘時間,流轉於各大會場,講述自己年輕時候的故事,以此來教育後人,甚至孫悟空常說的「俺老孫」也會被註冊成商標。
孫悟空成名之路歷經坎坷
孫悟空出生之後,很快在花果山紮下了根,日子雖過得幸福,但他卻被死亡嚇到了。自此,一顆長生不老的種子便紮根在孫悟空的心中。於是,孫悟空獨自一人踏上了遠去西牛賀洲的求學之路,歷經坎坷他成功入學方寸山「菩提學院」。
求學的前七年,孫悟空只是每日吃吃喝喝,打打雜。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孫悟空悟出玄機,半夜從後門去找菩提祖師,自此菩提祖師便開始傳授它真功夫。孫悟空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僅僅三年時間不到,便掌握了長生不老之術,筋鬥雲外加七十二變。
人生就是這樣,總會有一件事來打破平衡,眼看孫悟空學有所成,猴哥內心的表現欲開始有點按耐不住。師兄弟們早早有所耳聞,師傅偷偷的給悟空開小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於是,師兄弟們以半玩笑的方式說「師傅交給你那些本事,讓我們開開眼唄」,孫悟空又哪裡懂得人心,於是回答說:「你們出題吧」。師兄弟們說:「那你就變成一棵松樹吧」。
孫悟空搖身一變,變成了一顆大松樹,松樹變得惟妙惟肖。師兄弟們的歡呼聲,吸引到菩提祖師的注意。在得知孫悟空在人前賣弄本事時,便藉此將悟空趕出師門,並且與他恩斷義絕。
孫悟空踏向了自己走江湖的路,以後的路都由自己來走了。
師兄弟間正常的技術交流,又如何成為了被趕走的理由
為何師兄弟們出題讓孫悟空變松樹,如果要檢驗一個人的真本領的話,肯定出一個比較難的題目。菩提祖師的弟子們,與他學習多年,想必也會一些低等的法術,而變化成為松樹是他們一直未曾達到過的目標。
因此便想著用松樹來考他一下,孫悟空在變完松樹後,作者特意對孫悟空幻化出來的松樹進行了一番點評:
「鬱郁含煙貫四時,凌雲直上秀貞姿。全無一點妖猴像,儘是經霜耐雪枝。」
這一番描寫不是作者在湊字數,而是說明此時技術的高超。為何松樹難以變好,因為枝葉複雜,細節處難以處理,如果不是功力深厚,根本無法做到「全無一點猴妖像」。師兄弟看到這便已經知道,他們與悟空的檔次已經被拉開了。
松樹象徵著正直,是神聖的象徵,也是人性的表現,一直是菩提山的禁忌,誰也不敢對松樹褻瀆。所以松樹對於菩提山的眾位師兄弟們來說,是不可逾越的存在。可這並不是菩提祖師趕他下山的根本原因。
孫悟空當日展現出來的本領早已遠超師兄弟們,長生不老,躲避三災,七十二變,連松樹都能變得惟妙惟肖。師兄弟的心裡會怎麼想?人不患貧患不均,當他們在看到悟空施展筋鬥雲時便說道:
「悟空造化!若會這個法兒,與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哪裡都尋了飯吃。」
在這句話中,除了嘲諷之味便透著一股酸溜溜的味道。悟空自此之後在方寸山的路上走得將異常艱難。而菩提祖師也在趕他走時說明了原因:
在人前賣弄功夫,別人不如你,肯定讓你教他。你如果擔心出事不教給他,他們便會想法子加害於你。權衡之下,菩提祖師只能將悟空趕下山,以此來保護他。
後記
松樹所代表的剛直不阿並非其真正的禁忌,真正的禁忌還在於悟空打破了方寸山師兄弟內心的平衡,自古以來,人心才是最難以捉摸的東西,悟空又哪裡懂得菩提祖師的用心良苦。
#孫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