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寶寶吃奶後,有這幾個表現,說明寶寶可能被過度餵養了

2020-12-14 張女子育兒

文|張女子育兒: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如果寶寶吃奶後,有這幾個表現,說明寶寶可能被過度餵養了

新生兒寶寶每天吃多少奶呢?如果是新手寶媽,稍不注意,可能就會過度餵養寶寶,尤其是吃奶粉的寶寶。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判斷寶寶是否被過度餵養了呢?一起來看看吧!

過度餵養寶寶的危害

腸胃消化不良

寶寶腸胃發育還沒有完善,腸胃消化能力弱,如果經常過度餵養寶寶,那麼就可能加重寶寶腸胃消化負擔,造成寶寶出現消化不良、積食、拉肚子等腸胃問題,如果一直得不到改善,就可能會導致寶寶腸胃消化功能紊亂,這對於寶寶健康發育是非常不利的。

肥胖

寶寶被過度餵養,營養過剩,就容易在身體中堆積脂肪,從而導致寶寶出現肥胖問題。別以為寶寶胖胖的,是發育好的表現。寶寶太胖,是會讓寶寶出現一系列肥胖疾病的,甚至影響寶寶身高發育,以及智力發育也會受到影響。

腸絞痛

新生兒寶寶由於腸胃功能發育不完善,是容易出現腸胃問題的,尤其是被過度餵養後,非常容易導致寶寶積食,出現腸絞痛問題。這個時候,即使用餵奶的方式哄寶寶,也可能不管用。到了晚上,寶寶就可能整晚整晚哭鬧不止,寶寶遭罪,寶媽也會心痛不已。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被過度餵養了?

從寶寶情緒觀察

新生兒寶寶,每天基本上就是兩個事兒,吃了睡,睡了吃。如果寶寶沒用餵飽的話,可能寶寶會哭鬧,表出現煩躁的一面。如果寶寶吃飽了,那麼可能不一會就會安靜地睡覺了。

其實寶寶的飯量有大多,看看寶寶的小拳頭就知道了,寶寶胃容量,其實就和寶寶的拳頭大小差不多的。因此,寶媽們可別以為寶寶吃得多就是好事,可能會撐著寶寶,導致寶寶被過度餵養,這樣其實是不利於寶寶健康發育。

吐奶多

對於6個月內的寶寶,他們的食物,基本上都是奶水,如果寶寶吃奶後,給寶寶拍嗝後,寶寶還頻繁吐奶,那麼就說明寶寶可能真的吃得有點多,腸胃接受不了這麼多的奶水。因此,只要稍微壓迫到寶寶的肚子,就可能將多餘的,不能承受奶水吐出來。這個時候,寶寶就已經被過度餵養了。

大便情況

對於新生兒寶寶來說,寶寶正常的大便次數是2-5次,大便顏色一般是黃褐色。如果寶寶大便次數過多,並且顏色也不是黃褐色,那麼就可能說明寶寶腸胃出了問題,有可能就是寶寶吃多了,被過度餵養了,並且本來寶寶腸胃發育不完善,消化能力弱,來不及消化導致寶寶大便異常。

寶寶喝奶的聲音

當寶寶餓的時候,喝奶會非常積極,並且還可能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等到寶寶吃奶10多分鐘後,寶寶吃奶以及吞咽奶水動作都會變慢,這個時候,基本上就是寶寶吃奶吃得差不多了。

其實寶寶吃奶的時候,一般寶媽們只要掌握以上幾個規律,就停止給寶寶繼續餵奶,一般是不會過度餵養寶寶。但是很多時候,父母可能為了寶寶發育得更好,可能只要寶寶願意吃,就繼續給寶寶餵奶,深怕寶寶餓著了。還有就是一些新手寶媽,由於缺乏經驗,寶寶一哭鬧,就給寶寶餵奶,每次寶寶哭鬧的時候,寶媽哄寶寶,首先想到的方法就是給寶寶餵奶,這樣的效果確實還是很不錯的,但是這樣也往往就是過度餵養寶寶的開始。

(所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 作者簡介:張女子育兒,從事育兒工作10餘年,家裡有2個調皮鬼。百家、頭條、企鵝等多平臺帳號同名,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與寶寶一起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困惑,都可以私信我。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留言、轉發、評論哦。你對我的一次微小鼓勵都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母乳餵養,寶寶吃奶總睡著?有這4個信號說明寶寶只是「水兒飽」
    如此反覆好幾次,對此小樂也覺得十分困擾,最重要的是,寶寶的體重一直不理想。這一點也讓小樂非常愧疚。為什麼母乳餵養的寶寶,吃奶的時候總容易睡著?4個信號判斷寶寶飽沒飽母乳餵養的寶媽如果沒有辦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就可以從以下幾個信號著手。
  • 如果寶寶有這些情況,是過度餵養的表現,孩子的健康媽媽要注意!
    對於,尚在哺乳期的寶寶來說,前者不太可能了,那後者就成了可供參考的唯一選項。 肯定是孩子積食了啊,那些消化不來的堆積從孩子的口腔裡反映出來,就是怪異的氣味,因為他們畢竟是些垃圾,垃圾怎麼會有好的味道呢。 積食特點三:突然出現食欲不振 孩子並不是一直不愛吃奶的,最近這幾天突然出現了不愛吃奶的狀態,並伴有打嗝、吐奶的情況,那還用想嗎,孩子的奶水都堆積到孩子的嗓子眼兒了。
  • 「有一種餓叫你媽覺得你餓」,媽媽別再過度餵養了,寶寶真的不餓
    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裡,表妹就餵了好幾次奶,看到後我跟表妹說,餵奶的次數有點多,寶寶可能並不餓,這樣很容易過度餵養的。表妹聽到後停頓了一下,然後跟我說:可是他哭了,哭了不就是餓了麼,而且我感覺寶寶每次都吃的挺少的,沒吃幾口就睡著了。
  • 當寶寶吃奶時出現這3種表現,當心餵多了
    當寶寶吃奶時出現這幾種表現,當心餵就多了幾個新晉寶媽,在社區群裡聊得熱火朝天。1)東張西望寶寶在飢餓的時候,一心只撲在吃奶這件事上,那叫一個心無旁騖。除非身邊有突然很大的異響,會驚動到寶寶,不然寶寶只會全神貫注地吃奶。
  • 寶寶有以下表現,寶媽該停止餵奶了,繼續下去可能會傷其脾胃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無關但是一次餵奶後,孩子突然吐了,婆婆以為是簡單地吐奶,就給寶寶拍拍背,結果沒有好轉,一小會後,孩子又吐了幾口,婆婆這很正常,可是娃卻突然腹瀉了,便便像水一樣過度餵養並不能讓寶寶長得更好,如果出現以下表現,家長就需要少餵一點了——1、孩子經常吐奶,拍嗝也沒用新生兒因為胃比較小,調節嘔吐的神經沒有發育完全,如果不小心餵多了,或胃裡進空氣了,都可能出現吐奶的情況。
  • 寶寶吃奶5「禁忌」,新手媽媽需牢記,避免孩子窒息是關鍵
    注意補水時間寶寶吐奶後,如果立即給寶寶補充水分,可能還會引起寶寶吐奶。所以,寶寶吐奶後,儘量等寶寶狀態平穩後,再進行補水。一般來說,吐後半小時就可以補水了,最好用勺子一點點地給他餵水。寶寶吃奶5「禁忌」,媽媽要牢記,預防孩子窒息是關鍵1. 不要平躺著餵養很多媽媽習慣坐在一處或者躺在床上給寶寶吃奶,於是寶寶吃奶的時候也處於平躺姿勢,這是常見的不正確餵奶姿勢,很容易造成寶寶吐奶。
  • 寶寶一哭就餵奶?學會區分寶寶的13種哭聲,謹防過度餵養
    很多新手爸媽,每次寶寶哭的時候,就以為寶寶餓了,然後使勁給寶寶吃奶,結果導致寶寶出現過度餵養的情況,體重下降,食慾消極。學會區分寶寶的13種哭聲,有利於新手爸媽們更好地了解寶寶的需求,以便作出應對。寶寶哭鬧,基本會發出以下13種信號:想抱抱表現:哭聲很低,哼哼唧唧,到處張望,假哭沒有眼淚。這個時候媽媽把寶寶抱起來就能止住哭鬧。困了表現:寶寶哭聲不太大,有規律,比較纏綿,甚至有些不安。
  • 寶寶是否吃飽,用這4個方法一試便知,盲目餵養會撐壞寶寶
    所以這也要求媽媽一定要多關注寶寶的個人情況,避免出現過度餵養的情況。過度餵養輕則會造成孩子消化不良,出現積食現象。重則會導致寶寶吐奶甚至引發腹瀉情況。再者,媽媽在餵養的時候也容易進入一個誤區,總會有寶媽認為:寶寶哭鬧就是餓了。其實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很多,有任何不滿都會用哭鬧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訴求,所以新手媽媽在照顧寶寶的時候,一定不要想當然。媽媽不顧孩子的需求,盲目餵養的話,可能會撐壞寶寶。
  • 如果寶寶發出這5個信號,多是沒吃飽的表現,媽媽要注意增加奶量
    因為寶寶出生後不會說話,所以他們難以表達自己是否吃飽喝足,這也讓很多新手媽媽不明白自己的奶量是不是足夠。其實寶寶在飢餓的時候會發出很多信號,這就要媽媽多注意觀察寶寶的小動作了。如果你的寶寶有以下表現中的一種或多種,就說明寶寶沒有吃飽哦!
  • 未滿周歲寶寶脾胃受損,只因過度餵養,出現這3種情況就別再餵了
    對於沒有經驗的新手父母來說,在養第一個孩子通常都是手忙腳亂的,再加上寶寶特別脆弱,一個護理不好就有可能生病。方琴在生下孩子之後,為了全心照顧孩子,把工作給辭掉了。這樣一來,家裡的經濟重擔就全都壓在了丈夫身上,沒有多餘的錢再請一個保姆料理家事了。可以說,方琴是家務孩子兩手抓,經常忙的焦頭爛額。
  • 寶寶吃奶動手又動腳,寶媽擔心「多動」,也許長大後會更聰明
    提倡母乳餵養的原因,除了供給寶寶所需營養,還有就是建立母子親情。不要覺得寶寶小小的什麼都不知道,雖然嬰兒不會說話,但是已經有了自己的意識,甚至會用哭泣,揮手等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寶寶吃奶也是出於心理需求寶寶才三個月,怎麼可能看出來是多動症,相反,很多寶媽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在吃奶時過於活躍,一點都不老實,這種情況很普遍。寶媽也許會想,吃奶就好好吃,亂動是什麼意思?其實,寶寶吃奶不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也是為滿足心理需求。
  • 想知道寶寶體重是否達標?附幼兒標準體重公式,自查是否過度餵養
    寶寶吃奶有饑飽,過度餵養不可取 寶媽有了孩子後,最擔心的問題莫過於自己奶水不足,不能供應充足營養,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過度餵養同樣不可取。
  • 新手媽媽有困惑,寶寶反覆吃奶為哪般?看看這四個方面有沒有做到
    一大早就有位新手媽媽發消息求助:「我家寶寶現在一個多月,寶寶經常反覆吃奶,一般是兩三個小時反覆吃,不給吃就哭,寶寶是不是吃不飽呀?,我究竟應該怎麼辦?」其實,新手媽媽不用著急,一個多月寶寶胃發育還不夠完善,也就說說寶寶的胃容量很小,雖然看著寶寶吃的時間不短,實際上每次吃到肚子裡的乳汁並沒有多少。
  • 三個月寶寶吃奶不老實,寶媽擔心「多動」,這類孩子也許更聰明
    提倡母乳餵養的原因,除了供給寶寶所需營養,還有就是建立母子親情。 不要覺得寶寶小小的什麼都不知道,雖然嬰兒不會說話,但是已經有了自己的意識,甚至會用哭泣,揮手等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 想知道寶寶是否吃飽了?看這3點就行了,別撐破寶寶的小肚皮
    」那麼,怎麼才能知道寶寶是否吃飽了?1.觀察寶寶喝奶時的表現如果寶寶吸吮2-3分鐘後就有吞咽感的話,按說明寶媽的母乳是很充足的,在這種情況下,寶寶吸吮30分鐘左右就會吃飽了,所以每次餵養的時間不必過長,不超過30分鐘即可。
  • 媽媽餵奶別偷懶,寶寶長期躺著吃奶影響容貌!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爸爸媽媽都想有個高顏值的萌娃。然而,寶寶長啥樣,除了取決於父母的遺傳基因,還與寶寶的一些不良口腔習慣密切相關。 很多媽媽都覺得抱著餵奶比較累,躺著吃奶孩子和媽媽都省力省心。但要注意,寶寶躺著喝奶牙齒很容易受到傷害,而且寶寶長期用這一姿勢很容易變成「地包天」!
  • 兩個月寶寶蹬腿、放屁,可能是這兩種情況,媽媽要耐心護理
    其實,寶寶在出生後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吃奶怎麼辦?不睡覺怎麼辦?總是哭鬧怎麼辦?每個新手媽媽都會有點不知從何下手。最近孩子總是使勁蹬腿、然後放一個響屁,並且表現出很不舒服的表情。表妹就有點擔心了,整日整夜擔心寶寶哪裡不舒服,孩子小也不方便就醫,就在網絡上詢問了很多醫生。表妹通過諮詢,在寶寶每次吃完奶都按摩一下小肚子,慢慢逐漸有了緩解。
  • 寶寶胃出人意料的小,莫把他們肚子「撐壞」
    可能老人在育兒方面的經驗確實很多,但是相對都比較陳舊,最起碼連"吃撐"和"吃飽"都傻傻分不清楚。 嬰兒跟大人不一樣,他們沒有語言表達的能力,所以飲食方面,全靠家長猜測。正處於生長期的寶寶,他們的胃容量其實很小,哪怕吃飽了,也有可能表現出想繼續吃的欲望。因此,家長不要被寶寶表現出來的假象所欺騙,過度餵奶,只會加大他們的身體負擔。
  • 寶寶口腔裡出現小白點,不要單純以為是奶塊,很可能是「鵝口瘡」
    寶寶六個月後,會添加輔食,有細心的家長可能會突然發現,寶寶的嘴巴裡多了一團白白的小東西。多數家長會認為,這是因為寶寶吃奶後,殘留在口腔中的奶液,形成的奶塊,所以不去理會。等過幾天,寶寶開始不吃奶、不吃輔食的時候,去醫院檢查,才被醫生告知這是寶寶得了「鵝口瘡」。什麼是「鵝口瘡」?「鵝口瘡」是一種嬰兒常見的口腔疾病,在症狀高發期,寶寶的口腔內會有大量類似「奶塊」狀表現,所以又被稱為「雪口病」。這種病主要是由一種叫「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導致的真菌感染。
  • 寶寶吐奶怎麼辦?常見餵養問題,專家一次性解答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但嘔吐和吐奶是有區別的。吐奶,是寶寶吃完奶後,偶爾的情況下,奶順著嘴角流出,或隨著打嗝流出,或情緒興奮、動作幅度較大時,猛地從口腔、鼻孔湧出,而寶寶並沒有不適的情況。寶寶嘔吐時會有不適的表現,如哭鬧、煩躁不安等。寶寶吐奶怎麼做?如果寶寶吐奶了,千萬不能把正在吐奶的寶寶豎著抱起來,以免奶水嗆入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