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是我們全身上下活動範圍最大,最靈活的關節了。配合周圍的一些關節,我們的大臂幾乎可以做出360度的旋轉動作。然而,也正因為肩關節太靈活了,所以在大範圍活動的同時,我們的肩部受到損傷的風險也非常大。
在我們打網球的過程中,也許有人不屈膝,有人不轉體,但是肩關節的使用卻一點不會少,尤其是發球的動作伴隨著肩關節的大幅度運動,如果你肩關節周圍的肌肉不夠強大,很容易讓你的肩膀在不正常的運動範圍內移動,最終發生運動損傷。
對於普通網球球友來說,發球往往是最難的技術,動作也最容易不標準。對於關節本身存在一定問題的球友來說,發球上抬手臂的動作會讓肩膀處於異常姿態,更可怕的是我們的一發都是要用盡身體的全力。在錯誤的動作下發全力,這就構成了傷病的溫床。
所以,打球伴隨肩痛的球友在進行傷病康復訓練之前,首先要找教練糾正錯誤的發球動作,否則即使通過休養能夠緩解傷病,只要恢復打球,傷病很快會再度找上門來。
由於肩關節很複雜,肩痛的原因也很多,我們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打網球過程中最常見的肩痛問題——肩峰撞擊綜合症。
肩痛的朋友可以先跟我一起做兩個測試,來確定自己是否是肩峰撞擊症候群的問題。
痛弧實驗:肩痛一側的手臂從身體側面緩緩向上舉起,如果在舉起角度60度到120度這個區間裡發生疼痛,即提示有肩峰撞擊的問題。
擠壓實驗:肩痛一側的手臂向身體側前方伸出,虎口向下,仿佛手裡拿著一個瓶子,正在向下倒水,保持這個姿勢手臂向上抬,如果肩膀觸發疼痛,那麼也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範疇。
那麼什麼是肩峰撞擊呢,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下我們完成手臂上舉這個動作時肩關節的運動。
我們的肩關節是一個球窩關節,圓圓的肱骨頭(上臂骨頭的頭)成「球」形,在肩胛骨的關節盂的那個「窩」裡運動。在這個關節的上方就是鎖骨的盡頭——肩峰。
肩峰和肩關節之間只有很小的縫隙,然而裡面卻穿過了許多肌腱和滑囊。正常情況下肱骨頭在關節窩裡正常滾動,和周圍相安無事。但是由於有些人身體結構或者肌肉張力的問題,當他們上抬手臂時,肱骨頭會從關節盂向上偏移,「撞擊」肩峰,同時擠壓到肩峰下縫隙裡的那些肌腱和滑囊,引發炎症和疼痛。
肱骨頭為什麼會向上偏移呢?通常來說,上抬手臂時我們的三角肌發力讓肱骨頭在關節盂裡向上滾動,但是還有幾塊肌肉負責拉住肱骨頭,讓它在向上滾動的同時向下滑動(才不會滾出關節窩),這幾塊肌肉就是我們的肩袖肌群,附著於我們的肩胛骨表面。
即使經常進健身房的人,一般也很少會鍛鍊肩袖這幾塊肌肉,這導致大多數人的肩袖肌群都比較薄弱,很容易無力和受傷,最終拉不住我們的肱骨頭,造成肩峰撞擊症候群。但是職業選手為了預防肩傷,就非常重視鍛鍊肩袖肌肉,他們每天都會做肩袖肌群的訓練。
今天讓我們也來學習最兩個簡單的兩個動作來保護肩膀吧~
訓練一
大臂自然下垂,屈肘90度,把彈力帶綁在肘關節高度,做手臂外旋的動作。注意動作保持穩定,不要聳肩,負重不用太重。當然你也可以用一瓶礦泉水以側臥的方式完成這個動作。每組15-20次,每次完成3組。
訓練二
大臂水平外展,肘關節彎曲90度。手持一個小啞鈴,或者用彈力帶綁在肩膀的高度,緩慢地抬起前臂再緩慢地放下。
對於肩膀疼痛的球友來說,如果訓練二會觸發疼痛,可以先做訓練一,等到肩痛緩解了再進行訓練二的練習,當然訓練一也需要在無痛的情況下進行。未來我們還會給大家分享職業選手更複雜全面的肩關節保護性訓練。
除了肩袖肌群的肌肉張力問題,造成肩峰撞擊綜合症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就是肩胛骨的位置造成的肩峰下間隙的狹窄。這部分球友通常都會伴隨著駝背和圓肩的問題。
生活中有駝背圓肩問題的球友也或多或少都有肩膀的問題,今天由於篇幅我們改天再來跟大家分享矯正駝背圓肩的動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挺拔的身姿,在動作美觀的同時,對於肩傷的恢復也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