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抗美援朝老兵患主動脈瓣重度狹窄,醫生為他換了「心門」

2020-12-19 京報網

「您現在感覺怎麼樣?」「挺好的,謝謝醫生!」昨天,14時30分左右,在北京安貞醫院,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手術,患有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的90歲抗美援朝老兵徐大爺被順利推出手術室。

手術中,周玉傑、來永強和張純等幾位教授認真分析瓣膜植入後的位置和效果。

這一次,醫院通過先進的微創介入手術——經股動脈主動脈瓣植入術,為老人生病的心臟換了一扇「門」。

患者徐大爺來自吉林省延邊市,三年前,他曾因心包積液、胸腔積液反覆就診於多家醫院。這一次,老人因長時間胸悶、憋喘來到北京安貞醫院就診。經檢查,醫生發現徐大爺除患有主動脈瓣狹窄外,腹主動脈還有一個動脈瘤。於是,很快安排他住院治療。

住院期間,醫務人員無意間得知,眼前這位聲音洪亮的老人曾是一名軍人,還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打那以後,醫生、護士以及同病房的病友,全成了這位老兵的粉絲。病房裡有位病友對徐大爺崇拜得不得了,天天搬個小板凳坐在他床邊,纏著他講戰爭年代的故事。

徐大爺16歲參軍,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一名戰士。戰爭時期,他隨部隊從東北一路南下到海南島。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他們連夜坐火車到丹東,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戰場打了三個月的仗,後來又被派回到後方……去年,徐大爺被授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今年他又獲得了一枚「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我很幸運,趕上了好時候,一下收穫了兩枚紀念章。我有很多戰友都沒能等到解放以後……」回憶那段烽火硝煙的戰爭歲月,徐大爺常淚溼眼眶。對自己的病,老人反而並不在意,只是覺得反覆住院看病給兒女、親人添了麻煩。

手術前,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7A病房主任來永強(左二)到病房看望徐大爺。

「您放心,現在科技發展快,我們肯定要用最先進的技術,讓您安度晚年!」連日來,為著這句承諾,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7A病房主任來永強和同事們,在院領導的支持下,通過全院多學科會診,精心為老人制定了手術方案。

「像老人這種情況一般要進行開胸手術,不僅要全身麻醉、氣管插管,還需要進行體外循環。」來永強表示,高齡患者往往伴有全身臟器功能減退,傳統手術方案風險高,對患者身體影響也很大。「於是,我們決定放棄開胸手術,對老人採用一種經股動脈主動脈瓣植入術,這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微創介入手術。」

如果把心臟比作一個房子,主動脈瓣就是心臟把血液泵到全身必經的一扇「門」,而徐大爺心臟的這扇「門」出現問題,打不開了,這不僅影響全身血液供應,也是引起老人身體一系列不適的原因。

來永強說,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患者無需全身麻醉,通過介入的方式,在老人腿部的股動脈處打一個小孔,將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至主動脈瓣區打開。這樣一來,在原本打不開的「門」處強行「擴開」,並放置了一扇新「門」,老人的心臟就能正常恢復工作了。

昨日12時許,徐大爺被推進手術室,在安貞醫院心臟外科來永強教授團隊、心臟內科周玉傑教授團隊及介入、超聲、手麻、危重症等多個學科團隊的護航下,醫生們順利為老人完成了經股動脈主動脈瓣植入術,介入診療科教授馬曉海還同期處理了老人腹主動脈上的「定時炸彈」——動脈瘤。「我們用支架血管給動脈瘤做了一個腔內隔離處理,這樣一來,血液對動脈壁的衝擊減小,避免了動脈瘤破裂出血的風險。可以說,老人現在的血管系統又恢復了正常的功能。」

記者了解到,徐大爺的手術非常順利,目前已經被送入重症監護室治療。

「老人術後恢復很好,已經能跟醫護人員交流,聲音依舊很洪亮。」來永強透露,老人很快就能轉入普通病房,順利的話本周五就可以出院跟家人團聚了。「作為醫務人員,能有機會為老一輩革命軍人解除病痛,我們感到非常自豪。」

來源:北京晚報微信公眾號

流程編輯:u020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JAHA:嚴重主動脈瓣狹窄與慢性腎臟疾病的關係
    JAHA:嚴重主動脈瓣狹窄與慢性腎臟疾病的關係 2020-10-06 06: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JAHA:主動脈瓣狹窄的流行病學特徵
    導語:主動脈瓣狹窄(AS)是瓣膜性心臟病的最常見形式之一。 主動脈瓣狹窄(AS)是瓣膜性心臟病的最常見形式之一。近日,心血管疾病領域權威雜誌JAHA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旨在評估法國醫院AS負擔,並描述患者特徵,評估死亡率和時間趨勢。
  • 二葉式主動脈瓣狹窄患者,TAVR術後腦缺血風險高!JACC刊登浙醫二院...
    目前,即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不開胸換瓣術)已成為治療症狀性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重要手段,其適應證已擴大到外科手術低危的患者。大多數人的主動脈瓣有三個瓣葉,但部分人只有兩個瓣葉,這種二葉式主動脈瓣狹窄是TAVR治療的難點。而由於其獨特的形態特徵,許多隨機臨床研究並沒有納入二葉式主動脈瓣狹窄患者。
  • 微創不開胸,高齡老人更換心臟主動脈瓣
    患者言大爺,被反覆胸悶氣促折磨多年,輾轉於多家醫院,診斷考慮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2型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等,雖經內科藥物治療,病情仍舊反反覆覆,醫生都告訴他,心臟的「門」壞了,打針吃藥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只有通過手術才是唯一的辦法。但言爺爺和家屬們考慮到合併有一系列基礎疾病,一直不敢進行手術治療。
  • 【首例】全國首例心肺復甦下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置換術成功!
    12月9日上午,來自湖北仙桃的餘大爺回到協和醫院複查,經查他術後人工瓣功能良好。這意味著全國首例心肺復甦下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置換術圓滿成功。△心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為患者複查餘大爺今年73歲。7月,他因突發胸悶、呼吸困難,被家人緊急送往協和醫院救治,經診斷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要立刻進行搶救。
  • 44歲劉真病逝!主動脈瓣膜狹窄4徵兆早發現,532原則預測存活時間
    近日,知名國標舞女星劉真因主動脈瓣膜狹窄術後不幸逝世。其實,主動脈瓣膜狹窄除了先天性的缺陷之外,還是個年齡越大、風險越大的疾病。不過對於主動脈瓣狹窄很多人並不知道該如何判斷,其實這類疾病在身體上多少都會有一些症狀參考,那麼,都有哪些症狀是疾病的徵兆呢?
  • 心外科醫生的「換門術」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血液循環的動力環節,有人把它比喻成「水泵」,這個泵內部有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四扇「門」,隨著心跳不停開啟閉合。但受到感染、風溼、先天因素、粘液性病變等會導致這四扇「門」瓣膜形態和功能異常,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狹窄、鈣化、撕裂、脫垂等病變。該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或出現併發症時,多數只能依靠外科手術治療,這種手術就是心外科醫生的「換門術」——心臟瓣膜術。
  • 北醫三院開心臟瓣膜病門診,換瓣可以不開胸!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主任唐熠達教授介紹,這裡將開展最先進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配備心內、心外、呼吸、麻醉、康復等專科醫生組成的多學科診療(MDT)小組。有了新技術和新模式的雙重保駕護航,中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或反流患者將有更好的獲益。
  •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完成市級醫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
    以往的治療方式以開胸手術和藥物治療為主,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因其創傷小、恢復快,取代傳統開胸手術。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劉劍雄帶領的心臟瓣膜團隊用微創的方式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這也是成都市市級醫院裡首家完成此手術的醫院。
  • 西京醫院實施國內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近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結構性心臟病微創治療團隊採用心血管3D列印技術進行多模態影像評估,成功為73歲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實施國內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西安的73歲患者李紀(化名),兩年來經常胸悶氣短,並伴有間歇性心悸,近期突然加重。患者在當地醫院經心臟超聲檢查被診斷為二葉式主動脈瓣狹窄並多發鈣化,心功能Ⅲ級,建議實施開胸手術換瓣膜。李紀的家人了解到,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不開刀即可置換瓣膜。帶著希望,李紀在家人陪同下來到西京醫院,11月13日,被收入心血管外科。
  • 老人「心門」難開 醫生往心臟裡放了只「蝴蝶」
    如果把心臟比喻為一間房子,主動脈瓣膜就是連接心臟和大動脈的一扇門。這扇門如果打不開或是關不攏,心臟就會「罷工」,會帶來比惡性腫瘤還可怕的影響。這場手術的患者是76歲的劉麗芳(化名)。兩年前開始,她總是胸悶、氣結,沒走兩步就會沒力氣,晚上也無法躺平,否則會感到呼吸困難。
  • 「訂書機」手術修復「心門」 浙大二院專家完成大陸首例經導管三尖...
    研究顯示,65歲以後心臟瓣膜病發病率直線上升,75歲以上老年人的發病率高達13.3%。這其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5年生存率約34%,10年生存率僅約14%。在全球,三尖瓣反流的經導管介入治療更是心臟瓣膜病治療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
  • 主動脈瓣二葉畸形要手術嗎?——上海六院勵峰
    隨著心臟彩超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被發現有主動脈瓣二葉畸形,這是一種怎麼的先天畸形呢?正常人類的主動脈瓣都有三個瓣葉,負責瓣膜的開啟與關閉,所謂的二葉畸形,就是這些人的主動脈瓣有二個瓣葉來負責瓣膜的開啟與關閉。
  • 中國瓣膜大會重磅觀點 李軼江:主動脈瓣病再大年齡都不必放棄
    導語7月30日上午,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心血管外科李軼江教授應「China Valve」第六屆中國瓣膜大會邀請,與全國心血管同道,分享了一例高齡患者經皮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AVR手術)。患者情況患者馬老伯1年多來一直感到胸悶氣促不適,最近2個月情況愈加嚴重,並且雙下肢開始水腫,被家屬送到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心血管外科就診,檢查發現「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合併慢性心力衰竭」,並且有繼發性二尖瓣重度關閉不全。
  • 加拿大、臺灣相繼完成J-Valve手術,傑成醫療為患者帶來新希望
    近日,加拿大聖保羅醫院、臺北振興醫院相繼用J-Valve®為一名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和兩名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進行主動脈瓣介入換瓣治療。在使用J-Valve®之前,海外的高危重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沒有其他治療方法,使用其他介入瓣膜成功率低,死亡率高,患者只能進行保守治療。
  • 四位抗美援朝老兵回憶崢嶸歲月
    和平來之不易,是中朝人民和戰友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抗美援朝志願軍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四軍通訊處處長、退伍老兵孫中今年已92歲高齡,但身體硬朗,老人記憶猶新地敘述著當年浴血奮戰的場面,仿佛回到了那個熱血年代。  孫中1945年入伍,1952年9月奉命隨大部隊,開赴保家衛國的朝鮮戰場。
  • 「英雄無畏 歲月有痕」 90歲抗美援朝老兵身後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有愛 留給他人一片光明2020年10月14日,祖籍重慶的抗美援朝老兵鄒鑑在長沙病逝,享年90歲。當天上午,鄒鑑的小女兒鄒寧聯繫湖南省紅十字會,按照父親遺願,決定將他的遺體和眼角膜分別捐獻給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和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
  • 建軍節,聽87歲抗美援朝老兵譚志洪講述他的烽火歲月
    今年87歲的抗美援朝老兵譚志洪仍然耳清目明、精神矍鑠。紅網時刻記者 王新鳳 通訊員 皮尉人 唐科雷 益陽報導「八一」建軍節,記者來到了抗美援朝老兵譚志洪的家中,87歲的他在房間內來回走著,不停地翻找,找出了保存很久的老物件——三枚抗美援朝紀念章和幾張老照片,照片上的他還是意氣風發的少年模樣。
  •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十一):主動脈縮窄與主動脈|主...
    CoA 可以是一種單純性的病變,也可以合併其它心臟畸形,如室間隔缺損、主動脈瓣二葉畸形、主動脈瓣下狹窄、二尖瓣畸形等。IAA 則是指升主動脈與降主動脈之間管腔與解剖的連續性中斷,相對較為少見,佔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 1.5% 左右。超過 95% 的 IAA 合併大型室間隔缺損,多為對位不良型;超過 25% 的患兒存在 22 號染色體 q11 節段微缺失(DiGeorge 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