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沙灘
森林溼地
高原荒漠
……
儘管今年受疫情影響
國外遊受限,但國內遊爆棚
玩得開心倒是開心了
但安全意識還是不能忘
尤其是疾病預防和衛生健康
這不,有人身上長了寄生蟲
過了 3 年才發覺不對勁
左腿長的"疙瘩"是啥?
病理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我剛從外面出差回來,還沒來得及去複查,不過傷口已經癒合的差不多了。"當我們聯繫上 34 歲的新杭州人金女士(化名)時,她剛剛完成一個項目回到杭州家裡。
她說的傷口,是前不久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接受日間手術留下的,醫生從她左小腿上切下一個腫塊,病理結果卻顯示裡面藏著多條"寄生蟲",這讓她驚出一身冷汗。
金女士回憶,左腿上的腫塊 2 年多前就出現了,當時以為是被蚊子叮咬,過幾天就會自行消退的,沒想到這個腫塊"陪伴"了自己這麼久。"一直也消不下去,儘管手摸上去是個硬硬的疙瘩,但它是會活動的。"金女士說,最開始還有點擔心,但自己也沒有出現任何不適,到後來也就將它拋之腦後了。
"最近發現它變大了,我才又緊張起來了。"金女士透露,前段時間洗澡的時候,偶然間發現這個腫塊好像變大了,並且顏色也從微微紅變深了,遠遠看上去倒像個淤青,"以前也不痛不癢的,但現在一碰就痛。"金女士的閨蜜告訴我們,有一次揉捏之後,這個腫塊腫得跟饅頭一樣,過了一晚才消腫。
心有餘悸的金女士直接趕到浙大一院就診,接受了超聲檢查,結果提示左小腿腓側面真皮層囊性結節伴內部管狀強回聲,但這個腫塊究竟是什麼,並沒有明確診斷,考慮良性病灶的可能性較大,便建議她到腫瘤外科就診。
在浙大一院腫瘤外科門診,接診醫生發現這個腫塊看似和常見的皮脂腺囊腫比較接近,但是也一時也無法明確具體診斷,於是建議她手術切除進行病理檢驗。金女士接受了這個建議,並在前不久接受了日間手術,從左腿上切下了一個直徑約 2 釐米的包塊,而切開這個包塊,醫生看到厚厚的囊壁裡有好將近 10 條淡黃色的線狀物體。最終病理結果顯示切下的包塊沒有異常,而淡黃色的線狀物體竟然是寄生蟲。
切下的包塊標本
切開包塊取出的寄生蟲標本
腿上長出寄生蟲?可能和這些習慣有關
專家:出遊也特別注意這些
好好地,小腿上怎麼會長出寄生蟲?
金女士的生活經歷讓醫生有了眉目。原來,在杭州從事展覽策劃的金女士日常工作時間比較自由,在今年以前,每年都會出國遊好幾次。
"波蘭、芬蘭、法國 …… 歐洲的國家我基本都去過,泰國、印度、日本等亞洲國家我也去過好多次了。"在國外旅行時,金女士最喜歡品嘗各國美食、體驗一些"網紅"項目,"生冷的食物我也不忌諱地吃,也有下水浮潛的經歷。"
生冷食物、浮潛 …… 金女士眼中的風土人情,在醫生眼中卻是感染寄生蟲的高危因素。
寄生蟲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寄生蟲寄生在人體身上,會對人體形成一系列損傷,比如奪取人體營養、損害人體組織和器官等。但也有一些慢性的不會有明顯表現,像金女士這樣,究竟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感染上的什麼寄生蟲也都不得而知。雖然目前金女士局部的寄生蟲已經被清除,但是具體其他部位是否還有,則需要長期觀察。
寄生蟲病傳播途徑常為消化道傳播、接觸傳播、蟲媒傳播(蚊、蟲叮咬)等。因此,近期外出遊玩的朋友們,不妨收下黃建榮主任醫師給出的幾條建議:
去野外或者不清楚情況的森林,穿長衣長褲,做好防護措施。
飯前便後勤洗手,徹底煮熟食物,尤其是如果去到海邊遊玩,儘量不生吃海鮮,我們之前也曾報導過生吃醉蟹感染肺吸蟲病的病例。
遊玩回來後,如果身體出現不適,及時就醫。
接觸貓、犬後多洗手。
浙大一院腫瘤外科主任滕理送教授表示,對於常見的皮脂腺囊腫、脂肪瘤、淋巴結腫大及一些不明性質的腫塊,腫瘤外科都可以通過日間手術予以切除或者病理活檢,輕鬆去除常見體表腫塊的同時也通過病理檢查明確其具體性質,以便對症治療。
來源:杭州交通 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