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了賣房子而建的城市新區,紅利時代接近尾聲!
| 01 都希望成為下一個浦東,但浦東卻只有一個。
所有城市之所以把上海浦東作為學習的「榜樣」,是因為浦東相當於脫離上海市中心又造了一個城,而且取得了人口、產業、房地產「三豐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於是乎,一輪聲勢浩大、如火如荼的「造城運動」拉開了帷幕。都希望自己成為下一個浦東。
這場「造城運動」的規模究竟有多大?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縣級以上正在建設的新區達到3500個。
3500個新區是什麼概念?
中國的縣級區劃一共才2800多個,這3500個新區所規劃的人口總量達到34億。
通過這些數字,你能看到什麼?
第一感覺就是,有點爛大街了。
第二感覺就是,房子比人都多。
第三感覺就是,樓市泡沫好像就在於此!
為什麼敢做出這麼誇張且不合實際的新區規劃呢?
一個巨大的支點就是「城市化」!
「城市化」給很多城市都帶來了巨大的人口紅利,但前期基本上都湧入城市的老城區,有了「浦東效應」後,地方政府們仿佛都開竅了,可以建設新區,然後把人口導入,有了人,新區就有的發展基礎,同時又可以重新進行更合理的產業規劃,而且關鍵一點就是拆建成本相對於老城區極低。
這就是大量建設城市新城區的動力所在。
以目前城市新區的規劃總量來看,很多城市都在原有城域面積的基礎上擴大了一倍甚至幾倍,雙中心或者多中心成為很多城市發展規劃的標配,但卻沒有人能看到下一個浦東的影子,映入眼帘的反而是一個個炒房者的樂園。
由此得出一個結論,浦東就是浦東,有樣學樣的新區們只能成為房地產炒作的天堂,而且,現在看來,大部分城市新區的樓市即將遭遇滑鐵盧!
| 02 城市化進程已進入長尾階段,城市群接棒城市化
如果現在還有人拿「城市化」說事,那就要小心了!
目前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完成了近60%,但刨除老人和原著,能夠擁抱城市的人口其實不多了。
尤其,目前老齡化、少子化的問題很嚴重,這將會導致剩下的人集中流入到超級大城市中。
也就是說對於大多數城市來說,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了,現在正在面臨城市群接棒城市化的時期。
有一點要著重說一下,那些失去人口紅利的大多數城市中,甚至包括直轄市、省會、計劃單列市。
這就會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出現,大量規劃的城市新區,將面臨無人導入的尷尬境地。
正常來講,新區的人口有三個方面的來源:
1、原主城區人口導入。
2、城市周邊縣市人口導入。
3、外省流入人口導入
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這三個人口源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1、原主城區人口導入是壓力最小的,但卻受制於城市人口基數的限制!大家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光靠上海原著民的導入,浦東能發展起來嗎?
原城市人口的導入還有一個副作用,就是人口導入達到一定量級後,人口密度就會被稀釋,直接後果就是,大街上人煙稀少,人氣無法聚攏,商業凋零。
這也是目前大部分城市,包括重點城市都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
2、城市周邊縣市人口導入,這在城市化進程的人口紅利期,確實是一個量級很大且穩定的人口來源,但如今城市化進程已經到了長尾階段,城市群的崛起,導致很多城市周邊人口出現「跳級」流出的現象,不僅如此,城市內部的人口,也出現向城市群流入的趨勢,最關鍵的是這種人口的流失,還伴隨著大量財富的流失,對新區發展產生「反噬」現象。
3、外省流入人口導入,對於很多城市來說目前的可能性就更低了,現在不但是城市之間的比拼,還是省與省之間的比拼。
用大一點的視角往下看,很多省份都是舉全省之力託抬一個省內重點城市,只有少數省份可以做到省內全面開花,所以,優勢劣勢就很明顯了。這也是城市群發展成敗的基礎!
就城市群而言,不是說幾個省聯合一下,城市群就出來了,這只是形勢上的,在如今刺刀見紅的時期,啥用沒有。
城市群的形成,首先要在省內形成多城市聯動效應,之後才是省際之間的經濟大聯動。
| 03 城市新區的產業是吹出來的一個「神話」
新區建設最讓人或者最讓炒房者心潮澎湃的就是產業規劃。
大家注意,是產業規劃,而不是產業落地!
因為對於以房地產炒作為基礎建設的新區,產業落地基本上就是一個「神話」!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很簡單,產業還沒有影呢,房價先炒出天際了,什麼產業能落地?
所謂的什麼什麼項目,大部分都是配合房地產炒作的噱頭而已,如果當真的話,那就只能做接盤俠了。
正常新區的規劃一定是先以產業落地為主,這麼說不是太形象,舉個例子,特斯拉落戶上海,是和當地政府籤了對賭協議的,有大量土地支撐,有200多億的無息貸款,敢耍貓膩,你試試。
但很多新區,所謂的產業就是掛個牌子而已,這更像是一種授權,授權可以用企業的名字宣傳,但背後的好處可不能少。
為什麼只站臺,而不是參與到城市的發展中呢?
3500個新區,對於企業來說,不可能參與得過來,當然這還是表面。
企業也不傻,要是傻也不可能成功,企業到一個地方發展,首先要考慮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質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當地有多少被扶植起來的本地民營企業。
數量越多,營商環境質量越好,數量越少,營商環境質量越差,而不是給企業做個調查問卷,做做數據統計那麼簡單。
本地企業都扶植不起來,外來的和尚也不可能把經念好。
企業的精明還體現在其洞察力上,新區都成了炒房者的樂園了,哪個產業還敢來落地呢?
人口、產業「雙失」的狀態下,給大量新區的樓市帶來巨大的風險,而且這種風險越來越近了。
房地產投資的命脈是什麼?
資金!
如今,進入樓市的資金水龍頭正在逐步擰緊,最先受到打擊的地方,很可能就是這些城市新區。
81大白話為您提供不一樣的房產資訊解讀!
感謝您的關注、點讚、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