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產業「雙失」,城市新區樓市或將落入「城市化」陷阱

2021-01-10 騰訊網

只為了賣房子而建的城市新區,紅利時代接近尾聲!

| 01 都希望成為下一個浦東,但浦東卻只有一個。

所有城市之所以把上海浦東作為學習的「榜樣」,是因為浦東相當於脫離上海市中心又造了一個城,而且取得了人口、產業、房地產「三豐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於是乎,一輪聲勢浩大、如火如荼的「造城運動」拉開了帷幕。都希望自己成為下一個浦東。

這場「造城運動」的規模究竟有多大?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縣級以上正在建設的新區達到3500個。

3500個新區是什麼概念?

中國的縣級區劃一共才2800多個,這3500個新區所規劃的人口總量達到34億。

通過這些數字,你能看到什麼?

第一感覺就是,有點爛大街了。

第二感覺就是,房子比人都多。

第三感覺就是,樓市泡沫好像就在於此!

為什麼敢做出這麼誇張且不合實際的新區規劃呢?

一個巨大的支點就是「城市化」!

「城市化」給很多城市都帶來了巨大的人口紅利,但前期基本上都湧入城市的老城區,有了「浦東效應」後,地方政府們仿佛都開竅了,可以建設新區,然後把人口導入,有了人,新區就有的發展基礎,同時又可以重新進行更合理的產業規劃,而且關鍵一點就是拆建成本相對於老城區極低。

這就是大量建設城市新城區的動力所在。

以目前城市新區的規劃總量來看,很多城市都在原有城域面積的基礎上擴大了一倍甚至幾倍,雙中心或者多中心成為很多城市發展規劃的標配,但卻沒有人能看到下一個浦東的影子,映入眼帘的反而是一個個炒房者的樂園。

由此得出一個結論,浦東就是浦東,有樣學樣的新區們只能成為房地產炒作的天堂,而且,現在看來,大部分城市新區的樓市即將遭遇滑鐵盧!

| 02 城市化進程已進入長尾階段,城市群接棒城市化

如果現在還有人拿「城市化」說事,那就要小心了!

目前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完成了近60%,但刨除老人和原著,能夠擁抱城市的人口其實不多了。

尤其,目前老齡化、少子化的問題很嚴重,這將會導致剩下的人集中流入到超級大城市中。

也就是說對於大多數城市來說,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了,現在正在面臨城市群接棒城市化的時期。

有一點要著重說一下,那些失去人口紅利的大多數城市中,甚至包括直轄市、省會、計劃單列市。

這就會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出現,大量規劃的城市新區,將面臨無人導入的尷尬境地。

正常來講,新區的人口有三個方面的來源:

1、原主城區人口導入。

2、城市周邊縣市人口導入。

3、外省流入人口導入

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這三個人口源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1、原主城區人口導入是壓力最小的,但卻受制於城市人口基數的限制!大家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光靠上海原著民的導入,浦東能發展起來嗎?

原城市人口的導入還有一個副作用,就是人口導入達到一定量級後,人口密度就會被稀釋,直接後果就是,大街上人煙稀少,人氣無法聚攏,商業凋零。

這也是目前大部分城市,包括重點城市都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

2、城市周邊縣市人口導入,這在城市化進程的人口紅利期,確實是一個量級很大且穩定的人口來源,但如今城市化進程已經到了長尾階段,城市群的崛起,導致很多城市周邊人口出現「跳級」流出的現象,不僅如此,城市內部的人口,也出現向城市群流入的趨勢,最關鍵的是這種人口的流失,還伴隨著大量財富的流失,對新區發展產生「反噬」現象。

3、外省流入人口導入,對於很多城市來說目前的可能性就更低了,現在不但是城市之間的比拼,還是省與省之間的比拼。

用大一點的視角往下看,很多省份都是舉全省之力託抬一個省內重點城市,只有少數省份可以做到省內全面開花,所以,優勢劣勢就很明顯了。這也是城市群發展成敗的基礎!

就城市群而言,不是說幾個省聯合一下,城市群就出來了,這只是形勢上的,在如今刺刀見紅的時期,啥用沒有。

城市群的形成,首先要在省內形成多城市聯動效應,之後才是省際之間的經濟大聯動。

| 03 城市新區的產業是吹出來的一個「神話」

新區建設最讓人或者最讓炒房者心潮澎湃的就是產業規劃。

大家注意,是產業規劃,而不是產業落地!

因為對於以房地產炒作為基礎建設的新區,產業落地基本上就是一個「神話」!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很簡單,產業還沒有影呢,房價先炒出天際了,什麼產業能落地?

所謂的什麼什麼項目,大部分都是配合房地產炒作的噱頭而已,如果當真的話,那就只能做接盤俠了。

正常新區的規劃一定是先以產業落地為主,這麼說不是太形象,舉個例子,特斯拉落戶上海,是和當地政府籤了對賭協議的,有大量土地支撐,有200多億的無息貸款,敢耍貓膩,你試試。

但很多新區,所謂的產業就是掛個牌子而已,這更像是一種授權,授權可以用企業的名字宣傳,但背後的好處可不能少。

為什麼只站臺,而不是參與到城市的發展中呢?

3500個新區,對於企業來說,不可能參與得過來,當然這還是表面。

企業也不傻,要是傻也不可能成功,企業到一個地方發展,首先要考慮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質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當地有多少被扶植起來的本地民營企業。

數量越多,營商環境質量越好,數量越少,營商環境質量越差,而不是給企業做個調查問卷,做做數據統計那麼簡單。

本地企業都扶植不起來,外來的和尚也不可能把經念好。

企業的精明還體現在其洞察力上,新區都成了炒房者的樂園了,哪個產業還敢來落地呢?

人口、產業「雙失」的狀態下,給大量新區的樓市帶來巨大的風險,而且這種風險越來越近了。

房地產投資的命脈是什麼?

資金!

如今,進入樓市的資金水龍頭正在逐步擰緊,最先受到打擊的地方,很可能就是這些城市新區。

81大白話為您提供不一樣的房產資訊解讀!

感謝您的關注、點讚、評論、轉發!

相關焦點

  • 城市時代:人的城市化需求與供給(下)
    例如,底特律城市汽車產業的衰退所導致的城市人口規模減少和逆城市化現象,玉門市因為資源枯竭產業停滯所導致的城市化穩步不前甚至人口外流和城市衰敗,以及我國近年來出現的大量收縮城市現象。因此,正是城市基本服務功能的衰退及工作勞務供給能力的下降導致了人口集聚和城市化規模的停滯或收縮,這也反過來說明了,一座城市的「工作勞務機會供給能力」是城市化之路上的最基礎動力,並且會直接影響到城市化速度變化。
  • 高中地理高頻考點:城市與城市化、城鎮建設專題設計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標誌:[記憶] 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在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 4、城市化的意義: (1)城市市區域發展的經濟中心
  • 【專題複習】高中地理常考知識點:城市與城市化,附中國十大潛力城市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標誌:[記憶] 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在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 4、城市化的意義: (1)城市市區域發展的經濟中心
  • 成都樓市,東部新區、天府新區到底誰是成都未來發展重點
    新城的出現,從來不是替代老城,而是為了緩解,隨著城市發展,人口高密度,帶來的人流、物流、交通流壓力。 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外遷,才能保證讓成都中心城區,到達人口密度適中、配套高效、商業發達、文化厚重,環境優質的健康狀態。
  • 城市化戰略專家推導出現代城市擴展極限半徑
    石破天驚 大煥城市化戰略研究院推導出城市半徑極限!  「北京目前通勤圈範圍只有30KM左右,城市區域(人口密度不小於4000人平方KM)的半徑也僅在30KM上下,與上述兩大都市圈相比相差甚遠。借鑑東京、紐約兩個世界城市的經驗和事實,北京都市圈未來發展並穩定在半徑50KM是極有可能的,其範圍中近期為北京平原區,遠期將延伸到河北省的廊坊北三縣部分地區。
  • 專題|豫南&皖北&蘇北&魯南人口流出城市房地產市場特徵及前景
    典型城市:南陽>阜陽>駐馬店經濟、購買力是支撐樓市回暖根本動力(本節有刪減)本章我們將從新房成交、土地市場、需求情況、城市基本面四個維度,結合實地調研了解到的信息,對南陽、阜陽、駐馬店等三個典型城市進行分析。
  • 樓市凜冬的環京經濟圈,正開啟5年新周期
    京張高鐵2019年末開通運營,線路全長174公裡,最高設計時速350公裡,將張家口至北京的運行時間壓縮至47分鐘。京雄城際新建線路全長92.03公裡,與全國主要城市實現高鐵互聯互通,北京達大興國際機場段已於去年9月開通,今年底全線通車後,北京城區至雄安新區可實現30分鐘通達。京唐城際和京濱城際都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在天津寶坻分流,分抵唐山和天津濱海新區。
  • 城市定位刷新,哪裡才是赤峰樓市黑馬區域?蒙東區域性中心城市
    這是《赤峰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 - 2030年)》對赤峰市的定位。這樣的定位,決定了赤峰這座城市的區域發展規劃和資源分布,也將影響到赤峰市購房者的選擇。赤峰市城市規劃圖隨著赤峰城市格局的不斷擴大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的號召力也正在快速增長,人口、資源、經濟、產業等等紛紛湧入這座城市。
  • 過去三年,有城市房價跌了近一半,能買房的城市越來越少了
    比如哈爾濱,今年第一個出臺政策保樓市的省會城市,「十四條」明確提出要開發商降價促銷,甚至連買商住房都可以按住宅來申請房貸。三四線城市也有,比如廣東湛江,福建平潭,還有河北全省,近期也公布了新的保樓市措施。
  • 10天5城都降低落戶門檻,城市布局經濟長遠的發展,樓市也在內
    這麼密集推出相關的戶籍新政,和城市搶人大戰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是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城市的經濟發展和人口數量的穩定才是最核心的目的,畢竟城市越大涉及的人口老齡化、樓市的穩定程度、商業圈的發展都和人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 機構預測:7年後人口紅利將「消失殆盡」!樓市面臨壓力
    中國房價上漲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口,因為城市人口不斷增加,所以市場上的房價才會不斷上漲。例如數據顯示,在2006年的時候北京常住人口1199萬,房價是7375元/平米,但2019年北京常住人口達到2154萬人,房價就漲到了6萬元/平米。
  • 樓市剛剛傳來大消息,不少城市成交「腰斬」,釋放的是什麼信號?
    樓市在2,3月份感受到了明顯的遇冷。當然也許是因為過年,大部分人都持續在歡慶的喜悅當中,因此購房者才會減少。也許是因為樓市持續調控並未放鬆,因此觀望的人數依舊不少。也有更多人認為樓市房價過高,已經沒有那麼多人能夠買得起房了。不管什麼原因,官媒近日發布了一則樓市爆炸性消息:不少城市成交量直接腰斬。
  • 專家:未來19座城市將聚集74%人口。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嗎?
    樓盤網原創/胡我們是有著近14億人的人口大國,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城市化的推進,讓眾多的農村人口開始向城市遷徙,給城市住房帶來了明顯的居住壓力,好在房地產市場同步跟進,不斷的擴大建築規模,從很大程度上不斷滿足打工者的居住需求,但在這個供需緊張的環境下,也出現了一個很明顯的問題,那就是房價的上漲速度超過了預期
  • 新區交通再升級!
    該項目北起呼市南二環與昭烏達快速路相接處,南至和林格爾新區與規劃北環路相接處,總體呈南北走向,路線全長約20.298千米,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設計車速為80千米/小時,包括道路工程、橋涵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電力工程、綠化工程、附屬工程等。
  • 2020年成樓市分水嶺?買房者要注意了,樓市將進入「青銅時代」
    早在2019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我們可以發現,雖然房地產市場不止一次傳出「回暖」的信息,但買家的熱情似乎不高,大眾對於如今的樓市,似乎總是持有觀望態度,大眾對購房恢復了理性,對於未來房價是否上漲,或將在2020年迎來一個新的轉機。
  • 全球罕見灣區三軸跨海,中山敏捷錦繡海灣城成超級板塊|樓市資本論
    樓市資本論認為,藉助交通網絡、信息網絡,共同構築城市集合體,是當今城市進化的趨勢。經濟區融通人才、資源、創新等要素,互聯發展機遇的疊加效應非常明顯。粵港澳大灣區事實上已經形成了「金融+科技+產業」大灣區,幾乎囊括了紐約灣區的「金融灣區」、舊金山灣區的「科技灣區」和東京灣區的「產業灣區」的所有產業類型並均具實力。
  • 蘭州新區年新增人口10.4萬人,實有人口已達46.5萬
    原標題:蘭州新區年新增人口10.4萬人,實有人口已達46.5萬   今年以來,蘭州新區積極發揮國家級新區治理機制優勢和示範引領作用,科學做好疫情防控,及早組織復工復產,狠抓產業項目建設,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高質高效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前三季度
  • 地王頻出,房價暴漲,看不懂臨沂樓市
    調控也按不住的城市 面對高燒不退的樓市,臨沂也頒布過不少調控。 將二手房納入統一調控範圍,嚴格執行二手房交易合同網籤備案制度,實現貸款、繳稅、過戶登記等合同規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