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校長勝任力提升加碼助力?——保定市「吳甡校長工作室」現場...

2020-12-14 騰訊網

「在工作室三年,我還記得吳校長說的那句話,要做『明』校長而不是名校長,明明白白。」「從吳校長身上,我學會了坦然面對一切困難,昨天有十個麻煩事,今天只要少了兩個麻煩那就是賺到了。」「吳校長出現在我苦苦尋路的低谷期,是我人生的導師。」……12月12日,華北大地正值隆冬,保定市第十七中學英華學校二層會議室裡,保定市「吳甡校長工作室」首期結業式正在舉行,與窗外大霧陰沉的天氣不同,室內暖意融融、氣氛熱烈。工作室成員校長向工作室主持人、北京廣渠門中學教育集團理事長吳甡,工作室學術導師、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鐵道等與會嘉賓分享了自己三年來的成長收穫。

2017年7月,北京市廣渠門中學教育集團吳甡校長工作室落地保定,首期吸納了來自全市8個貧困縣的20名校長參與。三年來,工作室成員獲得國家榮譽14人次,省級榮譽6人次;成員從不會做研究、開展課題研究數為零到個個有課題、人人做教研;從吳甡校長工作室開始,全市實現工作室從0到48的突破,教師、校長專業學習成長共同體不斷壯大。在保定,以吳甡工作室為「塔樓」,來自北京的優質學校資源、專家資源等成長資源,通過升級校長理念、提高校長勝任力、開拓校長眼界、激發校長成長內在動力,化物無聲,正悄然改變著這裡。

校長要有自己的辦學思想

在進入「吳甡校長工作室」前,現任保定市第二十六中學校長的韓雲慶已經當了7年校長。就事論事,每天忙於眼前的事務性管理是他進入工作室後對自己的反思。

「校長要有自己的辦學思想。」吳甡認為,校長不能只做「懶惰的勤奮者」,要從以事物為本的「事本」向注重教學思想凝練和表達的「話本」、「文本」邁進,最終達到關注學生快樂成長、教師幸福工作的「人本」層面。

「經過在工作室的系統學習,現在我的工作有了『線』,能在教學理念的引領下,把事辦完辦好。」如今,以「讓每一位學生健康、智慧、快樂地成長」為辦學理念,二十六中系統地開展了傳統文化教育、體育教育活動和愛心教育活動等。

「以前零散的教育教學活動有了靶心。」韓雲慶說道。

用生命影響生命是吳甡的教育理念。他認為,對於校長而言,要尤其關注教師的幸福感和學生的滿意度。學生在快樂中才能最大程度地成長,而這離不開有幸福感的老師,有幸福感的老師又離不開校長的管理方式。

「現在,在我的學校裡,我有意識地多表揚少批評,多傾聽少高談,多肯定少否定,老師們的笑容多了,幹勁更大了。」安國市實驗中學校長尹虎說道。

「從工作室裡,我學到了更多的管理方法。」曲陽縣第二初級中學校長李志勇說道,每場講座,吳甡從不吝嗇,給校長們講理念,出實招。「他講了很多管理的『秘方』和實招』,讓我們能用別人的火點亮自己的燈。」

沒有薄弱校只有薄弱校長

吳甡到現在還記得,工作室成員第一次見面,「沒師資、缺生源」是不少校長們抱怨的話題。

「沒有薄弱的學校,只有薄弱的校長。」面對校長們「向外」找原因的傾向,吳甡以自己帶領北京廣渠門中學突破困境、從薄弱校成為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的生動實踐為例,鼓勵校長們勇敢闖出路子來。

「在自己苦苦尋路的時候,吳甡校長讓我看到,原來廣渠門這麼優秀的學校也有這麼曲折、艱辛的創業史,給了我不少撫慰和力量。」韓雲慶說道。

易縣裴山學區中心校校長田戰生,帶領學校從區縣倒數第二成長為正數第二;淶水縣第二中學校長牛寶村說,作為縣裡曾經「二三流的學校」,近年來學校學生回流明顯 …….

如今,吳甡工作室裡不少曾經來自薄弱學校的校長,不僅信心更強,幹勁更大,還越來越多地承擔起了「重任」。

「保定蓮池區三中分校校長田賀潔從薄弱校21中到三中分校且蓮池區全面實施集團化辦學,高新區小學校長高慧娟也開始了集團化辦學,工作室的校長們在更大區域內發光發熱。」 保定市第十七中學校長、工作室秘書長李梅說道。

2020年,保定市有三位校長入選河北省首期教育家型校長,其中兩位出自吳甡校長工作室。三年時間,吳甡校長工作室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從教育理念到管理實務,從觀念更新到方法指導,校長們走進京城名校參觀學習,與陶西平、馬憲平等教育名家面對面交流,正如張鐵道感慨地那樣,紮實的理論學習增加了校長們的辦學信心,高層次的交流碰撞開闊了校長們的思想境界。「做一名新時代的智慧型校長」「向教育家型校長進發」已然成為了校長們的口頭禪。

從零到四十八

「保定地區貧困縣初中李梅校長工作室」「保定名師高慧娟工作室」「保定名師高薇工作室」「保定地區貧困縣高中賀宇良校長工作室」……在總結會上,李梅介紹道,如今,首期名師工作室的若干成員校長,借鑑「吳甡校長工作室」模式,也相繼成立了名師、名校長工作室。

「如今,從吳甡工作室孵化出了一批我們保定本地的工作室,涵蓋了70多個學校,數萬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因此受益。」保定市教育局副局長趙建民說道。

2017年,在「吳甡校長工作室」落地保定之前,保定全市沒有一個名師、名校長工作室。教育教學資源分散,教師校長缺乏集體成長的專業學習共同體。如今,三年過去,保定實現了名師、名校長工作室「零的突破」,名師工作室數量達到了48個,不僅增強了當地校長的領導力,推動了所在學校的發展,還為探索名校長引領的校長培養探索出一條實際可行的能力建設之路。眾人划船船行快,眾人拾柴火焰高,「一件事做成功,一定是你做對了什麼,一定是有眾人相助。」吳甡感慨地說。

會上,保定市吳甡校長工作室英華學校基地籤約儀式舉行,從一個吳甡校長工作室擴大到廣泛性社會性的影響,未來,工作室將繼續深入挖掘以校長為對象的能力建設模式,探索京津冀教育合作共贏新路徑。「把優秀校長多年積累的經驗及教育智慧轉變為一種課程,這種做法是具有全國性意義的。」張鐵道說道。(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梁丹 通訊員 張萌 12月12日發自河北保定)

作者:梁丹 張萌

相關焦點

  • 如何提升校長的價值領導力
    或許是性格原因,我總喜歡任何事情親力親為。也許,在許多人眼裡這樣當校長很累,但是校園裡每一處細微的變化讓我愉悅,從每一句肯定的話語中我感到激情永遠在。在學校管理中,在做好頂層設計的條件下,我的辦學管理注重從精細到精緻,關注學校每一次前進的腳步。因為,我願意——聆聽學校每一個人的心聲。
  • 新時代,校長怎樣提高學校治理能力?如何做面向未來的校長?這場大會...
    三是《教育家》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培養萬千行家裡手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徐功明介紹了《教育家》5年來的成長的大事記,介紹了當下《教育家》開展的為校長服務的項目——以「光明教育家」app為依託的「教育家號」,為學校提供發布內容、宣傳學校品牌和內涵的平臺。並表示十四五期間《教育家》將開展「雲探校看不同」活動。
  • 廣州市番禺區象賢中學與高躍國名校長工作室聯合舉辦教研教學交流...
    2020年7月13日,借廣州市番禺區象賢中學校長馮金洪帶領學校管理專家和骨幹教師,蒞臨威寧自治縣威寧民族中學開展學校教學教育工作研討培訓活動的契機,廣州市番禺區象賢中學與高躍國名校長工作室聯合舉辦教研教學交流活動。
  • 蓄力揚帆再啟航-徐匯區教育系統第三期名校長工作室結業
    1月6日,徐匯區教育系統第三期名校長工作室結業式在區教育學院舉行。高屹工作室、李文萱工作室、滕平工作室、洪雨露工作室、高一敏工作室及金琪工作室的導師和學員分別就各自的成長感悟、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與展示。
  • 校長訪談|東營市勝利第一小學校長荊瑞娟:與生命同行,讓生命美好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新怡 東營報導東營市勝利第一小學創建於1964年9月,系勝利油田建校最早的一所學校,2005年隨著辦學體制的改革,更名為東營市勝利第一小學,荊瑞娟任校長。多年來,學校以「激發潛能 保護靈性 精彩人生」為辦學理念,在「至美文化」的引領下,積極構建「至美課程」,打造「至美課堂」,爭做「至美教師」,培養「至美少年」,堅持「內涵發展提升品牌,特色發展提高質量」,高點定位,精細管理,學校規範化水平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在全區小學中名列前茅,社會滿意度穩步提升。
  • 獨家:青島10位國家、省級名師名校長領航工作室主持人風採
    青島新聞網9月9日訊(記者 韓彤彤)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青島市共有10位名師名校長獲評全國、齊魯名師名校長領航工作室主持人。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本網獨家採寫了這些齊魯名師名校長的事跡。並邀請部分名師名校長書寫從業感言,展示島城教育工作者的風採!
  • 喜訊||萊西市第一中學、店埠鎮中心小學校長入選第三批青島名校長
    喜訊||萊西市第一中學、店埠鎮中心小學校長入選第三批青島名校長 2021-01-04 2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防早戀,校長設計「奇葩校服」看到成品後,網友:不愧是校長
    一方面耽誤孩子學習,另一方面也是怕孩子小小年紀被騙了,為了能夠讓家長毫無後顧之憂,一位校長想出了一個絕妙方法。校長採用了一種獨特的方法,那就是在校服上加上反光條。在漆黑的小樹林裡,想要發現藏匿在裡面談戀愛的同學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一旦校服上裝上反光條,只要稍微有一點光,就能夠看清楚裡面的人,看到校長的主意,很多網友不禁大聲贊好,不愧是校長。
  • 保定市總工會為保變電氣勞模和工匠創新工作室授牌
    為進一步激發勞模和工匠人才在技術創新中的潛能,發揮創新工作室示範引領、集智創新、協同攻關、傳承技能、培育精神等方面的作用,12月23日,保定市總工會為保變電氣獲得省級創新工作室以及市星級勞模和工匠創新工作室舉行授牌儀式。
  • 緬懷老校長吳樹青先生
    作為一名年輕的博士研究生,我在三年的學業中自然與丁校長沒什麼接觸,僅有的一次就是受時任英語系主任胡壯麟教授指派將丁校長為北大《數學叢書》英文版撰寫的序譯成英文。雖然那篇短序並未花去我多少時間,但是據說後來丁校長對我的英譯文還是給予了讚許。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見到已卸任多年的丁校長時,寒暄了幾句我便提及那篇短序,他竟很快就記起了,還說一直沒有機會謝我呢。現在故人已經仙逝,我只能沉浸在對他的無盡思念中。
  • 「尋找中小學校改革發展典型案例與好校長」活動啟動
    為助力教育改革發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校長智庫教育研究院聯合 《環球人物》發起「尋找中小學校改革發展典型案例與好校長」活動。12月13日,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第三十五中學舉行。
  • 校長們開課啦!這一堂特別的課,一起來聽聽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金丹丹 通訊員 馬佳麗在防範新冠肺炎的特殊時期,杭州市江幹區的中小學校長們以本次疫情防控為背景,以生命教育為核心主題,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孩子們、家長們真誠地進行溝通交流,對特殊時期的學習、
  • 小贏公益攜深圳「十佳校長」、華為「高知家長」 探索教育公益
    從2018年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劃「小贏·澄小」項目啟動,至2019年初為澄小完成宿舍、圖書角等硬體方面的改造,兩年以來,對于澄小軟實力提升計劃的落地,也一直貫穿期間。「讓鄉村寄宿制學校兒童健康生活,快樂成長。」想要實現這個項目目標,需要每個相關群體的共同介入,然而如何調動不同群體發揮他們應盡的努力呢?
  • 我們的好校長習近平同志
    那些年經常可以見到一些畢業生回學校詢問如何解決「農轉非」問題,許多學生工作了幾年後,仍然還是農村戶口。此外,還有「馬江分校問題」,根據當時國家教委的要求,不得異地辦學。所有這些問題都集中在這次現場辦公會討論。  參加完9月22日的開學典禮,習校長就帶領福州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針對當時困擾已久的難題進行現場辦公。
  • 李登輝:校長的校長!他當校長23年,26位弟子成為各大學校長
    李登輝雖然身穿洋裝,但心繫祖國,依然有一顆赤子之心,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憂心忡忡,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在美國留學期間,他深深感知了美國科技教育的先進,為中國的落後教育現狀而輾轉反側。李登輝到上海的時候,復旦大學剛剛籌建,邵力子久聞他的大名,立刻復聘請他為復旦公學的教務長,同時兼學校的英文、法文和德文等科目的授課老師。學校創建不久,校園即被佔用,校址沒有著落,處於停辦狀態。
  • 「現代學校治理研討會暨第三屆中國好校長盛典」舉行
    潘劍凱表示,作為《教育家》雜誌社的品牌項目,「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近年來在教育界產生了極大反響,並在推選、傳播各地中小學校育人典型,引導廣大教育管理者樹立強烈的職業使命感、提升教育管理專業化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戴龍成向《教育家》雜誌創刊五周年表示熱烈祝賀。他認為,在總結十三五、謀劃十四五之際,開展「尋找中國好校長」活動,就現代學校治理進行研討,很有意義。
  • 三亞舉辦校長領導力論壇河南一位校長獲評馬雲鄉村校長獎
    1月6日,在三亞馬雲公益基金會校長領導力論壇暨新鄉村教育家授銜儀式上,馬云為全國20位2019馬雲鄉村校長獲得者授銜。來自河南省滑縣老店鎮大石莊中心小學的校長劉戰勇入選,他將獲得50萬的獎勵,用於改善個人生活、領導力提升和所在學校發展。
  • 好校長「動」起來,好學校才能「走」起來
    如何讓校長流動更正向、避免「千校一面」「人走茶涼」,值得不斷探索和研究——近日,北京等地教育行政部門啟動校長流動制度,推進教育高質量均衡。當下辦得比較好的學校,無外乎兩大類:一類是長期堅守,遵循教育規律,不斷積澱的歷時較長的老學校,這類學校佔優質學校中的絕大多數;另一類相對少數,它們是建校時間不長,但學校發展過程中某一關鍵當事人為該校帶來教育專業常識和理念,並將它們貫徹於學校的管理、評價和教學活動之中,使學校品質迅速提升。前一類學校說明對教育學理堅守的重要,後一類學校顯示教育學理對學校品質快速提升的必要。
  • 馬雲對話百名校長:今天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校長的領導力
    這樣的學校,好老師是不願意去的,學生也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在整個鄉村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最主要的問題:60%以上的老師離開學校,主要是因為沒辦法和校長相處。如果不把校長的問題解決了,老師的問題就解決不了。調動老師的積極性,主要靠校長。老師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眼界;老師的心態決定了孩子的心態,而校長的眼界、校長的心態會決定老師的眼界和心態。
  • 中外校長齊聚師大附中,交流分享教育智慧
    來自白俄羅斯明斯克市第十二中學副校長塔西亞納塞烏魯科娃女士發表了題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基礎教育國際交流》的演講,她詳細介紹了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助力該校基礎教育,以及該校同其他國家學校進行基礎教育經驗分享的歷程;白俄羅斯格羅德諾市第五中學校長奧爾加赫魯什科女士發表了題為《明斯克第五中學文化及教育環境》的演講,她分享了該校作為公立基礎教育學校所面臨的文化及教育環境,並詳細介紹了該校在面對全球化和國際化進程中如何做到有效的融合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