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清潔也是有學問的,口腔教育早就已經成為了歐美精英教育的重要部分,誰能抗拒寶寶的天真笑容呢,尤其是孩子一口小白牙乾乾淨淨的。
媽媽對口腔清潔有誤區,寶寶牙齒爛掉以為糖吃多
小徐的寶寶兩歲了,只認為對寶寶很好,平時看別人養娃不給寶寶吃糖,小徐也學著為了寶寶的牙齒健康,不給寶寶吃糖。有一天周末休息跟寶寶玩的時候,就發現了問題。
孩子一張嘴呼氣臭臭的,把嘴巴掰開一看,裡面牙齒壞了好幾顆,小徐的火氣就上來了,質問孩子,「你是不是偷偷吃糖了?」寶寶也嚴厲的媽媽嚇到了,說自己沒有。
正巧小徐的媽媽來看孩子,看寶寶被嚇得要哭了,問清楚怎麼回事,又問小徐。「你平時給孩子刷牙嗎?」小徐說,偶爾刷,覺得寶寶的牙齒不吃糖不會蛀牙,結果小徐的媽媽就教育了小徐關於口腔清潔的知識。
牙齒早早就壞掉,對寶寶有什麼危害
在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中,中國0-5歲群體中,乳牙齲齒的概率高達66%,恆牙齲齒率有29%。
美國的寶寶基本都有一本自己「牙齒檔案」(1歲開始),一年內大概也要洗牙兩次,因為美國人把牙齒健康也列入自己的「社交方式」之一。牙齒確實是需要我們好好護理的,即使是寶寶的小乳牙也要按時做好清潔,口腔清潔不到位可能會對寶寶造成什麼傷害呢?
1)影響到了恆牙的生長
恆牙是要伴隨我們一輩子的牙齒,按正常情況來說,乳牙先在牙床給恆牙「開道」,恆牙還是要按照乳牙的生長軌跡長出來的。寶寶乳牙還沒長出來就壞掉了,恆牙長出來也會參差不齊。
影響美觀不說,後續帶牙套不止是花錢,還會讓孩子遭罪。
2)影響營養吸收,腸道消化功能
寶寶齲齒,對食物的咀嚼能力下降,食物還沒有嚼爛就進入腸道,既影響營養的吸收,又對寶寶的腸道消化能力不利。
3)大小臉影響美觀
如果寶寶只有一邊齲齒,吃東西就會用好的牙齒咀嚼,長期這樣下來,單側的咀嚼,兩側臉的咬肌就會大小不一,形成「左右臉不對稱」的情況。
4)影響寶寶心理健康
別的寶寶都是白白淨淨的「小米牙」,寶寶察覺到自己的不同,在加上別人的嘲笑,可能會形成自卑心理,以後更加不愛說話,不敢大笑。
家長怎麼應對寶寶的出牙期症狀
1)首要任務就是清潔
4-10個月的寶寶可能會長出第一顆牙齒,這時候媽媽就可以用紗布或者棉籤,用清水給寶寶清理擦拭口腔,這樣提前幫寶寶堅持清潔,可以降低口腔敏感度,讓寶寶以後對刷牙接受程度更高。
長牙後,大概兩歲半乳牙全部長出來,這時候就可以訓練寶寶自己刷牙了,媽媽在一旁做示範,早晚帶著寶寶刷牙,逐漸養成習慣,牙刷3個月就要更換一次哦。
2)寶寶可能有的表現
①發熱
由於寶寶在長牙,可能會牙齦發炎進而會導致發熱,只要寶寶體溫不超過38.5度,就是沒問題的,媽媽可以給寶寶用溫熱的水擦身降溫。
②流口水、愛啃東西
寶寶長牙前兩個月,牙齒就像小竹筍在牙床裡「埋伏」著,寶寶可能會愛流口水、啃東西緩解牙床的不適感。這時候媽媽也不用擔心,及時幫寶寶擦掉口水,給寶寶啃啃咬咬膠、啃咬巾等,大人在旁邊看著房子寶寶吞進肚子異物就可。
③脾氣暴躁睡不好
這時候要體諒寶寶了,因為長牙齒,寶寶會變的暴躁,夜晚經常被疼醒,媽媽要耐心地給寶寶一個磨牙棒啃啃,或者用乾淨的手指幫寶寶輕輕的按摩一下要長牙的牙床。
媽媽一定要經常檢查寶寶的牙齒,不要像小徐一樣粗心,等寶寶牙齒爛了才追悔莫及。
【浩一媽媽提醒】要堅持給寶寶清理牙齒和口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