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之問:愛情!可憐我不知道你是什麼!他命裡5個女人都無愛?

2020-12-22 燃情文化

魯迅之問:愛情!可憐我不知道你是什麼!

生命是一種嘗試。

而愛情,則是這種嘗試中最為濃烈的一抹。

從孟姜女哭倒長城,到牛郎與織女的星河相望,再到無數文人墨客站在他們那個時代之巔的悽婉流長,都無不讓人們對愛情一次又一次的捫心修煉——愛啊!你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情愫?

同樣,巨匠魯迅也曾發出了他們那個時代對愛情的叩問!

魯迅的小說《傷逝》和《奔月》,無疑是他們那個時代的愛情力作。在婦女與個性解放的那個年代,在愛與性解放的徵程中,他從一個知識分子和作家視角,觸摸與刻骨了那時代人們的心境世界,以及那時代的愛情觀——怎樣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

所以,魯迅在1919年於《新青年情感錄四十》中,就發出了他們那個時代著名的「時代之問」:愛情!可憐我不知道你是什麼!

而他生命裡的5個女人,因為「愛」,或者是「非愛」,即便是付出了一生,又可曾留下些許答案?

朱安:孤獨的守望魯迅40年

有一種愛,叫默默相隨和隔遠相望,更是一種祈禱與祝福,即便永遠無法觸摸,甚至是遙不可及。

朱安,在魯迅生命中,或許就是這樣愛著。

朱安是魯迅的第一個女人。

明媒正娶的原配女人。

但魯迅卻一點都愛不起來。

朱安是一個悲劇人物,也是魯迅在他們那個時代,鑑於強大社會俗氣、社會人倫,以及人們劍一般的觀念和目光,因為心地慈良,而一手炮製的「愛情悲劇」。

朱安,魯迅的原配夫人,1878年6月生於浙江紹興。

1906年7月6日,在日本求學的魯迅被母親騙回老家完婚。他身穿大紅袍、正冠的將朱安娶進了家門。

魯迅原配夫人朱安女士

魯迅原配夫人朱安

新婚之夜,魯迅卻睡在母親的房裡。

次日,魯迅砍掉了當時的婚俗規矩,「沒有按老規矩去祠堂」告知列祖列宗他結婚了,更沒有帶朱安去拜見祖宗。

第三天,他就離家出走了。

去了日本。

時年魯迅26歲,朱安29歲。

婚後,魯迅很少向外人訴說他的婚姻,多次對友人說:「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這句著名的表白,以證明他對朱安確實毫無感情,只有供養的義務。曾被許多人引用過,以說明對愛情的混沌與叩問。

他曾想與朱安離婚,但在那個年代,被休了的女人,是永無出頭之日的,也是會被萬人唾棄的。

所以,魯迅又於心不忍。

而對於他這樣的心境,1919年1月,魯迅假託「一位不相識」的讀者來信,為中國青年發出了對愛情的著名呼喊:愛情!可憐我不知道你是什麼!

而有的:「是全憑別人主張,別人撮合,把他們一朝戲言,當我們百年的泉約,仿佛兩個牲口,所從主人的命令:「咄,你們好好地住在一塊兒罷!

或許,這就是他從自己與朱安的婚姻中,悟出與提煉出的愛情語言。

無疑,朱安是愛著魯迅的。

且愛得深沉,痛苦,執著,甚至是根本就沒有了自己。

她在魯迅母親身邊,苦苦的守候魯迅40個春夏秋冬,14600多個日日夜夜。

而終究,即便等到魯迅死亡,她也未曾獲得魯迅的愛情。

1936年,魯迅逝世後,朱安依然以「大先生」為榮。

魯迅在朱安內心深處,依然是神一般存在。

她不但保存著魯迅的遺稿,即便生活困苦,「只吃米糊和蔬菜」,她都未曾接受社會捐助,更拒絕了周作人的錢——因為「她知道大先生與二先生合不來。」

她愛魯迅,愛得很有骨氣。

她甚至將許廣平和周海嬰當著了最親的人。

將周海嬰視如己出。

臨終前,她淚流滿面地說:「希望死後葬在大先生之旁。」

即便生時,她未曾獲得魯迅哪怕是一眼的熱望;死後,她依然毫無懸念地認為自己是魯迅的女人——即便她生命最後的一點請求,亦是一種縹緲與奢望。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獨地去世了。

身邊獨影,沒有一人。

朱安葬在北京西直門外保福寺處。她的墳墓沒有墓碑。

她只是在這個世界行走了69個春秋,孤獨地注視魯迅,並只不過是為魯迅地久天長地渡守了40多年「活寡」的「小腳女人」。

或許,朱安與魯迅同樣發出了那個時代的感嘆:「愛情!可憐我不知道你是什麼!

許廣平:牽手一生,卻是魯迅的影子女人

愛,是一種守望,相護,付出和熱烈而大膽的追求。許廣平,在魯迅的生命中,或許就是這樣的女子。

許廣平是魯迅的夫人。

是魯迅一生中,唯一以「婚姻」和「愛情」相稱的女子。

更是魯迅眾多女子中的優勝者,最為幸運的一位女人。

許廣平與魯迅的結合,許廣平仿佛就是魯迅愛情小說《傷逝》中的子君,她懷著崇拜的心念,深深地愛著魯迅。

不過,她又比子君更幸運。

在《傷逝》中,子君與涓生的愛情,是以悲劇結束,而她與魯迅的愛情,卻烽煙相隨,直到魯迅生命的結束。

不管是「愛」還是「非愛」,以及是「喜歡」還是「將就」,他們的愛情,終是修得了正果。

但不可分否認的是,許廣平與魯迅熱戀之時,正是魯迅創作《傷逝》之期。

魯迅許廣平與友人

他們的愛情,無疑能從《傷逝》中尋到影子。

這——可以從魯迅與許廣平的《兩地書》中就可以看出——為了這樁愛情,魯迅想了很多很深,這些想法,無意有意地被融進了其創作的小說《傷逝》的情境之中。

《傷逝》描述:「她總是微笑點頭,兩眼裡瀰漫著稚氣的好奇的光澤,壁上就釘著一張銅板的雪萊半身像,是從雜誌上裁下來的,是他的最美的一張像。當我指給她看時,她卻只草草一看,便低了頭。似乎不好意思

在此可以看出,《傷逝》中主人翁子君和涓生之間的愛情,一開始就是「偶像式」的虛幻,純屬青春期的衝動。

小說中,子君美麗、獨立、個性、熱情奔放。

她不僅只是把涓生當作理想的性伴侶和男人來愛,且還是懷著崇拜與「偶像」的心戀,把他當成了夢裡的「雪萊」。

所以,在愛情的激情下,子君毫不猶豫地與涓生同居了。

愛情仿佛轟轟烈烈。

但隨後涓生失業了,生活無繼。

他已經不是子君眼裡夢裡和心靈高地裡的「雪萊」了。

於是,他們的愛情枯萎了。

《傷逝》結束成一出蒼涼的悲劇。

而在魯迅與許廣平的結合中,許廣平是魯迅的學生,一直都是許廣平熱烈地追求魯迅,甚至於,魯迅根本就無可阻擋。

所以,在他們的愛情裡,魯迅是被動的。

從一開始,許廣平就一如子君般熱烈,把魯迅當著崇拜的「偶像」。魯迅在許廣平眼裡,就是涓生在子君眼裡的「雪萊」。

俗話說,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紗。

一個血氣方剛的男人,在一個熾烈如火的女人的追求下,即便與愛情、長相、地位等無關,也是毫無招架之能的。

而魯迅,對此又是怎麼說的呢?

後來,他在談到與許廣平的結合時,很坦率地說:「我先前偶一想到愛,總立刻自己慚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愛某一個人,但看清了他們的言行的內幕,便使我自信我絕不是必須自己貶抑到那樣的人了,我可以愛。

所以,魯迅的「愛情」不是一種因為愛情的愛情,而是兩性碰撞中的「心情」。

他是因為相遇而愛!

她是因為激情而愛!

魯迅作為一個作家,且是洞察社會人倫最深刻的作家,魯迅毫無疑問是冷凌、深刻與清醒的。

難道,魯迅真的看不透什麼是愛情?

所以,魯迅與許廣平,未必是魯迅內心世界真正的愛情。

那時,許廣平是個激進青年。

1923年,許廣平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同年十月,魯迅開始在女師大教書。1925年3月,許廣平開始和魯迅通信。這些通信中,文字間並沒有蘊含風花雪月、相思愛戀、卿卿我我的言語,而是師長與學生之間就某一問題和心境的探討與交互。

所以,此際,即便許廣平或許有一些「萌芽的喜歡的愛情」,但可以肯定的是,魯迅並未有這樣的情愫。

那時,面對中國之怪現狀,魯迅正處於苦悶、彷徨時期:與兄弟周作人決裂,女師大風潮,「三一八慘案」,世風人倫風雲變幻,大事接踵著向他迎面撲來。

魯迅許廣平和兒子

於是,魯迅偶有縱酒、熬夜、不顧身體的拼命寫作。

且他覺得身體狀態不佳,隱覺自己活得不會長久。

那時魯迅的心緒是憤懣的、憂鬱的、茫然的……

正是這個「慌亂期」,許廣平以一個學生和女性的深情與敬意,幫魯迅抄稿件,勸魯迅戒菸酒,勸他注意休息、愛惜身體和生命。

久而久之,魯迅就收穫了許廣平的愛情。

但此後,許廣平則一直活在魯迅的影子裡。

魯迅在中山大學任教時,許廣平任他的助教。1927年10月3日,兩人抵達上海從此開始了同居,他們正式以「愛情」和「婚姻」的名義結合在一起。

此後,魯迅便成為一名職業作家。

而許廣平,亦毅然決定只做一名家庭主婦,悉心照料魯迅的飲食起居,並幫助魯迅查找資料、抄寫稿件校對譯著等工作。

直到,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

她含淚地送別了自己深愛的偶像般的男人——魯迅。

此後,她一直從事整理、編定、印刷、出版魯迅的著作。

直到1968年3月3日,許廣平逝世,她享年69歲。

而她與魯迅的愛情,一如1934年12月魯迅送給許廣平《芥子園畫譜》上題的那首詩:

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畫圖怡倦眼,此中甘苦兩心知。

這,就是許廣平與魯迅的愛情。

馬鈺——魯迅心念過的「北大校花」

有一種愛意,叫默默關注和心心念念,即便朝思暮想和牽腸掛肚,那也是需要緣分,而緣盡時,便是默然離開。

在魯迅與馬鈺之間,或許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愫和心境。

才子與佳人,自古乃佳話。

而才子,無一例外均愛著佳人,佳人,亦從來就傾心於才子。

才子佳人,魯迅的一生中,也曾風起過漣漪——魯迅日記,他提及馬鈺的名字,竟然多達53次。

一個無關的女人,會在一個男人日記中反覆出現?

無疑,此人肯定乃是才子的佳人。

北京大學校花馬鈺,比林徽因都還要美麗

此佳人,便是有著「北大校花」之稱的馬鈺。

馬鈺何許人?

馬珏,北大教授馬裕藻的長女。馬裕藻,魯迅的同事、朋友,還「過從甚密」。

這佳人馬鈺到底有多漂亮呢?曾有人評價過學者馬裕藻,認為他對北大的最大貢獻就是為北大生了個漂亮的女兒馬鈺。

而對於馬鈺的漂亮,一位北大學者這樣讚美馬鈺:「她像大理石雕出的那麼美!」「林徽因、陸小曼等那時代的美女,如果和馬珏相比,仍有所不及。」

對於這樣的美人,卻與魯迅不期而遇。

那就是在馬裕藻的家中。

據馬珏晚年回憶說:「魯迅先生一度在北大任教,與我父親是同事,他們性格相投,過從甚密。魯迅先生經常來我家做客,與父親一談就是半天。」

那時,魯迅顯然是馬鈺家的「常客」。

不知魯迅先生是真的與馬裕藻有話要說,還是因為「北大校花」馬鈺的美。

但他與馬裕藻除了是浙江的老鄉、留學日本外,馬裕藻是教育國文的,1920年起,曾任北京大學國文系主任長達14年之久。

之前,馬鈺讀書時代,曾在其校刊《孔德旬刊》上發表過對魯迅先生印象的一篇《初次見魯迅先生》的文章,馬珏晚年回憶:

「不久,魯迅先生來孔德學校,讀到那期《孔德旬刊》,我沒想到,先生看到我那篇小文章後,十分高興。他誇我寫得好,說我寫的都是實話。後來先生把它收進了他親自編選的《魯迅著作及其他》一書中。他還送書給我。」

即便朦朧,依然難隱馬鈺之美

馬鈺繼續回憶,「過了幾天,父親還帶我去八道灣魯迅家去玩。」

顯然,還是少女的馬鈺,便與魯迅先生及其「家」有著特殊關係。

至少,見面不少。

在馬鈺的回憶錄中,有這樣的話:「從那時起,魯迅先生到我家,常問起我;如果我在,便和我說幾句話。我們還多次通信。我向魯迅先生請教的信和魯迅先生的回信,自1926年元月3日至1932年12月15日,通信持續六七年之久。」

馬珏給魯迅寫了有28封信,而魯迅回信13封。

6年的通信歲月,有多少話要說?

一個才子和一個佳人通信6年,為什麼?談什麼?又是怎樣的情境?

此外,即便魯迅與許廣平同居了,他還在與許廣平的通信中,提及「馬鈺生病」的事。

顯然,馬鈺之於魯迅先生,不是一般的重要。

而魯迅先生,對馬珏亦是「十分關心」。

馬珏後來才讀到魯迅與許廣平的《兩地書》,她的表現及情緒竟然「十分感動」。

他們之間的關係,直到,1933年馬珏嫁給天津海關職員楊觀保後,才結束。

而在魯迅日記和一些前輩的回憶中,對於馬鈺的結婚,魯迅先生表現得「悵然若失」。

對於馬珏,不管是否屬於「愛情」,魯迅先生都是「有感覺的」。

馬鈺北京大學的簡歷

畢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但結局,卻是無果而終。

或許,魯迅先生之所以發出——「愛情!可憐我不知道你是什麼!」的時代之問,於他的愛情心境不無關係。

而對馬鈺的喜歡,則更增加了他對愛情的彷徨,甚至是迷惘。

對於馬鈺,或許,他連自己都不清楚——這,究竟是不是愛情。

馬珏婚後,魯迅與她再無瓜葛。

從此相忘於江湖,沉情於人海!

1994年馬珏病故,享年84歲。

許羨蘇:魯迅身邊最自卑的女子

愛情,面對高大光鮮的影子,有時總是因為極度的卑微而只有默默相守和虔誠的祝福,得到與擁有,都是鏡花水月。

魯迅與許羨蘇的糾葛,或許就是這個樣子。

許羨蘇,或許不出名。

但卻因為與魯迅有著莫大關係,卻成為那個時代,人們都很關注的女子。

她是魯迅紹興老鄉,一個貧寒家庭的求學女子。

她是作家許欽文的四妹,魯迅弟弟周建人在紹興女子師範學校的學生。

許羨蘇1920年前來投考北京大學,因家境貧寒,所以就暫住在了魯迅八道灣的周家。

其實,她比許廣平更早先一步闖入魯迅的生活。

成為魯迅八道灣家的家庭成員之一。

許羨蘇(左一)

平時陪老太太聊天,做家務,採購生活用品,周老太太、朱安,包括魯迅本人生病,奔醫院,找醫生,都是許羨蘇在操持。

許羨蘇,就像魯迅家的一個小妹妹!

在魯迅日記中的「許璇蘇」「淑卿」「許小姐」都是指她。

後來,許羨蘇沒有考上北京大學,而就讀了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

此後,每逢節假日,她便是周宅的常客。

魯迅與許廣平南下後,許羨蘇長住魯迅家中,為其看守書房、織毛線背心和圍巾、處理郵件、照顧母親、操持家務……

魯迅每到一站就給許羨蘇寫信匯報;到廈門後每隔二三天就給許羨蘇寫信,兩人來往信件據《魯迅日記》就有250多封,魯迅給許羨蘇寫信(包括寄書刊)共155封,許羨蘇給魯迅寫信共百餘封。

魯迅的學生孫伏園曾把魯迅與許羨蘇、許廣平的關係稱作「二許之爭」。

儘管魯迅接納了許廣平,但從《魯迅日記》中可以看出,魯迅對許羨蘇是喜歡的。

不過,這樣的喜歡,體現出更多的,是魯迅兄長般的情感。

看上去很堅強的許羨蘇

但於許羨蘇而言,卻是難以隱喻的愛慕與喜歡。

只是,她沒有許廣平那麼熱烈、奔放和敢愛。

或許,這與許羨蘇的貧窮與自卑有關。

在那個特殊年代,一個家境貧寒,遠到他鄉求學的女子,無疑,心裡有很多的無奈與自卑。

即便有愛,也深覺自己形穢。

致使她——「沒有愛的勇氣」。

而唯有默默的,看著自己喜愛之人,與她人牽手遠去。

而她,只能空恨一生。

由此,在魯迅逝世後,許羨蘇的懷念文章裡,其字裡行間,依然能看得到其溢出的深沉而真摯的情愫。

許羨蘇,1986年逝世,享年85歲。

於許羨蘇的愛慕,魯迅肯定是能夠感觸到的。

但是,魯迅先生卻止於禮。

發乎情之間,在與許廣平同居後,他能給她的,或許只有兄妹般的情誼。

與許羨蘇的糾葛,魯迅先生依然沒能體驗到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即便許羨蘇在暗地裡暗戀著,和深愛著他。

所以,他依然發出——「愛情!可憐我不知道你是什麼!」的時代之問。

蕭紅:一個承襲魯迅衣缽的才情女子

有一種情感,不是渴望佔有你,而是不斷的付出、斧正、幫扶與成就你——你的飛翔,就是我最真誠的愛意!

魯迅與蕭紅,或許就充盈著這樣的情愫。

蕭紅在魯迅的一生中,可謂是集摯友、戰友和師徒於一身的特殊女人。

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因為,蕭紅的文學之路,每一個腳印,都與魯迅有著極大的關係。如蕭紅的《生死場》《呼蘭河傳》等著名作品,都是在魯迅的幫襯之下一步步走入那時代的文壇。

他們之間,可謂亦師亦友。

其作品的文風及思想內涵,都與魯迅的格調和影子有著一脈相承的關係。

據考證,1927年,蕭紅17歲就接受了新思潮、新文化思想,並激進到直接逃婚。

其實,蕭紅早在哈爾濱第一女子中學讀書的時候,就深受魯迅作品的影響。

才女蕭紅

所以,他們都對那個時代的人民大眾及其疾苦持有一樣的情感和關懷,都對中華民族的命運密切關注。在「民族魂」的刻畫上,他們更是有著共同的目標指向。

1934年秋,蕭紅和她的丈夫蕭軍來到上海拜訪大魯迅。

從此,就與魯迅接下了不解之緣。

其實在此之前,他們就曾與魯迅先生通過信。

可謂神交已久。

從此,他們就成了魯迅家的常客。即便後來小蕭紅與蕭軍關係冷涼之後,蕭紅依然「常去魯迅家坐坐」。

有一次,魯迅生病吃了蕭紅和許廣平包的餃子,魯迅好誇讚蕭紅說:「你身子弱又消瘦,要多吃點」

此後,蕭紅情感上出現了很多波動和交集。

於是,苦悶時,蕭紅總是頻繁地出現在魯迅的家裡。

蕭紅與母親

有時一聊就是夜半三更。

魯迅就讓許廣平送蕭紅,還叮囑道:「要坐小汽車。」還要許廣平把車錢付了。

後來,許廣平甚至還在文章裡表現出對蕭紅的妒意。

魯迅逝世後,蕭紅寫的關於魯迅先生的回憶文字洋洋萬言,字字泣血,被譽為寫魯迅或者是回憶魯迅先生的最出色的文字。

其字裡行間,總透著濃釅的思念情愫。

如果說魯迅對蕭紅沒有一點感情,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

而蕭紅對魯迅的崇敬與愛慕,甚至是暗戀,其言行中總能找到依依戀戀的影子和神採。

或許,在蕭紅與許廣平之間,魯迅真的依然悟不透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

1941年,蕭紅在香港的悽風苦雨中英年早逝,享年才不到31歲。

從《傷逝》到《奔月》,都是5個女人的愛情宿命?

《傷逝》中,描寫的是子君對涓生的崇拜,同樣是因為涓生是大才子,亦堪稱高富帥,但當涓生失去工作而落魄後,子君突然發現,涓生原來不過如此,他再也不是她心中的偶像與英雄。

兩個追求個性解放的男女,被殘酷的現實磕碰得頭破血流。

最終,《傷逝》成了愛情的悲劇。

而在《奔月》中,魯迅同樣對愛情和婚姻刻畫得更為深刻:嫦娥因對羿的崇拜而產生了愛情,後來她們步入婚姻後,因為外部環境的變化——「百獸均已除盡,留下的只有烏鴉麻雀,連一隻走獸也難以找到了」。他們整日只能吃烏鴉炸醬麵。後來,羿逐漸熄去他昔日英雄的所有光環,從而喪失了對嫦娥的吸引力。

最終,嫦娥和羿走向了愛情悲劇。

魯迅先生關於愛情的兩部作品,不但神似,而且還神似。

那麼,是不是就體現了魯迅先生的「愛情觀」?

魯迅先生

或許,其間,真的融入了魯迅先生對愛情與婚姻的思考、擔憂與後怕。

尤其是兩部作品中的女主人翁,都是因為崇拜男主而激情相愛,最終因為現實條件的殘酷變化,導致物質匱乏而走向了愛情與婚姻的悲劇的墳墓。

而在其現實中,他生命的的5個女人,都無不是因為崇拜他而成為朋友的、暗戀的、相思的、戀人的……

她們都與其作品《傷逝》《本月》中的女主極其神似。

由此,魯迅的「時代之問」——「愛情!可憐我不知道你是什麼!」他真的悟不透?還是在擔憂什麼?

顯然,魯迅是在擔憂自身的未來情景——當英雄失去光環,當才子失業,當一位的物質都難以為繼,這些,都是會導致愛情和婚姻走向悲劇的「原罪」。

他認為,所有的愛情在經歷過初戀的瘋狂後,都必然皈依於平靜。

而且,愛情需要庇護!

愛情,需要支撐!

因為,愛情和婚姻就仿佛原本是自由離子,是不穩定的。

她不僅僅需要真情、熱情和道德去維護,更需要長久修繕,且必須「推陳出新」才能恆遠。

由此可以看出,在魯迅先生的心中,愛情是沒有根基的,經歷過初戀熱戀後的灼熱後,必然經歷到理智的冰冷的婚姻;愛情,被它自身的另一種形式——婚姻異化,最終消失在無愛的人間。

於是,世間便不存在愛了!

最後,眾所周知,魯迅先生深受存在主義影響。

存在主義哲學認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是緊張衝突的,個人在世是孤獨的,別人對我來說是多餘的,不可理解的和偶然的,我的存在是對他人的限制,我通過他人的自由而存在就沒有任何安全感,個人與社會根本上是衝突的不相容的,他人即是地獄。」

不過,除了他生命裡的5個女人,魯迅先生均是以平等姿態真切地關注女性的心靈、感受和那些不可預知的未來。

無疑,這種關懷跨越了性別。

而由這種關懷演繹而來的愛情觀,也凸顯了他的一種時代精神——在那時的愛情中,也起到了改變世觀、引領思潮的作用,從而形成了具有魯迅特色的愛情觀。

「愛情!可憐我不知道你是什麼!」

——其實,魯迅比誰都清楚:真正的愛情,一切因崇拜的緣起而脫離了現實的,都是悲劇的。

文 / 然情琴部落

魯迅與友人

魯迅先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無愛無性無後,魯迅原配妻子的悲慘一生,魯迅去世,她說了這句話
    朱安,一個普通的封建女子,但有一個著名的丈夫魯迅在國內外,雖然嫁給知識分子,她的生活是苦澀的,不僅在新婚之夜受到婦女最大的侮辱,而且生活沒有一個好的家,對她來說,她是魯迅的遺物。在新婚之夜,魯迅不想與朱安有任何關係,對她也冷若冰霜,朱安初為人妻,希望能給魯迅留下好印象,並了解他思想先進,不喜歡小腳的女人,於是特地換了一雙大鞋子,然而,在鞋子掉下來的那一刻,朱安還是看到了魯迅厭惡的眼神,鬱悶到了谷底,那天晚上,他們從來就不是夫妻,而是一直安靜地坐在一起,讓她作為一個封建女人,第一次感到屈辱。
  • 魯迅髮妻:獨守空房41年,無兒無女,無性無愛,遺言讓人落淚
    騙局之荒唐,手段之惡劣,讓魯迅非常不滿。同時他也將這樣的不滿,過渡到了自己對於新婚妻子朱安的態度上。他以非常平靜的態度辦完了與朱安的婚禮,當朱安懷著一個出嫁女子的期許踏入朱家大門,看見魯迅那平靜且不帶一絲波瀾的面龐之時。
  • 負心魯迅現形計:結婚41年,造就朱安一生痛苦
    她本商家之女,是中國最著名的文人魯迅先生的妻子,但卻一生中被魯迅傷害最深。她本該是魯迅最親愛的人,但卻被「渣男」魯迅傷的最深。她為周家付出了一生,付出了自己最多的愛,到頭來卻是換來了晚年孤獨終老的悲慘境遇。她甚至沒有在魯迅身邊沒有留下什麼身影,她就是朱安。如果沒有魯迅,幾乎沒有人知道這個女人的存在。
  • 魯迅原配妻子,一生無性無愛無歡無後,臨終前的遺言令人揪心
    愛情一個巴掌拍不響,只有兩個人彼此有情,才能夠真正獲得幸福。遺憾的是,在那個封建時代裡面有太多的犧牲品,對愛情有太多的人根本就沒有一個健全的思想,就按照父母之命,白白葬送了自己的一生,魯迅的原配妻子朱安,就是舊社會的悲劇。
  • 魯迅的兩個女人:一個呼吸都是錯的,另一個撒謊都顯得尤為可愛
    可惜,命運之神送給她的一生的形影孤單,用她自己的話:"我好比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可是現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無用。這是一個大字不識的小腳女人,對自身命運精準而感人的描述。
  • 男人愛你的4個表現,女人別不知道
    我是遇見小媛,一名熱愛文字與讀書的情感創作者,在這個浮躁的世界,我願意聆聽你的聲音,也希望能用自己的文字溫暖到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一個男人可以有多愛你?我想這是很多女人都想知道的問題。人的肉眼無法分辨真心假意,因為可以偽裝的事物太多了,也包括愛。
  • 兩性關係裡,對你有性無愛的男人,有這兩種表現,聰明女人早放手
    很多女人在感情裡,還是想遇到一個從一而終的男人,一愛就是一輩子。看透那些有性無愛的男人其實也不難,他們在感情裡,大多會有這兩種表現。電影雖有些誇張,但藝術來源於生活,現實裡許多男人,也有這種毛病。感情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真正心疼你、愛惜你的人,不會心急火燎地和你確定關係。兩人一起花時間聊天,吃飯,約會,慢慢靠近,逐漸親密,然後再確定關係。
  • 傻傻的愛情中的女人
    當然是女人。女人是天生的尤物,從頭到腳無不窮儘自然之妙意,蘊蓄水月之靈秀。好女人如煙霞明滅的風景,朝夕變幻晨昏異趣。女人自她稍明事理之日起一直到她香魂歸去,都在渴望愛情幻想愛情,在女人的辭典裡,理想等於愛情,愛情也等於理想。如果一個女人在各方面都很優越卻時常揚言要自殺,那麼原因絕對只有一個----她沒有愛情。所以,要論證女人的軟弱,女人的痴與傻,也只能沿著愛情之路出發。
  •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存之道,陽光道很寬敞,獨木橋也能過
    有那麼一些人,你很快就可以發現對方與自己不是一路人,那就允許自己放棄與之同行。知乎上有人問:「哪個瞬間,讓你覺得你和朋友其實不是一路人?」你打遊戲,她看書,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認為她看書是裝逼裝文藝,她認為你打遊戲是不求上進混吃等死。周國平在《人生哲思錄》說:「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標,覺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
  • 愛情裡的三大定律,你都知道幾個?
    當然,還有一部分人將它看作是愛情。萬裡山河不及江川,你是我一生的渴望;遇見你愛意洶湧,看世間萬物,都浪漫心動。古往今來,讚頌愛情美好的文案數不勝數。可是,又有幾個人會用強有力的話語警醒世人,揭露愛情裡的三大定律,告訴人們到底該如何維繫感情。
  • 家長見面後,男方絕口不提結婚,女人: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楚林問姚輝女方到底要多少彩禮,姚輝說要八萬。楚林說既然都懷孕了,要八萬你們怎麼還不給呢?八萬真的不算多呀?姚輝接下來的話讓楚林徹底清醒。姚輝說:「都懷孕了,還要什麼彩禮呀?」03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麼楚林終於知道,原來姚輝讓她搬到自己身邊是另有目的。他想讓楚林和他的前女友一樣未婚先孕,到那時他們就能白撿個媳婦了。
  • 魯迅先生寫下一首詩談愛:小娃子先生,我應該愛誰?
    魯迅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他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的文學作品,而在其中自然也是少不了關於愛情的,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一種這樣的詩。你應該愛誰,我怎麼知道。總之我的箭是放過了!你要是愛誰,便沒命地去愛他;你要是誰也不愛,也可以沒命地去自己死掉。」
  • 女人喜歡問你這些問題,說明她很想你,男人別傻傻不知道
    其實,女人不是不願意把心裡的想法說出來,而是因為害怕失去,開害怕自己付出太多感情,最後會被男人輕視,得不到男人的愛護。所以,女人們都喜歡用提問題暗示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愛意。當一個女人總喜歡問你這些問題,那就說明想很你,男人別傻傻不知道。
  • 女生問:你喜歡我什麼?高情商的回覆,讓女人對你總是念念不忘!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失戀、愛而不得的人問:" 我到底哪裡做錯了?為什麼他不再愛我了?"簡而言之,每個人都會談戀愛,但大部分人不會愛。在兩性交往中,其實戀愛也是一門學問,需要技巧。為什麼有的人在愛情中屢次失敗,而有的人卻能攜手白頭,結局圓滿?
  • 4個忠告,送給愛情裡的「傻」女人
    你在發脾氣,男人說不懂你;你在粘著他,男人說沒自由;你在關心他,男人說你好煩。一個女人,在戀愛中,需要學會如何不「愚蠢」,一段成功的戀愛關係,是要讓男人覺得不失心動,且倍感輕鬆。4個忠告,送給愛情裡的「傻」女人。
  • 楊紫連續5年為喬欣卡點慶生,這是什麼愛情啊?
    愛情裡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你在對方眼中是什麼樣子。楊紫一個回眸中,看到了平時羞答答的喬欣最本質的樣子。喬欣剛見到她的時候,有點害羞,也不愛說話。但女人,你成功勾起了她的興致。楊紫看穿了一切後,主動發起了進攻,自己的女人還得自己追。
  • 四十歲後無性無愛,男人對妻子是什麼想法?
    在大家看來,婚姻當中最差的一種狀態,就是夫妻之間既無性,也無愛。到了這樣一種程度,兩個人只剩勉強湊合著一起過日子而已,其實已經跟幸福沒有多大的聯繫了。那麼真實的情況究竟如何呢?四十歲後無性無愛,男人對妻子是什麼想法?
  • 女人問:我很好奇,你喜歡我什麼?男人高情商回答,堪稱教科書
    在慶祝小張終於找到了真愛的同時,我們也對他如何捕獲女神的心而感到好奇,於是小張告訴我們說,女神問他一個問題:「我很好奇,你到底喜歡我哪裡?」而小張回答說:「如果喜歡有理由,那就不是喜歡了。」而作為一個男人,必須要了解的一件事就是,沒有人願意想找只關心自己外表的人,因此,當女人問出這樣的問題時,男人一定不要回答有關外表和性格方面的東西。一個真正高情商的男人應該這樣回答:「你身上的每一個點拆分開我都不會感覺心動,但組合在一起卻讓我甘之如飴。」
  • 智慧女人的愛情裡,都擁有三個能力,讓自己越來越好
    感情的世界裡,最怕的是你認真了,別人卻只是一時興起,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女人最該明白,無論是愛情還是婚姻,都該理智思考。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人身上。你想要愛情和婚姻,你就該找一個真正愛你的人,能給你幸福的人,並且你和這個人生活在一起帶給你的是快樂幸福而不是擔心,害怕。
  • 女人像貓,永遠都養不熟?其實是你不知道安全感是什麼
    愛情是什麼?或許在很久以前,這個問題會有很多唯美的答案。每一個答案都夾雜著不同的理解,每一個答案都匯聚著不同的人生。但是現在,不要說能否得到你理想中的答案,單是提出這個問題,就已經讓人覺得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從前車馬很少,出行不便,一生只能愛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