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心魯迅現形計:結婚41年,造就朱安一生痛苦

2021-01-20 浮世人物誌

作者:新浮世繪會員花岸

女權是這個時代裡最被人討論的話題,每個女子都有一個活出自己優雅樣子的夢。

但再放得遠一些,中國的女人們曾經只是男人的附庸品,對於她們而言,婚姻是決定命運的最重要因素。

即使是她們面對的是大文豪,和近代大家魯迅先生,依然沒能逃脫宿命。

她本商家之女,是中國最著名的文人魯迅先生的妻子,但卻一生中被魯迅傷害最深。她本該是魯迅最親愛的人,但卻被「渣男」魯迅傷的最深。

她為周家付出了一生,付出了自己最多的愛,到頭來卻是換來了晚年孤獨終老的悲慘境遇。

她甚至沒有在魯迅身邊沒有留下什麼身影,她就是朱安。

如果沒有魯迅,幾乎沒有人知道這個女人的存在。可也正是魯迅,朱安本可以小門小戶過日子的念想斷了。

相夫教子,一個女人最平淡的幸福,變成了奢望,她若嫁作平常婦人,也能收穫齊人之福。可也正是因為魯迅,朱安的一生,被魯迅親手,變成了一齣悲劇。

從17歲,周家提親開始,朱安就開始做夢了。

雖然到魯迅這一輩時,周家已經沒落,但畢竟是書香人家。商家出身,大字不識一個的朱安,配個文化人,內心自是歡喜不已。

哪怕等了七年,被耽擱七年,變成老姑娘,自己也願意等。只要周家不退婚,她就願意等。

大先生去外省讀書了,大先生出國學醫了。

雖然遠在千裡,看不到他,但未來男人的出息,讓她從心底驕傲。大先生來信了,信中提了兩個要求,要她讀書識字,要她放足。

家裡長輩說,女人讀什麼書, 一個女人的溫順賢良,比什麼都重要。至於放足,女人的腳,男人的臉,已經裹成三寸金蓮,就繼續裹吧。

朱安一直忐忑,不知道未來的他,會不會嫌棄自己?不平等的愛戀,一個仰望,一個俯視, 不在一個層次,註定是一場痛苦的碰撞。

周家人風聞,大先生在日本娶了日本太太,並且生了孩子。老夫人詐病,騙大先生周樹人回來,準備為其完婚,斷了流言。

大先生很聽話,不吵不鬧,領命結婚。 大先生的順從,讓周家人都狐疑起來。大先生決定娶朱安時,朱安已經熬到29歲。

婚禮如期舉行。 娶朱安的那日,臨下轎,朱安偽裝成大腳的小腳,露出了破綻。

朱安家人出主意,在鞋裡塞棉花, 朱安穿上鞋子,偽裝成大腳。哪知, 下轎時,腳一抬起,棉花就露出來。

大夥看見了,大先生也看見了。但一場小尷尬,還是被熱熱鬧鬧地掩飾了過去。

洞房花燭夜,大先生撇下新人,睡在了老夫人裡間的一張床上。

那一夜大先生,也是哭了吧?據下人說,看見大少爺的臉,被靛青的杯子,染成藍色。

朱安,待在新房,不知所以然,也不知所措。一個女人,面對冷落,除了哭,不知道還能怎樣。

是不是弄巧成拙,偽裝大腳,讓他如此討厭自己? 鞋子掉了,是不是這就是不幸的象徵? 是嫌棄自己不漂亮?還是嫌棄自己不識字?

朱安,一直哭, 在新婚的時候,就開始哭,一直哭到臨死前,已經欲哭無淚。可是她又能怎樣? 嫁夫從夫,這一生,什麼悲苦,註定跟這個男人綁在一起。

也許溫情,可以化解掉一個人的冰,朱安,想用一個女人的賢良淑德,溫柔細心,化解一個不愛的人冰冷的心。

妄想用感動,換來愛,受傷的只能是卑微愛著的人。大先生,不願意給她機會。婚後第四天,大先生再次東渡日本。

大先生從來沒有正眼看過這個叫朱安的女人。朱安,小心翼翼伺候老夫人,勤懇本分,溫和厚道,卻始終入不了大先生的眼。

魯迅對友人說:朱安,不過是母親送給我的禮物。 至於愛情,我是不知道的。朱安,在魯迅眼裡不過是一個禮物,比玩偶高級一點的禮物。

魯迅是博愛的,他提攜青年作家,關心黃包車夫, 他痛恨這個人吃人的社會。可是對別人博愛,對朱安,只有冰冷。

朱安給魯迅漿洗衣服,洗好的衣服,放在魯迅房裡的一個大箱子中,髒衣服另外放一個箱子裡。之所以分成兩個箱子,不過就是為了避免見面,浪費口舌。

一次,朱安給魯迅做了條新棉褲,放在魯迅床上。誰料,魯迅二話不說,隔著窗子,就把衣服扔到院子當中。

冷漠,是另一種形式的暴力,有時比打在身上的拳,更血腥。心成暗傷,暗自滴血,也沒有人知道。

魯迅自始至終,沒有休掉朱安,他認為,那個時代,休掉一個女人,無疑是毀了她。可是他不休她,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毀滅嗎?

朱安只能默默忍受,眼淚在黑夜裡陪自己,笑臉在白天陪老夫人。

簡在羅切斯特面前,擲地有聲地問: 你以為我是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嗎?你以為我貧窮,低微,渺小,不美麗,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了嗎?穿過墳墓,站在上帝的面前,我們是平等的。

面對魯迅,朱安問不出這樣的話。魯迅從來沒有把朱安,當做一個有靈魂的生命,就像是路邊的一株草。

朱安,她也沒辦法成為第二個江東秀,即使不識字,也能和學者胡適白頭到老。

朱安,她也沒辦法,像張幼儀,被休,被拋棄,喪子,然後絕地重生,學習財務,開辦工廠,華麗轉身。

朱安,只是朱安,她跳不出命運的局。

魯迅在一次搬家時,問朱安,要不要跟他一起走?朱安,絲毫沒有猶豫,還是要跟大先生一起走。

以朱安的商人之家來論,縱使被休,朱安回去,未必就過得悽慘。 只是朱安,一直堅持她的從一而終,即使在婚姻裡受苦,也要堅持。

有時,人生受限的,只是我們的認知。 什麼樣的認知,什麼樣的命運。

魯迅,總是一臉的嚴肅,總是讓人有一種距離感。 嚴肅的先生,亦有他可愛的一面。

魯迅42歲時,愛上了學生許廣平, 不顧一切非議,堅持走到一起。不苟言笑的先生,在愛裡,竟也會如枯木逢春,變得跳脫,活潑起來。

他寫情書, 不落俗套,詼諧有趣,讓人忍俊不禁。

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低頭無法淚沾袍。愛人贈我百蝶巾;回她什麼:貓頭鷹。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驚。我的所愛在鬧市;想去尋她人擁擠,仰頭無法淚沾耳。愛人贈我雙燕圖;回她什麼:冰糖葫蘆。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胡塗。

活潑調皮的文字裡,有一個男人復活的愛情。

面對大眾對魯迅出軌的非議,魯迅維護許廣平:我與朱安沒有辦結婚手續, 與許廣平的結合才是合法的。

明媒正娶,抬進門的朱安,不是妻子,是一個不合法的存在。這一針,扎在任何一個原配的心上,都是要飆血的。朱安,也不例外吧?

魯迅與許廣平結合,不久周海嬰出世。朱安的心開始絕望了。老夫人說她不爭氣,她也只能暗自委屈。大先生從來不走近自己,哪來的孩子?

她對旁人說:過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順著他,將來總會好——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兒一點兒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

可是,現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無用。1936年,魯迅病逝。

這一生所有與魯迅有關的愛,與委屈就此戛然而止。這一生所有遠遠地凝望,關心,在乎,到此為止。

魯迅逝世後,許廣平,二先生周作人,寄錢給魯老夫人和朱安養家。1943年,老夫人在北京辭世。此時的朱安, 已是65歲。

這一輩子無愛無性無後,這一生活著只為了陪伴老夫人。

魯迅和二弟周作人不和,人盡皆知。魯母辭世, 朱安就謝絕了二先生的接濟。雖有許廣平接濟,但畢竟拿人家的心有不安,朱安還是能省則省,日子清苦到每日鹹菜清湯度日。

這期間,總有人打魯迅遺物遺作的注意,哪怕出高價,朱安統統擋了回去,這輩子守不了他人,就守著一堆遺作。

可日子越來越差,連溫飽都成問題。周作人慫恿朱安賣掉魯迅的藏書,日子實在撐不下去,朱安決定按二弟建議,賣掉二弟開列的書目。

此消息見諸報端,上海文化界進步人士,找到朱安,加以勸阻。「你們總說魯迅遺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一輩子壓抑隱忍的朱安,在別人的譴責聲裡,萬千委屈,一吐為快。

朱安死時,清貧如洗,身旁陪著的是相伴多年的老女傭。臨死前,朱安一直念念不忘的是,與魯迅合葬。 生不能同寢,死要同穴。在她心裡,耗盡一生,到最後,給自己一個名義上的歸屬也行。是不是傻傻愛著,就是她活著的意義?

即使得不到回應,即使被冷落,也覺得這一生值得愛?如果人生有可以回頭的機會,朱安,你還會這麼傻傻地愛嗎?

愛,從來就是一個難解的謎, 它能困住一個女人的一生。想要死同穴, 朱安何嘗不知道這恐怕只是一個幻想,但說出來,總比憋著好。

一輩子眼淚太澀,流出來總是好的。在許廣平的安排下, 朱安葬在了西直門外,依舊陪著她守了37年的老夫人。

一生悽苦,一世欠安,一個女人在無望的愛裡,畫地為牢一輩子, 直到死亡來臨。苦守一個不愛自己的男子,又何止是朱安的悲劇?

愛而不得,永遠是最苦的酒。家境不錯,但三觀不合,靈魂不在一個高度的婚姻,終究是最大的不幸,即使是魯迅大師,依然如故。

相關焦點

  • 魯迅去世後,獨守空房41年的原配夫人,終於說出了一句經典的怨言
    我們熟知魯迅,熟知許廣平,卻對作為魯迅原配夫人的朱安不了解。朱安一輩子一直默默地站在魯迅先生的身後,不爭名,不為利,不過是想要得到魯迅先生的一絲絲的愛,但她竟從未得過。
  • 魯迅原配妻子,一生無性無愛無歡無後,臨終前的遺言令人揪心
    1.魯迅和朱安沒有任何感情,這段婚姻是舊社會的悲劇魯迅先生和自己的結髮妻子朱安並沒有任何的感情,1906年7月25日,遠在日本的魯迅在自己母親的多次催促之下回到了紹興家裡面,也是在母親的一手安排之下,魯迅在7月26日的時候舉行了一場傳統婚禮,直至結婚的那一天,他才知道自己新娘的名字叫做朱安。
  • 魯迅去世後,報紙僅稱呼朱安為妻,許廣平卻從不認為自己是第三者
    作為女性的許廣平是這樣,作為男性的魯迅亦是如此!1906年,許廣平只有八歲,而遠在紹興的魯迅已經二十五歲了。這年六月,正在日本留學的魯迅奉母親之命,返回國內,與同為紹興人的朱安結婚。結婚這天,家族裡幫忙操辦婚事的人一個個都如臨大敵,做事小心謹慎。
  • 朱安把魯迅留下的一切都給了周海嬰,周海嬰說:她是父親的前妻
    1947年6月29日,朱安女士在北平西三條的四合院裡去世,享年六十九歲。朱安雖然是魯迅的原配妻子,但卻一生沒能得到魯迅的垂簾。甚至有人說,魯迅在結婚當晚都是分房而居的。因此,朱安一生並沒能生下一兒半女。所以,在朱安保守的認知裡:魯迅的兒子周海嬰就是自己的兒子。
  • 魯迅髮妻:獨守空房41年,無兒無女,無性無愛,遺言讓人落淚
    魯迅一生以筆為刃,啟蒙民智,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大英雄。可是他一生少有愧對的幾人中,有一位便是他的結髮之妻朱安,這又是為什麼呢?一、封建制度下的悲慘婚姻,改造未婚妻無望後他遠走他國朱安與魯迅的故事其實在一開始就是一個悲劇,曾經的魯迅在年幼時期就反感封建社會的各種制度。
  • 無愛無性無後,魯迅原配妻子的悲慘一生,魯迅去世,她說了這句話
    那時,魯迅的母親到朱家結婚,為了孝順母親,魯迅只好娶朱安為妻,但朱安相貌平平,目不識色,與魯迅沒有任何精神上的碰撞,他最多只能擁有一套封建婦女的傳統禮俗,這加深了魯迅對這些禮俗的厭惡,在這樣的婚姻中,胡安的生活被毀了。
  • 作為封建社會的犧牲品,朱安到底有多心酸?
    封建社會的女子,嫁前從父嫁後從夫,從裹小腳到女子無才便是德,舊思想毒害的女子不勝枚舉,朱安,作為魯迅的妻子,極大的思想反差讓她變得更為可悲,追求自由的魯迅雖然被迫與朱安結婚,但是兩人卻做了一生的陌路人,朱安至死之時,都在渴望能夠得到丈夫的接納,殊不知,他們兩人之間的鴻溝,根本就是難以跨越的。
  • 許廣平被76號特工處囚禁兩月,周作人乘機慫恿朱安出售魯迅藏書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魯迅因病英年早逝。19日下午,魯迅的遺體送到了萬國殯儀館,22日,魯迅的靈柩被送到了萬國公墓埋葬。這一年許廣平38歲,周海嬰僅僅7歲。魯迅30年的創作生涯之,和許廣平婚後的10年是創作質量最高、最為穩定的時期,這是許廣平一生之中最為驕傲的事情。魯迅去世之後,許廣平對魯迅研究的歷史貢獻無人可及,她已經將自己視為了魯迅事業的一部分。許廣平不願人們將魯迅奉為"神",當作偶像,她一直希望群眾將魯迅作為一個普通人來研究。
  • 魯瑞選擇朱安當兒媳,除了傳統桎梏之限制,還有哪幾層含義?
    不是一句「封建思想束縛」就能解釋的,應該從痛苦的表面再尋找痛苦的根源。如果魯瑞不曾遭遇周家這場變故,如果這個家的男人不是都那麼脾氣壞,公公周介孚,丈夫周伯宜,甚至包括兒子魯迅,要麼歇斯底裡,要麼偏執陰鬱。她也會一切正常。
  • 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一詩,其實和朱安有關,你看第一句寫的什麼!
    1903年,22歲的魯迅剪掉了辮子,並寄了一張照片給許壽裳。照片的背面題有一首七言絕句: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如今在很多不同版本的語文教科書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首詩,如滬教版和長春版。
  • 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世人笑稱:這便是老郭的一生
    在我們的文壇,郭沫若和魯迅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他們之間的互懟經常發生,1928年,47歲的魯迅發表了一篇題為《我的氣量和年齡》的文章,結果郭沫若開始挑刺,也寫了一些文章來批評魯迅。此外,郭沫若與魯迅的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的,魯迅不情不願地與朱安結了婚,但在婚後的第三天,魯迅就去了日本;至於郭沫若,婚後的第五天就離開了家鄉,從此與他的妻子張瓊華在1927年沒有見面。郭沫若雖不與張瓊華同住,但兩人亦未離婚,因此張瓊華在郭沫若的老家獨守空房68年,也沒有子女。
  • 魯迅的兩個女人:一個呼吸都是錯的,另一個撒謊都顯得尤為可愛
    魯迅先生的文學造詣達到了我國文學的巔峰,他的一生坎坷漂泊,始終在同黑暗做鬥爭,他的一生有兩個女人,一位叫許廣平,一位叫朱安。朱安是魯迅先生的原配,魯迅幾乎沒有陪過她多長時間,但是朱安卻一直在魯迅的家中照顧他們的家人,沒有任何的怨言。為什麼說魯迅的兩個女人:一個呼吸都是錯的,另一個撒謊都顯得尤為可愛。我們接著往下看。
  • 她是魯迅先生的原配,一生無愛無後,臨終前說:大先生待我是極好的
    身為新文化運動先驅的魯迅為什麼會接受包辦婚姻魯迅得知和朱安的婚事時,他正在日本讀書,接受了先進思想教育的他十分厭惡封建婚姻,他寫信給母親想要拒絕這門親事,但是母親一再堅持,魯迅感懷母親的養育之恩,十分孝順
  • 變賣魯迅遺物的朱安,晚年只能吃稀飯和鹹菜?未經人苦,莫勸人善
    一、從無人問津,到門庭若市 1944年,作為魯迅遺孀的朱安,已經走投無路,每日只能靠著吃鹹菜喝稀飯為生。自己行將就木,卻還是放心不下這個跟了自己38年的兒媳。 說完這句話的當天下午,老太太安詳去世。
  • 郭沫若用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世人:這便是郭老的一生
    不過,除了魯迅外,郭沫若也算是一個著名文人了,同在一個時代,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自然會比較一番。想當年,郭沫若曾用4個字「點評」魯迅,而魯迅也不甘示弱,他大手一揮,當即用5字回懟。沒成想,當眾人見到這5個字之後卻不免啞然失笑:也許,這便是郭沫若的一生了。20歲那年,郭沫若被父母安排了一門婚事,女方名為張瓊華,是一個大他兩歲,沒受過新式教育的舊式女子。
  • 魯迅的後人如今怎樣?兒子是高官,孫子成了大明星,名字很耳熟
    比如魯迅筆下的阿 Q、閏土、祥林嫂、孔乙己,就是文學史上的經典人物,而魯迅筆下的人血饅頭、看客等,雖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卻並未過時,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因而魯迅的作品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作為民國時期的文學大師,魯迅是我國重要的文學家、思想家、民主人士,也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和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 魯迅的後人現在在哪?兒子是高管,侄孫是明星,聽名字覺得耳熟
    魯迅,後改名周樹人,父親周伯宜是一位秀才,母親魯瑞,家裡兄弟4人,四弟早逝,魯迅是家裡的老大,他的著作有《周作人文類編》《周作人散文全集》等作品。他的一生一共有兩個妻子,他的第一任妻子是朱安,是魯迅在求學期間,家裡人為了欺騙魯迅,說母親病重,魯迅看到書信以後急匆匆趕回家裡,才發現被騙了,在父母的要求下,他和第一任妻子結婚,這段婚姻是包辦的,所以魯迅對朱安是沒有感情的,結過婚以後魯迅就離開了,兩人也沒有孩子,但是朱安一直守候這魯迅,後來就在婆家過了一生沒有改嫁。
  • 朱安:晚年欠債4000元,因常吃稀飯鹹菜暴瘦,為生計求日本人
    朱安沒有上過學,但當時的她也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要千裡迢迢趕來北平,定是不容易的。所以,看到兩人因她的話而面露難色後,她努力平復了下心情請他們坐下了。在朱安登報賣魯迅遺產、魯迅兩學生造訪朱安前一年,即1943年,向來冷清的魯迅家竟突然「熱鬧」了起來。
  • 她辛苦一生,為魯迅生了兒子,沒有名分卻毫無抱怨!
    但魯迅當時已有妻子,因此許廣平與魯迅始終沒有結婚,只是同居,但許廣平依然為魯迅生了個兒子,名為周海嬰而在1936年魯迅病逝後,許廣平依然不顧世俗的枷鎖,執意主動照顧魯迅的母親跟原配夫人,而魯迅原配夫人也對許廣平的性格大為讚賞,稱她是個真正的好人。
  • 魯迅過世80多年,子孫都在幹什麼?兒子是高官,侄孫成大明星
    但是魯迅不僅僅是作家,還是民主戰士,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 魯迅認為「救國救民首先需要拯救思想」,所以他的文章從喚起國民的思想和顯示底層人民的困難程度開始,深入闡述了社會的弊病。這也使魯迅先生的文章具有極強的生命力,魯迅先生於1936年去世。 至今已經將近一百年了,魯迅的文章對我們的現實社會依然有著深刻的警醒作用,依然不過時。魯迅先生去世已經80多年了,他的子孫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