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辛苦一生,為魯迅生了兒子,沒有名分卻毫無抱怨!

2020-11-29 騰訊網

提起魯迅,就不得不說到許廣平。雖然許廣平的名氣確實不如魯迅,但就實力來看,許廣平要遠遠高於魯迅,畢竟她才是貴族。作為許拜庭的後人,許廣平的祖父有一個顯赫的乾媽:慈禧太后。而她還有另一個身份:香港黃金配角許紹雄的姑婆。

而許廣平雖然家世顯赫,但也免不了包辦婚姻的遭遇,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安排好了她的終身大事,但許廣平長大之後卻是一個很獨立的女性,不願順從父親的安排,最終在許廣平的努力下,才終於退婚。後來,許廣平進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在求學的過程中認識了她的老師:魯迅,在朝夕相處中,兩人都被互相吸引,最終兩人拋開世俗的枷鎖,執意要在一起,而且一起同居了十年。

但魯迅當時已有妻子,因此許廣平與魯迅始終沒有結婚,只是同居,但許廣平依然為魯迅生了個兒子,名為周海嬰。而在1936年魯迅病逝後,許廣平依然不顧世俗的枷鎖,執意主動照顧魯迅的母親跟原配夫人,而魯迅原配夫人也對許廣平的性格大為讚賞,稱她是個真正的好人。

許廣平並非小三,名與分,如果讀過魯迅作品的人應知此段歷史,魯迅,日本讀書時,魯迅母以病之名召回魯迅,進門而婚,妻,朱安,二人不同居,三日回日,次年回國,杭州中學任教,每七日回家一次,與朱安不同房,舊時如休妻,朱安無處可去,不與活命大不義,北平任教而與許廣平相戀同居,朱安有名無實,無愛,許廣平無名有實,有愛,無愛之情之妻是要妻嗎?一人之

許廣平,筆名景宋,1898年2月12日出生於廣東番禺一個敗落的官僚家庭,祖籍福建。1917年就讀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預科,擔任天津愛國同志會會刊《醒世周刊》主編,並在周恩來領導下參加了「五四」運動。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秘書長,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團成員,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成為魯迅的學生。1927年1月,魯迅到中山大學任教,許任助教和廣州話翻譯,與魯迅在白雲路租房同居;10月與魯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周海嬰。1932年12月,通信集《兩地書》出版。1968年3月在北京病逝,終年70歲。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次日,日軍開進上海租界。一周後的凌晨5時,許廣平在寓所被捕,關押在北四川路日本憲兵司令部,後又被轉送到殺人魔窟極司非爾路76號汪偽的特務機關「調查統計局」。

日本人之所以逮捕許廣平,因為她是魯迅夫人,熟悉活躍在上海文化界的左翼名人。他們妄想從她的身上打開缺口,將進步的上海文人一網打盡。敵人機關算盡,終究是竹籃打水。

在獄中他們先用欺、嚇、哄、詐、騙、脫衣凌辱等手段,後改用打罵、罰餓、拷打以至電刑等酷刑。許廣平被折磨得死去活來,面對敵人淫威,她橫眉冷對,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用智慧、鬥志和驚人的毅力與敵人周旋,據理力辯,不畏斧劍鼎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敵人找不到真憑實據,不得不在關押了76天之後,讓內山書店為她保釋。由於許廣平信奉「身體可以死去,靈魂卻要健康地活著」、「犧牲自己,保全別人;犧牲個人,保全團體」的神聖信條,使當時留在上海的進步文化人,沒有一位因她的被捕而受到牽連。「食她之賜」安全隱藏4年之久的鄭振鐸稱頌她為「中華兒女們最聖潔的典型」。

相關焦點

  • 朱安把魯迅留下的一切都給了周海嬰,周海嬰說:她是父親的前妻
    朱安雖然是魯迅的原配妻子,但卻一生沒能得到魯迅的垂簾。甚至有人說,魯迅在結婚當晚都是分房而居的。因此,朱安一生並沒能生下一兒半女。所以,在朱安保守的認知裡:魯迅的兒子周海嬰就是自己的兒子。因此,朱安早在去世前就立下了遺囑,要把自己的得到的一切東西都給了周海嬰。
  • 魯迅原配妻子,一生無性無愛無歡無後,臨終前的遺言令人揪心
    遺憾的是,在那個封建時代裡面有太多的犧牲品,對愛情有太多的人根本就沒有一個健全的思想,就按照父母之命,白白葬送了自己的一生,魯迅的原配妻子朱安,就是舊社會的悲劇。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大無畏令我們敬佩,對我們人民而言,他是國家的勇士,敢於直面黑暗的社會,敢於同惡勢力鬥爭,只為給我們構築一個嶄新的社會。
  • 「文壇巨匠」魯迅54歲去世,只留下一個兒子,後來怎樣了?
    其實根據魯迅的侄女周曄所回憶,小時候她的印象中,伯父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同時又是一個慈祥的長輩。關於魯迅的家庭生活,並無太多可以敘述,他更多的是忙於工作,魯迅一生娶有兩個妻子,他26歲的時候,從日本回到紹興奉母親命令與山陰人朱安結婚,兩個人並不認識,魯迅對其也沒有任何愛慕之意。
  • 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世人笑稱:這便是老郭的一生
    此外,郭沫若與魯迅的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的,魯迅不情不願地與朱安結了婚,但在婚後的第三天,魯迅就去了日本;至於郭沫若,婚後的第五天就離開了家鄉,從此與他的妻子張瓊華在1927年沒有見面。郭沫若雖不與張瓊華同住,但兩人亦未離婚,因此張瓊華在郭沫若的老家獨守空房68年,也沒有子女。
  • 他嫌她不識字拒絕結婚,她卻為他生5個孩子,56歲終於娶她為妻
    事實上,《懺悔錄》並沒有那麼高深,它只是盧梭的一本回憶錄,只不過作為一個世界知名的偉人,盧梭敢於在書中真實地記錄自己一生的經歷,剖析了自己性格中的所有缺陷,也將自己從小到大做過的所有虧心事都毫無保留地在世人面前展示了出來。
  • 她是名副其實的龍母,生了四龍二鳳。她一生與夢結緣,神秘莫測
    自古以來,皇帝的女人們一生都有兩個奮鬥目標。一則是,得到皇上的恩寵,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二則,就是給皇家傳宗接代,儘可能的給皇帝多生幾個兒子。並且想盡辦法使其中一個兒子成為太子,順利接班登上皇位,自己成為皇太后 ,這一生就功德圓滿了。可是這兩件事做起來並不容易,皇帝後宮佳麗三千,這三千的女人可都是奔著同樣目的來得,競爭之激烈,成功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 兒媳開宮口,婆婆心疼兒子抱怨慢:陪床一天一夜沒睡覺咋還不生?
    你兒子都沒說什麼你在這裡抱怨個啥?替你兒子委屈?你就是自己看不慣,人閨女來你家伺候你兒子你就高興了?你一碗水端不平!就是偏心眼兒老婆婆!別委屈說沒人貼心你兒子你心疼,這就不是藉口,你是當媽操心,可你不也是婆婆嗎?咋不也多為你媳婦考慮考慮呢?你自己那婆婆當年咋對你的你忘了?你現在跟她有啥區別?你再這樣子馬上就變成人家口中的惡婆婆了告訴你。
  • 周恩來父親周貽能:辛苦一生為葬妻,離世前想見兒子
    父親也不強求,為兒子捐了國學生的身份和主事的頭銜後,指望他走自己的老路,學做師爺。紹興在清朝就有「無紹不成衙」的名號在外,許多人靠著師爺的行當吃喝不愁,實力再強點也可以混個官職,就像周起魁的發展模式。在師爺行當學了幾年,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周起魁為兒子物色了同僚萬青選的女兒萬冬兒,人稱萬十二姑。
  • 負心魯迅現形計:結婚41年,造就朱安一生痛苦
    即使是她們面對的是大文豪,和近代大家魯迅先生,依然沒能逃脫宿命。她本商家之女,是中國最著名的文人魯迅先生的妻子,但卻一生中被魯迅傷害最深。她本該是魯迅最親愛的人,但卻被「渣男」魯迅傷的最深。她為周家付出了一生,付出了自己最多的愛,到頭來卻是換來了晚年孤獨終老的悲慘境遇。她甚至沒有在魯迅身邊沒有留下什麼身影,她就是朱安。
  • 何超賢暗諷何超雄沒有孩子,但她自己也沒生兒子啊
    何超賢終於在近日做出了正式的回應,她告訴記者,自己目前只想處理好父親的後事,讓父親入土為安。同時她還說,何超雄的財政沒有任何問題,何超雄本人有大量的物業投資,她大把錢,大把房子,一個人又沒有孩子,父親在離世之前她就已經有大量房地產。
  • 她是一代女文豪,結過四次婚,魯迅曾為她寫文章
    說到丁玲,映入腦海的第一句話,就是毛澤東贈給她的那首《臨江仙》中對她的評價。「文小姐」化身「武將軍」,由此可以看出,丁玲的一生,充滿傳奇。這一點,無論是愛情中的坎坷,還是生活中的磨難,亦或是在創作中的經歷,都能很好的佐證!1904年的一個秋日,在湖南臨澧高豐村,一個叫蔣冰之的女孩出生了,她也就是後來的丁玲。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奧,那個中等生
    魯迅對待日本人其實是非常的冷漠,在這一生中都不願意多提日本人,雖然他的弟弟周作人把日本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他也並未發表任何的評論。 郭沫若作為和魯迅同一時代的大師,娶日本女人為妻,並且沒有選擇在中國國內生活,跟著妻子去了日本,並且在後來回國的時候,還想念著日本的生活。 魯迅對日本人的冷漠,是因為日本人在那個年代所作所為非常的不堪,但是魯迅在早年,他同樣去日本學習醫學方面的先進技術,在那一片國土裡,對於日本人唯一的一點好感就是遇到一位老師。
  • 魯迅沒說過的話大行其道,魯迅真正說過的這些話,很多人卻不知道
    這些名人名言之所以讓人感到奇怪,是因為這些所謂的名人名言有許多都是瞎編的,被引用的名人們當初就壓根沒有說過這些話。比如說民國大文豪魯迅,他就經常被莫名其妙的安排上一些沒說過的話,甚至還誕生出了魯迅三連表情包。魯迅先生作為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大文豪,一生當中確實留下了許多的經典名言。
  • 魯迅的後代子女:兒子是廣電幹部,侄孫是著名演員,曾孫女是藝人
    魯迅先生堅強的一生魯迅原名周樹人,出生於1881年浙江紹興的一個家庭,當時還是清朝光緒年間,社會十分動蕩不安,各路軍閥割據,好在當時魯迅的家庭還算殷實。民國十七年,魯迅參加了中國革命互濟會,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並大量翻譯其的著作,提倡新文化運動,次年魯迅的許廣平為他誕下一子,取名為"周海嬰"。當時很多的革命領袖被政府密謀刺殺,有人便勸魯迅去避避風頭,魯迅當即表示,對於背後的手段,他一概不怕。讓他們儘管來吧。
  • 中國的別林斯基,一生以魯迅為榜樣,魯迅去世,他守靈抬棺
    胡風對魯迅的崇拜,對一個國家也具有深遠影響。胡風是我國著名的現代文藝理論家、詩人、文學翻譯家,被稱為中國的別林斯基。胡風的一生,都將魯迅視作自己終身的追隨榜樣,並與魯迅互為知己、相互欣賞,在魯迅病逝時,還親自為他抬棺。一、為追隨魯迅,胡風放棄了求之不易的清華學籍1902年,胡風出生於湖北蘄春。
  • 魯迅去世後,獨守空房41年的原配夫人,終於說出了一句經典的怨言
    對於舊社會的女子,一生最怕的事情莫過於是「嫁錯郎」了,因為在她們眼裡丈夫就是天,無論丈夫對自己如何,她們都只能默默承受,可悲地過完自己的一生。 我們熟知魯迅,熟知許廣平,卻對作為魯迅原配夫人的朱安不了解。朱安一輩子一直默默地站在魯迅先生的身後,不爭名,不為利,不過是想要得到魯迅先生的一絲絲的愛,但她竟從未得過。
  • 「生女兒」和「生兒子」,父母晚年的生活,差別之大不是一丁點
    奶奶重男輕女嚴重,但晚年卻無人照料在我的老家村子裡,有這麼一位老奶奶,大概有七八十的高齡了,每次回村都能看到她一個人坐在家門口發呆,平時一群阿姨坐在一起聊天時,她也會湊過去,但是卻並沒有什麼話語權,走起路來背彎著,手裡杵著一個老拐杖,因為從沒見過他兒子,所以從小我便認為她是一個人。
  • 無愛無性無後,魯迅原配妻子的悲慘一生,魯迅去世,她說了這句話
    朱安,一個普通的封建女子,但有一個著名的丈夫魯迅在國內外,雖然嫁給知識分子,她的生活是苦澀的,不僅在新婚之夜受到婦女最大的侮辱,而且生活沒有一個好的家,對她來說,她是魯迅的遺物。那時,魯迅的母親到朱家結婚,為了孝順母親,魯迅只好娶朱安為妻,但朱安相貌平平,目不識色,與魯迅沒有任何精神上的碰撞,他最多只能擁有一套封建婦女的傳統禮俗,這加深了魯迅對這些禮俗的厭惡,在這樣的婚姻中,胡安的生活被毀了。
  • 魯迅後人如今都怎麼樣?兒子是高官,孫子是大明星,你一定認識!
    提到魯迅這個名字,相信應該沒有人不認識吧,魯迅先生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他的作品,以及思想影響了我國一代又一代的人,為我們民族的覺醒和進步,奉獻出了自身的力量。先生也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已經去世80多年時間了,他的後人現在還好嗎?都在做什麼呢?
  • 「文壇巨匠」魯迅54歲因病逝世,只留下一個兒子,如今現狀如何?
    說起魯迅先生,大家對他的印象肯定是冷峻而犀利的,他一生為民族的復興和解放而吶喊,以筆為刀,在舊社會深厚的黑幕上劃出一道巨大口子,讓屬於自由和民主的光芒照射了進來,喚醒了國人麻木的靈魂。但是,撇開民族鬥士這個身份不談,魯迅先生同時還是一個溫厚的父親,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十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