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魯迅,就不得不說到許廣平。雖然許廣平的名氣確實不如魯迅,但就實力來看,許廣平要遠遠高於魯迅,畢竟她才是貴族。作為許拜庭的後人,許廣平的祖父有一個顯赫的乾媽:慈禧太后。而她還有另一個身份:香港黃金配角許紹雄的姑婆。
而許廣平雖然家世顯赫,但也免不了包辦婚姻的遭遇,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安排好了她的終身大事,但許廣平長大之後卻是一個很獨立的女性,不願順從父親的安排,最終在許廣平的努力下,才終於退婚。後來,許廣平進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在求學的過程中認識了她的老師:魯迅,在朝夕相處中,兩人都被互相吸引,最終兩人拋開世俗的枷鎖,執意要在一起,而且一起同居了十年。
但魯迅當時已有妻子,因此許廣平與魯迅始終沒有結婚,只是同居,但許廣平依然為魯迅生了個兒子,名為周海嬰。而在1936年魯迅病逝後,許廣平依然不顧世俗的枷鎖,執意主動照顧魯迅的母親跟原配夫人,而魯迅原配夫人也對許廣平的性格大為讚賞,稱她是個真正的好人。
許廣平並非小三,名與分,如果讀過魯迅作品的人應知此段歷史,魯迅,日本讀書時,魯迅母以病之名召回魯迅,進門而婚,妻,朱安,二人不同居,三日回日,次年回國,杭州中學任教,每七日回家一次,與朱安不同房,舊時如休妻,朱安無處可去,不與活命大不義,北平任教而與許廣平相戀同居,朱安有名無實,無愛,許廣平無名有實,有愛,無愛之情之妻是要妻嗎?一人之
許廣平,筆名景宋,1898年2月12日出生於廣東番禺一個敗落的官僚家庭,祖籍福建。1917年就讀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預科,擔任天津愛國同志會會刊《醒世周刊》主編,並在周恩來領導下參加了「五四」運動。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秘書長,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團成員,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成為魯迅的學生。1927年1月,魯迅到中山大學任教,許任助教和廣州話翻譯,與魯迅在白雲路租房同居;10月與魯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周海嬰。1932年12月,通信集《兩地書》出版。1968年3月在北京病逝,終年70歲。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次日,日軍開進上海租界。一周後的凌晨5時,許廣平在寓所被捕,關押在北四川路日本憲兵司令部,後又被轉送到殺人魔窟極司非爾路76號汪偽的特務機關「調查統計局」。
日本人之所以逮捕許廣平,因為她是魯迅夫人,熟悉活躍在上海文化界的左翼名人。他們妄想從她的身上打開缺口,將進步的上海文人一網打盡。敵人機關算盡,終究是竹籃打水。
在獄中他們先用欺、嚇、哄、詐、騙、脫衣凌辱等手段,後改用打罵、罰餓、拷打以至電刑等酷刑。許廣平被折磨得死去活來,面對敵人淫威,她橫眉冷對,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用智慧、鬥志和驚人的毅力與敵人周旋,據理力辯,不畏斧劍鼎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敵人找不到真憑實據,不得不在關押了76天之後,讓內山書店為她保釋。由於許廣平信奉「身體可以死去,靈魂卻要健康地活著」、「犧牲自己,保全別人;犧牲個人,保全團體」的神聖信條,使當時留在上海的進步文化人,沒有一位因她的被捕而受到牽連。「食她之賜」安全隱藏4年之久的鄭振鐸稱頌她為「中華兒女們最聖潔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