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據南京網友「老韓頭」爆料,今年9月9日,其小米插線板在無人使用的情況下,疑似自燃引發房間著火,最後請來當地消防部門才完成滅火。
消防戰士指出火災原因是桌上在用的插線板自燃,插線板的自燃燃及周邊物品造成火災,消防員破窗的防盜窗,造成家中財產損失經事後計算達1萬2千多元。」
該網友稱,在聯繫了小米公司以後,等了5天,小米南京客服和一位不知名的北京領導來到其家中後,不承認小米插線板的問題,提出令人難以接受且不負責的處理方案,被其直接拒絕。
根據該網友提供的錄音顯示,這位北京領導說,遇到這樣的事,本著人員關懷,小米公司會發放慰問金,最高2000元。「但是你前期沒有溝通就發微博和微信了,這種情況,站在你的立場我能夠理解,但是站在我們的立場,我們也會採取措施保護我們自己的權利。如果你能把之前在微博和微信上的負面影響消除的話,額外還能獲得1000元的補貼,最多可以拿到3000元。」但是由於賠償額度無法彌補回財產損失,事主直接拒絕。
而小米公司表示事件發生以後,小米已經與用戶進行了多輪積極的溝通,也主動建議通過消防鑑定明確起火源,但是用戶卻不願意配合提出鑑定的需求。小米認為其產品出廠合規,有完善的短路和阻燃方案。該用戶的電器使用情況和環境不明,又不願意做消防鑑定,在無法明確起火源的前提下,就指稱由小米插線板引起失火,小米很無奈。
這個事件是傳統的產品質量糾紛,但是背後卻指向一個嚴重的問題,小米需要重新聚焦。
一、資本壓力下的擴張
小米長時間沒有 IPO,成立以來搞了多輪融資,最新一輪是10億美元的再融資,而要融資,估值問題就很重要。
小米現在已經多輪融資了,估值泡沫已經推的非常高了。現在的問題是下一輪融資的估值是天文數字,雷軍怎麼讓投資者相信小米值那些錢?
小米的核心業務是手機,但是現在手機業務在中國已經摸到天花板,中國市場總體已經飽和,最新數據是小米的出貨量總體在漲,但是國內的數據依然不樂觀。
小米的估值泡泡要吹下去,就只能開拓更多的產品。於是從接線板到淨水器,小米幾乎什麼都做,我們打開小米的網頁,已經有幾十個類產品,小米百貨公司現在真是名副其實了。而只要 IPO 還沒完成,估值泡泡就要吹下去,雷軍騎虎難下。
二、口碑的隱患
經過幾年的營銷和宣傳,小米的品牌已經建立起來。小米用自己一套體系來定義產品,推產品是可以的。
小米移動電源成功,除了產品本身的性價比,人們對小米品牌的信任也是重要原因。小米的東西不算好 但是性價比高,基本的品質有。帶著這個印象,無論是不是米粉在採購的時候都會考慮一下小米。
小米的一貫宣傳是把產品拆開賣教育消費者。在手機行業這招不新鮮,但是對於不透明的行業,小米這一點是優勢。
但是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小米越做越多,如何保障聚焦。如果不聚焦,小米如何保障產品品質和品控。
萬利達代工的空氣淨化器就因為活性炭濾芯強度不足的問題被質疑。
如今,事關家庭人身財產的小米接線板引發糾紛,這對小米聲譽的打擊是巨大的。
如果這種問題多了,小米品牌從性價比高變成產品質量不可信。那會很糟糕。小米接線板被質疑自燃,那麼小米的其他家電呢?小米手機呢?
這種生態擴張,如果精力分散控制不好品控,出了問題就是對小米品牌的整體打擊。
三,小米需要重新聚焦
小米的估值壓力,其實已經上市公司也有。主業摸到天花板,必須想辦法才能保持增長。
但是誇張不能太著急太廣,蘋果從電腦到 iPod,到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電視盒子,每一步都是有關聯的。現在做支付,未來做電動汽車,也是有積累的。
現在小米有融資壓力,但是小米不是瘋狂燒錢,靠融資維持生存的企業,小米利潤不算高但是一直在盈利,慢點融資死不了。
從銷售看,小米並不是所有產品都熱銷,有些產品一直沒有貨,處於緊俏狀態,而有些賣得很一般。小米應該做的是重新聚焦。
所謂小米百貨公司的擴張,其實種類並不代表銷售額,一個百貨公司也有熱銷和滯銷的商品。小米應該在銷售比較好的幾款產品上重新聚焦。拿出當年小米手機一代的勁頭,投入足夠多的資源去做好售後,做好品質。
讓小米去抓好100個產品代工廠的品質屬於強人所難,但是最熱銷的產品應該是有資源的。接線板熱銷,就安排人員去監控其品質,改善出問題的設計,解決使用中的問題,嚴控質量,遇到事故糾紛妥善處理,真正把熱銷的東西做成可靠的東西,這個口碑打出來,後續用戶會源源不斷,小米的品質聲譽也會起來。而這類產品帶來的銷售額和利潤也會很可觀。
如果小米因為過度擴張變的傲慢,失去聚焦,那麼幾個小事件就可以讓小米聲譽嚴重受損,小米品牌失去消費者信任,投資者又怎麼能信任小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