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驍龍865今年增加了很多新特性,特別是遊戲方面,支持最高144Hz的屏幕刷新率,新一代的Adreno 650 GPU,性能相比上代提升25%,不過今年高通給手機GPU引入了一個新概念就是用戶可以自己安裝驅動程序,這和桌面上的顯卡一樣。
關於顯卡的驅動程序自然不用說了,AMD的顯卡雖然不如英偉達,但AMD通過GPU驅動程序的後期優化一直以來被A粉稱讚,所以流傳出了一句非常經典的流行語,那就是N卡負優化,A卡戰未來,不管是真是假,起碼可以說明驅動程序對於顯卡的優化和性能發揮還是十分重要的。
當然手機的驅動程序能不能做到電腦顯卡那樣還不清楚,這可能需要晶片商和遊戲商共同努力相互優化,畢竟手機上的GPU就是用來進行玩兒遊戲的,目前高通已經為上代處理器驍龍855也更新了驅動程序,可以通過應用商店下載,不過現在還只是實驗階段,別的機型還體驗不到,首次適配的機型是谷歌的親兒子Pixel 4系列。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手機到底需要多強的GPU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手機的GPU性能連桌面GPU的腳後跟都夠不著,不用看什麼跑分,看功耗看體積就知道了,手機的GPU都和CPU集成在一起,而桌面一個GPU的尺寸就比手機大的多,功耗更是碾壓的,如果把桌面顯卡稱之為煤氣灶,那麼手機上的GPU就是打火機了,但我們仍然可以明顯感覺到桌面的GPU性能其實已經遭遇了瓶頸。
目前桌面GPU市場基本被AMD和英偉達壟斷,而AMD表現有些不行,特別是高端遊戲卡,近幾年AMD幾乎沒有什麼話語權,所以英偉達也升級緩慢,可以很明顯的感覺顯卡市場的升級很緩慢像一潭死水,AMD和英偉達都公布了下代顯卡,但目前還沒有確切消息,估計最早也要到下半年了!
在桌面上顯卡很明顯遭遇了瓶頸,相信很多人的電腦,帶不動的遊戲的原因絕對是因為顯卡而非CPU,所以手機那弱雞的GPU性能夠嗎?肯定是不夠的,想體驗像電腦桌面那樣的高畫質遊戲仍舊還只是一個夢想,當然我們都已經習慣了手機上的那些遊戲,看起來似乎也挺真實的,但和現在端遊比就像是動畫片了。
所以我們手機也需要桌面一樣的強大GPU才真的能在手機上體驗到3A大作,現在可能還很難,但未來或許可以,有兩種方法,第一種給手機裝上獨立顯卡,看似有些不可能,但也不一定,我們現在的手機都是Type-C接口,這其實就是USB接口,和電腦上的USB接口一樣而且更加先進,而在USB 4的標準裡,直接將雷電3協議整合了進去,這就意味著該接口速率大大提高,理論可以達到40Gbps,同時支持PCIe協議,也就可以外接顯卡,PS:目前的手機接口為USB3.1。
第二種,就是目前看起來還非常縹緲的雲遊戲,但未來肯定是屬於雲計算的,雲遊戲也是雲計算的一種,將遊戲運行在雲端伺服器上,手機或者其他設備的屏幕主要要作用就是投屏遊戲內容,那麼這樣手機的遊戲性能就不會受限於手機本身,遊戲體驗的好壞,更多的是和網絡的好壞有關。
不過目前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當這些問題全部解決,資費也降下來的話,雲遊戲在未來還是會很有潛力的,雲遊戲就意味著真正的跨平臺遊戲,我們在手機上體驗端遊也不是一件什麼難事,還不用下載安裝!
我們的手機需要多強的GPU呢?如果可以的話,多強當然都無所謂,畢竟誰都想要高畫質高幀率的運行遊戲,期待著有一天我們走在大街上想玩兒遊戲直接打開手機上3A大作。不過現實對於很多人來說,手機的GPU不一定要很強,中規中矩就夠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玩兒遊戲,只是日常日用,CPU就可以負責實時的二維渲染了,那麼中端處理器和高端處理器在他們眼裡就差別不大了,高端型號的GPU因為很少使用反而有些浪費。
【圖片內容來源於網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