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一個人所遇見的人,構建的關係,擁有的感受,往往是潛意識推動的結果,並不簡簡單單是一個自主選擇的結果。
換言之,你的關係,你的感受,你的選擇,並不是你說了算,而是你的潛意識說了算。
而潛意識裡面儲存的內容,很大一部分是被壓抑進入的,通常是一個人在年幼的時候,在原生家庭不被允許,強大的父母意志使得這部分不能表達,於是就只能壓抑。
比如我的來訪者青雲(化名)她是一名三十多歲的女性,長得比較胖,說話聲音很大,留著短髮,她說她是一個假小子,因為家裡沒有男孩,所以父母是把她照著男孩養的。父親從小就不不讓她穿女生的衣服,更不會讓她哭泣,還讓她幹體力活,逼她多吃飯。
看著其他的小女孩,她們穿著漂亮的小裙子,有男生寫情書,她其實很羨慕,但是她的衣著打扮,性格特質使得她都不可能實現這樣的夢想,最關鍵的是她的父親不喜歡她成為一個女孩子。
當自己的潛意識被壓抑不能表達時,它就會指引個體去尋求能表達這種行為的人,和他們構建關係,特別是親密關係,為此不惜一切。
比如一個很漂亮的女性總是遇人不淑,她在被什麼吸引,再比如我上面提到的來訪者青雲,在工作不久後,就找了一個非常柔弱的男生。
追求人性的圓滿是一種巨大的力量,男人追求女人本質上就是一種陰陽和合的互補。你缺什麼就會被什麼吸引,從這個角度來說,你會愛上什麼樣的人,和什麼人結婚,其實早就註定了。
下面我們再從其他幾個角度對做一些補充,以更全面地說明這種「命中注定」。
一、你和母親的關係
母嬰關係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言,可以說一個人的底層感受是母子關係決定的,那談論情感親密關係,就不得不說母子關係。
首先我們談談依戀,依戀是什麼?依戀就是你和最初的撫養者之間的情感連接,這個撫養者一般就是母親,依戀會是一個人安全感的來源,比如有的小孩,總是擔心媽媽會離開自己,所以不敢放開媽媽去玩。再比如有的小孩總是不親近自己的媽媽,對媽媽的態度,表現得漠不關心。
於是在成年之後的在戀愛中,往往就會尋找替代,尋找自己在年幼時嚮往的依戀模型,然後試圖重建自己的依戀模型,而這些都是在潛意識的指引下完成的。所以在情感中愛上什麼樣的人,最終和什麼樣的人結婚(在一起)是有註定的成分的。
二、心理層面的門當戶對
我們經常講門當戶對,物質上的門當戶對很重要,但是心理層面的門當戶對更加重要,你的父母和對方的父母能不能相互匹配,也會成為一種力量,對你的戀愛和婚姻構成影響。
有一些心理學者就提出了用一些測驗來測量,兩個人心理層面的門當戶對指數。比如把雙方的父母相互重組(假設),看看他們可不可以做夫妻,可不可以做兄弟,能不能當姐妹。
比如夏莉和程俊兩個人的原生家庭,夏莉的爸爸和程俊的媽媽能不能在一起過日子,對此進行打分,夏莉的爸爸和程俊的爸爸能不能做兄弟,夏莉的媽媽能不能和程俊的媽媽做姐妹,也對此進行打分,以此類推,得出一個總分。
分數越高,兩個人的原生家庭就越匹配,情感或婚姻持續的時間也將越長。父母的性格老早就定型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和什麼樣的人適合戀愛、結婚,早就註定了,也不無道理。
願以上論述能對你的情感、婚姻、家庭等關係有所幫助,特別是心理層面的門當戶對這個理論和心理測驗,希望你好好研究一下,必定會對你有所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