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抗戰偶像劇」《雷霆戰將》,在權威媒體點名批評後,遭到全網炮轟,第一時間被停播、下架,輿論風潮愈發猛烈。《雷霆戰將》或將封神新一代「抗戰神劇」。
歷史上真實的抗戰,無論是八路軍、新四軍,還是國民政府軍,都絕非《雷霆戰將》演的那樣。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陝北紅軍及留在南方八省的遊擊隊分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新編第四軍即八路軍、新四軍,從而納入國軍序列成為民國政府軍事力量的一部分。從改編伊始到1941年皖南事變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軍需署均按照編制向八路軍、新四軍發放軍餉,並發放部分武器裝備。
八路軍在軍政部的編制為三師六旅十二團4.5萬人,軍需署即按照4.5萬人向八路軍發放軍餉,每月法幣63萬,後軍餉雖有增加但從未超過法幣75萬。新四軍1938年成軍時下轄四個支隊一個特務營約1.03萬人,但在軍政部的編制不詳。葉挺出任新四軍軍長時向蔣介石提出的軍餉是每月法幣18萬,但實際每月僅發放8萬,後在葉挺、項英爭取下增加到每月法幣13.5萬,直到皖南事變前才補齊了軍餉。據統計,1937年至1941年軍政部共向八路軍、新四軍發放軍餉法幣27,335,505元。
無奈八路軍、新四軍進入敵後戰場後發展太快,到1938年12月,八路軍系統包括115師、120師、129師、晉察冀軍區、山東縱隊、陝甘寧留守兵團總兵力已達15.67萬人。皖南事變前,1940年八路軍已經發展到約40萬人,發動了有名的百團大戰,新四軍在皖南事變後仍有約9萬人。八路軍、新四軍飛速發展,軍政部仍按原有編制發放軍餉,固然軍費緊張不得不自謀生路,也引起了國民黨的警惕,最終導致皖南事變爆發。八路軍、新四軍摘下青天白日帽徽,軍政部停發軍餉,國共鬥而未破。
《雷霆戰將》以《亮劍3》的名號登場,並號稱以中共開國中將、曾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副團長的王近山為原型,事實上《亮劍》主角李雲龍是糅合了王近山等多人的事跡,李雲龍任職的新一團、獨立團都是八路軍擴軍的產物,並不在軍政部八路軍編制裡。也正因為不在編制裡,軍政部自然也不會發軍餉,電視劇中李雲龍曾談及新一團過黃河時就是矇混過關,因為不在編制裡負責河防的國軍不放行。
在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的同時,因為百團大戰所顯露出的實力,1941年3月侵華日軍發起「治安強化運動」將矛頭指向華北、華中地區的八路軍、新四軍,對敵後抗日根據地實施囚籠政策、三光政策。本就艱難的八路軍、新四軍不得不精兵簡政、化整為零,即《亮劍》中李雲龍在突破日軍圍攻後獨立團以營連為單位分散出去,直到李雲龍新婚妻子被山本特戰隊抓走後,李雲龍為攻打平安縣城才將部隊重新集結。此時,李雲龍才發現獨立團已經發展到近一個師的兵力。
國民政府發放軍餉使用的是法幣,隨著抗戰的進行,財政瀕臨破產的國民政府能做的只有印鈔票,剜卻心頭肉醫得眼前瘡。法幣的不斷貶值,對於早已經自謀生路的八路軍、新四軍而言尚可接受,國軍士兵就慘了。原本在國軍中剋扣軍餉、吃空餉就是常態,在法幣貶值後,國軍底層士兵更是雪上加霜,徵兵只能靠抓壯丁。
在兵員膨脹、軍餉停發後,又遭遇日軍的治安強化運動,八路軍、新四軍一方面開展大生產運動自給自足,比如有名的王震359旅開墾南泥灣。另一方面則像《遊擊隊歌》所唱「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一樣,通過戰鬥繳獲解決難以自造的物資。
在抗戰初期,軍政部給八路軍、新四軍發放了部分國軍軍服,到山西後又從閻錫山處領取了部分晉綏軍的軍服。當然數量還是不足的,李雲龍新一團、獨立團這樣的不在編制之內的八路軍也是沒有份的,只能自己解決,因而八路軍、新四軍軍服本就五花八門。當林彪身著繳獲的日軍呢子大衣、騎著繳獲的日軍高頭大馬時,也就難怪會被晉綏軍開槍誤擊了,無論是八路軍還是晉綏軍、中央軍都沒這樣洋氣。如果林彪看到《雷霆戰將》,恐怕會覺得很冤。
據很多老八路回憶,八路軍軍服後來基本都是就地取材用土布製作,條件好的用染料染色,條件差的用草木灰染色,還有用炸藥染色,因而八路軍軍服顏色五花八門。八路軍總部和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的軍服為灰色,陝甘寧邊區部隊分灰、藍兩種,晉察冀軍區部隊為土黃色,山東軍區夏服為草綠色、冬服為土黃色等等。由於漂染技術差、穿的時間過長等原因,八路軍的軍裝褪色嚴重,很多軍裝最後竟然成了有好幾種顏色的迷彩。
八路軍軍服制式也有其特點,雙層結構冬天絮上棉花就是棉衣,夏天掏出棉花就是夏裝,但外觀松松垮垮就不是那麼美觀了,上至毛澤東下至普通士兵都是如此,直到1950年全軍換裝才換下。1941年,八路軍為應對日軍「治安強化運動」散出去後,再集中時兵力雖呈爆炸式增長,但著裝更是五花八門,有的甚至就是一身老百姓裝束,為此八路軍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正規化整訓。
至於《雷霆戰將》中的川軍178師郭勳魁部,事實上川軍在抗戰初期出川作戰時,就因其裝具、裝備差被視為「叫花子」部隊,在各個戰場輾轉不得志。直到1938年納入李宗仁第五戰區麾下,在臺兒莊戰役中用慘烈的犧牲證明了自己才得以正名,但基於川軍雜牌、非嫡系的身份仍不得志。川軍高級將領之所以犧牲較多,除了作戰勇猛之外,也在於裝備差只能拼命,與川軍類似的是以大刀隊聞名的西北軍。晉綏軍出身的傅作義,官至華北剿總司令時,仍習慣穿一身灰色的晉綏軍軍服,只有到南京開會時才會穿上筆挺的美式卡其布上將軍服,傅作義嫡系的35軍上至軍長郭景雲下至普通士兵也是一身灰色晉綏軍軍服。
當然,國軍中也並非沒有如《雷霆戰將》一般軍裝筆挺的,比如精英中精英、宋美齡親自出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建立的空軍,再加上駐華參戰的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的薰陶,國民政府空軍洋氣十足。位於大後方的軍政大員們、戰後參與接收的軍政大員們也洋氣十足,但在前線屍山血海中拼殺的軍人洋氣不起來,所謂的革命浪漫主義只存在於理想中,所謂國軍精銳德械師也是如此。
《雷霆戰將》聲稱參與戰地服務隊的女性穿的就是裙子,並運用歷史圖片予以說明,參與戰地服務團的女性確實有穿裙子的並有不少照片傳世,但那隻存在於遠離戰場的大城市,與在城市裡穿著乾淨的衣服參與遊行活動的童子軍類似。真實的中國尤其是敵後兒童團員、支前女性絕對不是那樣,更何況住別墅、穿小皮靴。
14年抗日戰爭艱苦卓絕,面對窮兇極惡的日寇,中國人民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今天用藝術手段再現這段歷史,是為了讓後世銘記歷史,不忘國恥,也是為了緬懷抗日先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把「偶像劇」套路用在抗日題材上,就算演員再俊美,服裝再精緻,背離歷史真實,也不能讓人欣賞。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與抗日大劇《亮劍》一比,《雷霆戰將》必將被掃入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