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調味料——傳統調味品企業升級的最大風口

2020-12-22 調料家

原創祝啟明調料家

複合調味品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基礎調味品在科學的調味理論的指導下,按照一定比例進行配製,經特殊加工而製成的調味料,是調味品行業的一個新興品類。

隨著年輕家庭消費者成為主力及餐飲連鎖化提升,便捷、美味的複合調味料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一方面調味品複合化能讓不會下廚的年輕家庭消費者方便、快捷進行烹飪,同時下遊餐飲行業規範化、連鎖化以及高速翻臺快出菜品的需要也帶來了對標準化複合調味料需求的快速增長。隨著複合調味料研發水平的越來越高,產品的花色品種越來越多,以及小批量定製出現,讓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放棄自己配置調味料而轉向使用複合調料產品,也迅速催生了這一行業的高速發展。

同時,因複合調味品行業高頻、剛需、大基數、顯著的差異化、迅猛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長期利潤回報等特點,成為各大金融投資機構重點關注的一個領域,進一步助推這一領域高速發展。

複合調味品迎來井噴發展期

2013年中國複合調味品市場規模557億元,2015年超過750元,到2017年中國複合調味品市場規模已猛增長至970億元,2018年突破了千億元,達到1091億元,2013—2018年複合增長率達到驚人的15.83%。

2013-2018年我國複合調味品市場規模(單位:億元)

品類格局「四分天下」

在我國,最典型的複合調味品分為雞精、火鍋調料(火鍋底料和火鍋蘸料)、中式複合調味品、西式複合調味品和其他複合調味品等五大類。

其中,雞精以28.5%市場份額遙遙領先獨佔鰲頭,成為複合調味品最大品類,說明中國餐飲和家庭消費對鮮味產品已形成高度依賴,無鮮不成席。但目前由於消費者對於味精(雞精的主要成分也以味精為主)的消費恐懼,家庭消費的雞精和味精市場呈加速下滑趨勢,迫切需要新的消除消費者健康疑慮的調鮮產品來彌補這一巨大的市場空擋。據悉,菌菇元生物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已開始大規模布局這一市場,生產天然原料為主的不含雞精和味精的鮮味產品。

在複合調味品市場高居第二的品類為火鍋類調味品,包括火鍋底料(佔80%)和火鍋蘸料(佔20%)兩大類產品。火鍋調味料目前主要用於火鍋菜餚,亦可用於烹飪其他中式菜餚,如麻辣香鍋和麻辣燙。市場份額高達20.4%,遍布中國城鄉的各式火鍋店鋪、持續盛行的麻辣火鍋口味和文化、越來越多的家庭和餐飲店用火鍋底料來烹製菜餚,支撐著這一品類的高速發展。

2018年火鍋調味料的市場規模為237億元(火鍋底料194億元,火鍋蘸料43億元),預計到2020年火鍋調味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10億元(其中火鍋底料255億元,火鍋蘸料55億元),複合增長率達15%。目前火鍋底料的主要銷售渠道為家庭消費及餐飲消費,分別佔比50.1%和46.1%。

中式複合調味料市場份額較低,為15.3%,隨著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崛起和中式複合調味料研發水平的越來越高,餐飲和家庭對中式複合調味料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大,預計到2020年,中式複合調味料年複合增長將達到16.9%,市場規模將達到268億元。

相比中式複合調味品,西式複合調味品市場份額更多,達到19.3%,其使用的便捷性解決了消費者餐飲西化但是不會烹飪的難題,西式複合調味料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帶,目前四川等地區的部分複合調味品生產企業也在逐步的介入西式調味品領域。

我國複合調味品市場份額統計情況(單位:%)

品類潛在發展空間巨大

目前,我國複合調味料仍處於導入期,品類滲透及消費培育仍有較大空間。對標國際市場,目前中國複合調味料的人均消費額為9美元,遠低於美國的86美元和日本的89美元,相較於其他國家,我國仍以醬油、醋等單一調味品為主,複合調味品佔比仍然很小。

發達國家如日本、韓國、美國等,複合調味品由於種類多、用量大、附加值高,消費佔比保持在59%以上。如圖1-3所示,日本複合調味品銷售額佔調味品行業的佔比為59.32%,韓國為65.97%,美國為73.35%,而中國僅為25.97%。國外複合調味品對傳統調味品替代率超過60%,而國內僅為20%-30%,對標國際複合調味料市場,中國的複合調味品市場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有相當大發展空間。

雖然這幾年我國的複合調味品市場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相對中國龐大的消費基數,我國複合調味品行業集中度很低,海天味業、李錦記、老乾媽、太太樂和美味鮮等前五企業市場份額只有20%左右,而日本龜甲萬一家企業在日本國內市場份額就達到33.5%,在北美市場超過55%。這意味著,我國複合調味料的市場還遠未成熟,仍將經歷慘烈的市場競爭,同時也意味著,無數的企業,依然將擁有進入這一市場的機會。

據Frost&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諮詢公司)預測,2015—2020年,我國複合調味品市場中,中式複合調味品增速最快,將實現16.9%的複合年增長率,發展空間巨大。其次是火鍋調味料,複合增長率15%。

高新技術成傳統調味品企業升級最大障礙

近幾年,複合調味品企業技術升級趨勢非常明顯,技術堡壘也帶來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未來複合調味品的市場競爭優勢將越來越向擁有高新技術的企業傾斜。

如四川的聖恩股份、菌骨元生物科技、美味源食品等企業,擁有強大的科研實力,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相當明顯,近幾年的發展勢頭相當迅猛,發展速度和企業經營質量遠遠超過了傳統的簡單復配生產企業。

目前,我國複合調味品中應用的高新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A.生物催化技術

生物催化技術是利用生物有機體或者部分酶類作為催化劑來加快化學轉化的進程,即生物轉化。可以代替化學添加劑,從而研究出更天然、更安全的複合調味品,從根本上保證食品的安全。

B.生物酶解技術

用酶解技術獲得水解植物蛋白(HVP)、水解動物蛋白(HAP),其中含有大量游離胺基酸,可用於調味品增香、提高鮮度、增加風味物質濃度。

C.美拉德反應技術

通過胺基酸、多肽與糖類進行美拉德反應,可生成各類吡嗪、噻吩、呋喃和吡咯等香氣成分,特點是產品香氣濃鬱、圓潤、逼真,且耐高溫,可作為主體風味料,常用於改善複合調味品風味。

目前,美拉德反應技術也成為了許多傳統調味品企業發展的一道坎。

D.復配技術

復配技術,是複合調味料的核心技術。現代調味品復配技術,不再是原輔料的簡單組合,要求企業必須精通調味機理,對食品風味化學、食品呈味機制要有相當深刻的研究。

2018年,聖恩股份為市場提供了6000多個配方的產品,其強大的復配能力,讓許多企業望塵莫及。

E、微波技術

微波技術在複合調味品中用於促熱反應製備調味料,與傳統熱處理工藝相比微波技術加劇分子活性,提高反應速率。微波技術,更多的也是一種設備和工藝的依賴技術,很難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F.超微粉碎技術

超微粉碎技術應用在食品上可以在保持風味的同時減少添加量,經超微粉碎加工的複合調味品入味強度是傳統生產產品的10倍甚至更高。超微粉碎技術,更多的是設備和工藝的提升,企業只需要有意識購買設備即可實現,也不屬於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目前,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具備技術方面的核心競爭優勢,主要看企業是否精通三大核心技術:酶解技術、美拉德反應技術、復配技術。

這三大技術,幾乎是傳統調味品企業面前的三座大山。

未來發展趨勢:定製、營養、健康、便捷、智能化

(一)「定製」複合調味品需求旺盛,差異化定製需求成主流。

大量餐飲業向快捷化,方便化發展,「餐飲定製型」複合調味料市場潛力巨大。定製調味品包括家庭調味品的定製和餐飲業調味品的定製,尤其是餐飲業調味品的定製,如個性化菜品用定製調味品、輕餐飲用定製調味品及連鎖企業標準化定製調味品成為餐飲定製調味品的主要類型。同時,由於餐飲行業競爭的需要,一品賣多家的方式越來越不符合餐飲從業者的需求,差異化定製成未來定製的主流,這對企業的快速研發和生產組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產品功能開發趨向天然健康化

調味品市場颳起了健康風,企業紛紛打出健康牌來吸引消費者,不加味精、不加雞精、不加防腐劑、不加香精的調味品成為市場新寵,天然複合調味品以純提鮮技術為前提,以營養健康為重,目前在追求健康為主的呼籲下,所佔領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鐵強化醬油,加碘、加鈣、低鈉的複合營養鹽,具有調理功能的藥膳複合調味品,肉菜結合天然調味技術,含維生素、礦物質等特殊成分的營養強化型複合調味品均已面市。

菌骨元公司生產的天然調鮮料,胺基酸含量高達18種,活性鈣離子的含量是骨湯的數倍,不添加雞精和味精,一舉成為市場新寵。

(三)快速滿足差異化定製需求,智能製造趨勢明顯

調味品企業生產端的智能製造優勢明顯,將成為趨勢,這對簡化流程、提高效率、提升質量和安全把控,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同時,智能化管理將促進整個產業生產技術方面質的突破與飛躍。目前,如海天、李錦記、加加、恆順等企業的生產端均已開始應用智能化製造。

(四)複合調味品繼續「一專多能」的營銷模式,「以大單品促品牌、以品牌帶動產品群」仍將成為許多企業樂此不疲的營銷方式。繼續搶佔品牌傳播高地,打響企業在行業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仍將是眾多複合調味品企業的追求。

總之,複合調味品正處於激烈的更新換代時期,是傳統調味品升級換擋的最佳選擇,也是未來調味品行業發展的最大風口,傳統調味品企業應該也必須跟進,以確保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比較競爭優勢。

作者簡介:祝啟明,經濟學博士、應用經濟學博士後、中國調味食品行業獨家產品研發、工藝工程、營銷品牌全案諮詢機構:沃頓科技-營銷聯合諮詢機構董事長、菌骨元生物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董事長。

相關焦點

  • 思賓格Biospringer:複合調味料突破千億!!或將成為調味品行業的...
    隨著餐飲以及外賣業的快速發展,中餐連鎖與對中餐標準化的需求不斷提高,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餐廳尤其是快餐店自製複合調味料效率低,且無法做到標準化,難以滿足餐飲業的發展趨勢。餐飲企業越來越傾向大量採購複合調味料。在家庭方面,隨著消費人群的年輕化,追求方便快捷的訴求越來越強,複合調味品未來的增速十分可觀。
  • 讓廚房小白秒變大廚 幫餐飲企業簡化流程 複合調味品B端C端通吃
    「宅+懶」是當代年輕消費者真實生活的一個側面,在疫情居家隔離的數月裡,一日三餐的剛需品調味料再度成為亮點。複合調味料分分鐘讓廚房小白變大廚的優勢使其成為C端懶宅們居家做飯的神器。而對於B端客戶餐飲企業來說,能簡化操作流程,提高口味的穩定性......最近調味品板塊逆風走紅,其中複合調味料類別的個股屢創新高,其高成長的邏輯開始被市場接納。
  • 複合調味品行業深度報告:景氣度高,產品+渠道構築核心壁壘
    近年來,我國調味品市場規模保持穩健 增長,是世界最大的調味品消費國。原料調配為主要生產方式複合調味品加工方式主要有提取發酵型、分解反應型和原料混配型三種,目前複合調 味料生產主要以原料混配型為主,通過控制不同原材料的用量,混合調製出不同的風味。 傳統的單味調味品更多依靠發酵生產,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發酵、釀造,生產周期更長, 工藝更加複雜,進入門檻相對較高。2.
  • 中國複合調味料產業迅速年輕化,新產品新渠道加速佔領用戶「心智」
    張西強告訴記者,市面上蠔油產品的最大痛點是很難倒出來,且分寸也難把握,這款蠔油新品能有效解決痛點。渠道跟著消費者,電商和O2O成為首選太太樂是雀巢旗下的本土調味料品牌,拳頭產品是雞精。在傳統的銷售場景中,它的鋪貨從超市賣場開始——那裡是「馬大嫂」們最常光顧的地方。
  • 三個新標準頒布實施 配製醬油、食醋歸類複合調味料
    日前,與醬油、醋調味品相關的三個新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醬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複合調味料》正式實施,配製醬油、食醋納入複合調味品管理,不得以「醬油、醋」為食品名稱。  標準實施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區分釀造和配製的醬油、食醋更為簡單。新標準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對生產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青山張野:複合調味品增速快,不容小覷
    而對於初創公司來說,做出新的消費品牌,需要一方面從新的增長品類入手,發力在年輕用戶的新口味形成,做複合調味料、醬類,在醬油、醋之外的賽道找突破口;另一方面依賴新的餐飲渠道的佔領,利用外賣的興起,抓住外賣很多餐品都是半成品簡單加工形成的特點,在這個渠道toBtoC來銷售佐餐醬料而非烹飪調味品,同時一步步夯實傳統渠道領域,是個可選的路徑。另一個方面,用於烹飪和佐餐的模糊情況也越來越多。
  • 產品高端化、複合化的調味品行業,渠道之變又將如何引領?
    相對其他快銷品類,業態相對傳統的調味品行業對於電商渠道雖說這兩年重視程度空前,但無論從銷售體量還是渠道布局程度看,都更為滯後,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在雙十一期間,調味品板塊主要是一些巨頭在「狂歡」。複合調味品景氣成長,龍頭加速擴張複合調味料需求高景氣,行業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受益於 B端餐飲連鎖化發展對定製餐調產品需求上升和C端家庭廚房使用人群切換至 90 後、對烹飪方便快捷的訴求上升,複合調味料市場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 「調味品茅臺」市值超6513億,古老行業成資本新寵?|公司與行研
    來源:36氪2020年,調味品企業股價暴漲,火鍋調味料、酸菜魚調料等複合調味品熱賣——龍頭企業和創業公司,都在瞄準新的機會。文 | 楊亞飛編輯 | 喬芊封面來源 | IC Photo眾口難調,但在「好吃還是健康」這件事上,中國胃意見統一。八大菜系領銜,花樣繁多的地方小吃,都是為吃貨準備的盛宴。
  • 5家企業10年股票漲10倍,千億調味品還能再猛點兒嗎?
    上半年淨利潤實現4.46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52.5%同時,有一些小而美的品牌在調味品行業嶄露頭角。如李子柒的海鴨蛋黃醬在其天貓旗艦店月銷量達6萬+,番茄火鍋底料月銷2萬+;虎邦辣醬去年完成千萬融資,2016年以來營收以300%的年均複合增速上漲[1]。這些都意味著,有著千年歷史的調味品雖然看似傳統,但也有新的東西在生長著,品類值得關注。
  • 2020年版中國調味品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調味品的方便化、營養化、健康化會有更大的需求。這必將牽引著更多的調味品企業將產品升級。調味品產業的升級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的包裝和行業的細分上,更主要體現在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化和標準化的生產體系,建立起新的生產質量標準。
  •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檢175批次調味品全部合格
    調味品抽檢合格產品信息                             聲明:以下信息僅指本次抽檢標稱的生產企業相關產品的生產日期/批號和所檢項目序號標識生產企業名稱標識生產企業地址被抽樣單位名稱被抽樣單位所在省份食品名稱規格型號生產日期
  • 2020年度中國調味品行業十大品牌榜單
    好食惠白胡椒、黑胡椒、雞精、澱粉、複合調料等系列產品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公司產品除「好食惠」調味料外,還生產有「麻辣鮮調料」、「雞精」 等複合調味料、包子餃子、燉肉料、咖喱粉等複合香辛料、胡椒類、花椒、孜然等單粉香辛料以及八角、花椒、小茴等乾貨類等100多種規格的調味品。
  • 深度壹點|味都楊安:中國調味品第一鎮的三個非典型片段
    作為當地財政的重要支柱產業,目前已經形成辛香類調味品全產業鏈條的該鎮擁有調味品從業人員超4萬人,年銷售收入已突破200億元,是康師傅、統一、雙匯、金鑼等十幾家大型方便麵和肉類加工企業最大的香辛料、調料包供應基地。數目眾多的上述企業陣營中,以辣椒和蔬菜種植、農副產品深加工、出口為主導產業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飛達集團赫赫有名。
  • 千億調味品行業背後的賣鏟人,晨光生物香辛料提取物發展迅速
    調味品行業消費者粘性強,一旦積累形成美味記憶將進入重複購買模式,這是調味品龍頭企業持續穩健發展的基石。調味品行業孕育出多家超大市值公司,海天味業、頤海國際市值均已突破千億,市值規模在食品行業遙遙領先。調味品可分為單一調味品和複合調味品。單一調味品指口味或成份單一,使用時需要與其他調味品搭配的調味品,常見的有食鹽、醬油、醋、味精等。
  • 金龍魚說調味品板塊無超越海天計劃?但動作卻很「誠實」
    原創茅石調料家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的金龍魚,一上市便受到各方關注。尤其公司近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近期才進入醬油行業,業務進展良好。同年,與飯巢共同投資建設「豐廚」中央廚房項目;2020年6月,該項目在重慶江津正式開工建設,投建項目含火鍋底料、川味複合調味料等;……目前,金龍魚廚房食品板塊中已包含部分調味品,如芝麻油、花椒油、藤椒油以及蒸魚鮮、燜燒豉油、淋鮮甜等調味汁等。
  • 複合調味料與半成品自加熱菜,年輕人到底該選誰?
    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複合調味料、免洗淨菜和半成品自熱菜。 對於缺乏烹飪經驗又想做出美味菜品的人來說,複合調味料無疑是烹飪助力寶,輕鬆就能帶給消費者「入口不忘」的美味體驗。而如今,市面上的複合調味料品牌眾多,較為受各大餐飲機構歡迎的則要屬性價比、口味、種類均在線的西府順水。
  • 中國調味品協會:回首2020,展望2021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國調味品協會成立25周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影響,中國調味品協會迎難而上,帶領整個調味品行業在疫情影響和消費升級的雙重背景下,加速實現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化「危」為「機」,為推動調味品行業高質量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帶動全國調味品行業快速穩健發展。
  • 海鮮香辣醬和萬州烤魚香辣味複合調味料配方及工藝
    在此配方下, 製作的海鮮香辣醬具有鮮香、麻辣的特點, 感官指標最佳, 此配方可為傳統烹飪產品標準化生產提供借鑑。02、萬州烤魚香辣味複合調味料的研究萬州烤魚融合了醃、烤、燉三種烹飪工藝技術,採用獨特配方,充分借鑑傳統川菜及重慶火鍋特點,調製出麻辣、泡椒、豆豉、山椒、耗油及香辣等十餘種口味,形成奇絕口味、豐富營養,使人回味無窮、百吃不厭,既有燒烤的焦香,又保持了魚肉的鮮嫩,是萬州地區特有的地方風味美食,為適應家庭方便化食用、工廠化生產
  • 天津市市場監管委抽檢調味品123批次樣品 不合格1批次
    信息顯示,近期,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食品檢測機構,按照《天津市食品生產環節市級抽檢監測工作方案》,抽檢了調味品123批次,不合格樣品1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核查處置部門督促企業查明不合格產品的批次、數量和原因,採取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風險,並依法予以查處。
  • 「商社」日辰股份:定製化、強品控、建渠道,複合調料專家揚帆起航
    堅守創新、轉型發展,成就業界領先的複合調味料專家。公司由早期為對日出口雞肉調理品企業提供調味料,逐步調整產品和客戶結構,提供定製化調味料挖掘餐飲客戶,2016-2019年佔比從25.2%提升到42.1%;創立自有品牌「味之物語」擴展零售端;轉型升級為多元化複合調味料生產商。B端+C端需求共同推動,複合調味品行業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