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目前市場上最熱的題材是什麼?當屬rebase概念,特指算法穩定幣板塊。由於漲幅引發的財富效應,最近算法穩定幣佔據各大行業媒體和行情軟體搜索欄的頭版頭條。
據第三方數據顯示,算法穩定幣 Base Protocol 和 Basis Cash在 Uniswap 日成交量排名均靠前,而老牌算法穩定幣 AMPL 則位於成交量的第十位。
不僅於成交量、搜索量、媒體關注度,社區對算法穩定幣也有很強烈的討論。有人認為算法穩定幣是一種革命性的創新,將作為一個基於智能合約的美聯儲理智的管理市場資本流通,也有人表示了對算法穩定幣的嗤之以鼻,將其視為新一輪的龐氏騙局。
那麼算法穩定幣到底是什麼呢?
01 什麼是算法穩定幣?
咱們先來看看穩定幣,幣圈人應該都能理解穩定幣對加密世界的重要性,可以說我們幾千億的市值是有很大一部分構建在穩定幣上的。一般有兩種邏輯,一種就是使用現實中的美金儲備,定期公開透明度報告,保證穩定幣背後有1美金作為支撐;另一種就是USDT、USDC採用超額抵押的方式,比如用DAI。
那說到算法穩定幣,有人認為USDT這種中心化不透明,也有監管風險,而像DAI這種通過抵押物來生成的,又存在一個連環清算風險,而且還具有資金利用率問題,所以就出現了追求無抵押的算法穩定幣。算法穩定幣又叫彈性加密貨幣,無抵押穩定幣,追求無抵押發行,通過算法來首先穩定幣的彈性供給。
02 rebase機制
談到算法穩定幣,就要先了解rebase這個詞,即通過更新流通量使得市場價格趨於目標價格。
大部分項目的設定是,當幣價>1.05美元(具體標準根據項目為準),認為市場的需求增大,根據幣價來增發一定比例的幣,來抑制市場價格。當幣價<0.95美元時,認為供過於求,縮減一定比例,以提升價格。通過多次反覆rebase,使得幣價趨近於美元價格。
但這種也會有BUG存在,因為在rebase周期來臨之時,通常會變得不再「穩定」,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出現「死亡螺旋」式的踩踏,因為當幣值小於1的時候,將引發持幣人的恐慌情緒,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去減少用戶手中的幣,就會引起進一步的恐慌情緒,然後繼續增大賣壓,然後接著恐慌,如此惡性循環,被稱之為「死亡螺旋」。
因為每次rebase會涉及到每個持幣人的切身利益,所有人都想自己的幣變多,沒有人喜歡幣減少。而由於這種動態調節的機制存在,用戶錢包中的幣始終在變化,也極大限制了應用的場景。
03 算法穩定幣代表
無抵押穩定幣的鼻祖,算法穩定幣的代表當屬AMPL。一個通過動態調整每個持幣人錢包餘額的方式,運用rebase機制,也就是說當AMPL大於1美金,到rebase周期時你的錢包餘額就會自動增加,以此來保證持幣人在總發行量中佔有的固定百分比,目前是rebase模式中市值最大的幣種 。這個幣當時可謂做足了噱頭,包括宣傳掛圖都無比囂張,由於是首個rebase機制的締造者,所以粉絲量巨多。
還有就是紅薯幣YAM,同樣採用了和AMPL一致的rebase模式,以流動性挖礦的形式產出,這種相對公平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社區支持,但在上線不久就出現問題,創始人直接在推特發布「對不起,我們失敗了」,這句名言也基本成為DeFi圈子永遠抹不去的梗。後來經過社區不斷努力至今依然生存下來,由此YAM的挖礦模式從此被後面項目一直模仿並延用。
儘管算法穩定幣火熱,但也有被詬病的地方,就是很難做到真正的穩定,即使算法穩定幣做到足夠大的規模,也沒有證據能夠表明它能夠保持足夠的穩定,如果出現「死亡螺旋」那樣的惡性循環,那麼算法穩定幣就有可能會出現虧損的狀態,所以在購買的時候一定慎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