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麥(qúmaì),只是掂量這兩個字,就有一種莫名的美麗,並非高不可攀,而是一種很接地氣的貴氣和柔美,並且是與生俱來的,那樣婀娜和嬌弱,倒伏在泥土上,依然是一種絕美的姿態,傾國傾城。誰可以比擬?衛子夫!雖是美豔的歌姬出身,真正的下層,卻是打骨頭縫裡貴氣逼人,屬於「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哪一種。
好像衛氏一門都是這樣的,比如衛青,奴隸私生子出身,從小受盡欺凌與苦難,後來因衛子夫之故得皇帝寵信,拜將封侯,戰功顯赫,權傾朝野,最後竟然娶了公主為妻。自始至終,不見半點小人得志的輕浮和猖狂,為人謙恭有禮,自製,克己,奉獻自己,服務國家——真正貴族精神。
還有那位橫空出世的少年將星霍去病,雖然也是女奴私生子出身,命好,富貴堆裡長大的,奇怪的是,他不沉溺於富貴豪華,唯知建功立業,為國家效勞。17歲被封為驃姚校尉,18歲封侯,馬踏匈奴,封狼居胥的時候也僅僅是23歲。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我真正看重的是他平陽認父的情節,富貴如此而不忘做人的根本,這才是這位少年公子真正的貴氣所在。可惜死時才24歲,天妒英才!
都說三代才出一個貴族呢,這衛氏一門都是奴隸,天曉得這些貴族風度是從哪裡來的? 說起這瞿麥,就會想起一大堆的典故,只因為那種樸素、優雅、高貴與美麗的無縫連接。關於這種柔美的小花,還有一個悽美的傳說:
相傳瞿麥本是天庭的一位花仙子,長得很漂亮,身材嬌柔,善於舞蹈。一次,玉皇大帝路過御花園時,見到一大群仙女在跳舞,便駐足觀看。玉皇大帝本來和王母娘娘有說有笑的,正在這時,正在跳舞的瞿麥仙子回眸一笑,玉皇大帝被其楚楚動人的容貌和纖細身材深深吸引,一下子失了神,與王母娘娘的說笑戛然而止。王母娘娘在一旁說了許久,玉皇大帝卻心不在焉。順著玉皇大帝的眼光看去,王母娘娘發現他一直在看著那位花仙子,一下子怒從心起。
過了許久,玉皇大帝才回過神來,臉上仍溢滿笑容,繼續和王母娘娘商議天上凡間的大事,久久地留在御花園不想離去。過後不久,天宮召開天庭會議,瞿麥仙子無故遲到。於是,王母娘娘以觸犯「天條」為罪名,除去她的功力和法術,把她貶到人間,化作一株雜草。讓瞿麥仙子原本纖柔的身體變為多節、空心、易脆的莖,將她動人的容貌變為了棕紫色的花瓣,並且前端深裂成捲曲的絲狀,結的果實也皺巴巴帶有芒刺。後來世人看到這種雜草,覺得花仙子很委屈,給取名叫瞿麥,將它栽培在自家的院子裡。
瞿麥在島國被稱為「唐撫子」、「河原撫子」。從字面上來看,「河原撫子」就是長在河岸邊的撫子花。唐朝年間,這種花由我國傳入島國,又稱為「唐撫子」。因其花形別致,每朵小花的五朵花瓣都深深地裂開呈流蘇狀,猶如一串串或紅或白的穗子,有一種特別的物哀之美,惹人憐愛,故被稱為「撫子」。
瞿麥,又稱高山瞿麥、野麥、石柱花、十樣景花、巨麥等,為石竹科石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我國東北、華北、西北以及華東等各省區,常生長在丘陵山地疏林下、林緣、草甸或溝谷溪邊處。全草可入藥,有清熱、利尿、破血通經功效,此物有利水之功,四通八達,通衢字,麥者,實囊性相似,果實似麥故稱瞿麥。
《神農本草經》記載:瞿麥味苦,性寒,歸心、小腸、膀胱經。可利尿通淋,活血通經。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出刺,決癰腫,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瞿麥穗性味辛寒,利小腸而降心火,逐膀胱溼熱,為通淋要藥。另本品能活血通經,適於瘀血阻滯胞宮之閉經、月經不調等症。因破血通經故孕婦忌用,妊娠不可服用。
關於瞿麥的介紹就到這裡啦!你認識了嗎?此為瞿麥,到處都有,不僅有如嫵媚的女子之美,還可入藥,活血通經、利尿通淋,治尿路感染。「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留言與轉發,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