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為了奧斯卡,我也想不出怎麼把《漢密爾頓》拍成電影

2020-12-17 騰訊網

全球劇場黑了3到6個月,戲劇上線的教科書案例竟然是迪士尼影業提供的——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買斷了目前最貴最熱音樂劇《漢密爾頓》2016年百老匯原版卡司演出的高清視頻的全球全渠道發行權,並在美國國慶節周末通過Disney Plus流媒體服務提前上線。

上線首周末Disney Plus的全球app下載量比之前四周每周平均下載量增長74%,全球狂增75萬用戶。《漢密爾頓》也不愧是劇場第一戲,在爛番茄拿到了99%新鮮,國內豆瓣網友給了9.6高分。

然而,在眾星捧月時,奧斯卡給潑了一盆冷水,說《漢密爾頓》影像版因為不是電影沒有資格角逐奧斯卡獎項,甚至不能算紀錄片,而僅僅是舞臺錄像,這個規則在1997年便早已定下。

粉絲們為林聚聚本人早日集齊EGOT(Emmy-電視類艾美獎、Grammy-音樂類葛萊美獎、Oscar-電影類奧斯卡獎以及Tony-戲劇類託尼獎)操碎了心,此前已有韋伯、傳奇哥等15人獲此殊榮。對於已經獲得過3次託尼獎、3次格萊美,以及2014年憑藉67屆託尼獎頒獎典禮開場曲Bigger詞作者身份獲得艾美獎的林聚聚來說,只差一座奧斯卡——2016年,他憑藉迪士尼動畫片Moana原創歌曲How Far I』ll Go被提名奧斯卡獎,卻敗給了La La Land,和大滿貫擦肩而過。

然而被操心的林聚聚本人在最近的採訪中表示,自己也無法想像一個電影版的《漢密爾頓》,因為他在構思這部作品時,始終是以音樂劇為載體進行想像的。

其實,如果讓熟悉新現場的觀眾朋友們回答《漢密爾頓》是不是電影,這恐怕是一道送分題。這版《漢密爾頓》的錄製拍攝與我們日常放映的NT Live以及各家高清舞臺現場均是一類內容,最多就是直播、錄播以及後製程度和手法的區別。

當時《漢密爾頓》做了三天的錄製,一場預錄、一場錄播和一場補鏡拍攝。因為不是直播,這版《漢密爾頓》一定有很大的後期製作空間,但主體內容仍然是一場不間斷的演出現場實況的呈現。

音樂劇電影則完全是使用電影的拍攝方式,並不是一場連貫的演出,要分鏡、要重新創作劇本、場景、人物服化設計等,往往還要寫一首專屬電影的原創歌曲。

音樂劇《悲慘世界》電影版vs舞臺版,東西少的一定是我們劇場沒錯了

音樂劇電影在早期音樂劇發展的黃金年代十分流行,著名音樂劇詞曲組合羅傑斯&漢默斯坦二世組合的每一部音樂劇幾乎都有與之對應的電影版。

R&H作品的電影版

當然也有很多戲劇改編/翻拍電影讓人傻傻分不清的案例,尤其是在舞臺上呈現的,比如1985年發行的《歌舞線上》電影版以及六度託尼獎得主Audra McDonald主演的Lady Day

一部音樂劇拍成電影經常被視為是一部音樂劇名聲大噪的關鍵。比如《西區故事》初上百老匯時只奪得託尼獎最佳編舞和最佳舞美設計,並只持續演出了2年多,而它卻通過電影版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獲得了11項奧斯卡提名,並奪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的10項大獎。

然而隨著電影的發展,音樂劇翻拍成電影的腳步好像逐漸慢了下來。很多音樂劇的電影版權早早被電影公司買下,卻遲遲不開機——這裡有資源投入的考量,很多電影公司近年來甚至覺得與其改編翻拍一部音樂劇,還不如主動下場把一部大家熟知的電影IP改編成音樂劇來得實惠和見效快,但目前仿佛只有迪士尼做到了,大部分電影公司都以失敗告終。

在百老匯不幸血虧的音樂劇《海綿寶寶》

也有很多劇目在等待所謂的時機。有些百老匯音樂劇劇目不希望在很早的時候就對劇情和音樂進行劇透,並作為電影改編,讓觀眾對劇場內容產生並不完全相符的預期;有些則是在等一個對的藝術創作團隊和合適的明星。

一個音樂劇的電影翻拍是否成功,除了電影的票房和藝術獎項,在戲劇製作人心中,幾乎只有一個標準——是否有利於延長駐演劇目的駐場時間。目前在百老匯演出超過5年的劇目幾乎不可避免地要爭取美國國內以及國際遊客市場,單靠紐約以及周邊5小時車程的熟客幾乎難以為繼,因此一個由大明星主演的電影版的全球發行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芝加哥》電影版於2002年發行的由Rob Marshall執導,Renee Zellweger和Catherine Zeta-Jones主演,奪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6項大獎

過去20年,電影《芝加哥》被認為是音樂劇翻拍電影的黃金案例。1996年,音樂劇《芝加哥》復排版登陸百老匯。該劇百老匯原版於1975年首演,僅演出2年多便壽終正寢。復排版是從紐約中心劇院(New York City Centre)的Encores!系列音樂會發展而來,但卻屹立不倒,已經演出超過20年,是迄今為止百老匯演出時間最長的復排音樂劇。作為一部主題晦暗、體量較小的音樂劇可以取得如此成功,躋身成為和《劇院魅影》《獅子王》一樣的遊客大愛,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電影發行。

而同樣演出超過10年《媽媽咪呀!》與《澤西男孩》在近幾年相繼關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被歸咎於電影版出現得太晚,沒有起到救市作用,尤其是《媽媽咪呀!》電影版集結了梅麗爾·斯特裡普、皮爾斯·布魯斯南等超多全球一線巨星,應該是能夠起到超強推廣作用的。當然,這種說法也很難有可靠依據。

在音樂劇電影翻拍數量逐漸下降的同時,音樂劇的「官攝」開始漸漸多起來。其實音樂劇「官攝」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70年代,到了90年代開始大行其道,過去20年隨著拍攝技術的不斷升級,出現了高清和直播。最近幾年,也有電視臺在搞所謂live,而電視臺live和舞臺高清從內容來說的主要區別基本上就類似帶觀眾的情景喜劇和喜劇現場演出的區別。

早年的「官攝」很難達到高清標準,都以電視臺播放和製作DVD發行為主。疫期大家通過觀看YouTube上The Show Must Go On頻道各類韋伯、麥金託什音樂劇的限免內容足以體會。

現如今,音樂劇的高清現場層出不窮,這次《漢密爾頓》放出之前,也有渡邊謙和Kelli O』Hara聯袂主演的《國王與我》、託尼獎最佳音樂劇《長靴》的西區版、沙贊扮演者Zachary Levi領銜主演的《她愛我》等劇都通過高清錄製,並在影劇院裡做了線下發行。

不過,高清錄製在百老匯音樂劇的製作人眼中一向不是首選。首先,因為音樂劇的現場歌舞氣氛在錄製中可能會被大打折扣。其次,百老匯音樂劇以駐場為目標,高清錄製內容由於與舞臺演出內容是高度一致的,所以,被大部分製作人認為會影響駐場。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很多音樂劇都是在要結束百老匯甚至西區駐場演出之前來做拍攝,比如2008年推出的《吉屋出租》官錄(那一版的Mimi還是《漢密爾頓》的Angelica姐姐)以及2012年出的《曼菲斯》等等。

當然,韋伯和麥金託什更是狡猾,做的是各種版本演唱會的官方錄製,從渣清到高清完全是一部活的音樂劇演出錄製教材。於此同時,《劇院魅影》《悲慘世界》還拍攝了電影版——對於一個演了超過二、三十年的劇目來說,很難說誰在幫襯誰了。

皇家艾伯特音樂廳錄製的《劇院魅影》25周年紀念音樂會是該劇30多年來釋放的唯一舞臺完整錄像

疫情之中,7500萬美金的《漢密爾頓》大單在捅破了音樂劇高清影像內容收入的天花板的同時,又引發了業界關於音樂劇演出視頻衍生選擇以及發行方式的大討論。短時間看,這樣的討論也恐怕難有定論:7500萬美金對於舞臺高清內容目前來說應該是一個天價,短時間內難有人企及。翻看同類的高清戲劇內容,全球累積線下發行票房大約為600萬美金。2019年,全球高清演出內容票房最高為韓國男子天團防彈少年團的Love Yourself Soul演唱會現場,全球累積票房大約1100萬美金。

在線上端,Disney Plus最低收看門檻為6.99美金/月的訂閱收費,按照首周末更新下載量來估計,大概也是一個百萬付費用戶的量,單純靠客戶的付費也並不能在短時間內累積到7500萬美金。

不過對於與Netflix正面槓的迪士尼來說,這無疑是一場流媒體的勝仗。Disney Plus平臺開播8個月已經有了5000多萬用戶,已經對Netflix幾年積累下來的億萬用戶構成了嚴重威脅。用《漢密爾頓》這種不同於Disney平臺自身主流內容的多元化內容吸引更多的用戶,無疑是Disney Plus的用意所在,而在疫情之中,用最最稀缺的內容以及網際網路發行的黃金時間點,這個目的看樣子也是達到了

而對於《漢密爾頓》的舞臺劇製作方來說,在疫情期間,一下能拿下7500萬美金的收入肯定是喜大普奔,相當於白賺了兩年錢。與此同時,也有統計顯示,高清放映會對一個戲的巡演以及版權銷售起到積極作用。

這種熱劇史無前例的放出原卡官錄是否會影響《漢密爾頓》在百老匯甚至西區的長壽,或者該劇在美國其他城市的駐場,尤其在大家對原卡呼聲甚高的情況下?這些都需要時間來觀察。當然,我覺得首當其衝可能就是百老匯最高800美金的票價。

至於是苦等電影公司開機,還是乾脆自己官攝,完全要看內容。再生成一單《漢密爾頓》確實有難度,但大家終究都有自己合適的存在形式。以及,不論是電影還是官攝都有它的標準所在。不要讓音樂劇電影淪為音樂劇歌曲MV或者(最近發生的)CGI試驗田,也不要讓官攝成為單機位審批視頻。

「新現場」七月排期

其他城市根據疫情和劇場情況不同,線下放映還陸續在趕來的路上

「新現場」高清放映系列,由北京奧哲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打造,致力於通過放映的形式向觀眾呈現當今世界舞臺上最優秀的作品。通過與包括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特拉法加發行公司、環球映畫、影院現場、環球影業、百老匯高清、法國百代現場、西班牙數字影像在內的多個品牌合作,「新現場」高清放映系列目前發行推廣來自英國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皇家歌劇院、莎士比亞環球劇院、莫斯科大劇院、法蘭西喜劇院等多個機構的世界頂級戲劇、歌劇、舞蹈、展覽影像。截至2019年11月,「新現場」放映劇目已達120部,覆蓋北京、上海、廣州、臺北等37地,放映超過4500場,觀影人次超過50萬人。放映由阿里大麥旗下的現場演出品牌Mailive聯合運營推廣。

相關焦點

  • 迪士尼將把音樂劇"漢密爾頓"拍成電影
    時光網訊 知名音樂劇《漢密爾頓》主演、編劇和原創詞曲林-曼努爾·米蘭達在其社交媒體宣布,迪士尼將製作此劇的電影版本,百老匯原班人馬全回歸,2021年10月15日上映。  與大銀幕常見的音樂劇翻拍電影不同,《漢密爾頓》電影將使用原班主演在紐約理察·羅傑斯劇院(即該劇百老匯上演的所在地)舞臺上表演的影像素材,對其影視化。
  • 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大電影無法角逐奧斯卡
    近日,據外媒報導,儘管美國電影和藝術科學學院對於明年奧斯卡頒獎禮的評選調整了一些規則,允許影片在流媒體上線之後也能夠參與奧斯卡評選。不過,近日上線迪士尼+流媒體的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大電影卻因為類型限制而無法角逐奧斯卡。
  • 音樂劇電影《漢密爾頓》對迪士尼意味著什麼?
    當然,本文並不想介紹音樂劇本身,也不是講述漢密爾頓的故事,而是想談談音樂劇電影《漢密爾頓》登陸迪士尼流媒體平臺一事。從音樂劇到電影為什麼一部音樂劇在各地巡演多年之後登陸流媒體平臺還會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因為這是最經典的演出陣容。
  • 《漢密爾頓》獲好評,為歌劇電影帶來哪些啟示?
    這筆錢雖然不足以製作一部漫威電影,但對於這家公司而言,拍攝一部中等規模的故事片,可謂綽綽有餘。這部《漢密爾頓》並不是傳統意義的劇情片,而是一部對舞臺表演紀錄的影像作品。在喜歡歌舞劇的人眼裡,《漢密爾頓》是真正意義上,繼1943年的《俄克拉荷馬》之後,突破了大眾對音樂劇認知的作品。
  • 對於王思聰購買《為了N》版權、來拍成電影你怎麼看?
    日本著名小說家湊佳苗小說《為了N》已被王思聰擔任董事長的「香蕉影業」買下版權,作品將被改編成國產電影。如今王思聰又被爆出買了一部電影《為了N》,這是什麼情況還是要幹點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根據電影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的消息顯示,日本著名小說家湊佳苗小說《為了N》已被王思聰擔任董事長的「香蕉影業」買下版權,作品將被改編成國產電影,故事的發生所在地也從日本改到了上海。看來目前國內的影視風口轉向了現實,那麼王思聰為何會買下版權了,難道僅僅只是為了給自己還債?
  • 迪士尼籌拍《漢密爾頓》向定律說不
    而近日,迪士尼再次出手,知名音樂劇《漢密爾頓》的主演、編劇和原創詞曲林-曼努爾·米蘭達,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宣布,迪士尼將製作《漢密爾頓》的電影版本,百老匯原班人馬全回歸,影片預計於2021年10月15日上映。
  • 《漢密爾頓》今日上線Disney+,音樂劇電影轉戰流媒體
    原定於2021年10月15日在北美院線首映的「現場錄製」版音樂劇《漢密爾頓》(《Hamilton》)於今日2019年7月3日芝加哥時間凌晨2點,在迪士尼的官方流媒體平臺Disney
  • 電影《漢密爾頓》上線4天收穫逆天口碑
    電影《漢密爾頓》上線4天收穫逆天口碑 時間:2020.07.0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分享到:
  • ——《漢密爾頓》中的漢密爾頓
    林-曼尼爾·米蘭達(Lin-ManualMiranda)是近年來美國音樂劇界的文藝復興式的全才,38歲已經拿獎無數,包括託尼獎(百老匯音樂界的行業獎)、艾米獎(電視劇業的行業獎)、普利茲戲劇獎和奧斯卡原創歌曲提名。在《漢密爾頓》中他集原創、作詞、作曲、主演於一人。
  • 不出意外,這部「一戰題材」的電影,要拿奧斯卡了
    今年的奧斯卡電影提名沒有《小丑》,但是卻有著《愛爾蘭人》《婚姻故事》《教宗的繼承》《1917》。在外界學者與觀眾看來,今年的奧斯卡可能最終會在《婚姻故事》和《1917》中二選一。如果不出意外的話,《1917》這部「一戰題材電影」,最終會在捧下金秋獎之後,再度捧下奧斯卡。相比起,奧斯卡歷年的「正確性」的最佳影片。或許《1917》的成功,會是近十幾年來,最為通俗易懂的奧斯卡最佳電影。
  • 童年記憶拍成電影,你會怎麼拍?
    用長鏡頭拍出的童年故事片 ——《童年往事》為了更好的理解電影的表現手法,我們先來了解下「啥是長鏡頭?」長鏡頭的相關理論,是基於安德烈·巴贊所發表的文章《攝影影響的本體論》之上,得以確立和完善的。在當時引發了電影美學的革命——對於蒙太奇理論的挑戰。於個人而言是一種對電影本質的反思和對當時二戰後結構主義思潮的「反叛」。
  • 《流浪地球》都拍成了電影,為什麼當年的《三體》沒拍成?
    而《三體》早在2015年就有報導說要拍成電影了,但現在都到了2019年了,轉眼過去了4年時間,電影《三體》卻仍然無下文。究竟是哪些原因讓電影《三體》夭折了呢?或者說《三體》拍成電影為什麼這麼難?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想不對電影感興趣,甚至想不優秀都難!但是國內的電影人們,尤其是在科幻電影方面的實力和經驗還不是特別成熟。當年的《三體》電影的導演張番番,以往許多的作品連評分超過6分的都很少,只有評分最高的2006年的電視劇《不能失去你》勉強被觀眾認可,讓這樣一位毫無科幻片經驗的導演擔起了拍攝《三體》的重任實在是勉為其難,雖然張番番確實很有勇氣接此大片,但畢竟有心無力。
  • 奧斯卡電影院線「2020我的電影黨課」正式啟動!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在「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的艱苦作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不畏強敵、不怕犧牲、英勇鬥爭,湧現出無數頂天立地、令人敬仰的英雄!中國電影行業以《金剛川》《最可愛的人》《英雄連》《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四部電影集體致敬,奧斯卡電影院線特別發起「向英雄致敬——2020我的電影黨課」活動,生動展現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的愛國情懷,及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和為世界正義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
  • 遊戲迷最想《馬裡奧》拍成電影
    而過往有好多電視遊戲都改編成真人版電影並大受歡迎,其中今年2月推出的《刺蝟索尼克》(Sonic the Hedgehog)大受歡迎,全球累積票房高達3億美元。而同樣由電玩改編的奈飛電影《獵魔人》(The Witcher)亦好受歡迎。令電玩改編電影的熱潮再起!最近有電影雜誌做網上調查由機迷選出最想搬上大銀幕的遊戲,結果由任天堂經典電玩《馬裡奧兄弟》(Mario Bros)成首位!
  • 高曉松:《三體》應該讓《指環王》導演拍成6部系列電影
    藝術負責創造夢想,科技是為了實現夢想。劉慈欣,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一個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拔高到世界水準的大神,一個僅憑藉一部小說就可以構建出整個宏大宇宙世界觀的作家。其代表作《三體》更是中國科幻文學裡程碑之作。
  • 現實版《黑鏡》,把魔幻的2020拍成電影
    如果把2020年拍成電影,那麼註定是一部魔幻災難狗血爛片,也許劇本都沒人敢想出來。相比於以往溫情的年終總結,這次我們更需要的是發洩。網飛最近上線的惡搞喜劇《2020年去死》,就向全世界觀眾發出了玩世不恭的吶喊,把過去一年拍成了電影。《2020年去死》由擅長將喜劇元素與諷刺現實相融合的編劇查理·布魯克(神劇《黑鏡》的主創)親自操刀打造。
  • 你可能不知道,假如把我的日記拍成電影,主角就是你
    你可能不知道,假如把我的日記拍成電影,主角就是你1:不管你過得怎麼樣,都不要一副悲哀的樣子,不要逢人就訴說自己多可憐。過得好不好,始終是靠自己,沒人會幫你,別人只是同情,連感同身受都難。生活多的是刁難,學會一個人堅強是你要掌握的本領。
  • 漢密爾頓拍電影版,有生之年!官攝!還是原卡!
    據Deadline報導,迪士尼花了7500萬美元高價買到《漢密爾頓》電影發行權,並會在電影上映後再上架Disney+流媒體播放平臺!MG,太興奮了#漢密爾頓拍電影版#將由迪士尼發行,於明年10月15日在北美院線上映,觀眾將看到第一版卡司在舞臺上的演出,真是期待的不是一點半點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有生之年!官攝!還是原卡!我Satisfied了哈哈哈哈哈哈!
  • 《最後的莫希幹人》將拍劇集 同名電影曾獲奧斯卡
    《最後的莫希幹人》將拍劇集 同名電影曾獲奧斯卡 時間:2020.01.0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 音樂劇大電影《漢密爾頓》曝新預告 7.3全球首映
    音樂劇大電影《漢密爾頓》曝新預告 7.3全球首映 時間:2020.06.2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