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過渡期又延長?網傳銀行理財「硬骨頭」最晚放寬至2025年

2020-12-10 騰訊網

在今年7月,央行宣布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一年後,今日又有消息傳出,如果超過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

12月10日,據媒體報導,監管此前與部門銀行以窗口指導形式溝通過部分難消化老資產的解決期限問題,如果超過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

早在2018年4月,央行聯合多部門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按照既定計劃,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由於受上半年的新冠疫情影響,今年7月31日,央行宣布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資管產品中,證券和保險資管產品存量化解難度不大,銀行理財整改難度相對更大。自資管新規發布後,近兩年來,銀行理財積極探索新產品發行,非標投資逐步壓降,期限錯配、多層嵌套等情況也已明顯改善。但是,越到後期,面臨的存量整改壓力越大,剩下的都是周期較長、最難處理的老資產。

根據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課題組發布的報告,這些難啃的「硬骨頭」主要包括非上市股權資產、信用債、不良資產以及資本補充工具四類。

其中,非上市股權資產主要指投資標的為PPP項目、產業基金的資管產品,此類資產一般投資期限都在10年以上,在現有客戶風險偏好前提下,銀行機構很難發行相應期限的新產品來承接;信用債同樣由於期限較長,短期內僅靠銀行體系化解存在一定難度。另外,難以壓降的資產還有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工具,主要指向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

據悉,有部分大行的老產品超過萬億規模,約佔產品總規模的五分之一,今年底之後,難以消化的存量資產還有3000億元-4000億元的規模。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難以消化的老資產可以按照「一行一策」的整改原則,時間最晚放寬到2025年的話,老資產整改的壓力將明顯得到減輕。

不過,資管新規延期並不代表資管業務改革方向變化,也不意味著金融機構可以不積極整改。正如在央行原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在7月份所言,「各界對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的建議比較多,但是無論是延1年、2年還是3年,對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必須要轉型的,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的。」

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當時也表示,將密切跟蹤監測資管業務規範整改的情況,按照實事求是原則做好相關工作,穩妥有序推進資管行業的整改與轉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日前,由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和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組成的課題組在《金融監管研究》雜誌公眾號上發布了針對影子銀行的首份官方報告《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報告》披露,經過三年專項治理,目前我國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態勢已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19年末,廣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84.80萬億元,較2017年初100.4萬億元的歷史峰值縮減近16萬億元。

銀保監會在《報告》中表示,對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設立「禁區」,嚴禁多層嵌套投資、資金空轉、脫實向虛,結構複雜產品和業務死灰復燃,以及假創新和偽創新行為等。此外,還要建立風險隔離,建立相應的防火牆。完善監管制度,慎重開展綜合經營。

相關焦點

  • 銀行理財"硬骨頭"資產清理最終紅線劃定 老產品最晚放寬至2025年...
    (原標題:獨家丨銀行理財「硬骨頭」資產清理最終紅線劃定 老產品最晚放寬至2025年消化完)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1年 改革方向有變化?對股市影響有多大?
    來源:金融界網站央行7月31日發布《優化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公告稱,將原本在今年年底結束的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要點如下:1、資管新規過渡期由原來的2020年底結束,延長至2021年底。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至2021年底 鼓勵「跳起來摘桃子」?央行...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至2021年底 鼓勵「跳起來摘桃子」?央行:引導行業提供長期穩定資金】7月31日,央行發布消息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50家中小銀行樣本:逾七成機構擔憂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無法達標
    每經記者:陳玉靜 每經編輯:盧九安圖片來源:攝圖網距離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已不到一年,部分銀行存量理財業務轉型仍存壓力。2020年2月1日,銀保監會在答記者問時再次就資管新規延期回應稱,對到2020年底確實難以完成處置的,允許適當延長過渡期。在此背景之下,體量更小、數量眾多的中小銀行更值得關注。近日,普益標準調研50餘家有代表性的中小銀行,就銀行資管機構當前的轉型進度、難度、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等方面進行溝通。
  • 資管新規發威 785款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對此,普益標準研究員於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商業銀行提前終止部分理財產品運作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發布以後,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實施淨值化管理運作,並對理財產品的非標債權資產配置比例進行了嚴格限制,隨著轉型過渡期的臨近,銀行加快了傳統不合規老產品的清退,推進淨值化轉型;二是存續老產品定價較高,該部分產品大多仍存在「剛性兌付」問題,而當前市場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資金成本較低
  • 資管新規延期再博弈:淨值化、公募化轉型步未停
    而華泰證券研究團隊在日前發布的研報中也提及,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目前看存在必要性,但延期期間如何妥善安排,以避免貓捉老鼠的遊戲持續,則成為監管層和機構關注的焦點問題。其觀點認為,資管新規在延期期間,監管層仍應保持戰略定力,對壓降速度等給予強約束。
  • 大行資管產品清理將再獲延期 或為防範信用債風險進一步加劇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張曉翀)訊,一些大中型銀行的老資管產品清理最終期限或將被放寬。今日,有消息稱,監管此前與部分銀行以窗口指導形式溝通過部分難消化老資產的解決期限問題,如果超過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該消息屬實。」一位國有大行資管部相關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這主要是為了防範銀行老資管產品壓降過猛,導致明年信用債風險進一步上升。
  • 證監會:券商私募及大集合資管計劃整改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馬婧妤 ○編輯 朱紹勇人民銀行昨日發布消息,明確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就此,證監會官網以答記者問形式發布消息,《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及其配套規範性文件、《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過渡期同步延長至2021年底。
  • 「一參一控」限制放寬 力促券商資管大集合整改提速
    資管新規下,券商資管產品的公募化改造成為券商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近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放寬了「一參一控」限制,與此同時,為順應資管新規延期,《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操作指引》也將同步延長至2021年底。業內人士指出,上述政策將為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進一步提供便利。
  • 詳解信託過渡期《資管新規》:比「善意、惡意」管理更具體化
    來源:財聯社【財聯社】(記者李德尚玉)財聯社8月21日訊,為落實資管新規,加強信託監管,推進過渡期整改,8月17日銀保監會下發《信託部關於加強管產管理業務過渡期內信託監管工作的通知》(信託函【2018】37號,下稱37號文),要求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加強信託業務及創新產品監管。
  •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至3.75% 創近45個月新低
    8月銀行理財再度呈現「量價齊跌」態勢。普益標準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銀行共發行的理財產品6593款,相比7月減少422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5%,較上期減少0.03百分點,也創下了近45個月以來的新低。
  • A股頭條: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鋼鐵巨頭呼籲國家監管部門...
    2、央行、國家外匯局:將金融機構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
  • 券商資管大集合整改提速 7360億元存量產品轉型蓄勢待發
    在政策的助推下,券商資管產品公募化改造不斷提速。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0家券商完成22隻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同時,「一參一控」限制放寬、「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也為券商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提供了更大便利,約7360億元存量大集合產品有望轉變成公募產品。今年以來,券商資管產品的市場表現可圈可點。
  • 誰是新「資管之王」?
    而作為往日的「資管之王」,銀行理財卻漸現頹勢。截至6月末,非保本理財餘額21.4萬億元,較去年年末的23.4萬億元下降8.5%。兩者差距僅3萬億,或許在未來2-3年,公募基金將成為新「資管之王」。在權益市場的助力下,爆款基金成為資管圈的「網紅」,2020年新基金髮行募集規模已首破3萬億元大關。
  • 對話吳曉靈:資管大時代下的投資與監管
    4.關於過渡期延長: 受到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資管新規過渡期從2020年底延長至2021年底,另外還有消息稱,將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過渡期延長將帶來哪些影響?有解讀認為,這意味著,金融市場強監管的狀態將有所改變,為深陷違約、暴雷風波的金融機構帶來喘息空間,您怎麼看?
  • 券商私募及大集合資管整改 將結合新安排分步穩妥實施
    資管新規」)過渡期至2021年底。證監會新聞發言人7月31日表示,為落實過渡期延長有關政策安排,《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及其配套規範性文件、《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過渡期同步延長至2021年底。
  • 資管業務規範整改計劃來了,11家券商已經出手,更多在路上
    中國基金報記者 章子林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一年為券商資管大集合公募化改造贏得了更多時間。自7月底監管發布該項規定以來,11個工作日裡,已經有11家券商的董事會審議並通過了資管業務規範整改計劃。
  • 信銀理財副總裁賀晉:科技創新強化協同 銀行系資管大有可為
    在黃浦江畔,信銀理財迎來了批籌一周年。  公開資料顯示,信銀理財自2019年12月4日獲批籌建,2020年6月,獲得銀保監會批覆同意開業;7月10日,信銀理財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這也是在上海落戶的第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
  • 中國建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中心副總經理李麗傑:踐行資管新戰略共創...
    可以說,新規是檢驗各資管參與主體成色的試金石,也是鍛造資管新能力、開啟資管新徵程的契機。與各位同行一樣,建行資管也在積極研究新規時代發展轉型之路,下面我就6個方面的轉型思路做個交流。 一是貫徹監管精神,回歸資管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