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至3.75% 創近45個月新低

2020-12-24 瀟湘晨報

8月銀行理財再度呈現「量價齊跌」態勢。普益標準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銀行共發行的理財產品6593款,相比7月減少422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5%,較上期減少0.03百分點,也創下了近45個月以來的新低。業內人士指出,這與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推進、產品結構逐步優化關係密切。與此同時,專家預計,儘管部分老資產面臨較大處置難度,但隨著資管新規的延期,多數銀行基本能夠完成整改任務。

就地區來看,8月內31個省份的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全部環比下降,平均收益率最高的為遼寧省3.79%;除湖北、山東外,其餘29個省份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環比下降。有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理財「量價齊跌」態勢與資管新規格局下淨值化轉型持續推進、壓降存量理財產品關係密切。

「部分銀行因過去保本理財、嵌套投資、同業理財等佔比較高,在資管新規實施、逐步優化產品結構的過程中,規模增長相對緩慢甚至有小幅負增長。」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當前以非標資產為代表的部分老資產處置難度較大、進度偏慢,但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預計上市銀行基本可以按時完成整改任務。

另一方面,保本型理財產品正在加速退場。據記者獲悉,不少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已經停止續售保本類理財產品。而普益標準數據顯示,8月以來各銀行共發行保本理財1428款,相比七月下降9.62%,而非保本理財只下降了4.97%,理財產品結構更為優化。

【來源:經濟參考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創45個月新低!8月銀行理財收益率降至3.75%
    9月8日,普益標準發布的銀行理財市場月報(2020年8月)顯示,8月309家銀行共發行了6593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淨值型產品),發行銀行減少15家,產品發行量減少422款。
  • 流動性偏松收益率承壓 部分信託新發產品降至5字頭
    來源:北京商報網作者:孟凡霞 宋亦桐在流動性偏松、市場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下,信託產品收益率節節下行。8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信託產品中,大部分產品的收益率普遍在7%-8%,更有部分新發產品收益率已經跌至5%左右。
  • 「財商知識」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表述眼花繚亂!都什麼意思呢?
    一直通過銀行購買理財的朋友,對「預期收益率」這個詞都不陌生,但心細的朋友會發現,現在各家銀行關於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的文字表述都變了,沒有了「預期收益率」字樣,取而代之的是「年化收益率」、「最新年化收益率」、「參考年化收益率」、「業績比較基準」等。各種表示真是眼花繚亂,也知道什麼意思,好迷茫!
  • 網際網路平臺理財新動向:2隻券商大集合產品近一年收益率超48% 保險...
    目前在網際網路平臺上銷售的券商資管產品起購金額門檻大大降低,申購費率比券商直銷更划算。 目前,騰訊理財通在售的一隻券商公募大集合產品起購門檻為100元。該產品精選中短久期信用債作為基礎資產,擇機波段操作長久期信用債,並適當配置ABS類資產,增厚產品超額收益,滾動封閉期為6個月。自成立以來,該產品年化淨值增長率為2.32%,目前已累計成交1萬筆。
  • 銀行理財產品費率調查:投資者「霧裡看花」
    《證券日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往往只關注預期收益率的高低,而忽視了銀行對相關產品各項費率的規定。近期,有多數投資者向記者吐槽稱,「銀行利用霸王條款,賺取超額業績報酬這部分收益。」 低費率成優惠手段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在資管新規頒布前,銀行理財盈利模式主要以資金池與預期收益型運作支持下的利差模式為主。
  • 年化收益率、業績比較基準……這些理財名詞,你都搞懂了嗎?
    預期收益率逐漸退出過去銀行理財基本上都用「預期收益率" ,指的是銀行根據產品的底層資產、期限、風險、流動性等測算出來的收益率,是未來的收益率,未必能拿到。但由於過去銀行理財一直都是剛性兌付,所以一般預期收益率都能如期拿到。根據資管新規,銀行理財要打破剛性兌付,向淨值化轉型,以後「預期收益率」將會逐漸退出,被其它類型的收益率所替代。
  • 你有購買理財產品嗎?理財產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是什麼意思呢?
    摘要:現在使用理財產品的人很多,但是了解理財產品專業術語的卻很少,比如大家經常看到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是什麼意思?接下來一起了解一下相關的知識。一般購買理財產品的人都知道七日年化收益率是經常出現的一個名詞,可七日年化收益率是什麼意思呢,真正了解的人可能不多。七日年化收益率,一般常用於表示貨幣基金的收益情況,指最近7日的平均收益水平,進行年化以後所得出的數據。七日化年利率是把最近七天的收益率取平均值,從而推算出一年的收益率。
  • 近六成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5%
    證券時報記者 方麗疫情蔓延,央行施行貨幣寬鬆政策,市場流動性持續寬鬆,貨幣基金收益率不斷下行。繼4月初大批貨基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之後,近期貨幣基金收益率進一步下滑至1.5%左右。代表性產品天弘餘額寶最新7日年化收益率為1.49%,創歷史新低。貨基收益率再下臺階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日,貨幣型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1.53%,其中A類收益率為1.44%,B類為1.66%;貨幣基金收益率進入歷史低位。
  • 銀行理財量價齊升!你的閒錢升值了嗎?
    這與今年4月至8月普遍低於2%的水平相比,貨幣基金收益水平顯著提高。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2月貨幣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約在2.5%至2.6%,3月份大幅下降至2.27%;此後,收益率跌破2%,4月至6月貨幣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分別為1.90%、1.62%、1.57%;直到今年9月重回2%以上水平。
  • 美股大跌美債實際收益率創歷史新低黃金大漲45美元升至近二個月高位
    周一(1月4日)紐市盤中,金價大漲,現貨黃金一度飆升逾45美元,創2020年11月9日以來新高至1944.51美元/盎司,美元疲軟,市場通脹預期升溫支撐了金價,此外美股大跌也提振了黃金的避險需求。COMEX 2月黃金期貨收漲51.50美元,漲幅2.7%、創2020年4月份以來最大單日百分比漲幅,報1946.60美元/盎司。荷蘭國際集團(ING)表示,利率低迷和美元疲軟將推動金價進一步走高。儘管疫苗令市場情緒變得更積極,但今年金價預計仍能走高,受到通脹預期和負實際利率的提振。周一美股三大指數走低,盤中跌幅一度均超2%。
  • 資金面邊際收緊 收益率上升空間不大
    一周綜述:2、本周銀信產品收益率小幅下降,產品期限下降。據不完全統計,本周銀信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956%,較上周3.946%略有上升;本周平均產品期限143天,環比下降14天。在股市延續結構性行情、全球主流央行均進入低利率時代、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斷走低的背景下,「固收+」未來仍將為穩健投資者重要的投資方向之一。七月以來A股行情火熱,大量銀行理財資金正借道公募基金湧入A股市場,銀信理財發行規模與數量短期受到影響有所下滑。
  • 江瀚:固定收益的銀行理財也能虧?買理財虧錢時代來了?我們該怎麼辦?
    一、虧錢的固收理財?近日,一張有關招商銀行代銷產品「代銷季季開1號」的虧損截圖「刷屏」。圖片顯示,截至6月3日,該產品近1月年化收益率為-4.42%,其單位淨值也跌破成本價至0.9997元。資料顯示,「代銷季季開1號」 風險等級為R2 ,投資策略穩健,保有少許進攻特點。
  • 銀行理財市場轉型加速 淨值型產品:如何挑,有講究
    去年底,她的股票虧損20%,忍痛清倉,重新購買了銀行可以隨時贖回的寶寶類理財產品,年化預期收益率在4.5%左右,雖然不高,但覺得踏實。 上個月,她將自己50萬元的寶寶理財,換成了一款月月盈淨值型銀行產品。「最新周期年化收益率5.64%,比一般的銀行理財高1個百分點,風險不算大,流動性較好。」蔡麗告訴記者她的理財心得。
  • 銀行周報(7月13日)
    銀行網點年內已關閉1366家 九成業務可線上辦理謹防信貸資金悄然入市金融系統讓利1.5萬億調研:貸款利率降幅要比LPR大6月銀行理財收益率下跌至3.79%封閉式預期收益率產品平均收益率創43個月新低 大部分銀行淨值型產品「上岸 」資產配置邏輯生變 銀行理財資金緣何「搬家」銀行股權交易AB面:上市行頻現舉牌
  • 迪馬股份近14億元杭州拿地;秦安股份3.9億元買理財
    日晚間,迪馬股份(600565)宣布,1月7日,公司控股子公司杭州東原睿至科技有限公司(東原睿至),通過杭州錢塘新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參與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錢塘新區分局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掛牌出讓活動,競得杭錢塘儲出[2020]11號地塊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
  • 銀行理財真的安全嗎?我們扒出了5個大坑
    新規發布以來,感受最直觀的,就是高收益的保本理財越來越少。本來去年還有一大批年利率遠超4.5%的產品,現在能看見一款預期收益率3.8%、投資門檻還只要1000元的短期定存,眼睛都要放光了,激動地口口相傳。
  • 中金公司:變革從內部開始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路徑推演
    工商銀行的理財收入佔比從2016年的9%下滑到1H20的5%,華夏也從2017年高點的11%下滑到2018年的4%。近五年來理財收入的營收佔比下滑反映了理財收益率的回落。2009年到2016年間,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同比增速長期保持在20%以上,資管新規開啟的整頓期使得增速放緩至2019年末的4.5%,我們認為未來有望恢復穩定增速。整體而言,理財產品客戶的風險偏好較低,85%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為低風險或者中低風險。可見銀行理財產品更加強調穩定收益率,即收益率略高於存款但仍然保持較低的淨值波動性。
  • 銀行理財"硬骨頭"資產清理最終紅線劃定 老產品最晚放寬至2025年...
    銀行發行的永續債一部分由銀行理財這類表外資金來認購,因為市場價格低、流動性較低、市場主體的認購意願不足、投資熱情較弱,有些大行的永續債發行又動輒超過500億,各家銀行的表內資金和表外理財都會「互抬轎子」去大規模認購,「你來我往」,這種現象非常普遍。但是根據資管新規,理財產品投永續債又處於較為尷尬的境地,因為永續債不能有明顯贖回安排,也不會有投資人的回售安排,所以無法做到期限匹配。
  • 疫苗利好、喜迎新財長耶倫 美股走出一周低谷 布油創八個月新高...
    道指收漲327.79點,漲幅1.12%,收報29591.27點,為最近四個交易日最高收盤水平,上周五收跌219.75點,跌幅0.75%,創11月12日上上周四以來收盤新低。標普500收漲0.56%,報3577.59點,上周五收跌0.68%,創11月12日以來收盤新低。
  • 51款銀行抗疫理財產品盤點:農行數量最多;業績比較基準最高達7%
    摘要√ 截至3月4日,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我國已發行了51款銀行抗疫專屬理財產品,涵蓋了15家商業銀行。這些產品具備扶持抗疫相關企業、慈善公益性質,並且收益率相對較高,在理財產品之中展現出特色創新優勢。√多家銀行推出抗疫專屬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