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五封家書與浙江金溫鐵路的故事

2020-12-14 一句話改變人生

南懷瑾先生是浙江樂清人(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畢生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精研儒釋道。曾任臺灣政治大學、臺灣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著作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等三十多部,且被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八種語言。他還曾作為兩岸和談使者,促成1993年「汪辜會談」。

身在他鄉,心繫故土

世界溫州人博物館裡展放南懷瑾先生寫給子孫後代5封家書,南懷瑾的這5封家書均從美國寄出,時間是1985年至1987年,4封寫給他的兩個兒子南舜銓、南小舜,1封寫給他的孫子南品仁。內容涉及南師在美國成立東西學院,朋友幫忙做事,在美國的生活點滴,對眾子孫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囑託以及如何為人處事的道理,還順帶提及給家人寄送的一些藥品、佛珠等禮品,以及表達對家人的思念和關懷。信中,南師表示希望在上海、杭州、溫州選一地創辦中美聯合大學。後來因條件不成熟,這個設想沒有完成,因此,他在美國成立了東西學院,借土播種,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倡議修建金溫鐵路並親自督建完成

金溫鐵路西起金華南站,東止溫州南火車站,全長近250公裡,是南懷瑾先生多方籌措資金為家鄉修建的鐵路。

1988年,時任溫州市副市長方善足帶領經濟貿易代表團赴美參觀考察,南懷瑾聽聞,立刻設宴款待家鄉代表團。當時,溫州機場已開工建設,於是南懷瑾主動提議投資修建金溫鐵路,把溫州與浙贛鐵路大動脈連接起來。會面後不久,溫州市政府派員拜會南懷瑾,商談金溫鐵路建設事宜,並邀請他牽頭修建金溫鐵路。南懷瑾慨然應允。而後,南懷瑾閉門不出,夜以繼日地伏案疾書,寫出的《對金溫鐵路的淺見》提出全新的建設思想:「首先,組建一家鐵路公司,由港資與地方政府共同牽手。這家公司必須破除內地鐵路由政府或國營企業獨家經營的慣例。」1992年11月,中外合資浙江金溫鐵道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南懷瑾親自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同月金溫鐵路開工建設,1998年6月全線通車,結束了浙西南無鐵路的歷史,而這也是我國第一條合資建造的地方鐵路。

造福桑梓,還路於民

南懷瑾籌資4568萬美元助推金溫鐵路建設,並在鐵路建設完成之際,提出「還路於民」,將股權轉讓給浙江省和鐵道部。1998年,在金溫鐵路建成通車典禮上,作為金溫鐵路的催生者,南懷瑾託學生侯承業帶著一首感言詩來到現場,詩云:鐵路已鋪成,心憂意未平。世間須大道,何只羨車行。

南懷瑾先生一生著述等身,雖身在他鄉卻心繫故土,其學術造詣和高尚品格值得後人永久懷念!

相關焦點

  • 金溫鐵道公司與南懷瑾書院籤訂「文化共建基地」協議
    ,就沒有今天的金溫鐵路。現場,金溫鐵道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葉波,南懷瑾書院執行院長吳東代表雙方籤下協議,共同見證南懷瑾先生與金溫鐵路之間的又一個故事。眾所周知,南懷瑾是著名國學大師,也是金溫鐵路建設的催生者。
  • 南懷瑾先生文化史觀述略講座在溫舉行 學者、親友講述他們眼中的南師
    溫州網訊 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在學者、親友眼中是何模樣?又有何不同?7月18日,「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南懷瑾先生文化史觀述略」講座在溫舉行,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雷泉、南懷瑾之孫南品仁、原金溫鐵道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室經理馮大明等嘉賓共同講述他們眼中的南師。
  • 從鐵路到心路……這場講座吸粉無數,聽他們還原「不一樣」的南懷瑾
    南懷瑾一生都在修「路」,他催生了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金溫鐵路,也用他的文化史觀,修我們的「心路」。王雷泉教授的主題演講結束後,現場又圍繞南懷瑾的家國情懷和文化人生,進行了關於「鐵路」和「心路」的互動,讓我們了解到許多常人不知道的故事。
  • 實業家南懷瑾:新時代的商業座標
    1918年3月18日,南懷瑾出生在浙江溫州樂清柳市鎮地團葉裡(今浙江樂清市翁垟街道地團社區橋頭村),譜名南常泰。據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南存輝介紹,南懷瑾先生祖上世代居住在柳市鎮南宅殿後村,其父在地團葉裡經商才搬遷至地團葉。  南懷瑾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對實業也頗感興趣。他人生中很多偉大的見地,在幼年時都已經萌發。
  • 紀錄片《 南懷瑾先生 》合集
    南懷瑾先生——上集————下集——介紹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懷瑾隨國民黨遷至臺灣,並受邀到多所大學、機關、社會團體講學,後曾旅居美國、香港等地。2012年9月19日,媒體傳出南懷瑾的病危消息。29日下午4時,南懷瑾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
  • 南懷瑾生前秘書:12年8月初他明確說自己不留了,下決心要走了
    據南懷瑾先生生前的秘書馬宏達回憶:"在先生逝世前一個月,他曾告訴我說不留了,下決心要走了"。當時秘書還以為這是先生的一句戲言,誰知僅僅一個月後,南懷瑾便駕鶴西去,空留原地一縷氣韻迴腸。南懷瑾打坐悟禪除了文學上的成就,南懷瑾先生最為人知的成就,當屬促成了金溫鐵路。
  • 林宏偉:南懷瑾先生的誡子詩
    三國名相諸葛亮的《誡子書》,是他54歲時寫給8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全書雖然只有短短的86個字,但言簡意賅,字字珠璣、句句美玉,讀來令人動容。南懷瑾不但愛講諸葛亮的《誡子書》,他自己也經常撰寫誡勉詩文教育子女。1969年冬,南懷瑾送12歲的小兒子南國熙到美國留學時,就寫過一首令人難忘的七律《誡勉幼子國熙赴美留學》,誡勉南國熙胸有大志,拋棄功名富貴的誘惑;腳踏實地,注重濟世利他的實踐。
  • 南懷瑾:「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書只宜文盲村夫看
    在當代「國學」圈,已故「頂級大V」南懷瑾先生,大概是最神秘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他的書,每年售出近百萬冊,可「譽之則尊如菩薩,抑者則貶為蟊賊」,透著巨大反差與尷尬。▲南懷瑾,1918—2012,生於浙江溫州樂清縣一方面,他猶如神壇人物,享譽海內外,海量鐵粉遍布全球,其遺著早被擁躉奉為「劃時代的巨著」,是「為中華文化留下再生種子」,是「清涼塵囂之無上甘露」云云。
  • 對照目標找差距 金溫鐵道公司重溫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
    2020-06-07 08:24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南懷瑾的故鄉情
    南懷瑾先生對此頗為感慨,他說:「人,畢竟就是那麼平凡。多少宗教上的大師,都受到得道還鄉的苦果。」得道還鄉也是南懷瑾先生一生的抉擇。他學道於四方,卻念念不忘「我是溫州府樂清縣人」,總是不厭其煩對眾人講解「你們知道嗎,我們家鄉樂清的』樂』,是個多音字,不止有4種讀音」。他為家鄉發展奔波,幹成了籌建金溫鐵路等大事。
  • 南懷瑾是騙子還是高人?北大教授:他的書狗屁不通、文盲村夫才讀
    或許,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去探討一下南懷瑾先生的爭論問題,筆者相信,大家會得到相當不同的結論。南懷瑾這個人的生平相當神奇,他出生在浙江溫州的一個舊式大家庭中,最早啟蒙他的是傳統的儒家經典。而後先是在故鄉成家,並且有過一段短暫的軍旅生活,期間他閱讀了大量的儒釋道三家的經典。
  • 南懷瑾:李敖稱他騙子,朱清時尊為大師,其人如何評說?
    1918年,南懷瑾生於浙江省溫州市樂清縣翁佯鎮地團村,6歲啟蒙,曾師從當地名儒朱味淵、葉公恕,17歲離開溫州到達杭州,考入浙江國術館、浙江國立藝術院,練就了一身武藝,拿到了武術教官資格證。臺灣李敖先生與南懷瑾同樣崛起於臺島的李敖,就曾經毫不掩飾地評價說:「南懷瑾在我看起來,根本就是個騙子……什麼東西啊,完全胡說八道。」
  • 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
    書名: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南懷瑾簡介:華夏智業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南懷瑾先生1917年生於浙江溫州樂清。自幼接受傳統私塾的嚴格教育,及至少年時期,已遍讀諸子百家,兼及拳術、劍道等各種功夫。同時苦心研習文學書法,詩詞曲賦,天文曆法諸學,並深得其精要。青年時代,正值抗戰軍興。
  • 南懷瑾為何說:年輕人不要去鑽研佛學與易經
    他將佛法視為自己的終身愛好, 與其說是學習,更像是一次修行 ,他先後兩次出家又還俗,身邊包圍著無數的青年才俊和達官顯貴,他喜歡講故事,一生的開過不少次講座,他的追隨者,有年輕的少年,也有蒼白的老者,他就是用自己的一生講述了一段國學發展的故事。
  • 傅雷故居裡讀家書、評家書
    當天,由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上海市浦東新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人民政府、上海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聯合主辦的「傅雷杯」全國文藝評論徵文大賽、「傅雷杯」全國家書徵集大賽獲獎作品頒獎典禮在傅雷故居舉行。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文明之花絢爛綻放在頒獎儀式前,航頭鎮首家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揭牌了。
  • 南懷瑾被方舟子認為是江湖騙子,北大教授也將他歸為旁門左道
    但是他的爭議也是非常大的,有些專家當面說他是「神棍」、「大忽悠」、「江湖騙子」,其中著名大家鬥士方舟子、已故文學大師李敖先生以及北大教授李零對南懷瑾的批評尤為尖銳,幾乎將南懷瑾先生貶得一文不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 這封讓硬漢父親落淚的家書:在天使面前,一切魔鬼都會煙消雲散!
    戰「疫」信使 聲臨「疫」境 | 這封讓硬漢父親落淚的家書:在天使面前,一切魔鬼都會煙消雲散! 2月9日,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策劃出版的《戰「疫」家書
  •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看看古代名人家書有多難寫
    曾國藩是我國近代史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家書》收錄書信1500封,為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最有名的一句當屬「:「子孫有用,留錢沒有用;子孫無用,留錢也沒有用」。曾國藩的個人魅力已經被當代人發現,就連毛主席也曾高度評價——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 原來南懷瑾先生早就說過答案!
    夜貓子也曾為此迷惑過,於是就去找一些書來讀,可是夜貓子只是一個才疏學淺的小迷糊,那些經書都是文言文,喻理又很深刻,讀起來簡直犯迷糊,實在是難煞小夜貓子我了,不過還好,遇到了南懷瑾先生的書,他用自己幾十年的深厚學識來解讀佛經,肯定是比小夜貓子我要強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