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是浙江樂清人(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畢生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精研儒釋道。曾任臺灣政治大學、臺灣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著作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等三十多部,且被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八種語言。他還曾作為兩岸和談使者,促成1993年「汪辜會談」。
身在他鄉,心繫故土
世界溫州人博物館裡展放南懷瑾先生寫給子孫後代5封家書,南懷瑾的這5封家書均從美國寄出,時間是1985年至1987年,4封寫給他的兩個兒子南舜銓、南小舜,1封寫給他的孫子南品仁。內容涉及南師在美國成立東西學院,朋友幫忙做事,在美國的生活點滴,對眾子孫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囑託以及如何為人處事的道理,還順帶提及給家人寄送的一些藥品、佛珠等禮品,以及表達對家人的思念和關懷。信中,南師表示希望在上海、杭州、溫州選一地創辦中美聯合大學。後來因條件不成熟,這個設想沒有完成,因此,他在美國成立了東西學院,借土播種,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倡議修建金溫鐵路並親自督建完成
金溫鐵路西起金華南站,東止溫州南火車站,全長近250公裡,是南懷瑾先生多方籌措資金為家鄉修建的鐵路。
1988年,時任溫州市副市長方善足帶領經濟貿易代表團赴美參觀考察,南懷瑾聽聞,立刻設宴款待家鄉代表團。當時,溫州機場已開工建設,於是南懷瑾主動提議投資修建金溫鐵路,把溫州與浙贛鐵路大動脈連接起來。會面後不久,溫州市政府派員拜會南懷瑾,商談金溫鐵路建設事宜,並邀請他牽頭修建金溫鐵路。南懷瑾慨然應允。而後,南懷瑾閉門不出,夜以繼日地伏案疾書,寫出的《對金溫鐵路的淺見》提出全新的建設思想:「首先,組建一家鐵路公司,由港資與地方政府共同牽手。這家公司必須破除內地鐵路由政府或國營企業獨家經營的慣例。」1992年11月,中外合資浙江金溫鐵道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南懷瑾親自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同月金溫鐵路開工建設,1998年6月全線通車,結束了浙西南無鐵路的歷史,而這也是我國第一條合資建造的地方鐵路。
造福桑梓,還路於民
南懷瑾籌資4568萬美元助推金溫鐵路建設,並在鐵路建設完成之際,提出「還路於民」,將股權轉讓給浙江省和鐵道部。1998年,在金溫鐵路建成通車典禮上,作為金溫鐵路的催生者,南懷瑾託學生侯承業帶著一首感言詩來到現場,詩云:鐵路已鋪成,心憂意未平。世間須大道,何只羨車行。
南懷瑾先生一生著述等身,雖身在他鄉卻心繫故土,其學術造詣和高尚品格值得後人永久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