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歲的羅美珍老人用瑤藥泡腳的長壽宣傳,被其子黃有才證實沒這麼回事
「候鳥人」在百魔洞排隊取水
森下敬一接受本報採訪
「22年前將巴馬認證為「世界長壽之鄉」的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如今卻說「再也不想去了」。11月18日,在國內舉行的某研討會上,他將巴馬作為了一個失敗的案例。
近年來,巴馬的養生旅遊聲名鵲起,「世界長壽之鄉」的稱號是重要的助推力之一。這個人口24萬人的自治縣,百歲老人就達82人。「養生傳奇」如磁石般地吸引來成千上萬的外地人,其中不乏各種疾病的患者。
養生「候鳥人」的急劇湧入,與當地的「神奇」宣傳相關。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被視為靈丹妙藥的小分子團水,科學界早將其界定為商業偽概念;而認證巴馬為「世界長壽之鄉」的國際自然醫學會,日本官方亦證實其機構性質只是公司。
即便如此,「候鳥人」仍然有增無減。今年前5個月,全縣接待國內外遊客就已超過110萬人次。面積1971平方公裡的巴馬,不得不面對小產權房激增、環境汙染、原住民生活被幹擾等一系列問題。」
現實
小產權房的崛起
初次踏上巴馬,仿佛進入《阿凡達》中的潘多拉星球。盤陽河畔生長了數百年的老榕樹,貼著水面,努力將枝幹延伸,如八九十歲還在勞作的當地老人一樣,生命力旺盛。
11月份已是旅遊淡季,但距離百魔洞景區最近的甲篆鄉坡月村,想找到一間空房入住並不容易。村委會統計,這個時間段,村裡居住的養生「候鳥人」有4000多人,比起高峰期來減少了一半,但仍為原住民的近兩倍。
坡月村村支書黃大尚還記得,2006年,來此常住的外地人僅有七十來人,當時村裡還未建起旅館等設施,來客就借住在農戶家。2008年,坡月村常住的外地人約有幾百人。
黃大尚介紹,彼時為了便於管理與溝通,村裡還召集外來人口開過幾場座談會。2008年1月份,巴馬舉行「中國長壽之鄉」、「世界長壽之鄉」雙牌的揭牌儀式。
2009年是個節點。巴馬旅遊業快速發展,湧入的外地人以數十倍的速度增加,一下子擠滿了坡月通往百魔洞的小路。黃大尚嘆了口氣,「管理有點『失控』了。」
當地政府明確表示,長壽旅遊是巴馬近期發展規劃中首先重點開發的拳頭旅遊產品。耕地被統一徵收後,坐家門口收房租便成為當地村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倍增的外地養生者意味著更多住宿需求,但當地村民守著磚木平房,卻無錢翻蓋。
資本嗅到了商機。農民出宅基地、開發商投資蓋樓的合作建房形式開始流行,建成後開發商向養生者售賣樓房30年使用權,30年後房屋歸農民所有。出讓宅基地讓農民當下就能獲得幾十萬元的補償。黃大尚稱,坡月村670戶中100多戶新建起了高樓。
臨街的房子越砌越高,一般都有六七層,公寓式,月租金500元到上千元不等。以每層5個房間計算,一棟6層公寓,房東旺季每月光租金就能收入上萬元。
百魔屯的養生樓房個頭兒更高,均為外地投資客出資建設的電梯房,十幾層,可租可售。兩側高樓裹著狹窄的街道,部分樓間距不到1米。滿載砂石的卡車來來回回穿過,百魔屯正變成一個大工地,建築垃圾見縫就堆。
在百魔屯,一棟15層高的陽光養生公寓正在施工,投資方為江西一家公司。銷售負責人許愛蘭稱,公司3年前就看準商機,從周邊幾名村民手中租下了宅基地。樓房還未封頂,已有準業主忙不迭上樓查看施工進展。「這應該是百魔屯最後一塊建築用地了,要買得抓緊。」許女士提醒道。
「新電梯樓房40平方米50年產權,17萬元。」在坡月村、百魔屯,出租、出售或轉售養生房的廣告隨處可見。此外便是一家挨一家的賓館、客棧,店名區分度極低,總不過「福」、「壽」、「長壽」的排列組合,如福壽居、壽鄉客棧等。這些樓房方向不一,部分甚至連牆面都未及粉刷,露著水泥石灰,就急忙貼出招租的廣告。
環境汙染的壓力
百魔洞水能治病的神奇傳說,吸引著外來人口蜂擁而至,也殃及其下方的盤陽河。
根據當地宣傳及「候鳥人」的現身說法,此處的水為「小分子團水」,能降血脂、治糖尿病。在百魔洞口大榕樹下取水成了日常活動。令當地人難以接受的是,有不少外地人不顧禁令到取水處下方的盤陽河裡遊泳、泡澡,而這是他們祖祖輩輩的水源地。
一名患癌的白髮泳客稱,據說將身體浸泡在盤陽河水中,小分子團水通過皮膚滲透,也能達到治病的效果。儘管當地政府在河邊新加裝了鐵絲網,但仍有人能想辦法下河遊泳。官方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3年7月,附近已有22人因下河遊泳而溺亡。
今年6月,政府在通往取水點的臺階上,立起警示牌,強調此處為縣城主要飲用水源地,禁止在河道內洗澡、遊泳、洗衣、戲水、取水、泡腳。其中,「遊泳」、「戲水」兩詞的油漆被人為刮掉。
「我們現在都不敢喝盤陽河的水。」長壽村巴盤屯村民黃媽賢家,出門就是盤陽河中遊。黃媽賢在此生活了50年,她回憶,以前村民們都拎著桶到河邊取水,洗衣做飯。當年的盤陽河水要清澈得多,不像現在這般呈翡翠綠色,還飄著淡淡的腥味。
近幾年,聽說很多「候鳥人」在上遊遊泳,村民們只能另尋水源,改喝附近龍泉山上的泉水。「誰知道他們的病會不會傳染?」
旅遊經濟雖然帶動了這個貧困縣的GDP,但似乎並未拉動景區周邊的基本設施建設。在常住居民加起來有六七千人的坡月村,目前還沒有一個汙水處理廠,生活汙水都是直接排放。
村支書黃大尚介紹稱,農村排水設施落後,以前人少沒什麼大問題,尚在自然的消納範圍之內,但人多了以後,環境確實吃不消。
多名村民稱,來自百魔屯公寓、賓館的生活汙水,通過河岸伸出的一根根細管子,直接排放到了盤陽河裡。大家擔心,這片他們世代生活的土地,最後連地下水都會受到汙染。
北京青年報記者還發現,沿長壽村上坡步行三四百米,在玉米地旁邊有一處磚頭壘成的半環狀垃圾場,成袋的垃圾未經任何處理,被直接焚燒,騰起的黑煙柱飄向遠山。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坡月村。村委會工作人員介紹,村裡有8名清潔工負責全村的衛生,但遊客到處遊走,橘子皮、衛生紙、包裝袋、礦泉水瓶隨走隨扔,8個人根本掃不過來,且收集起來的垃圾怎麼處理也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