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暖冬裡的廈門海滄,一身紅色戰袍,戴著墨鏡的吳向東以領先第二名13秒的優勢衝過了終點收穫冠軍,66分整。
賽後接受媒體採訪,吳向東透露賽事當天是太太的生日。這次,太太隨他一起來到了廈門。「跑不動,真跑不動,其實大家成績都跑的不算很好。」拿了冠軍的他仍然保持著他的謙虛和大實話的風格。
賽前一天,筆者在酒店見到了「會長」。房間裡桌子上是電腦、單眼相機和一些3C設備,如果不知道這是一位精英運動員,你甚至認為這樣的裝備配置是一位運動博主。
一周前的南京錦標賽賽,吳向東代表安徽省出戰跑出2小時12分50秒排名個人第六,職業生涯首次打開213大關,自此達標馬拉松國際健將。在交談中,他向筆者談及了2020收穫的一年。
一年內從打開220到撬開213,收穫並非短期之功
整個2020年,吳向東有兩場生涯突破裡程碑式的重要比賽,年初的廈門馬拉松,以及11月底的南京錦標賽。
廈門馬拉松上,吳向東跑出了2小時17分50秒,拿到國內第二名,打開了220大關。那時,沒有人會想到之後的2020會是如此艱難,雖然疫情打破了原本的訓練和參賽計劃。但隨著賽事逐步復甦,吳向東逐漸參加一些比賽,開始堅信自己具備215的實力,而215這個數字也是他整個2020年他努力的目標。
「太原跑了2小時15分56秒之後,我當時覺得後程能力是不夠的。後來在橫店參加了一場全馬比賽跑了218,那個賽道那個天氣,對我來說仍然感覺比較輕鬆,感覺可以往前走一走。」吳向東解釋道,「南京是錦標賽,教練和隊裡都比較重視,賽前3個星期一直在家和師弟們一起備戰。賽前我認為我是可以跑進215的,但是沒有想到213這個成績。」
「其實我覺得前半程就已經很快了,比賽半程過去大概是66分20秒多,跑下來就是213。我當時並不認為自己能把這個配速完全能保持下來,沒想到30公裡後體感也很好,也沒有掉速,最後還能往前衝一衝。」吳向東復盤道。
南京馬拉松上,各省隊高手們幾乎悉數到場。吳向東的目標很明確,打開215,不爭名次。從開賽他就沒有跟隨彭建華、楊紹輝、多布傑等人第一集團,大家都清楚,那個兔子的配速是衝著奧運達標線去的。吳向東與幾位貴州、寧夏的運動員一起形成第二集團,互相帶著往前。從結果來看,他收穫了一個超出自己預期目標很多的成績。那一聲揮拳怒吼,是沉澱後的釋放。
點擊播放 GIF 7.3M
對於吳向東來說,2020無疑是收穫的一年。但受疫情影響,其實他2020年的訓練並不算完全規律。從他視角看,收穫並非短期之功,2019年的紮實夏訓、冬訓,以及2020年前的冬訓,才是2020出成績的原因。
「一直在沉澱,到今年才表現出來。去年訓練中我覺得還行,但是很遺憾沒有表現出來,沒有突破220。」
過去的這些年,吳向東的冬訓夏訓會在雲南高原進行,跟隨張國偉教練的計劃執行。2020年廈馬後在雲南呈貢基地的冬訓,吳向東的周跑量大概是150公裡,大概會分10堂課完成,每周還會有固定的欄目是打籃球作為放鬆調整。那個冬訓是完全沒有目標的,眼看比賽遙遙無期。練的沒有目的性甚至產生了牴觸情緒。隨著積極調整心態,才把心沉下來認真訓練。
今年夏天,受疫情影響他只能在老家合肥訓練。吳向東坦言很難練,氣溫太高,長距離根本沒辦法跑,所以這個夏天訓練不是很系統,提高也有限。
由於生病缺席了多倫精英賽,太原馬拉松精英賽算是他賽事復甦後的第一場正式比賽。簡單恢復了幾堂大課後,他在與岑萬江的衝刺競爭中笑到最後,最終跑出2:15:57,以後來居上的勢頭2秒優勢奪得第二。
「其實並不是太原之前的幾堂課做的很好,而是在此之前沉澱的比較多。通過調整後把應有的水平找補回來了,最終體現在這個成績上,我覺得是這樣。」吳向東解釋。
高三走上專業之路,艱辛時一度萌生退役
1992年出生的吳向東小學就把跑步當作愛好,高中時成為體育特長生,正常的文化課結束後去訓練。靠體育分去考大學走特招,這是原本吳向東對自己的規劃。
機緣巧合下,省裡的教練來市裡看比賽,當時在念高三的吳向東被看中隨即進入省隊成為一名專業運動員。
吳向東自述剛進體工隊提升還是非常明顯,但是成年後和全國的運動員去比拼,感受到了和高水平運動員的差距,也感受到了競技體育的殘酷。
2013年遼寧全運會,21歲的吳向東代表安徽踏上第一屆全運之旅。當時他10000米比賽中沒能進入前八,那時付出後沒有收穫挫敗感讓他第一次萌生退役念頭。
「想過退役,不想練跑步了。因為覺得再怎麼練都拿不到第一,(相比如今的馬拉松賽場)競技體育拿不到第一,真的沒人能記住你是誰。競技體育很殘酷,第一很重要。」吳向東說,「你現在回憶13年,17年的全運會場地比賽,如果不是非常關注這項運動的人,問你誰是第二名?真的要好好想想。」
隨著中國馬拉松市場的逐漸成熟,高水平的運動員價值得以體現。吳向東認為如今中國馬拉松市場商業賽事比較多,讓更多人有了展現的舞臺,資本湧入,大眾的關注度兼具,讓更多的運動員被大家記住,而實實在在的金錢對成績提高是促進作用,大家形成了良性的競爭。
吳向東不避諱談錢,依靠跑步,他能獲得成績的回報、精神的回報、金錢的回報。如今,除了體工隊工資,吳向東有運動品牌特步的贊助,也能通過參賽爭取獎金。用他的話說,「我也要養家嘛」。
專業運動員的生活往往枯燥乏味,堅持了十餘年跑步,吳向東的坦言並非單純靠熱愛堅持。每次達到目標是感覺,是一直前行的動力。
「每一次突破時刻,都會被自己銘記。站上領獎臺,拼贏了對手,達到自己的目標。我真的非常享受達到目標後的感覺。「吳向東說。
「鐵頭功會長」與網上衝浪少年
訓練和比賽之餘,除了陪伴家人吳向東最喜歡做的事是刷微博,拍短視頻。在網絡上大家叫他「會長」,會長也親自解釋了這一名號的由來。
早年間一場西安的比賽,吳向東無意間撞了一個玻璃牆面,膝蓋都有一些輕微受傷,但頭沒什麼反應,那場比賽最終還取得了一個好成績。大家開玩笑說他是「鐵頭功協會會長」,「會長」這一名號開始在大眾跑圈中流傳開來,而常年一起訓練生活的師弟許樂,則頂上了「副會長」之名。
「會長」在網絡上有固定的粉絲群體,大家通過這種連接關注他的比賽,關注體制內的運動員日常的訓練生活。關於一些跑步的知識,觀點的分歧,吳向東也經常與大眾跑者一起討論。相比於沉默寡言,很少與外界有交流的很多專業運動員,吳向東算是一個「網上衝浪青年」。
在他看來,網絡不僅是讓大家了解自己,也讓自己看到一些有意思的事物,有意思的人。隨著跑步群體的擴大,吳向東認為正向的引導和溝通很重要。
在南京錦標賽上,江蘇隊運動員楊樂在終點前抽筋摔倒,堅持挪到終點的場面感動了眾人。鏡頭帶到了正在全力衝刺的吳向東,部分大眾的聲音認為為什麼其他人不去扶楊樂,而顧著自己衝線。
「我自己也在不斷學習,去了解(為何大家會有這種觀點),後來才慢慢知道很多人是源於不了解。」吳向東說,「很多人是不知道競技體育的殘酷,所以科普和引導很重要,包括後來一些人出來幫我說話,耐心解釋後,評論區的聲音就要好很多。」
如今,網絡社交平臺仍然是吳向東與大眾跑者的重要連接,交流中他從不以「大神」自居。作為跑步領域的絕對能力者,總是在以友善科普的視角和愛好跑步的人群去交流溝通。
「以前不敢想,現在達奧標是我的小目標「
在體育媒體的刻板印象裡,似乎專業的運動員的目標就該是奧運。不管實力如何,好像「奧運夢想」的標籤說出來都要顯得高大上一些。「務實派」吳向東卻坦言自己從小就沒有給自己預設過參加奧運會之類的目標。
「沒有沒有沒有,離自己太遠,我到現在都沒有想過。」吳向東連續說了三個"沒有"。
「我之前給自己定的小目標是215,終極目標是213。」吳向東坦言,「去年能跑到213在全國屈指可數,現在看來這個成績拿不出手了,那時候可能自己目標沒這麼長遠。」
2020年春節,吳向東的教練給他發了一個215元的紅包,這個數字是他一年追逐的目標。而在南京,他如願踏入這一門檻,並且高於目標2分鐘之多。
對於2021,吳向東表示給自己定的目標是達到奧運標準(2小時11分30秒)。
「雖然說達到這個成績不一定能去奧運會,前面還有很多人,肯定是輪不到你的,但這是對自己的一個突破,一個肯定。」吳向東說,「我暫時沒有想過210以內這個成績,到這個份上,提高1分鐘都是很多。」
採訪最後,在談了眾多未來暢想、生活遺憾等等話題後,吳向東說出一句話。
「我現在想做的事情,就是把正在做的事做好。」
後記:
採訪結束一起去餐廳吃飯,「看看高水平運動員賽前怎麼吃。」
「今天就主要補充點碳水,明天隨緣跑。」說著吳向東給我遞了一隻龍蝦,「一人一隻吧」。
大約14個小時後,2020廈門海滄半馬冠軍衝線,66分整。
A00002號選手,吳向東。
採訪、撰文/範弘罡 發自廈門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廈門海滄半程馬拉松組委會、特步跑步公眾號、吳向東社交平臺
(全文完)
關注騰訊跑步微信公眾號
你將第一時間獲得各大馬拉松參賽名額
和眾多大咖與愛好者盡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