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作詠 《 家鄉的河塘》30x40cm
兒時對繪畫產生興趣,是從看小人書開始的。那時很落後,還沒有電視電影,更別提手機了,能照鏡子看見自己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趙作詠 《初秋》50x60cm 2019
巴掌大小的書上畫了很多小人,下面還配以文字,類似現在小朋友們看的漫畫書,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擁有一本小人書,一定是無比珍惜和喜愛的。也許是這個緣故,沒事時老是拿著鉛筆照著小人書上的人描呀描的,漸漸的也就喜歡上了畫畫。
趙作詠 《冬天的白楊》50X60cm
大學時,第一學期教的是國畫,不知是因為老師教學方法的問題,還是學國畫必要的流程,總之整個學期基本上都在臨摹米芾,範寬等名家的字畫,很是乏味,也缺少激情,漸漸的對國畫失去了興趣。
趙作詠 《家鄉的水塘》50Ⅹ60cm
第二學期開始學習油畫,接觸到梵谷、高更、莫奈等大師作品,被其豐富的色彩和不羈的表現形式所折服,讓我逐漸痴迷於油畫這種繪畫形式。
趙作詠 《靜靜的村莊》30Ⅹ40cm
當今中外大師,如梵谷、莫奈、高更、吳冠中、趙無極等,都非常注重寫生在創作中的意義,因此本人也很崇尚室外寫生。
趙作詠 《暖冬》50x60cm
寫生不是簡單的去表現你所看見的場景,而是把場景,在特定的天氣、光線、環境等條件,結合個人的當時的心境等主觀感受,加以融合提煉再表現出來。所以即使同一個場景的寫生,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趙作詠 《秋荷》30x40cm2016
再加上繪畫手段的不斷的創新,不斷的否定自己、提升自己,找到別具一格的視覺。油畫的寫生和創作過程中,色彩創新可以起到烘託情感的作用,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同樣的乾草堆,梵谷、莫奈、高更他們的所表現的方法各有不同,色彩的應用和筆觸也具有個人色彩,這就是油畫的魅力。
趙作詠 《秋收》50X60cm 2019
因此本人在油畫寫生中,不忘吸取大師的個性加以提煉。油畫的寫生創作中一定要有繪畫性,不能簡單地再現所看見的場景,如果那樣就很不生動,也很沒有繪畫性,而是要把所看到的場景結合當時的心境,運營恰當的筆觸,配合大小方圓、剛柔緩急,濃淡長短,枯潤曲折等對比的手法來重塑,這樣方可營造出不同氣韻的畫面和張力,創作出極具個性的作品。
趙作詠《秋塘》50X60cm
我認為個性是藝術家最應該具有的特點,否則繪畫創作毫無意義。繪畫創作中,每幅作品都應該給人以無限的想像力,並與西方油畫的燦爛的色彩相結合,表現出中國的意境,創作出極具東方神韻的油畫作品,讓觀者看見每幅作品都能有所聯想,產生共鳴。
趙作詠 《三月桃花》50×60cm 2019年
我認為一副好的油畫作品應有中國畫的留白,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到處畫的很緊實,到處畫的很鬆散,一定要有節奏感,讓留白的部分給觀者更多的想像的空間。我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嘗試,努力創新。
趙作詠《鼠年的暖冬》50X60cm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自然的呈現,心源指內心的感悟,古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以大自然為師,再加一個人的修養、內心的感悟創作出好的作品。我面對大自然景觀,通過我的畫筆,對其精心加工提煉,繪製出心裡所想的作品,是我繪畫創作所想達到的最終結果。
趙作詠 《夏日荷塘》60X80cm 2018年藝術家簡介
趙作詠,男,漢族,1969年出生於中國新疆,1992年畢業於新疆師大美術系,1994年定居北京,從事油畫創作。其繪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併入選中國當代知名油畫家名錄。
我熱愛油畫,她源於是西方藝術體系,也是其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人,我深受中國悠久文化傳統的薰陶。我的繪畫風格是定位於西方藝術經典,還是回歸自身文化傳統?亦或把兩者結合起來,就是我藝術的最終歸宿?
我們生活在當下的現實世界中,藝術如果離開生活體驗就只能成為藝術的標籤和概念的註解,我的創作不羈絆於西方體系,也不囹圄於中國傳統,而是從實際的生活體驗中汲取營養,融會貫通,博採眾長,努力打造活著的、真實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