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長沙會戰,崗村寧次淺嘗輒止,沒有死攻,原因是什麼?

2020-12-22 阿勝說歷史

第一次長沙會戰,其實時間非常的短,戰役也不是很激烈。

1939年9月13日,崗村寧次帶領第11軍司令部離開武漢,來到鹹寧。為了麻痺中國的部隊,甚至還在運輸彈藥的汽車上,蓋上了帆布。但是這些都沒有逃過薛嶽的判斷,當他發現日軍有調動的跡象後,就知道離戰鬥不遠了。

南昌會戰之後,薛嶽一直在做準備,他制定了三個防線:第一個,新牆河,第二個,汨羅江,第三個,長沙外圍的撈刀河。

9月23日,在崗村寧次的指揮下,日軍發動了第一次長沙會戰。

中路是第6師團和第13師團,左路是新編第33師團,右路是第3師團上村幹男支隊。而在江西境內的第106師團,充當牽制中國軍隊的任務。

主力第33集團,沿著鄂南通城向東進行迂迴,想要和中路軍合圍,攻擊新牆河南岸的中國軍隊。薛嶽也非常的不簡單,對此早有洞察,直接派楊森的第27集團軍進行攔截。

日本中路軍,在嶽陽集合,開始強渡新牆河,進而沿著嶽陽到長沙的大道和粵漢鐵路進犯,就這樣第一次長沙會戰開始了。

在新牆河守備的是,關徵麟的部隊,此時的關徵麟已經晉升為第15集團軍代總司令,指揮著陳沛的第37軍,夏楚中的第79軍,張耀明的第52軍。關徵麟將兩支部隊放在新牆河南岸,設置成左右兩翼。陳沛的少量兵力,放在洞庭湖和鄉間交匯的營田要塞。

雖然薛嶽想誘敵深入,但是一開始雙方就打的非常激烈。

張耀明第53軍第2師第3營,在鬥篷山死守陣地,與日軍第6師團搏殺,幾乎全部戰死。雷公山之戰中,第52軍第195師第3營營長史恩華,率領部隊與第13師團奈良支隊作戰,血拼五天,全營戰死。

鎮守營田是陳沛第37軍第95師第570團,面對日軍上村支隊,陷入激戰,同樣是堅守陣地,死守不退,全部為國捐軀。

這三位營長,只有30歲上下,也是當時抗戰軍人的縮影。

日軍渡過新牆河之後,9月26日,渡過汨羅江,開始逼近長沙撈刀河。

薛嶽立即改變策略,對日軍進行反攻。

在福林鋪,日軍第六師團遭遇,中國第52軍第195師的阻擊,戰死100多人。9月三十日日軍強渡撈刀河,又遭遇陳沛第60師和第195師的阻擊。向東迂迴的第13師團,奈良支隊與第33師團在平江回合之後,又遭遇夏楚中第79軍和楊森第27集團軍的合圍。沿著粵漢鐵路進軍長沙的第3師團上村支隊,遭遇第73軍的連續追擊。

就這樣還沒有等到決戰之日,日軍的勢頭已經有了頹廢之勢。10月1日,崗村寧次命令各部日軍迅速反轉北撤,緊跟其後,薛嶽命令各部隊,全面追擊。

就這樣,長沙第一次會戰,就在中國各個軍隊的追擊中戛然而止。

相關焦點

  • 南昌之戰,薛嶽對戰崗村寧次,兩軍的兵力對比如何?
    佔領南昌對於日軍來說,是武漢會戰中的一個重要任務,但是因為第106師團戰鬥力不行,被困於萬家嶺之中,最終沒有實現。南昌這個地方,對於日軍的繼續推進,地理位置上來說,非常的重要。佔領南昌,第一可以掐斷浙贛鐵路,切斷中國第三戰區跟大後方的聯繫。
  • 薛嶽與參謀長趙子立,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產生了哪些分歧?
    楊森發現日本進攻的最終目的是長沙後,立即下令讓新牆河北岸的各師渡河反轉,並讓其嫡系部隊,楊漢域的第20軍做好出擊的準備。與此同時,他把最新的軍情和判斷,上報了薛嶽。薛嶽的震驚程度可想而知,但是為時已晚,當天夜裡,他給蔣介石發了三封密電,其中就提到了:日軍揚言進犯長沙。第1次長沙會戰,崗村寧次的重點在於兩翼,而這一次,阿南反其道而行,採用了中央突破戰術,將90%的兵力集結於新牆河正面,寬20公裡的區域內,只留下了一個小支隊,充當策應。
  • 抗戰「第一戰神」薛嶽,使用天爐戰法,在長沙會戰殲滅日軍11萬
    長沙會戰打了四次,二戰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反覆爭奪的城市,湖南平均十五個人就有一個人參軍,全國各省人口參軍比例最多的一個省,百姓傷亡很高。而提起長沙會戰,我們就會想起抗日戰爭第一戰神——薛嶽,三次長沙會戰,殲滅純日軍11萬,佔我國戰爭時期殲滅日軍總和的五分之一。
  • 崗村寧次的4個中國學生,個個堪稱近代梟雄,一個曾幫他逃過審判
    說起崗村寧次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曾代表日本在投降儀式中簽訂投降書的日本高官,還曾在侵華日軍中擔任過華北的最高司令。不過就是這麼一個戰犯,這在二戰後躲過了應有的審判,而這其中的緣故,還離不開他學生的幫助。
  • 芷江會戰,曾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的岡村寧次,或比戰敗更恥辱
    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末期,日軍所面臨的壓力也是與日俱增,此時的日軍早已陷入沒有同伴,缺少支援的局勢。日本侵華總司令崗村寧次針對目前的戰局還打算在之後安排一次規模巨大的戰鬥以此挽回日軍的敗勢,而芷江空軍基地在經歷了美軍的重建以後,規模擴大了數倍,使得臺灣沿海日軍和日本東京地域時刻面臨著敵方的威脅。
  • 第三次長沙會戰,薛嶽雪恥一戰
    這顯示出雙方戰略指導思想上的差距,也凸顯了第9戰區在前兩次長沙會戰中始終處於被動的主要原因—未正確判斷敵真實的作戰意圖。正是這種差距,造成了日軍兩次在在湘北用兵,最後都打成了大規模的會戰。然而正是日軍在第三次長沙會戰開始後,突然將攻佔長沙作為首要目標;才陰差陽錯的直接造成會戰的慘敗。
  • 崗村寧次手握百萬大軍,為何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後,表現很沉默?
    後來經人回憶,當時岡村寧次聽了這個消息,就呆在原地不動,也不說什麼,那個時候岡村寧次還沒有窮困潦倒,手裡有幾百萬軍權,如果他不投降,地方上還是日軍的最高象徵,但是效忠服從天皇岡村寧次是無可奈何的。在那種情況下,他表現得很沉默是很正常的。
  • 第二次長沙會戰也算贏?長沙失守,我方主力軍被擊潰,傷亡超5萬
    本文為《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22次大型會戰》14: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中日兩軍再次於圍繞著長沙爆發了一次大規模會戰。這次會戰在戰史上被稱為「第二次長沙會戰」這一次,薛嶽的對手換成了阿南惟幾中將。
  • 抗戰中的薛嶽:正面戰場常勝將軍,但長沙會戰表現一般
    ,不過在復盤長沙保衛戰的時候,也有人提出了,其實長沙保衛戰中的薛嶽在指揮上並沒有多少出彩之處。 反而在指揮中的失誤,愧對他「戰神」的稱號…… 一次長沙會戰 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其實長沙並非日軍進攻的主方向,在長沙方向上的進攻僅僅是掃蕩輔助性質。
  • 日本侵略者的「破局」:長沙會戰上的「天爐戰法」為何連續用4次?
    第一次長沙會戰與其說是中日之間的針鋒相對,不如說是日軍單方面的小試牛刀。 在"湘贛會戰"即第一次長沙會戰期間,日軍集結了10萬兵力採用奔襲攻擊的方針來進攻長沙,贛北方向的中國守軍在丟失陣地之後再次反攻,奪回陣地。
  • 蔣介石要求必須奪回張自忠將軍遺體,崗村寧次下令:停止飛機轟炸
    1933年長城喜峰口戰役是張自忠第一次同日軍交戰,部隊出發前,他召集全師營以上的幹部開會,慷慨激昂地說:「日本人並沒有三頭六臂,只要我們全國軍民齊心協力,與日寇拼命,就能將日寇打出中國去!國家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為國捐軀,重如泰山!
  • 4次長沙會戰中,中日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都是什麼軍銜?都是誰?
    在長沙會戰中,中國共打了四次,第一次傷亡九萬多人,共殲滅日軍11萬多人,並抗擊了日軍的猛烈進攻,第四次是在1944年,由於未能取得勝利,中國軍隊未能再攻下長沙。在這四次長沙會戰中,中日雙方都死了不少人,今天我們來談談誰是雙方的最高將領?
  • 抗日戰爭第四次長沙會戰,日軍主力傾巢出動,薛嶽為何毫無準備?
    抗日戰爭時期,薛嶽因為前三次長沙會戰而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而這個自比嶽飛的國軍名將卻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馬失前蹄,長沙也落入日軍之手。1944年初,日本統帥部制訂並下達了著名的「一號」作戰計劃,準備趁國軍主力集中於西南滇緬邊境之時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攻佔重慶和成都,迫使蔣介石投降。
  • 芷江會戰,日軍被「優勝」蒙蔽了雙眼,想靠8萬兵力奪我國機場
    日本侵華總司令崗村寧次針對目前的戰局還打算在之後安排一次規模巨大的戰鬥以此挽回日軍的敗勢,而由美軍進行二次修建的芷江空軍基地,其佔地領域增加了不少,對臺灣沿海日軍和日本本土東京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日軍東京司令部也一直在部署攻擊處於芷江的我軍空軍基地的作戰任務,以防止日本本土被美軍轟炸機夷為平地。總而言之日軍是一定會發動芷江會戰的。
  • 第二次長沙會戰是什麼原因致使日軍回援?第六戰區圍攻第11軍後方...
    注:第二次長沙會戰並不是第九戰區將日軍擊退,由於密電碼被破譯,第九戰區非常被動。日軍甚至已經攻進長沙城,第六戰區奉軍事委員會命令出動3個集團軍及江防軍共20多個師進攻日軍第11軍後方宜昌地區,致使第11軍轉向回援。
  • 4次長沙會戰:中日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都是什麼軍銜?
    長沙會戰,一共打了四次,前三次中國軍隊以九萬餘人的傷亡,殲滅了日軍11萬人,並且抵抗住了日軍猛烈的進攻,第四次是在1944年,中國軍隊沒能複製勝利,日軍攻陷了長沙。這四次長沙會戰,中日雙方都戰死了很多人,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都是誰?
  • 二次長沙會戰能守住:除了天狗食日驚嚇日軍,也靠大阪師團神助攻
    那就是在1941年9月出現在中日長沙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中的「日全食」現象,這一場的自然現象讓本是勢如破竹的日軍,不得已的放棄進攻長沙的計劃慌忙撤退。突然天空慢慢變暗,被一個巨大的陰影籠罩住,很多士兵日軍都在揉著眼睛,衝鋒的日軍因為視線的原因慢慢停下了腳步,而這時人群中很多人則喊出了「不好,快看,國旗被天狗吃掉了……」
  • 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悲催的犧牲品,日軍獨立混成第九旅團
    1941年12月下旬該師團主力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第四十師團,下轄步兵7個大隊,野山炮3個大隊,戰死164人(13),傷571人(57)。獨立混成第九旅團第三次長沙會戰參戰部隊序列 獨立混成第九旅團(參戰部隊兩個大隊)獨立步兵第38大隊,大隊長青野三郎大佐獨立步兵第40大隊,大隊長崛內勝身中佐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獨混第九旅團估計是日軍內部承認最悲催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