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國主義的形成:日本軍部的權力擴充、國家軍隊的法西斯化

2020-12-24 人者仁義也

軍國主義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具體含義可能有一部分人不太了解,它指代的是國家崇尚武力和軍事擴張,把侵略擴張作為立國之本,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教等各個方面處於擴軍備戰和對外戰爭思想的控制之下。日本軍國主義就是現代史上非常典型的軍國主義。

日本在二戰時期後期人口約為6000萬到7550萬人之間,軍隊規模卻已經到達716萬人到826.3萬人之間,再加上此前軍隊的傷亡,幾乎國家十分之一的人口用於軍隊,加上後勤保障的人口,可以說整個國家的青壯年男性都用於軍隊服務,而且日本四面擴張,和英國、蘇聯、中國、美國陸續開戰,一度想要徵服世界,但是窮兵黷武的代價是國滅兵敗,被美國全面佔領。不過日本軍國主義的成型是值得我們思慮的事情。

日本軍部鉗制下的日本政府

日本軍部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政府部門,而是兩個含義。第一個含義是行政上的政府軍事機構。在行政上軍部指的是五個軍事部門,分別是:

1878年成立的參謀本部,是日本陸軍的最高軍令機關,長官為參謀總長;1893年設立的軍令部,為海軍軍令機關,首長為軍令部長。1933年改稱為軍令總長;1893年成立的教育總監部,長官為陸軍教育總監,負責陸軍的教育訓練;日本內閣裡下屬的陸軍省和海軍省,即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其中參謀總長、教育總監、陸軍大臣是日本陸軍的三巨頭,按照日本的行政慣例,後繼內閣的陸軍大臣必須由三長官推薦。第二個含義,軍部指代的是日本軍隊之中的上層政治人物,他們由於掌握了軍事部門故而形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這使得他們可以在日本政治上發揮極大的作用。

日本在明治維新時代實行的是天皇制即近代天皇制,國家行政是根據天皇的統治權開設的政府架構。1889年2月11日明治政府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也就是明治憲法。按照這套法律,日本天皇神聖不可侵犯,總攬統治權。天皇有權裁可法律,發布敕令,召開與解散議會,決定官制和任免內閣大臣、官吏,統率陸海軍,宣戰、媾和及締結各種條約 即日本帝國的統治權利來源於天皇是天照大神後裔的神權,而非來源於國民。根據天皇統帥權成立的日本軍部是獨立於內閣和帝國議會之外的權利機構,只對天皇負責,所以內閣和議會根本無法制約軍部,這為軍部的權力擴大奠定了基礎。

日本為了應對戰爭,成立了軍隊要員組成的大本營用於對外戰爭。在日俄戰爭期間,日本直面強大的沙皇俄國,這使得日本強化了大本營的軍事作用,在此期間日本軍隊的參謀總長等軍事大臣可以直接上報天皇有關軍隊調動、作戰的軍令事項,形成了「帷幄上奏權」,此後軍隊事務和議會、內閣相隔絕開來,不再受到議會、內閣的約束。1907年日本規定軍令只要經過陸軍大臣、海軍大臣的副署就可以發布,不需要首相、樞密院、法制院的審查。所以軍部成為政府之外的政府,軍隊的統帥權完全獨立,操縱在軍隊高級軍官自己手中。

此外日本舊帝國的內閣並不是在內閣總理大臣指揮協調下的內閣,而是各個內閣大臣由天皇任命並且直接對天皇負責,作為內閣總理大臣的首相自然無法控制各個內閣大臣,首相的權力被嚴重削弱。1900年日本明治元老山縣有朋為了防止政黨控制內閣,於是制定了《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也就說日本內閣成員陸軍大臣、海軍大臣必須由現役將軍擔任,而兩個大臣的人選必須由軍部選擇,如果軍部的高級將領不選擇陸海軍大臣的人選,那麼內閣就無法成立,這使得軍官們可以以此要挾內閣和控制內閣,最終使得內閣被軍部控制,從而使得國家被軍部控制。

日本軍隊的法西斯化

法西斯主義並不是日本特有的現象,而是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種常態,法國、英國、美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家都出現了法西斯政黨和群體,法西斯主義掌權的國家有義大利、維希法國、納粹德國、弗朗哥統治下的西班牙、以及日本軍部獨裁下的日本。這主要是1929年美國股市暴跌,繼而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使得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經濟危機,大批工人失業,於是全球出現了社會主義運動。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蘇聯革命成功後,一個社會主義政權的建立並且成功渡過經濟危機,這使得全球的工農運動高漲,也也促使社會主義運動加劇。

在社會主義運動下,各個國家的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十分恐懼,他們害怕工農運動推翻自己的統治,一部分國家例如英國、法國、美國開始吸納社會主義的措施,提高工農待遇,這使得法西斯主義並未取得政權。而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則是法西斯直接上臺執政,這說明日本的法西斯化是必然的。日本法西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北一輝、大川周明組建的猶存社,尤其是北一輝屬於典型的法西斯分子,他在1919年8月撰寫了《日本改造案原理大綱》,後改題為《日本改造法案大綱》,北一輝提出在近代天皇制的基礎上,利用軍隊發動政變控制國家再進行國家「改造」,改造的目的是實行對外侵略。

猶存社為了實現目標吸納了很多青年軍官進入社團,比較有名的軍人就有西田稅。隨後大川周明又和滿川龜太郎組建了行地社,行地社除了西田稅,還有荒木貞夫、板垣徵四郎、鈴木貞一等中下級軍官,此後又有國本社的成立,由小磯國昭、松井石根、齋藤實、永田鐵山等高中級軍官組成,這使得日本軍隊的法西斯思想大肆傳播。日本的少壯派軍官對於北一輝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綱》十分推崇,他們認為要實現國家改造,必須實現國家總動員體制,此後在法西斯軍官的推行下日本的軍部搞起了國家為戰爭而準備的總動員體制。

從歷史發展來看,北一輝和大川周明此時搞出來的猶存社依舊屬於民間的法西斯主義社團,雖然對日本的中下級軍官產生影響,但是距離日本實現軍部獨裁還是很遙遠。北一輝和大川周明決裂之後,北一輝認為高級軍官不可能完成改造國家的任務,他主要聯繫的是青年中下級軍官,鼓動青年軍官發動政變奪取政權,而大川周明則是投靠中級軍官,這使得日本軍隊和民間法西斯思想相結合,逐漸形成了日本軍隊的兩個派系,一個是主張發動政變改造國家的皇道派、一個是通過陸軍大臣控制內閣形成軍部獨裁的統制派,但是這兩派的目標就是建立法西斯化的軍國主義日本。

軍部和法西斯的結合變成了軍國主義

對外擴張是日本法西斯的表現之一,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必然選擇。對內擴大軍部的權力也是法西斯分子的強烈追求。在日本民間法西斯思想和軍隊結合之後,日本青年軍官一直追求能夠控制日本政府,在對外戰爭打響之後,軍隊軍官的權力擴大,由此日本開始發動一系列法西斯政變試圖完成日本國家的法西斯化。1930年夏參謀本部俄國班班長橋本欣五郎拉攏陸軍中央部分中佐以下的軍官組建了櫻會,參加櫻會的軍官有100多人。櫻會軍官試圖在1931年3月20日挑動工人抗議,迫使濱口內閣辭職,成立以陸相宇垣一成為首的軍政府。最後因為統制派反對而宣告破產。

此後橋本欣五郎和大川周明計劃於在10月發動軍事政變建立軍政府,只是又一次因為軍隊高官反對告終。但是日本軍隊的權力卻一步步擴大,到了1934年10月日本陸軍省新聞班出版發行了一個小冊子,名字叫《國防之本義及其強化》,開頭便是「戰爭是創造之父,文化之母」,戰爭以平民生命作為消耗品,對百姓來說是一種摧殘,但是日本法西斯分子居然鼓吹和美化戰爭,可見此時日本法西斯分子的猖狂,他們藉助戰爭要實現軍部的獨裁化。最為狂熱當屬皇道派軍官,這些青年軍官是在部隊帶兵的下級軍官,出生貧寒,屬於北一輝的狂熱信徒,認為改造國家只有實現軍部獨裁。

皇道派青年軍官的狂熱使得統制派上層軍官十分驚恐,統制派軍官在1935年7月免去皇道派將領真崎甚三郎的教育總監職務,這使得皇道派軍官十分憤怒,皇道派軍官相澤三郎中直接在8月12日刺殺軍務局長永田鐵山,為防止不測,統制派把皇道派軍官較多的東京的第一師團調往中國東北,但是在1936年2月26日拂曉,第一師團中的1473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聽從21名青年軍官的率領、指揮,分成7路冒雪奔襲軍政官員,內大臣齋藤實、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藏相高橋是清都被殺死,叛軍此後會見了陸軍大臣川島義之,宣讀了《奮起趣意書》,提出七條「希望事項」。這便是著名的「226」兵變。

不過在昭和天皇的授意下這次兵變被鎮壓,青年軍官和叛亂士兵的積極分子都被殺死 在1937年8月,北一輝和西田稅作為叛亂的幕後策劃者、支持者,都被槍決。但是226兵變的結果是軍部法西斯控制了日本,新成立的廣田弘毅完全按照日本法西斯的要求行事,實施了法西斯化措施,日本的法西斯軍事獨裁體制基本形成,1941年東條英機擔任首相,還同時兼任陸軍大臣和內務大臣,此後東條英機陸續兼任軍需大臣、參謀總長、翼贊會總裁最終在1944年完成了個人獨裁,而軍國主義隨著法西斯的壯大也成了日本的瘋狂思想。

結語

2000年前春秋時期的《司馬法》說過「國雖大,好戰必亡」,日本軍部在經過法西斯思想的影響之後變得極度瘋狂,日本軍國主義被法西斯催化最終變成了瘋狂之舉,除了給世界帶去災難和毀滅自己之外,幾乎沒有留下任何東西,日本為軍國主義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日本人依舊沒有反思,如今還在軍國主義的幽靈中徘徊,這便是日本最為悲哀的地方,曾經毀滅自己的軍國主義居然依舊被日本人喜歡。

相關焦點

  • 日本明治時代的政黨、元老與軍部三方博弈
    日本的內閣雖然是通過普遍選舉(這一點也是安德森認為日本不是絕對主義國家的原因)而確立,但是內閣並未擁有如同西方民主國家中的行政權力。日本行政權力的分散主要表現在軍隊統帥權的獨立上,軍隊是國家最強有力的工具,在憲政國家中它屬於政府的行政權力之一,但是在日本,由於明治憲法體制的特別設定,軍隊統帥權獨立於行政權之外。
  • 舊日本的議會與內閣無法制約軍隊,軍隊卻可以幹涉制約內閣
    《泰晤士報》等英國報刊認為日本議會政治存在諸多缺陷,這使得法西斯分子在20世紀30年代發動政變,最終使日本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英國報刊對此進行了有限度的批評。《泰晤士報》認為體制所存在的弊端導致日本政壇法西斯化。
  • 全民瘋狂,教育軍事化,日本軍國主義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軍國主義如何形成?如何控制士兵?1997年,祖籍南京的華裔女作家、華裔歷史學家張純如女士,經過大量的實地考察、使用了很多的有力證據,寫出了《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一書。其中第一部分,張純如女士就以史學家的嚴謹、作家的才華和流暢文筆,精闢地論述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形成、控制洗腦士兵民眾、以及南京大屠殺為什麼會形成:第一,道義上的強制性,比如武士道。在民族國家裡面,為國捐軀通常是崇高的、正義的,所謂「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 軍國主義狂熱的年代,這些日本人選擇說「不」!
    全方位的洗腦教育,動輒入獄的暴力脅迫,使得全體日本人對戰爭、天皇、國家極端狂熱,產生了大亞細亞主義與玉碎思想。例如塞班島戰役失敗後,不僅軍人們成批成批的自殺,當地的平民也有上千人跳崖自殺。 但是,在那個軍國主義極端狂熱的年代,也有一些日本人堅守住了自己正常的人性。他們在高壓的狀態下,勇敢的向軍國主義說「不」!
  • 昭和陰雲:侵華前夕日本的政治與思想
    北一輝主張,推翻現有的國家制度,利用天皇的權力來實現社會主義。這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社會主義」的構想。與此同時,他還主張對外侵略擴張,建立一個幅員遼闊的大日本帝國。不過,不管是北一輝還是大川周明,他們的構想與後來日本形成的法西斯體制是非常不同的。原因我們剛才說了,日本的法西斯體制是在天皇制的框架內,自上而下形成的。
  • 為什麼今天日本的國家武裝力量不叫軍隊叫自衛隊?
    李三萬摘要:為什麼今天日本的國家武裝力量並不叫軍隊,而是叫自衛隊?為什麼儘管有軍隊之實,卻無軍隊之名?這樣的名稱不但是為了給外國人看的,也是給本國人看的。圖1:日本的國家武裝力量叫自衛隊自衛隊,名義上說是根據日本的和平憲法不能擁有軍隊的條款,但是未來保障日本國家安全的武裝力量,表面上看只不過是承擔防衛使命,完全是防守型的,也就不能擁有進攻性武器。或者說應該更接近於看家護院的民兵組織,其實不然,實際上就如我在日本時,所感覺到的,自衛隊並沒有只是負責自衛的精神,儼然就是一支軍隊。
  • 日本最精銳的一支軍隊,連日本首相也無權指揮,我軍因它損失慘重
    1919年,日本將關東都督陸軍部正是升級為「關東軍司令部」,日本侵略中國的原計劃,還是想從中國東北打開缺口,對於這支軍隊可謂是十分的上心,數十年的發展以來,國內比較高質量的兵力
  • 日本東京「靖國神社」,是個中國人能認清日本軍國主義危險的景點
    「靖國神社」是一處內涵很深刻的東京景點,這裡的很多故事都值得揣摩和體會,其實應該更多人知道這裡的樣子,這樣才會更加理解日本軍國主義幾十年來,逐步開始抬頭的實際情況。最早的「靖國神社」叫做東京招魂社,是1869年由明治天皇下令創建的,目的是為了紀念在推翻幕府,幫助天皇重掌日本大權的戊辰戰爭中,為恢復天皇權力而犧牲的軍人。
  • 李金章:日本軍國主義像農夫與蛇故事中的蛇
    對李大使和許多中國及亞洲人民而言,靖國神社一直是日本軍國主義對外發動侵略戰爭、實施殖民統治的精神工具和象徵,是日本右翼勢力極力美化侵略戰爭、宣揚軍國主義的大本營。70多年前,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悍然發動侵略戰爭,不僅給中國人民和亞洲人民,也給日本人民自身帶來巨大災禍。戰爭中,僅中國死傷人數就超過了3500萬,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達6000億美元。
  • 英國報刊對近代日本政治進行了詳細報導,塑造了英國對日本的認識
    《泰晤士報》等英國報刊對近代日本政治的發展變化進行了詳細的報導,在相當程度上塑造了英國社會對近代日本政治的認識。整體而言,《泰晤士報》等英國報刊對日本政治的看法呈現出由積極到消極的過程,明治時期的政治變革獲得了積極的評價,而之後的議會政治和法西斯化遭到了批判。
  • 警惕軍國主義復闢!美國又給日本鬆綁,世界第二大F35機群即將誕生
    據美國「環球飛行」網站7月10日報導,美國國務院已經批准向日本出口105架F-35「閃電2」隱身戰鬥機,合同總價值約231.1億美元。此前日本政府已經訂購了42架同型號戰鬥機,這意味著日本F-35的總量將達到147架。隨著147架F-35戰鬥機陸續交付,日本將擁有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F-35機群。
  •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啥德國有軍隊,日本只有自衛隊?
    都是二戰戰敗國,為啥日本不能像德國一樣,擁有軍隊?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世界戰爭,戰爭波及範圍極廣,從歐洲到亞洲,再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共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最終,造成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戰爭中,至少有9000餘萬的軍民傷亡,經濟損失高達5萬多億美元。
  •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真的是"德式"政體麼?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在歐洲各國多次調研,最終引入德意志帝國的經驗而形成日本憲法與法律體系—— 通行說法中,日本因廣泛採用成文法典而被歸納為「大陸法系」的典型國家,軍事制度也因參謀部門獨立發展而被認為「類德國」,這就形成一種近代日本全盤照搬「德國經驗」的思路。 然而有趣的是,所謂「德國經驗」並不是一塊鐵板。
  • 二戰反思:美國從日本撤軍,日本還會回到軍國主義時代嗎?
    現在美國從日本撤軍,日本也不可能回到軍國主義時代,軍國主義時代有自己的社會背景和時代背景,而這些背景從目前來看,日本整個社會是不復存在的。日本成為軍國主義的第二個要素,是國家專制形態,國家專制形態並不是日本在明治維新改革以後非常明確要發展成的形態。在日本剛剛改革時,日本國內的很多理性力量更想要日本成為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只是在日後的維新變法中出現了很多變數,而最終日本的整個社會選擇了舊制度與新制度相結合的政治理念,走上了對外侵略的這個更為便捷的擴張道路。
  • 二戰時的日本女人有多「壞」?看完就知道,原子彈下真的無冤魂
    上個世紀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為核心的法西斯國家組成了軸心國聯盟,向世界其它國家發動了全面侵略戰爭。日本作為亞洲地區最強大的法西斯國家,在二戰犯下了令人髮指的戰爭罪行,那些被日本傷害過的國家至今都無法忘記日本的所作所為。
  • 宮城事件:日本軍國主義在投降前夜的最後瘋狂
    不過,有的軍國主義死硬分子卻異常頑固,甚至還有剖腹自殺的。就在天皇宣布投降的前一天,也就是1945年8月14日,日本國內發生了一次重大事件,差點兒就改變了歷史發展的進程。以畑中健二為首的一批下層軍官,堅決不同意日本投降,希望再來一次類似於「二二六事件」的軍事政變,而這一天也被日本稱為「二戰史上最長的一天」。
  • 為啥說一旦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美國將是其報復的第一個仇敵呢?
    網友:為啥說一旦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美國將是其報復的第一個仇敵呢?其實這個問題其實可分為兩個問題,一是日本軍國主義是否有復活的可能?二是若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是否首先報復美國?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目前日本政府已經集體轉右翼,無論是修憲,釋放權力。戰後條約明文規定,日本不能擁有進攻性武器,但日本近些年先後建造4艘具有立體攻擊能力的兩棲攻擊艦,最新的出雲級滿載排水量已經來到2.7萬噸。但日本並不滿足於此,一邊對出雲級甲板進行升級改進,一般引進美制F-35B,意圖將出雲級打造成具有真正遠洋進攻能力的準航母。
  • 他是日本軍界的牛人,曾策劃日軍侵華戰爭,最終卻死於本國人之手
    石原莞爾這個名字相信不少人都認識,尤其是在日本,他除了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兵家,還是近代一位非常出色的軍界謀略家。聽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人感覺似乎有點厲害的樣子?不過本章內容所要介紹的這位重點人物卻是這位石原莞爾的師傅,一個叫做永田鐵山的人,那麼這位永田鐵山又是何許人也呢?
  • 日本軍人腦子裡裝了什麼?侵略成性的背後,是狂熱的法西斯主義
    日本軍人為什麼如此殘忍和膽大妄為,競敢襲殺軍政首腦,包括在以後諸如南京大屠殺等一系列侵華戰爭中,殺人如麻、嗜血如命的變態性格,原因在哪裡呢?這中間有一個長期教育和鬥爭過程,日本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已經在日本軍人心裡牢牢地紮下了根。
  • 約翰·列儂曾參拜日本神社 與軍國主義無涉
    無論日本媒體挖掘約翰·列儂曾經參拜日本靖國神社、伊勢神社的用意何在,都會給許多讀者造成某種誤解,很容易將這位著名的搖滾歌手與日本神道教、日本軍國主義牽連起來。事實上,如果我們了解了日本宗教法和神道教的現狀,就會明白,約翰·列儂或許只是進行了一次獵奇之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