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寧次的滑鐵盧:180個軍官被擊斃,完成這壯舉的人你不陌生

2020-12-16 鐵血刀影

對二戰歷史有所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在二戰結束之後有一部分日本戰犯並沒有受到懲罰,他們後來多活了好幾十年的時間。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就是曾擔任日軍華北方面最高司令長官的岡村寧次。抗日戰爭期間,他曾指揮日本鬼子對我軍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對我國的平民百姓進行屠殺,種種罪行罄竹難書。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岡村寧次就已經對中國謀劃已久。1932年,為了轉移國際社會對九一八事變的關注,岡村寧次派出川島芳子挑起了一二八事變,日本鬼子也開始對上海伸出魔爪。最終日本鬼子在上海獲得了種種的特權,而岡村寧次還不滿足,他認為對中國做出了太多的讓步。也是在同一年,岡村寧次奔赴東北,擔任關東軍副參謀長。

來到東三省的岡村寧次有了更多發揮的機會。在九一八事變後,在東三省最早出現了抗日義勇軍。岡村寧次到來後,他多次對義勇軍進行大掃蕩,我們很多的義勇軍戰士在反抗侵略的過程中獻出了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岡村寧次為日本在東三省獲利很多的同時,他在日本軍中的地位也日漸提高。1935年,岡村寧次成為日軍對外侵略戰爭的核心人物之一。

雖說岡村寧次在日軍中的地位很高,但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他在我們中國戰場上也曾遭遇過滑鐵盧。就比如在1943年,岡村寧次組織了日軍華北方面軍的鬼子軍官進行戰地觀摩。讓岡村寧次沒想到的是,參與觀摩的180個日本軍官最終被全部擊斃。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完成這一壯舉的人你肯定不陌生,他就是王近山將軍。也就是抗戰劇《亮劍》中主人公李雲龍的原型。原來王近山將軍在得知日軍組織的觀摩團要經過山西臨汾時,他認為這是對日軍實施伏擊的好機會。在充分的準備下,這些鬼子軍官一個都沒有能跑得了,全部被擊斃。其中軍銜最高的是少將旅團長。此次伏擊戰的勝利也粉碎了日軍後來的秋季大掃蕩。

相關焦點

  • 日軍180人戰地觀摩團,被王近山全殲,網友質疑擊斃日軍少將不實
    韓略村戰役發生於1943年10月,在這次戰鬥中,王近山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不僅全殲了日軍觀摩團,還擊斃了日軍一位少將旅團長,這在八路軍抗戰史上也不多見。1943年10月,日軍開始對太嶽軍區進行掃蕩,當時王近山正擔任太嶽軍區2分區司令員。為了粉碎日軍的掃蕩計劃,王近山決定在太嶽山區殲滅日軍。
  • 第一個被中國軍擊斃的日本「軍神」,他的兒子為啥被日軍處死了?
    然而,此處既無寺也無廟,更無大八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是源自一個日本軍官的名字,林大八,他是上海事變中,第一個死在這裡的日軍將領,也是中國14年抗戰中,第一個在大陸擊斃的日本將級高官。
  • 2000元買的岡村寧次的軍刀,為啥說一定是假的?一個字
    岡村寧次的岡,確實是因其祖先所居之地有一高丘,但此丘是山,不是土坡,所以叫「岡村」,而非「崗村」。飛春讀傳還查知,岡村這一姓氏,在日本姓氏中排名第230位,而「崗村」,日本壓根就沒有此姓。只有不懂日本姓氏的人,才會把「岡村」臆斷為「崗村」。也只有在1980年代,對戰犯岡村一知半解者,才會不加考證,無法搜索,粗製濫造,把岡村誤作崗村。
  • 岡村寧次指揮芷江會戰,300日軍投降後還打鬧,國軍:日軍完了
    戰時長達兩個月,日軍出兵5個師十萬餘人,國軍出兵9個軍26個師,雙方總兵力達28萬多人,戰線二百多公裡,最後以日軍戰敗結束。這次戰役日軍指揮官是岡村寧次,這也是他在我國指揮的最後一次大規模作戰。岡村寧次多次在我國發動事件,1932年他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挑起一二八事變,岡村寧次被任命為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出兵上海,後來協定停戰之後他又轉赴東北,任關東軍副參謀長,為打壓我東北各地的抗日軍民,他建立了所謂了「謀略部隊」,後向我義勇軍發起了規模浩大的「大掃蕩」,1933年5月底,岡村寧次代表日本關東軍與我國籤訂《塘沽停戰協議》,為日軍進一步擴大侵略打通道路。
  • 被中國擊斃的日軍最高銜級軍官,不是阿部規秀是他
    另外,日本設最高的軍事諮詢機關元帥府,元帥府配備元帥若干人,由日本天皇就陸海軍大將中選任,頒賜元帥封號,元帥只是一種榮譽稱號,實質性軍銜最高的還是陸、海軍大將。 這裡面既有許多無名小卒,也有大名鼎鼎的所謂「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之流。那麼,被中國軍民擊斃的日軍最高銜級的軍官是誰呢? 白川義則(1869—1932),日本陸軍大將,1890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一期。參加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陸軍大學畢業後曾留學德國,三次出兵侵略山東。
  • 蔣介石與人民為敵,無罪釋放日本甲級戰犯岡村寧次,是我中華奇恥大辱
    在1914年的一戰爆發後,在日本奪取中國山東的權益時,岡村寧次也參與了其中,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內地,從此他便與中國結下了深深地不解之緣。 這無疑是公然昭告天下,國民黨不會對日本戰犯有所處決。並且岡村寧次在國民黨的庇護下,也為日本謀取了不少好處。 蔣介石先是承諾日軍在中國盤踞的城鎮,如果出現了擾亂治安的行為,日軍可以使用武力進行正當防衛。這實際上相當於變相給日本軍官放權,也給剛剛過上寧靜生活的中國人民,增加了一層隱形危機。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為何沒走上軍事法庭?
    戰爭結束後,相應日本戰犯均受到應有下場,有個人罪大惡極戰犯逃過了審判,成為國民黨軍事顧問,這人便是日本中國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 日本戰敗消息傳到中國,起初,岡村寧次並不願意承認失敗,十分希望可以繼續再戰,日本天皇裕仁已失去戰鬥意志,決定停手《波茨坦公告》,岡村寧次內心雖失望,可他依舊遵守詔令開始部署日軍投降事宜。很快,他參加了國民黨組織投降儀式,當他在投降書上簽字,又交出自己佩刀,表示日軍將全面投降。他的一舉一動代表著百萬日軍放下手中武器,全面結束戰爭,中國人民數年盼望和平已經來臨。
  • 岡村寧次手握80萬大軍,在天皇投降後,冷冷說了4個字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不得不提岡村寧次,相信很多國人對於這個名字都不陌生,當年天皇宣布日本投降的時候,他還手握80萬大軍,聽完天皇的公告之後他是如何做的呢?在一戰中日本趁機佔領的青島,而為了得到更多的信息,日本派岡村寧次到青島做情報工作,這一待就是長達4年他對中國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事實上日本一直都覬覦中國這塊土地,在歷史上曾先後來到中國不過都以失敗而告終,不過賊心仍然不死,為了更有把握的拿下中國,日本可謂是做足了功課。
  • 民國頭號律師:任復旦大學副校長,晚年替岡村寧次辯護,遺臭萬年
    1992年,周星馳、梅豔芳主演的電影《審死官》上映,雖然這是部老片,但相信很多喜歡周星馳的影迷,對這部電影都不陌生。 原因很簡單,因為宋世傑是訟師,為了賺錢,幹了很多昧良心的事兒,以致之前10個兒子,都早早夭折。 訟師,說白了,就是古代的律師,在古代,這一行業,可謂受盡唾罵,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像宋世傑這樣喪盡天良的「訟師」太多。
  • 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的岡村寧次,在中國最後一戰,比戰敗更恥辱
    並且日軍俘虜共447人,其中軍官有42個,而國軍的死亡人數較少,僅7817人,相較於日軍來說國軍的傷亡情況並不算嚴重。而這樣的傷亡比例是第一次出現,從這兒以後,日軍的作戰勢力就急劇下滑,並在兩個月之後正式投降。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岡村寧次這個人吧,他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日軍領袖,1941年被任命為華北方面司令官,1944年出任中國派遣軍的總司令。
  • 閻錫山是岡村寧次學生,日軍投降後,閻錫山竟收買日軍圍剿解放軍
    此前,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月初得知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時,表示不希望投降,因為日軍在中國的建制相對完整,仍然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當時,日軍在華高層很多人與岡村寧次想法一樣拒絕投降。8月14日,岡村寧次上奏日本昭和天皇,要求拒絕發布投降詔書,請求在中國繼續進行抵抗作戰。日本國內的很多人也抱持抵抗到底的想法。
  • 舊日本軍隊是如何培養高級軍官的,又有哪些代表人物?
    這也為舊日本軍隊源源不斷輸送人才。(明治天皇)一個普通的學生,想要參軍成為高級軍官,是有著明確步驟的。通常他們從普通中學投考或者從幼年軍事學校通過考核,進入培養初級軍官的陸軍士官學校、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畢業之後一般授少尉軍銜,在服役2年後便可以投考培養高級軍官和參謀人員的陸軍大學和海軍大學等。
  • 鐵道遊擊隊大鬧日本櫻花節,擊斃岡村寧次特派員,全殲警務段特務
    由于吉田負責的路段鐵路運輸在春節後就一直安然無恙,他非常高興,甚至還接到了岡村寧次的電話嘉獎。吉田在開心之餘,決定在櫻花節在車站請警務段的特務吃飯。我方在截獲這一情報後,立即萌發了襲擊敵人的這次飯局,打他個措手不及。
  • 為什麼日本軍官愛把白襯衫領子翻在外面?
    但是在今天,如果你走在大街上敢這麼穿,絕對需要很強氣場才能hold住,敢這麼穿就好像在宣布:「我很痞我很屌!」圖:70年代的好萊塢明星約翰·特拉沃爾塔不過,在二戰電影和老照片裡,你經常看到好多日本鬼子的軍官就是這麼穿的:襯衫領子翻在軍服外,難道,日本人這麼穿是在耍酷嗎?
  • 這個偽軍真有骨氣:設鴻門宴伏擊日軍,擊斃鬼子軍官8人
    這個偽軍真有骨氣:設鴻門宴伏擊日軍,擊斃鬼子軍官8人 導語:1944年4月,日軍拿下了河南大部分地方。中國抗戰將領郭紹緒在當地成立了人民保衛團。他缺少了國民黨的支持,自己的部隊馬上陷入了危機之中。沒有辦法,為了保存抗日力量,郭紹緒決定假意投降。日軍看到郭紹緒前來投誠,他們深感滿意。
  • 世上最厲害的狙擊手之王,被人爆頭還活到97歲,一生擊斃705名敵人
    對於狙擊手,熟悉軍事的人都不陌生,他們善於偽裝,能夠在各種地形下作戰,利用手中的狙擊步槍能夠輕鬆擊殺1千米以內的目標,甚至對2千米之內的目標都有殺傷力,所以狙擊手也被稱為步兵死神
  • 日本宣布投降時,手握80萬日軍的岡村寧次是啥反應?冷冷說了4個字
    李益曾經說過: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一提到軍人,很多人就會想到要服從命令,其實軍人要服從命令,這種情況大多數都是指帶一些士兵們必須要服從上級的指揮。在一些作戰過程中,有一些將領很有可能不願意服從更上一級領導的指揮。
  • 決定歐洲命運的滑鐵盧戰役,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滑鐵盧戰役 200 周年之際,蒂姆·克萊頓通過引用新近發現的史料,以「小時」為計量單位,重新評估滑鐵盧戰役這一傳奇,揭示整場戰役中大小事件的真實次序,以便正確考量困擾滑鐵盧戰役的種種爭議,同時致力於闡述各方觀點,從法國人、德意志人、荷蘭人和比利時人,以及英國人的角度描繪了滑鐵盧戰役的全景圖,由此儘可能提供一份由各國軍隊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