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投降時,手握80萬日軍的岡村寧次是啥反應?冷冷說了4個字

2020-12-27 騰訊網

李益曾經說過: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一提到軍人,很多人就會想到要服從命令,其實軍人要服從命令,這種情況大多數都是指帶一些士兵們必須要服從上級的指揮。在一些作戰過程中,有一些將領很有可能不願意服從更上一級領導的指揮。

在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之後,岡村寧次作為日本將軍,就並不願意服從投降的命令。我國的抗日戰爭時期是指,1931年到1945年這一段時間內。因為1931年發生了918事變,也就標誌著我國已經全面進入抗戰的階段,而不是指1937年到1945年這一階段。

現在教科書中這樣的說法已經發生了更改。當時,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就是當時中國軍人需要研究的一位人物,岡村寧次的作戰方法非常暴力,即便接到軍令投降也想繼續作戰,完全不顧日本天皇所下達的命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頑固的人。

1945年岡村寧次收到了軍令,天皇從日本發給了岡村寧次一封軍令,說要停止作戰。但是遠在中國戰場上的岡村寧次果斷的回覆了4個字:繼續作戰。其實這4個字也是表明了岡村寧次的決心,堅決不願意從中國戰場退下來。

對於岡村寧次來講,自己的軍國思想還在起著作用,如果只是隨著日本天皇的詔書所說的那樣,從中國戰場上退下來,那對自己來講,其實是受辱的行為。岡村寧次也僅僅只是日本的一位將領,雖然手中握有80萬的兵力。但是岡村次對抗整個國際力量還顯得微不足道了一些。

當時,美國的珍珠港事件已經爆發了三年之久,美國的軍事勢力已經參戰進來。法西斯力量已經大不如從前。而對於美國與蘇聯紅軍的強大,日軍如果繼續想要作戰,或者是不接受無條件投降,很有可能會遭受更慘痛的代價。

再加上1945年美國對日本廣島和長崎地帶投放了原子彈,更是直接讓岡村寧次不得不面對現實。最終岡村寧次還是接受了一切,甘願被送上了軍事法庭。

但是說到結果又令人十分氣憤,因為岡村寧次即便被送上軍事法定,依然沒有任何懲處。只是岡村寧次的家人們都陸續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因病去世了。岡村寧次在1966年時自然死亡,享年82歲。

相關焦點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投降後是啥反應?他說了4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將近61個國家和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中國作為主要戰場,經濟損失和人口損失也是非常嚴重的。1945年,法西斯聯合軍隊遭到了同盟國軍隊的毀滅打擊,隨後始作俑者德國於1945年5月宣布無條件投降。隨後日本法西斯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在投降前,日本再次集結大部隊,發動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但是在毫無懸念的武力壓制下,日本還是宣布投降了。
  •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手握百萬大軍的岡村寧次的第一反應,4字形容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時,日本已經成為公眾批評的目標,以一己之力和多個國家為敵。此時日本整體作戰實力遠低於二戰初期,日軍因國內經濟衰退無法獲得充足的補給,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日軍的作戰能力。這使得日本在二戰後期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局面。經過長時間的戰爭消耗,遭到了美國兩顆原子彈的襲擊。由於缺乏資源,日本的戰爭潛力已經耗盡。
  • 岡村寧次手握80萬大軍,在天皇投降後,冷冷說了4個字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不得不提岡村寧次,相信很多國人對於這個名字都不陌生,當年天皇宣布日本投降的時候,他還手握80萬大軍,聽完天皇的公告之後他是如何做的呢?在一戰中日本趁機佔領的青島,而為了得到更多的信息,日本派岡村寧次到青島做情報工作,這一待就是長達4年他對中國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事實上日本一直都覬覦中國這塊土地,在歷史上曾先後來到中國不過都以失敗而告終,不過賊心仍然不死,為了更有把握的拿下中國,日本可謂是做足了功課。
  • 1945年,岡村寧次手握80萬大軍,聽到無條件投降後冷冷說了4個字
    到了8月時,日本仍沒有投降的意思,鑑於此,美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原子彈,8月9日當天,蘇聯百萬大軍兵分四路,越過中蘇邊界,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了全線進攻。 8月12日,日本東京大本營在分析了世界局勢後,密電日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告訴他日本天皇準備要無條件投降了。此時的岡村寧次,作為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已經深知這場戰爭日本必敗無疑。
  • 閻錫山是岡村寧次學生,日軍投降後,閻錫山竟收買日軍圍剿解放軍
    此前,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月初得知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時,表示不希望投降,因為日軍在中國的建制相對完整,仍然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當時,日軍在華高層很多人與岡村寧次想法一樣拒絕投降。8月14日,岡村寧次上奏日本昭和天皇,要求拒絕發布投降詔書,請求在中國繼續進行抵抗作戰。日本國內的很多人也抱持抵抗到底的想法。
  • 侵華日軍的首領岡村寧次,為何在日本投降後,沒上軍事法庭
    我國當然不會放過岡村寧次,可是當時我國國內的政權並不統一,而國民政府從中幹涉,將岡村寧次留在了國內。  岡村寧次當時是帶領著侵華日軍的,而且是最高負責人。而日本宣布戰敗投降後,滯留在中國境內的日軍就得接受中國政府的受降。國民政府希望侵華日軍可以向自己投降,而岡村寧次也同意了。
  • 岡村寧次指揮芷江會戰,300日軍投降後還打鬧,國軍:日軍完了
    1945年4月,侵華日軍欲爭奪芷江空軍基地,由此發起芷江保衛戰,這次戰役是我國抗戰時期在正面戰場上的最後一次會戰。戰時長達兩個月,日軍出兵5個師十萬餘人,國軍出兵9個軍26個師,雙方總兵力達28萬多人,戰線二百多公裡,最後以日軍戰敗結束。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為何沒走上軍事法庭?
    二戰末期,盟軍攻克柏林迫使德國宣布投降。隨即,英美蘇三國聯合發布《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可日本死硬到底,無奈之下,美國兩顆原子彈讓日本天皇無奈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各項條件,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
  • 岡村寧次在中國的最後一戰,比起戰敗,日軍的所作所為更難理解
    湘西會戰起於1945年4月,日軍計劃奪取我軍芷江空軍基地,減輕中美空軍對日本本土的空襲威脅為目的,日軍垂死掙扎,發起了芷江攻略戰,在中方,這場戰役被稱為芷江保衛戰。在湘西會戰中,我國將士由王耀武帶領,粉碎了日軍的陰謀。雙方參戰總人數高達28萬餘人,戰線已經長達200多公裡,最後一戰,日軍被我軍重創,在懷化,邵陽市附近戰敗,湘西會戰以日軍失敗告終,也標誌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為進攻。
  • 日本向中國籤字投降時,有兩個誤傳,有必要更正一下
    在很多媒體的報導中,都說日本代表的最高長官是岡村寧次,頭銜是侵華日軍總司令。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岡村寧次從來沒有當過侵華日軍總司令,而且日軍也沒有「侵華日軍總司令」這個職務,都是以訛傳訛。當時,侵華日軍有好幾支部隊,比如中國派遣軍、華北方面軍、華中方面軍、關東軍等等,一共180萬人,而岡村寧次,只是中國派遣軍的總司令。必須要提的是,這些部隊互不隸屬,都統一歸屬日本大本營指揮或是直屬天皇指揮,中國派遣軍司令也根本指揮不了其他部隊。
  • 日本宣布投降後,長白山有2萬日軍拒不投降,且至今未發現蹤跡
    抗戰時期日軍有一支軍隊名為關東軍,這隻軍隊因為實力強悍,在中國的名氣也是不小,在日軍內部也是很受重視的一支隊伍。日本關東軍常年駐紮在中國東北地區,所以他們對當地的情況也是非常熟悉。在日本決定發動侵華戰爭時,也是決定要先把東三省拿下來,關東軍在這裡待了有一段時間,自然也知道東三省對中國的重要性,所以他們才會把這裡當做首要目標。
  • 民國頭牌律師,執意為岡村寧次做無罪辯護,不惜眾叛親離
    文|書生抗日戰爭勝利後,很多原本罪該萬死的日本戰犯由於各種原因逃過了懲罰,最讓人憤怒的是侵華日軍陸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竟然被無罪放回了日本。1944年11月,岡村寧次被任命為侵華派遣軍總司,也就是侵華日軍陸軍最高指揮官,不過沒過多久日本天皇就宣布無條件投降,岡村寧次向國民黨政府投降,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終於勝利了。
  • 蔣介石與人民為敵,無罪釋放日本甲級戰犯岡村寧次,是我中華奇恥大辱
    在1945年8月15日的深夜,侵華日軍華北方面的、最高司令長官岡村寧次,突然接到了一封來自東京路第68號的密電。日本天皇在密文中明確表示,日方已決定向中方宣布無條件投降。
  • 臥底「漢奸」7個字幹掉2萬日軍,後來定居日本,還娶了個日本老婆
    眾所周知,日軍侵華期間,曾經有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與動機而背叛祖國,成為人人喊打的漢奸。據統計,日軍全面侵華時期,中國各地附日的偽軍大約有600萬之眾,偽警察約為200萬。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但是這些日偽軍中也不乏一些被逼迫的人,當時有個詞叫「曲線救國」。
  • 他是二戰侵華日軍總司令,卻逃脫戰爭懲罰,82歲仍不懺悔
    也許出自對第一個孩子的愧疚,父母從小就教育岡村寧次要時刻保持謹慎,凡事保住性命最為重要。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這場在日本被稱為「堵上國運」的戰爭。日軍擊敗當時號稱亞洲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獲得戰爭賠款2.3億兩白銀,這幾乎相當於當時日本4年國民總收入。
  • 日本宣布投降時,數千日軍闖進皇宮,為了尋一段錄音而血流成河
    日本宣布投降時,數千日軍闖進皇宮,為了尋一段錄音而血流成河 【導語】:相信很多小夥伴都了解侵華戰爭,這場戰爭對於無數中國人來說,永遠是心中無法忘記的一個傷痛,在當時日本因為實力逐步增強,開始變得有野心,所以試圖吞併中國,而當時的中國還處於一窮二白的局面,面對日軍的侵略,只能英勇的反擊,在這個過程中
  • 作者曾為石美瑜擔任書記官,參與岡村寧次案和高橋坦案的審理
    全面抗戰爆發後,日軍進入淮安,華康布店被迫關閉。為了謀生,丁志安來到淮安鄉下親戚家所在的村子,擺起了布攤子。後來他又經人介紹,先後在幾家私人布店打工。  1945年冬天,丁志安所在的布店再次關門歇業。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他輾轉來到當時的江蘇省會鎮江。  1946年3月,經同鄉人介紹,寫得一手好字的丁志安進入蘇州高等法院做僱員。
  • 芷江會戰,曾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的岡村寧次,或比戰敗更恥辱
    1945年4月,日軍部署進攻芷江,以此來摧毀芷江機場,目的是為了消除日本國內的空襲威脅,計劃發動日軍所謂的「芷江攻略戰」,我軍稱其為芷江保衛戰。我軍在將領王耀武的帶領下,贏得最後的勝利。這一戰,雙方共有28萬餘人參戰,戰線已經長達200多公裡,最後一戰,日軍被我軍重創,在懷化,邵陽市附近揮動白旗,選擇投降,湘西會戰以日軍失敗告終,也標誌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為進攻。
  • 侵華日軍聽到「日本投降」後的第一反應
    投降前的日本,國力崩潰,戰力不足,在廣闊的駐紮地鄭家屯,滿眼草地,連個可作營房的建築物都沒有,齋藤在師團司令部當小兵,尋不到合適駐紮地,司令部不得不露天紮營。最要緊的是,部隊原本人手一桿槍的武器,也被抽走一半,支援臨時成立的滿洲雜牌軍。
  • 他被日軍公認的中國軍神,岡村寧次贈刀以表尊敬,最後晚年悽涼
    華夏危難之際,方是展現中華男兒英姿之時。此人是日軍口中的軍神,岡村寧次贈刀表示尊敬,晚年卻非常悽涼。此人是誰?他又有什麼傳奇經歷? 七七事變以後,日軍全面侵華,中國軍民同日軍展開了為期八年的較量。這八年,是中國最為困難的八年。中國軍民用堅韌和毅力守衛住祖國河山,終於將日本侵略者趕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