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曾經說過: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一提到軍人,很多人就會想到要服從命令,其實軍人要服從命令,這種情況大多數都是指帶一些士兵們必須要服從上級的指揮。在一些作戰過程中,有一些將領很有可能不願意服從更上一級領導的指揮。
在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之後,岡村寧次作為日本將軍,就並不願意服從投降的命令。我國的抗日戰爭時期是指,1931年到1945年這一段時間內。因為1931年發生了918事變,也就標誌著我國已經全面進入抗戰的階段,而不是指1937年到1945年這一階段。
現在教科書中這樣的說法已經發生了更改。當時,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就是當時中國軍人需要研究的一位人物,岡村寧次的作戰方法非常暴力,即便接到軍令投降也想繼續作戰,完全不顧日本天皇所下達的命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頑固的人。
1945年岡村寧次收到了軍令,天皇從日本發給了岡村寧次一封軍令,說要停止作戰。但是遠在中國戰場上的岡村寧次果斷的回覆了4個字:繼續作戰。其實這4個字也是表明了岡村寧次的決心,堅決不願意從中國戰場退下來。
對於岡村寧次來講,自己的軍國思想還在起著作用,如果只是隨著日本天皇的詔書所說的那樣,從中國戰場上退下來,那對自己來講,其實是受辱的行為。岡村寧次也僅僅只是日本的一位將領,雖然手中握有80萬的兵力。但是岡村次對抗整個國際力量還顯得微不足道了一些。
當時,美國的珍珠港事件已經爆發了三年之久,美國的軍事勢力已經參戰進來。法西斯力量已經大不如從前。而對於美國與蘇聯紅軍的強大,日軍如果繼續想要作戰,或者是不接受無條件投降,很有可能會遭受更慘痛的代價。
再加上1945年美國對日本廣島和長崎地帶投放了原子彈,更是直接讓岡村寧次不得不面對現實。最終岡村寧次還是接受了一切,甘願被送上了軍事法庭。
但是說到結果又令人十分氣憤,因為岡村寧次即便被送上軍事法定,依然沒有任何懲處。只是岡村寧次的家人們都陸續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因病去世了。岡村寧次在1966年時自然死亡,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