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岡村寧次手握80萬大軍,聽到無條件投降後冷冷說了4個字

2021-01-20 騰訊網

戰爭,指的是敵對的雙方為了一定的政治、經濟目的而進行的具有一定規模的武裝鬥爭,就戰爭的分類而言,分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兩類。縱觀古今中外,若說對戰爭的解讀,古代春秋時期的《孫子兵法》可謂是世界上最早又最為專業的軍事著作。

《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兵書》、《孫武兵書》,全書共十三篇,約六千字左右,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被後人譽為「兵學聖典」。《孫子兵法》書中記載:「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關於戰爭的定義,孫子就說得很直白:戰爭是國家的大事,是關係到百姓的生死,一個國家的存亡,不能不認真地思考和研究。通過敵我五個方面的情況可進行綜合比較,來探討戰爭勝負的情形,分別為:一是政治、二是天時、三是地勢、四是將領、五是制度。

眾所周知,1931年,日軍出兵東北,九一八事變爆發;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抗戰爆發;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日本窮兵黷武,挑起了中日戰爭。本就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雖然日軍前期攻勢很猛,但最後仍擺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對中國發起的不正義戰爭,是為無道;殘暴不仁,勞師遠徵,是為不得地利;雖然戰士軍事素養具備相對優勢,軍中高級將領自認為也是個中國通、美國同,但奈何高估了了自己,焉能不敗。

1945年5月,日本盟友德國戰敗投降;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將予以日本「最後之打擊」。到了8月時,日本仍沒有投降的意思,鑑於此,美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原子彈,8月9日當天,蘇聯百萬大軍兵分四路,越過中蘇邊界,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了全線進攻。

8月12日,日本東京大本營在分析了世界局勢後,密電日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告訴他日本天皇準備要無條件投降了。此時的岡村寧次,作為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已經深知這場戰爭日本必敗無疑。但手握80萬重兵的他,卻沒有投降的打算,在接到天皇的密電後,冷冷地說了4個字:繼續作戰!

就岡村寧次的態度而言,我們其實不難看出日本人的特點,那就是明知道自己必敗無疑,卻還是想要抱著僥倖的心裡去「賭一把」,也可以理解為不願直面慘澹的結果。作為日軍的高級將領,岡村寧次是一個狂熱的戰爭分子,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初期的時候他就已經在收集中國情報。在擔任軍閥孫傳芳的軍事顧問時,趁著孫傳芳戰敗,盜走了他的軍事地圖,為之後的侵略中國打下了基礎。

1945年8月,日本天皇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準備無條件投降。此時作為日本中國派遣軍最高司令長官的岡村寧次,並沒有打算放下手中的武器,而是決定還要放手一搏,繼續將戰爭打下去。或許是他不甘心,也或者是他想賭一把,就是不肯輕易投降。

儘管岡村寧次十分不情願,但是在1945年8月15日上午10點10分,他再次收到了日本大本營發來的密電:天皇已經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了。面對這一結局,這個雙手沾滿了中國人鮮血的劊子手,終於還是選擇了投降。1966年9月2日,岡村寧次在東京逝世。

相關焦點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投降後是啥反應?他說了4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將近61個國家和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中國作為主要戰場,經濟損失和人口損失也是非常嚴重的。1945年,法西斯聯合軍隊遭到了同盟國軍隊的毀滅打擊,隨後始作俑者德國於1945年5月宣布無條件投降。隨後日本法西斯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在投降前,日本再次集結大部隊,發動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但是在毫無懸念的武力壓制下,日本還是宣布投降了。
  • 岡村寧次手握80萬大軍,在天皇投降後,冷冷說了4個字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不得不提岡村寧次,相信很多國人對於這個名字都不陌生,當年天皇宣布日本投降的時候,他還手握80萬大軍,聽完天皇的公告之後他是如何做的呢?在一戰中日本趁機佔領的青島,而為了得到更多的信息,日本派岡村寧次到青島做情報工作,這一待就是長達4年他對中國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事實上日本一直都覬覦中國這塊土地,在歷史上曾先後來到中國不過都以失敗而告終,不過賊心仍然不死,為了更有把握的拿下中國,日本可謂是做足了功課。
  • 日本宣布投降時,手握80萬日軍的岡村寧次是啥反應?冷冷說了4個字
    在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之後,岡村寧次作為日本將軍,就並不願意服從投降的命令。我國的抗日戰爭時期是指,1931年到1945年這一段時間內。因為1931年發生了918事變,也就標誌著我國已經全面進入抗戰的階段,而不是指1937年到1945年這一階段。 現在教科書中這樣的說法已經發生了更改。當時,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就是當時中國軍人需要研究的一位人物,岡村寧次的作戰方法非常暴力,即便接到軍令投降也想繼續作戰,完全不顧日本天皇所下達的命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頑固的人。
  • 崗村寧次手握百萬大軍,為何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後,表現很沉默?
    抗日戰爭打了14年,打得十分艱苦,終於取得了勝利。1945年初,二戰接近尾聲,義大利和德國都紛紛投降,只有日本還在苟延殘喘,死氣沉沉地頑強抵抗著。 一九四五年六月,德國已投降,面對盟國的壓力自然也有,六月,日本國再一次招兵買馬。
  •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手握百萬大軍的岡村寧次的第一反應,4字形容
    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開始了,其中有一個人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那就是岡村寧次。他是日本侵略者的總司令,可以說中國的苦難是他一手締造的。但是當他們宣布投降的時候,中國人民舉國歡呼,日本人這個時候是什麼心情呢?尤其是他們的高級指揮官是什麼樣的心情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野心越來越大,試圖將整個中國和東南亞納入自己的囊中。
  • 閻錫山是岡村寧次學生,日軍投降後,閻錫山竟收買日軍圍剿解放軍
    何應欽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發布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此前,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月初得知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時,表示不希望投降,因為日軍在中國的建制相對完整,仍然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當時,日軍在華高層很多人與岡村寧次想法一樣拒絕投降。8月14日,岡村寧次上奏日本昭和天皇,要求拒絕發布投降詔書,請求在中國繼續進行抵抗作戰。日本國內的很多人也抱持抵抗到底的想法。
  • 日本戰敗後,美國將軍問天皇:你為什麼不切腹?天皇冷冷說了4個字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進行廣播,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聽到天皇的發言,匯集在街頭的日本民眾們紛紛掩面哭泣,十分悲傷,似乎完全忘了他們對全世界人民造成的傷害。
  • 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為何蔣介石不參加,而是徐永昌和何應欽
    日本無條件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許,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出席籤字儀式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
  • 1945年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一個無恥要求,絕不投降
    1945年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一個無恥要求,絕不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了無條件投降的消息,這一消息對於當時歷經二戰折磨的各國人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事實上,當我們再次回顧這段歷史時卻發現日本並不不是無條件投降
  • 岡村寧次:日本向中國妥協求和的最佳時機,並非1945年
    又發動了幾場史無前例的大掃蕩,組建秘密暗殺特工隊,1年多下來,東條發現他確實有兩把刷子,華北治安狀況有了一定的改觀。 還勸降了最大的部隊,「龐炳勳八萬大軍」。 「戰功」不可謂不「顯著」。 然而,在東條託付的主要工作上,岡村寧次卻沒有任何成效。
  • 岡村寧次指揮芷江會戰,300日軍投降後還打鬧,國軍:日軍完了
    1945年4月,侵華日軍欲爭奪芷江空軍基地,由此發起芷江保衛戰,這次戰役是我國抗戰時期在正面戰場上的最後一次會戰。戰時長達兩個月,日軍出兵5個師十萬餘人,國軍出兵9個軍26個師,雙方總兵力達28萬多人,戰線二百多公裡,最後以日軍戰敗結束。
  • 1945年,裕仁天皇宣布投降時,7000萬日本人在幹啥?照片不會說謊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日本有人需要回老家去了,所以就東渡路過了蓬萊。關於日本,除了歷史上中國和日本曾經傳出過很多友好往來的故事之外,還有很多近代不友好的歷史,比如甲午中日戰爭和後續的一系列日本侵華戰爭。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從當時遺留下來的老照片中,大家可以看出當時日本7000萬百姓的表情大概都是什麼樣。
  • 1945年9月9日,親曆日本投降的貴陽人
    投降儀式,在原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 貴陽人曾鴻圖,作為當時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的秘書,參加了這次受降儀式,見證半個多世紀以來,受盡日本侵略者侮辱和摧殘的中國人民在浴血奮戰後取得的勝利。 受降儀式上,面對日本投降書的中文版本,岡村寧次低頭籤名,完全喪失在中國大地作惡多年的驕橫跋扈。
  • 1945年日本投降真的是無條件嗎?其實盟軍當時還是妥協了三個條件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相比較於德國,日本雖然在名義上宣布是無條件投降,但當時的美國為了能夠儘早結束戰爭,在亞太地區重新扶植日本,以便將來能有效制約蘇聯,他們還是滿足了日本的「三個投降條件」。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是假的?他們其實提了條件,而且還不小
    喜歡看電視劇的朋友,對於「無條件投降」這幾個字應該是不會陌生的。這幾個字在戰爭片裡出現的頻率還是挺高的,而且生活中我們也將這個詞的運用範圍擴大化了。我們不再將它局限於嚴肅的戰爭中,也會將它作為日常的生活用語。比如和小朋友玩遊戲時,我們也常常會用到這句話。
  • 二戰後日本並非是無條件投降,而是提了1個無恥要求,美國私下秘密...
    第二次世界大戰範圍覆蓋了大半個地球,有將近61個國家被捲入其中。對中國人來最刻骨銘心的莫過於日本對中國的侵華戰爭。無數的中國人為此喪命,也讓世人見識到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惡魔本質。直到1945年8月,美國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才讓日本暫時停下手中落下的刀,將注意力放在本國。不過就算如此,日本也還是沒有要投降的意思。
  • 作者曾為石美瑜擔任書記官,參與岡村寧次案和高橋坦案的審理
    丁志安1914年出生在淮安,1927年進入淮安城內華康布店當學徒。在這家布店,丁志安一幹就是12年,生活簡單而穩定。全面抗戰爆發後,日軍進入淮安,華康布店被迫關閉。為了謀生,丁志安來到淮安鄉下親戚家所在的村子,擺起了布攤子。後來他又經人介紹,先後在幾家私人布店打工。  1945年冬天,丁志安所在的布店再次關門歇業。
  • 罪惡的報應:無條件投降後日本海軍的殘存艦艇(中)
    屬於雲龍級的4號艦,於1943年4月開工,1944年秋開始舾裝,1945年4月因為戰局緊張、原料缺乏停工,完成率超過80%。該艦如同廢鐵般系泊在佐世保港,無航行能力,最後居然因為內部雨水淤積過多導致艦體傾斜。
  • 日本二戰真是無條件投降?他們曾提出一個條件,不答應就死戰不降
    如果大家翻看任何歷史書籍,在定義日本二戰投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時,都會出現三個字「無條件」投降。有心人會疑問,投降就投降,為何是無條件投降呢?從字面上來看,說的是日本已經戰敗了,所謂成王敗寇,自然不可能提出任何附加條件。
  • 1945年日本投降後,八路軍還剩多少兵力?真實數據公布
    那麼,日軍投降後,八路軍還剩下多少人呢?。1937年8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最初改組時有三個師,共約5.2萬人。不久後,這些戰士分批奔赴抗日前線,年底在陝西站穩了腳跟。兵力進一步擴大到8萬多人。1940年又經過一次大整編,主力發展到近40萬人。與此同時,抗日戰爭也進入了最激烈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