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9日,親曆日本投降的貴陽人

2020-12-24 騰訊網

第173期

1945年9月9日上午9時9分,日本侵略軍在南京向中國投降。投降儀式,在原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

貴陽人曾鴻圖,作為當時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的秘書,參加了這次受降儀式,見證半個多世紀以來,受盡日本侵略者侮辱和摧殘的中國人民在浴血奮戰後取得的勝利。

受降儀式上,面對日本投降書的中文版本,岡村寧次低頭籤名,完全喪失在中國大地作惡多年的驕橫跋扈。

望著這個侵略中國的元兇在日本投降書上乖乖籤字,老實地向中方交出他的隨身佩刀,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曾鴻圖投以輕蔑的目光。因為這份中文版最初的降書,是曾鴻圖和秘書團隊代表政府草擬,日本侵略軍投降後,降書載入史冊。

曾鴻圖何許人也?傳奇經歷的背後,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

歷經一年,記者蠶繭抽絲般撥開塵封的歷史,在貴陽循跡,走訪寥寥無幾的知情者;沿著網際網路,查閱美國、臺灣方面的線索。儘管資料稀缺,不過,上百段碎片化的語言,逐漸讓一個世紀老人的人生旅痕由模糊而慢慢清晰起來。

見報於2020年9月3日《貴陽晚報》

A.

美國社區報,引出塵封往事

2002年5月30日,美國《聖路易時報》刊載了一名華人過95歲壽誕的報導。

報導說,華人名叫曾鴻圖,字景蒼,貴州貴陽人,居住在密蘇裡州聖路易城。

2004年,刊載曾鴻圖去世的美國《聖路易時報》

短短篇幅的報導,引起另一名因探親旅居在密蘇裡州哥倫比亞市的貴陽人的關注。這名貴陽人叫傅金聲,在雲巖區政協工作。

長期從事文史工作的傅金聲,早就對曾鴻圖耳熟能詳:曾鴻圖,1945年在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時,他代表中國政府起草了一份接受日本投降的受降書。

★壽誕報導:透出重要信息

講述人:傅金聲,86歲,曾在雲巖區政協文史委員會工作

2002年5月30日,在哥倫比亞是一個陽光充沛的日子。當天是周四,也是《聖路易時報》出版的時間。在當地,《聖路易時報》是唯一一份專屬聖路易華人、精緻溫馨的免費中英文社區報紙。

創刊於1990年的《聖路易時報》是了解聖路易城的亞洲人社區的渠道。同時,這份社區報也有一個重要特點:凡是華人生日或是去世,都會刊載相關信息,讓大家了解此人的生平事跡。

在女兒家,我翻開報紙,頓時被一則報導吸引:兩天前的5月28日,是居住在聖路易城的老人曾鴻圖先生95歲的壽辰。一個念頭在我心中升起:此曾鴻圖莫非是貴陽的曾鴻圖?

我細讀下去,報導簡要敘述——曾鴻圖先生在1945年日本投降時,他代表中國政府起草了一份接受日本投降的受降書。

報導中所述的曾鴻圖,正是貴陽人曾鴻圖!

異國他鄉,讀到這段文字,不由讓人盪氣迴腸,雖然遠隔萬裡重洋,卻瞬間讓人回到「八年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的抗戰歲月。這段歲月,大約有80萬黔籍軍人先後奔赴抗日前線,在正面戰場與殘暴的日軍拼死血戰。

因為長期在雲巖區政協從事文史工作,所以我對曾鴻圖先生的經歷略知一二:曾鴻圖出生在貴陽,自幼愛學習,在小學7年、中學4年的時間裡,他各學期的成績總是全班第一名,只有一個學期得了第二名,而且分數僅比得第一名的同學少一分。那次獲得第二名的原因,是因為他生病了,缺課多的緣故。

曾鴻圖憑自己的努力進入國民政府,擔任軍政部長何應欽的秘書。1945年抗戰勝利,中國國民政府接管南京的時候,曾鴻圖奉命起草中國國民政府接受日方投降的受降書。

傅金聲的講述,為我們描繪出曾鴻圖及其家世的大致輪廓。為了弄明白歷史的細節,幾經輾轉,記者找到貴州曾子文化研究會學者曾明林,從曾氏家譜記載中,還原了曾鴻圖一家上世紀初在貴陽的生活狀況。

★★堰塘街:曾家的生活軌跡

講述人:曾明林,54歲,貴州姓氏文化專家組成員

曾明林

曾鴻圖的老家,是距離成都市50公裡的金堂縣,他的爺爺在清朝鹹豐年間到貴陽,做貴州巡撫曾璧光的幕僚,把曾家這一脈帶到貴陽,定居在堰塘街。

曾鴻圖的父親叫曾詠雩,1914年在堰塘街開了一個中藥房,名叫壽康藥房,專門從昆明請來雲南有名的中醫何獻奇坐診藥房把脈看病。藥房常常會來一些經濟拮据的病人,買不起藥,曾詠雩免費送藥給他們,全當行善積德。到了1916年,壽康藥房資金出現問題,經營難以為繼,曾詠雩就把藥房關了。

曾詠雩不僅國學功底深厚,還寫得一手好字,適逢貴州高等法院書記處需要人手,曾詠雩成為首選人選,不到兩年,他就擔任書記官長,相當於現在秘書長的職務。後來,曾詠雩還在貴陽要害部門的憲兵司令部擔任秘書,直到1940年去世。據稱,後來貴陽著名的書法家張星槎在啟蒙開筆之年,就師從過曾詠雩。

曾鴻圖的母親叫陸詠蓮,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女子,擅長詩詞歌賦,寫得一手漂亮的小楷,精於刺繡女紅。1916年,見到丈夫一個人養家太累,她便到貴陽達德小學女校部做教員,教授刺繡等。

家學淵源,從小影響著曾鴻圖。

B.

89歲:寓居作文寄鄉愁

曾鴻圖,1907年生於貴陽,1921年在貴陽達德小學畢業,後考入南明中學十九期讀書。

南明中學,即今天的貴陽一中。

1996年,適逢貴陽一中建校90周年,學校編輯一本反映該校90年來風貌變化的圖書《沃土》,遠在大洋彼岸的曾鴻圖,時年89歲,受邀寫下《回憶南明》一文,記錄自己在貴陽求學的經歷。

1921年,曾鴻圖(右二)與南明中學的同學在貴陽合影

★中學時代,喜好數學

講述人:濮振遠,75歲,曾任貴陽市人大副主任,1996年主編《沃土》一書

曾鴻圖在《回憶南明》一文中,文字細膩,聲情並茂,把讀者一下就引入他的學生時代,這篇千字文,其實就是他的鄉愁。

曾鴻圖在文章中寫道:

我在南明中學畢業時,是1925年冬季。這和現在秋季入學計算學年的方式不一樣,當時學校多系春季開始入學。

南明中學在貴陽次南門外南明河岸。我們由貴陽城內到學校,要走出次南門,乘渡船過河。渡船是學校的,在兩岸各有大木樁一根,連以粗鐵繩。船的邊上有根木柱,分在船的兩端,木柱上各有鐵環一個。平常水位時,鐵繩穿過兩個鐵環,船夫用手拉鐵繩使船移動往來兩岸,每次也需要好幾分鐘。河水稍漲不能拉渡時,船夫就得用撐竿將船略撐到上遊,然後斜撐到對岸碼頭。河水大漲時,渡船不能使用。我們就得走到上遊的『新橋』過橋進入學校,下雨時倍覺辛苦。如今建有橋梁,人們可能就想不到當年的不便了。

與南明中學同時,貴陽還有模範中學、達德中學、女子師範、正誼學校等。我在南明中學畢業後的第二年,南明中學改為省立二中,模範中學改為省立一中,何時原來的南明中學又改為現在的一中,我不知道。

南明學校之歌我至今還能記憶,特錄呈以備參考。這個校歌是何人作譜何人作詞何時所作,我不知道,但我們十九期畢業時是唱的這首校歌。當時學校制服是白包,前襟有兩行銅扣。

我在學校時,校長似乎是一位劉先生。我已記不清楚。但三四年級時有幾位教師我還記得。代數教師楊楚生,湖南人,武昌師大畢業。英文教師李廉芳,湖北人,武昌師大畢業。幾何教師錢潭澄,東北人,大概是東北一個大學畢業。我因對數學較有興趣,故和數理教師比較接近。

★學校考試,常年第一

曾鴻圖回憶起在達德小學的上學經歷,也是一番親切的文字:

我還在達德小學時,南明中學校舍落成(約在1919年前後),達德小學師生前往慶祝,並特編慶祝歌一首,我也還記得,一併錄附。

我在達德小學七年,每學期考試均名列第一,入南明中學後,以為同學來自各縣各校,競爭必烈,沒有想到第一學期期終考試榜發時,我仍名列第一。這給我極大的鼓勵。在校四年,兢兢業業不敢稍懈,除一個學期因病假扣分名列第二外,其餘各學期及畢業考試均名列第一。

至今年將九十(1996年,記者注),對達德小學記憶懷念猶深。我考第二名的那一個學期,第一名是鄭嘉益,玉屏人,寫得一手好字,也是和我最要好的同學。可惜此君青年早逝。其餘同班同學姓名尚能記得者有塗德新(年齡最長、同學戲呼之為老匹夫)、李素廉,另一賀君忘其名字,同學戲呼之為賀二八。不知這些同學尚健在否?

★★「不亦」為題,文短意深

曾鴻圖在上達德小學的時候,就表現出不同於凡人的志向。

記者遍查資料,在一份標識為「丁巳年七月初二日」(即1917年8月19日),達德小學出版的校園刊物《達德周刊》的「文苑」上,讀到一篇曾鴻圖寫下的短文《不亦》,文如下:

人生於世,皆當有職業。職業甚多,或為農,或為工,或為商,或為賈,或為兵。就其人之本能而為之。若一事不為,則為遊民,不亦恥乎。

「不亦」二字出自《禮記·檀弓下》:「武子曰:『不亦善乎?』」不亦,常用於表肯定意思的反問句,句末多有「乎」字,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記者目睹,《達德周刊》專門標註,作此文時的曾鴻圖,系「初等四級學生」。用現在的標準衡量,曾鴻圖是一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1917年他正好10歲。在中國古語中,10歲叫做「幼學之年」。正是在別人看來少不更事的年齡,曾鴻圖卻以「不亦」為題,則是表達自己鴻鵠之志。

《達德周刊》

大十字一側的達德小學,在我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中起過積極作用,曾鴻圖和同學們在這裡受到的教育,對日後的事業成就起到重要作用。就在刊發曾鴻圖《不亦》文章的《達德周刊》版面上,刊登了一篇署名「高等小學三年級 王孝乾」所作的文章《蔡松坡先生贊》。蔡鍔,字松坡,該文是對蔡鍔聲討袁世凱,對護國戰爭中英雄輩出的讚美。

-END-

敬請期待下期精彩內容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田堅 李強

編輯:艾柒 | 審校:冷兵 | 籤發:安輝

相關焦點

  • 珍貴老照片: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美國民眾瘋狂慶祝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放棄抵抗,立即無條件投降。但是日本未予理會。8月6日和9日,美國在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兩座城市瞬間夷為平地,日本人的信心被徹底摧毀。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向全世界宣告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這也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
  • 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為何蔣介石不參加,而是徐永昌和何應欽
    日本無條件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許,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出席籤字儀式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
  • [抗戰史上的今天]1945年8月9日 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
    今天是8月9日,1945年的今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就蘇聯對日宣戰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宣布對日作戰,中國人民表示熱烈歡迎。8月9日,毛澤東就此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指出:「由於蘇聯這一行動,對日戰爭的時間將大大縮短。對日戰爭已處在最後階段,最後地戰勝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間已經到來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蘇聯及其他同盟國作戰。
  • 1945年,日本籤字投降之前,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布置現場舊照
    1945年9月2日,日本東京灣外,美國海軍第三艦隊的軍艦已經將這裡包圍。這一天是日本無條件投降籤字儀式舉辦的日子,為了展示盟軍的武力,美國派遣了一支艦隊前來參與。籤字儀式於上午九點開始,時間緊迫,士兵們正在密蘇裡號戰列艦上布置著會場。當然,更多人提前到來主要是為了佔據一個好位置。
  • 1945年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一個無恥要求,絕不投降
    1945年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一個無恥要求,絕不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了無條件投降的消息,這一消息對於當時歷經二戰折磨的各國人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事實上,當我們再次回顧這段歷史時卻發現日本並不不是無條件投降
  • 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舉行
    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舉行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舉行。這標誌著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14年抗日戰爭取得了最終勝利。 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代表中國受降。出席受降儀式的除中日雙方代表外,還有盟軍代表、中國官員、中外記者等。 上午8點52分,日軍投降代表、日本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等7人進入會場。上午9時整,受降儀式正式開始。
  • 二戰勝利75周年紀念日:關於日本二戰投降的五件事
    1945年9月2日,美國陸軍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左)在密蘇裡號戰艦上看著日本外務大臣長谷茂署投降文件第二次世界大戰在75年前結束,但不是所有國家都在同一天紀念這。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當時在東京灣的美國密蘇裡號戰艦上簽署了文件,正式結束了多年的血腥戰鬥。在一些國家,二戰結束日被稱為V-J日。然而,一些國家將8月15日作為戰爭結束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日本天皇發表講話宣布投降。
  • 1945年日本投降時,在中國境內日軍兵力、武器統計(上)
    而到了1945年,在盟軍即將攻入日本本土之際,日本開啟了所謂的「一億玉碎」計劃,大量招募軍人。使得其兵力暴增到了近700萬人。其中半數在日本本土,海外日軍大半仍盤踞在中國,小半則散落在東南亞到西南太平洋的漫長戰線上。 那麼到日本投降時,侵華日軍的兵力數和武器配置是個什麼情況?本文就來簡略概述下。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投降後是啥反應?他說了4字
    1945年,法西斯聯合軍隊遭到了同盟國軍隊的毀滅打擊,隨後始作俑者德國於1945年5月宣布無條件投降。隨後日本法西斯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在投降前,日本再次集結大部隊,發動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但是在毫無懸念的武力壓制下,日本還是宣布投降了。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然而日本打算進行最後的掙扎。
  • 1945年,裕仁天皇宣布投降時,7000萬日本人在幹啥?照片不會說謊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從當時遺留下來的老照片中,大家可以看出當時日本7000萬百姓的表情大概都是什麼樣。裕仁天皇下達無條件投降詔書的時間點是1945年8月15日中午12點整。主要是通過一些廣播的方式,來讓日本國內的一些民眾和士兵們接受到了不再繼續徵戰和侵略的消息。
  • 「天眼晚新聞 9月2日」9月9日!今年酒博會亮點提前看;2020年「貴陽...
    他們被評為2020年「貴陽好老師」2020貴陽好老師評選結果公示!來看看有你認識的嗎?根據《貴陽市教育局辦公室關於開展第七屆(2020年)「貴陽好老師」評選活動的通知》(築教辦發〔2020〕58號),經個人申報和組織推薦相結合、學校、區(市、縣)教育局逐級評審,並徵求同級紀檢部門意見且公示無異議後,區(市、縣)教育局推薦上報貴陽市第七屆(2020年)「貴陽好老師」推薦人選84名,經專家評審,建議肖建等10人評為貴陽市第七屆(2020
  • 1945年日軍未全部投降:直到2005年,還有2名日本士兵潛伏在叢林
    圖為在"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的受降儀式 在1945年8月至9月這段時間裡,日本軍隊絕大多數士兵聽從了天皇的命令,放下武器向盟軍投降,然而由於各種原因二戰日軍並未全部投降
  • 1945年日本的投降儀式,被美國人精心打造成了日本天皇的脫罪儀式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他的子民們宣讀了那一份經過仔細打磨的《終戰詔書》。在這樣一份投降宣言中,全篇卻沒有出現一個「投降」或者是「戰敗」的字眼。甚至裕仁天皇還專門向那些「為東亞的解放而與日本合作的國家」表達了深深的歉意,不得不說裕仁天皇理解中的「合作」與現實意義上的合作差別還蠻大的。
  • 1945年蔣介石只準日本向國民黨部隊投降?
    1945年8月10日一大早,居住在陪都重慶市郊歌樂山區別墅山洞林園的中華民國政府主席、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剛剛用過早飯,習慣地步出室外散步。蔣恨共產黨,但最仇視的還是日本,畢竟外侮大於內爭,他期盼抗戰早早勝利。從1931年9月日寇鐵蹄開始踏上中國東北三省,到1937年全面侵華,至1945年8月中國抗戰徹底勝利,屈指已整整14個年頭。14年國人浴血奮戰,無日不在期盼勝利。驕狂的日寇瘋狂了14年,終於壽終正寢。
  • 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上,美國專門掛上了兩面特殊的「國旗」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收音機,向所有日本人宣布了戰敗的消息。對於當時的普通日本人來說,這是一個「五味雜陳」的消息。雖然《終戰詔書》並沒有明確說「投降」或者「戰敗」,但大家都明白「終戰」的意思。除了疑惑、痛苦之外,很多人也開始有了希望——自己在外當兵的家人,將被解除武裝遣送回國。
  • 1945年8月,蘇聯出兵消滅日本關東軍:蘇軍做了多大犧牲?
    1945年8月的暴風之戰,主戰從8月9日持續到8月16日,發布關106號令,全部投降。主戰場持續了一個星期,關東軍的所有主力部隊都投降了,但只有零星的失去聯絡的部隊還在抵抗,比如東寧要塞失去聯絡的部隊。
  • 1945年日本投降真的是無條件嗎?其實盟軍當時還是妥協了三個條件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同年9月2日早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裡號上人頭攢動,就連甲板和炮塔上都擠滿了盟軍士兵和各國記者,大家都在等待一個偉大時刻的到來,當日本外相重光葵一瘸一拐地走到籤字臺後,盟軍士兵指引著他在投降書上簽字,隨後,接受日本投降的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海軍尼米茨上將、中國軍令部部長徐永昌上將、英國海軍福萊塞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籤字
  • 1945年,岡村寧次手握80萬大軍,聽到無條件投降後冷冷說了4個字
    1945年5月,日本盟友德國戰敗投降;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將予以日本「最後之打擊」。到了8月時,日本仍沒有投降的意思,鑑於此,美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原子彈,8月9日當天,蘇聯百萬大軍兵分四路,越過中蘇邊界,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了全線進攻。 8月12日,日本東京大本營在分析了世界局勢後,密電日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告訴他日本天皇準備要無條件投降了。此時的岡村寧次,作為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已經深知這場戰爭日本必敗無疑。
  • 重慶《新華日報》號外,最早報導日本投降的報紙
    《新華日報》從1938年1月11日創刊,到1947年2月28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查封,歷經9年1個月零18天,前後共出版報紙3231期。人們對於影響世界格局、影響中國革命進程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段歷史都耳熟能詳,而作為時代的親歷者、記錄者,這份重慶版《新華日報》不僅見證了這件舉世矚目的重大事件,同時更是在第一時間,以號外形式迅速向外界、向延安中央機關、向革命根據地抗日軍民報告這一偉大的喜訊。1945年8月10日,日本內閣會議最終通過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決議。
  • 1945年8月,蘇聯出兵東北消滅日本關東軍:蘇軍付出了多少犧牲?
    在1945年8月風暴戰役,從8月9日主要戰鬥一直持續道8月16日,日本關東軍下達關作戰甲106號命令,全體關東軍投降,主要戰鬥進行一個星期,關東軍主力全體投降,只有零星失去聯繫部隊還在抵抗,比如東寧要塞這樣失去聯繫的部隊,還在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