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寧次在中國的最後一戰,比起戰敗,日軍的所作所為更難理解

2020-12-18 騰訊網

赫赫有名的湘西會戰是中國最後一次大型對日會戰,在這場戰役中,我軍取得了雪峰山大捷,因此也被稱為雪峰山會戰。湘西會戰起於1945年4月,日軍計劃奪取我軍芷江空軍基地,減輕中美空軍對日本本土的空襲威脅為目的,日軍垂死掙扎,發起了芷江攻略戰,在中方,這場戰役被稱為芷江保衛戰。在湘西會戰中,我國將士由王耀武帶領,粉碎了日軍的陰謀。雙方參戰總人數高達28萬餘人,戰線已經長達200多公裡,最後一戰,日軍被我軍重創,在懷化,邵陽市附近戰敗,湘西會戰以日軍失敗告終,也標誌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為進攻。

芷江大會戰,作為我國在抗日戰爭時期與侵華日軍最後一次的正面交鋒,其實也是日軍認為的不得不打的一場戰鬥,儘管此時的日軍已經頹勢盡顯,掀不起什麼大風浪,人困馬乏。但此時的日軍再艱難,也要硬抗下這場戰役。1945年是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對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軸心國之一的義大利墨索裡尼政權倒臺,相繼的,當是的德國元首希特勒也眼看這大勢已去,選擇在地下室自殺身亡。這樣一來,法西斯成員國就只剩下一個孤獨的日本了,於是二戰的戰場中心開始逐漸從歐洲戰場轉移到了亞洲戰場,當時除了美國對日軍展開珍珠港事件的報復性打擊以外,蘇聯有意要進攻日軍,所以日軍在此時士氣低落,在所難免,戰局的被動,都促使日軍急需一場戰爭的勝利,來試圖扭轉戰局,鼓舞士氣,這也就是為什麼日軍一定要發動芷江會戰的主要原因了,對於此次戰爭的結果也顯而易見,日軍在戰場上的失敗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

為了支撐湘西戰役的發動,崗村寧次在1945年4月開始從各地抽調兵力,此次抽調兵力八萬餘人,中國抗日戰場上的最後一次大型作戰——湘西會戰被發動。在這最後一次大型作戰中,日軍最終被打得狼狽不堪,戰後統計數據顯示,日軍共有2.7萬傷亡人數,死亡人數高達12498人,馬匹損失達286匹,加上292輛戰鬥損傷汽車武裝戰車,有300名日軍被我軍俘虜,整建制團更是團滅了日軍一個旅團和四個聯隊,我軍傷亡人數僅7737人,從傷亡率方面來說,湘西戰役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戰場上最好的一次正面戰鬥了,此時的日軍已經完全處於被動局勢,這樣的傷亡率更是日軍的一次嚴重打擊,兩個月後日本宣布投降,芷江也成為了投降儀式舉行的地方。

芷江作戰的主要決策人,也就是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對身經百戰的岡村寧次來說,芷江作戰是其經歷過最失敗的一場戰鬥,在岡村寧次的成長經歷中,其先後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其成績十分優異,一路上的進展都十分順利,其進入軍隊之後,飛速晉升,到了後來,他甚至坐上了侵華日軍總司令的寶座,岡村寧次和其帶領的侵華日軍,在我國犯下了累累罪行,其罪行不容磨滅,但是崗村寧次作為一個日本甲級戰犯,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日本高級戰犯在國際法庭被審訊,在這之中,岡村寧次卻逃脫了懲罰,蔣介石在軍事法庭上還為他開脫,後來,蔣介石甚至還授予他國民黨高級軍事顧問的職位。1966年因病在東京去世。

岡村寧次應該可以說是二戰中國戰場的第一名將,他的整個軍人生涯從未敗績,戰國豐碩,但是芷江會戰就是他整個戰爭史上最不願意提及的事情,岡村寧次帶領10萬日軍在湘西地區與中方交戰最後不僅僅是戰敗了,日軍在這場戰役中的所作所為才是讓他最難以理解的地方。日本與美國在太平洋上激戰,日軍節節敗退,為了能夠扭轉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局勢,日本把大部分精銳部隊都調去了海上,參與湘西會戰的多數是服役不久的新兵,所以他們的責任感就不是很強,在戰場出逃非常常見,狼狽萬狀,沒有軍人本色,他們將手中攜帶的裝備悉數扔掉,減輕逃跑時的負重,連日軍的軍旗也被仍的到處都是,天皇賞賜的軍隊也被我軍奪取,戰場上的這一幕全被我軍看到眼裡,不禁感嘆日軍已是日薄西山,日軍的黃粱美夢即將破滅。對岡村寧次來說,這是他帶過最沒有骨氣的士兵,是他一輩子都不願提起的傷痛。

岡村寧次戰敗的原因很多人都知道有這麼兩個,首先是國際大背景的改變,然後就是日本士兵並沒有很積極的去戰鬥,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岡村寧次忽略了士兵的質量,打芷江會戰的時候,已經接近戰爭的尾聲,這個時候的岡村寧次還沒有改變自己的戰爭心態,還一直維持了戰損3:1定律。三個國軍才能與一個日軍相抗衡。所以在日軍眼裡這場戰爭並不難打,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岡村寧次只讓八萬日軍爭奪芷江空軍基地。

其實崗村的最大失誤也在這裡,他一心只想取勝,把很多事情都拋諸腦後,他沒有記起,這個時候的主力軍,對戰爭形勢較為了解精銳部隊被調去支援太平洋戰場,剩下的除了戰力低下的淘汰兵之外,就是一些怎麼戰鬥都不知道的新兵。因此他們在戰場上都輸出不夠,被我軍死死壓制,這一戰崗村不僅斷送了自己的威名,還讓日軍受到重創,一蹶不振。

具體的分析起來,岡村寧次絕對算得上是中國人最憎恨的人之一了,岡村寧次的軍銜從小小少尉升級為大將的歷程,有著中國無數軍民的英魂,他在抗戰爆發的最初就已經在山東青島秘密從事間諜工作,之後的「五卅慘案」和「沙縣慘案」也是由他主導,在日軍對華北根據地大舉進攻的時期,岡村寧次還提出了三光作戰的軍事策略,奉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慘無人道,中國的普通百姓遭到了日本士兵的殘暴行徑,有超過270萬中國軍人和平民百姓被殘暴的日軍奪走了性命,還成立了偽滿洲國政府,納入了當地的一些土匪、民兵勢力,給日軍打頭陣,這些罪行數都數不完,永遠都不可能被原諒。最後,讓人們跌破眼鏡的是,罪孽深重的岡村寧次在軍事法庭上竟然沒有受到相應的處罰。

崗村寧次在戰爭結束後,竟然全身而退,並順利回到了日本,這讓很多人都難以接受,崗村寧次是比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川島芳子等甲級戰犯還要過猶不及的頭號甲級戰犯,是如何做到全身而退的呢?蔣介石在其中幫了不上忙, 岡村寧次 本就是非常奸滑的一個人,曾和國民黨政府有著塘沽停戰協定的籤訂,並協議戰敗以後的日本嗎,會把日軍大量軍事物資以及軍事人才等都交給國民黨政府。且蔣介石還曾與崗村寧次私下約定,由他自己來訓練中央軍,用以來對抗解放軍。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岡村寧次最終才逃脫了所有罪責,相安無事,還成為了國民政府專門聘請的軍事顧問,享受著上賓的禮待。

對戰爭的評價不應該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應該要客觀的去看待日本侵華,來評價日軍在中國的總指揮岡村寧次,他是抗戰中日軍頭號戰犯,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在日本戰敗後還能為自己開脫平安回到日本,在此事上不得不誇讚他的機智,崗村的才能是他無罪釋放的關鍵原因。從他身上我們口語得到這樣一個結論,才華才是別人惜才的關鍵,就算雙方是敵對的,是水火不容的,只要你還對對方有價值,那麼你就能獲得很多想像不到的資源。但是從他身上我們也能看出,沒有用自己的才華做善事,都不會有一個好的下場。

戰爭的時代早已過去,而現在也只能從書籍或是電影中去回憶過去的艱辛歲月,電影中所播放的戰爭場景每次都能引起我內心的波瀾,就像是在現實中觀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所有的場景就像是一幅描繪軍事戰爭的歷史畫卷,是講述前輩們在作戰時所擁有的一切美好的革命精神。並且還有很多無名烈士也因為這場戰爭葬於黃土之下,但國民黨不會因為這些而放棄謀取利益的可能性,他們竟然將血海深仇棄之不管,但幸運的是,中國共產黨贏得了最終的勝利,只有擁有民心,才能更好地創建新中國。

相關焦點

  • 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的岡村寧次,在中國最後一戰,比戰敗更恥辱
    所以軸心國的三大成員,最後就只有日本還在孤立無援的,苦苦支撐著最後的戰役,歐洲戰場的硝煙逐漸平息,二戰的戰場中心逐漸向亞洲轉移,日本的局勢並不好,一方面是美國,一方面是中國,甚至於蘇聯有計劃進攻日軍,所以日軍在此時士氣低落,在所難免,在戰場上顯得格外被動的日軍,因此也急切需要一場戰爭的勝利來鼓舞士兵,扭轉戰局,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日軍主動發動了芷江會戰,對於此次戰爭的結果也顯而易見,日軍即便硬抗也最終難逃戰敗的宿命
  • 曾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岡村寧次中國最後一戰,比戰敗更恥辱
    芷江的這一戰, 是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又一次傷亡慘重的一戰,也是他們在正面戰場上的最後一次對中國發起的進攻戰。 日軍在此次會戰中傷亡了2.7萬人,其中死亡人數就佔了46%左右,所剩下的日軍為了逃命,丟失了很多武器裝備,如榴彈炮、山炮、迫擊炮,騎兵、步兵丟棄的馬匹、步槍和子彈數不勝數。而且還俘獲了447位日軍,但國軍只陣亡了7817人,與日本相較而言,國軍傷亡的人數真的是一個很小的數字。
  • 芷江會戰,曾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的岡村寧次,或比戰敗更恥辱
    我軍在將領王耀武的帶領下,贏得最後的勝利。這一戰,雙方共有28萬餘人參戰,戰線已經長達200多公裡,最後一戰,日軍被我軍重創,在懷化,邵陽市附近揮動白旗,選擇投降,湘西會戰以日軍失敗告終,也標誌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為進攻。其實按照當時的局勢來看,湘西會戰的發生是必然趨勢,而日軍在之後的戰爭中也勢必會逐漸喪失其主動權。
  • 閻錫山是岡村寧次學生,日軍投降後,閻錫山竟收買日軍圍剿解放軍
    此前,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月初得知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時,表示不希望投降,因為日軍在中國的建制相對完整,仍然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當時,日軍在華高層很多人與岡村寧次想法一樣拒絕投降。8月14日,岡村寧次上奏日本昭和天皇,要求拒絕發布投降詔書,請求在中國繼續進行抵抗作戰。日本國內的很多人也抱持抵抗到底的想法。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為何沒走上軍事法庭?
    岡村寧次軍旅生涯大部分在中國度過,擔任過駐上海武官、做過孫傳芳顧問,一二八事變後成為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之後幾年擔任過關東軍主力第2師團長及華北方面軍司令官,一直到最後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
  • 岡村寧次指揮芷江會戰,300日軍投降後還打鬧,國軍:日軍完了
    1945年4月,侵華日軍欲爭奪芷江空軍基地,由此發起芷江保衛戰,這次戰役是我國抗戰時期在正面戰場上的最後一次會戰。戰時長達兩個月,日軍出兵5個師十萬餘人,國軍出兵9個軍26個師,雙方總兵力達28萬多人,戰線二百多公裡,最後以日軍戰敗結束。
  • 他被日軍公認的中國軍神,岡村寧次贈刀以表尊敬,最後晚年悽涼
    ————李大釗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湧現出很多的英雄人物。他們是馳騁疆場的大將軍,也是不怕犧牲的革命志士。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華夏危難之際,方是展現中華男兒英姿之時。此人是日軍口中的軍神,岡村寧次贈刀表示尊敬,晚年卻非常悽涼。此人是誰?他又有什麼傳奇經歷?
  • 跟中國打了8年,岡村寧次用7句話總結日本戰敗原因,你怎麼看?
    最後,他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與美國一戰,靠奇襲先發制人,重創海軍,欲使之戰慄恐懼,從而獲得戰略優勢, 岡村在中國第一次親自帶兵打仗,是1936年任第二師團師團長侵略東北,到1945年4月芷江作戰最後一戰為止,在中國一共打了8年(中間短暫回國任職),期間大小戰役無數,總的來說勝多敗少,正因如此,他一直被日本鎖定在中國續寫罪惡。 然而,他一生敗得最慘的,正是芷江的最後一戰。
  • 岡村寧次認為,他是八路軍最難對付的一個將領,讓日軍吃盡了苦頭
    俗話說,「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無論你多麼厲害,都有比你更厲害的人,這句話對戰場上徵戰四方的將領也是一樣的。林帥就認為白崇禧最不好打,白崇禧卻認為劉伯承比他厲害,劉伯承又認為三野的「戰神」比他更厲害,三野「戰神」繞了一圈卻認為林帥比他厲害。
  • 侵華日軍的首領岡村寧次,為何在日本投降後,沒上軍事法庭
    岡村寧次,侵華日軍的主要帶領者之一,多次對八路軍和敵後根據地進行殘酷掃蕩,燒殺擄掠,幹了許多喪盡天良的事情,犯下累累罪行。可是為什麼他明明被列為戰犯,卻還是可以躲過軍事法庭的審判呢?    岡村寧次沒有參與太平洋戰爭,他的主要軍事犯罪活動都是集中在中國大陸,所以美國人沒有堅持從中國引渡他。後來隨著多方人士的提議,以及審判規模的擴大,岡村寧次才成為戰犯,被要求引渡到遠東軍事法庭,不過他還是躲過了東京審判。
  • 岡村寧次在河南最難打的一個城市,是哪一座?
    然而,自1941年夏開始,這裡就成了侵華日酋岡村寧次的「府邸」。作為華北方面軍司令,他在這裡指揮華北戰場近3年。無人區、大掃蕩、策反納降、暗地求和……3年侵華惡行昭著,給中國帶來莫大災難。而他自己憑藉這3年的「顯著戰績」,得到日本大本營和首相東條英機的褒獎。1944年初,一道新的調任命令,即將送達到這裡。
  • 1945年,岡村寧次手握80萬大軍,聽到無條件投降後冷冷說了4個字
    本就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雖然日軍前期攻勢很猛,但最後仍擺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對中國發起的不正義戰爭,是為無道;殘暴不仁,勞師遠徵,是為不得地利;雖然戰士軍事素養具備相對優勢,軍中高級將領自認為也是個中國通、美國同,但奈何高估了了自己,焉能不敗。
  •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手握百萬大軍的岡村寧次的第一反應,4字形容
    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開始了,其中有一個人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那就是岡村寧次。他是日本侵略者的總司令,可以說中國的苦難是他一手締造的。但是當他們宣布投降的時候,中國人民舉國歡呼,日本人這個時候是什麼心情呢?尤其是他們的高級指揮官是什麼樣的心情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野心越來越大,試圖將整個中國和東南亞納入自己的囊中。
  • 民國頭牌律師,執意為岡村寧次做無罪辯護,不惜眾叛親離
    岡村寧次出生於1884年,先後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參加過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1917年岡村寧次被調往駐華武官處工作,回國後一直研究中國情報,並擔任過北洋軍閥孫傳芳的軍事顧問,對中國國情十分熟悉。
  • 蔣介石與人民為敵,無罪釋放日本甲級戰犯岡村寧次,是我中華奇恥大辱
    蔣介石竟然不顧民憤,公然站在人民的對立面,為戰犯開脫罪行,最後使日本人逃脫了應有的懲罰。而其中,最著代表性的,就是為侵華日軍最高長官岡村寧次開脫罪責。那麼,為什麼蔣介石能夠處之泰然的、無視國內的各種輿論呢? 其實,在老奸巨猾的蔣介石心裡,早就有了自己的如意小算盤。由於抗戰的勝利,共產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共產黨越來越受到人民的認可和愛戴,更得民心。
  • 日本宣布投降時,手握80萬日軍的岡村寧次是啥反應?冷冷說了4個字
    當時,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就是當時中國軍人需要研究的一位人物,岡村寧次的作戰方法非常暴力,即便接到軍令投降也想繼續作戰,完全不顧日本天皇所下達的命令,可見他是一個多麼頑固的人。 1945年岡村寧次收到了軍令,天皇從日本發給了岡村寧次一封軍令,說要停止作戰。但是遠在中國戰場上的岡村寧次果斷的回覆了4個字:繼續作戰。
  • 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最恨的人之一,看看他做了哪些罪惡的事
    雙方參戰總人數高達28萬餘人,戰線更長達200多公裡,湘西會戰的最後一戰,日軍在懷化,邵陽市附近揮動白旗,選擇投降,雪峰山會戰的最終結果是我軍大獲全勝,這也象徵了在抗日戰爭的戰場上,中國不再是一味防禦,而是開始轉為進攻。
  • 岡村寧次:日本向中國妥協求和的最佳時機,並非1945年
    一、岡村新職位 1941年7月10日,剛剛被東條英機擢升為大將的岡村寧次,再次被派往中國。 臨行,陸相東條率眾幕僚和軍官,親自到火車站為他送行。 他的新職是華北方面軍司令。
  • 日軍司令:治安好壞,看中國姑娘的眼神
    八國聯軍的日軍,因為要表現其「文明」給列強看,所以軍紀較好,日本人自吹為「神兵」,到了甲午戰爭期間,登陸的日軍就成為中國婦女的噩夢,抗戰期間更是人所共知的禽獸暴行。圖:一個中國姑娘蹲在被日軍炸毀成廢墟的家裡哭泣甲午戰爭期間,日軍隨軍記者龜井茲明在親歷記中,記述了一個故事:(日軍從花園口登陸後)此間婦女早已躲避戰亂遠逃他鄉,留下的極少。
  • 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戰 芷江之戰日軍軍官指揮不動士兵
    2017-08-11 07:01:59 來源: 小橙子談軍事 舉報   芷江作戰,是日軍侵華戰爭在正面戰場上的最後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