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預計3月底北美上映,有人吐槽木蘭怎麼變成了福建人
花木蘭真的姓花?
她什麼時候替父從軍?
本報記者 馬黎
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將於3月27日在北美上映,中國檔期未定。這次的真人版,對1998年動畫版的《花木蘭》做了較大改編,是以我們中學就會背的《木蘭詩》(《木蘭辭》)為靈感的好萊塢戰爭片。
中國美院有一位很好玩的老師花俊,就給女兒取名花木蘭,乾淨利落,好聽好玩。
那麼,「正版」花木蘭到底姓不姓花,借著真人版電影的上映,倒可以說說。
木蘭是哪朝人?
她和《木蘭詩》出現在兩個年代
考據花木蘭,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這和《木蘭詩》的出現年代,是兩件事,不能混為一談。
武漢大學歷史系主任、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主任唐長孺先生,早在1986年就做過考證,《木蘭詩》寫成年代:起於北魏,終於唐代。也就是說,我們在課本上讀到的《木蘭詩》,是口耳相傳後又經隋唐文人潤色定稿後的版本,算起來已經是唐代作品。
唐先生的依據,是詩裡出現的唐代制度和唐代習慣用語——
「昨夜見軍帖」,「帖」作為一種文書形式在南北朝時很罕見,在唐代普遍通用。「可汗大點兵」,「點兵」也是唐代才有的詞彙。
至於比較難懂的 「策勳十二轉」,就是鐵證了。唐長孺先生論述了「十二轉」為上柱國(古代官職,功勳的榮譽稱號)勳位,並指出唐以前要想獲得上柱國極其困難,所以「詩人敘木蘭策勳十二轉的時代背景應在高宗以後。」
還有 「出門看火伴」一句。古代兵制,十人為一火。唐長孺說:「火是生活組織,並非戰鬥單位,所以稱為火,即因共同起火造飯之故。木蘭詩的『火伴』亦即同火的兵士。」一起做飯的「火伴」,這又是唐代用語。
也就是說,木蘭的故事可能前代已有,早有祖本,只是詩最後成於唐。
木蘭是哪裡人?
鮮卑人可能性最大
那麼,木蘭是哪裡人?
北朝的範圍本身就大——北魏、西魏、東魏、北齊、北周,統一前的隋勉強也是可以的。
80後的同學多少看過三個版本的《花木蘭》,年代不一樣,給美人配的英雄也不一樣——
98版的動畫片裡,花木蘭和她的上司李將軍終成眷屬,但年代設定的是漢朝,稍微有點扯遠。
同一年,袁詠儀演的電視劇《花木蘭》來了,她和趙文卓演的李將軍相戀,但加入了獨孤皇后讓花木蘭嫁給太子楊勇的橋段。但這裡,袁詠儀版花木蘭是隋朝人。
趙薇也演過電影版的花木蘭。「當男主陳坤說自己是北魏太子拓跋宏時我都驚了,敢情花木蘭是在和北魏孝文帝談戀愛啊。」有網友這樣說,看來,趙薇版的花木蘭是北魏人。
我們再回到白紙黑字的詩裡看看——「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木蘭到處備買裝備,戰馬衣甲都需要自費自理,這具有西魏北周以後府兵制「自備衣糧馬匹」的特點。但是,北魏時期鮮卑的部落兵也有這個特點。
隋唐史學者、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於賡哲這樣分析:木蘭家屬於鮮卑的部落兵,或者是府兵體系。如果是鮮卑的部落兵,那她就是鮮卑人。如果是府兵,在北周武帝後,以鮮卑兵為主的府兵裡大量加入了漢人。但是,這首詩經過多人之手,定稿於唐朝,裡面有沒有可能也摻雜進了北周唐代的府兵制服。
所以,木蘭是鮮卑人的可能性最大,當然也不能排除漢人。而不論府兵還是部落兵,替父從軍都是可行的,需要打報告。
木蘭真的姓花?
有人認為是鮮卑姓氏「穆蘭」
最近討論最多的問題還有,花木蘭到底姓什麼?反正,肯定不姓花。
因為《木蘭詩》裡沒有提到。姓花,是八次考試全落榜的明代全能鬼才徐渭造出來的。
徐渭把《木蘭詩》改編成雜劇《雌木蘭替父從軍》:「妾身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在徐渭的筆下,木蘭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姓:花。她的父親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蓮,弟弟叫花雄,母親是花袁氏。清代《曲海總目提要·雌木蘭》也說:「木蘭不知名,記內所稱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也有人認為,木蘭是鮮卑姓氏「穆蘭」。
總之,「花木蘭」到明朝以後才開始有。
不過,畢竟是虛構的文學作品,不要糾結太多,因為關於木蘭,幾乎毫無史料。
可以說的是,《木蘭辭》是一個集體寫作,歷經數代最終定稿的詩歌,因此有很多不同時代特徵,但它反映了北魏時期曾有婦女從軍出徵,木蘭的故事,也反映出那個年代的女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這在當下當刻,仍在延續,仍被點讚,杭州一位初中男生改寫的那首抗疫版《木蘭辭》,即為證。
至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有人說木蘭怎麼變成福建人了,還出現了土樓。好了,《木蘭詩》本身就具備滿分劇本的雛形,怎麼高興怎麼來,不要跟架空的電影較真,劉亦菲夠美夠颯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