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真的姓花?她什麼時候替父從軍?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預計3月底北美上映,有人吐槽木蘭怎麼變成了福建人

  花木蘭真的姓花?

  她什麼時候替父從軍?

  本報記者 馬黎

  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將於3月27日在北美上映,中國檔期未定。這次的真人版,對1998年動畫版的《花木蘭》做了較大改編,是以我們中學就會背的《木蘭詩》(《木蘭辭》)為靈感的好萊塢戰爭片。

  中國美院有一位很好玩的老師花俊,就給女兒取名花木蘭,乾淨利落,好聽好玩。

  那麼,「正版」花木蘭到底姓不姓花,借著真人版電影的上映,倒可以說說。

  木蘭是哪朝人?

  她和《木蘭詩》出現在兩個年代

  考據花木蘭,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這和《木蘭詩》的出現年代,是兩件事,不能混為一談。

  武漢大學歷史系主任、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主任唐長孺先生,早在1986年就做過考證,《木蘭詩》寫成年代:起於北魏,終於唐代。也就是說,我們在課本上讀到的《木蘭詩》,是口耳相傳後又經隋唐文人潤色定稿後的版本,算起來已經是唐代作品。

  唐先生的依據,是詩裡出現的唐代制度和唐代習慣用語——

  「昨夜見軍帖」,「帖」作為一種文書形式在南北朝時很罕見,在唐代普遍通用。「可汗大點兵」,「點兵」也是唐代才有的詞彙。

  至於比較難懂的 「策勳十二轉」,就是鐵證了。唐長孺先生論述了「十二轉」為上柱國(古代官職,功勳的榮譽稱號)勳位,並指出唐以前要想獲得上柱國極其困難,所以「詩人敘木蘭策勳十二轉的時代背景應在高宗以後。」

  還有 「出門看火伴」一句。古代兵制,十人為一火。唐長孺說:「火是生活組織,並非戰鬥單位,所以稱為火,即因共同起火造飯之故。木蘭詩的『火伴』亦即同火的兵士。」一起做飯的「火伴」,這又是唐代用語。

  也就是說,木蘭的故事可能前代已有,早有祖本,只是詩最後成於唐。

  木蘭是哪裡人?

  鮮卑人可能性最大

  那麼,木蘭是哪裡人?

  北朝的範圍本身就大——北魏、西魏、東魏、北齊、北周,統一前的隋勉強也是可以的。

  80後的同學多少看過三個版本的《花木蘭》,年代不一樣,給美人配的英雄也不一樣——

  98版的動畫片裡,花木蘭和她的上司李將軍終成眷屬,但年代設定的是漢朝,稍微有點扯遠。

  同一年,袁詠儀演的電視劇《花木蘭》來了,她和趙文卓演的李將軍相戀,但加入了獨孤皇后讓花木蘭嫁給太子楊勇的橋段。但這裡,袁詠儀版花木蘭是隋朝人。

  趙薇也演過電影版的花木蘭。「當男主陳坤說自己是北魏太子拓跋宏時我都驚了,敢情花木蘭是在和北魏孝文帝談戀愛啊。」有網友這樣說,看來,趙薇版的花木蘭是北魏人。

  我們再回到白紙黑字的詩裡看看——「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木蘭到處備買裝備,戰馬衣甲都需要自費自理,這具有西魏北周以後府兵制「自備衣糧馬匹」的特點。但是,北魏時期鮮卑的部落兵也有這個特點。

  隋唐史學者、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於賡哲這樣分析:木蘭家屬於鮮卑的部落兵,或者是府兵體系。如果是鮮卑的部落兵,那她就是鮮卑人。如果是府兵,在北周武帝後,以鮮卑兵為主的府兵裡大量加入了漢人。但是,這首詩經過多人之手,定稿於唐朝,裡面有沒有可能也摻雜進了北周唐代的府兵制服。

  所以,木蘭是鮮卑人的可能性最大,當然也不能排除漢人。而不論府兵還是部落兵,替父從軍都是可行的,需要打報告。

  木蘭真的姓花?

  有人認為是鮮卑姓氏「穆蘭」

  最近討論最多的問題還有,花木蘭到底姓什麼?反正,肯定不姓花。

  因為《木蘭詩》裡沒有提到。姓花,是八次考試全落榜的明代全能鬼才徐渭造出來的。

  徐渭把《木蘭詩》改編成雜劇《雌木蘭替父從軍》:「妾身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在徐渭的筆下,木蘭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姓:花。她的父親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蓮,弟弟叫花雄,母親是花袁氏。清代《曲海總目提要·雌木蘭》也說:「木蘭不知名,記內所稱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也有人認為,木蘭是鮮卑姓氏「穆蘭」。

  總之,「花木蘭」到明朝以後才開始有。

  不過,畢竟是虛構的文學作品,不要糾結太多,因為關於木蘭,幾乎毫無史料。

  可以說的是,《木蘭辭》是一個集體寫作,歷經數代最終定稿的詩歌,因此有很多不同時代特徵,但它反映了北魏時期曾有婦女從軍出徵,木蘭的故事,也反映出那個年代的女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這在當下當刻,仍在延續,仍被點讚,杭州一位初中男生改寫的那首抗疫版《木蘭辭》,即為證。

  至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有人說木蘭怎麼變成福建人了,還出現了土樓。好了,《木蘭詩》本身就具備滿分劇本的雛形,怎麼高興怎麼來,不要跟架空的電影較真,劉亦菲夠美夠颯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花木蘭12個顛覆三觀的真相,解密替父從軍的背後
    花木蘭的故事我們從小就學過了,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是歷史上著名的女英雄。但是,從《木蘭辭》和各種史料中,可以看到她背後的歷史,卻並非我們一直以為的樣子。這裡整理出12個她背後的故事,是否合理,留待大家點評。
  • 花木蘭替父從軍屬於什麼類型的故事 花木蘭幾種文學形象解析
    不過當時這個木蘭是沒有姓的,而這個替父從軍,抗擊外敵的木蘭有了花木蘭的全名則要等到明朝。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徐渭(徐文長)以《木蘭詩》為素材,編寫了雜劇劇本《雌木蘭替父從軍》,在其中通過木蘭的自白說自己「姓花名木蘭」,可以說到了這個時候,「花木蘭」這個名字才開始深入人心。
  • 花木蘭替父從軍是誰的兵
    最近熱播的電影《花木蘭》充分展示了一個替父從軍上陣殺敵的女豪傑形象。那麼花木蘭究竟是誰的兵呢?又是哪個朝代的人呢?今天咱們就聊聊花木蘭。
  • 花木蘭替父從軍,忠孝兩全?
    古人在作文章的時候,往往不直接表明意圖,或借景抒情,或以物喻人,或明褒暗抑。這並非故弄玄虛,而是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更巧妙的使文章變得合理化。西遊記中的天庭另有所指,紅樓夢裡的賈史王薛也另有深意,並非作者非要這樣寫,而是不得不如此!
  •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咋能不會被認出是女兒身?
    我個人認為花木蘭替父從軍是一個好故事,它有積極正面的意義,但是從故事的邏輯性上來看,它確實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難道都不會被人發現?作為一個女兒身,她的一些變化怎麼可能不會被大家發現?
  • 花木蘭替父從軍愛上了他
    今年九月份熱映的《花木蘭》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看過,就像我們小學課本裡說的一樣,木蘭替父從軍得了功績回鄉封將軍。這是背景,那時候的封建思想也讓木蘭深受苦惱。因為身份的原因木蘭在全是男人的軍營裡格外彆扭,但是他沒有選擇退後,反而是極力的適應軍營裡的環境,學起了男人的大嗓門豪氣的感覺。雖然他是女生,但在訓練上她也從不懈怠,堅韌的她永遠是最先登頂的那一個。其實替父從軍是噱頭,報效家國勇爭上遊才是木蘭真正想要去做的。
  • 《花木蘭》花木蘭替父從軍,除了講三綱五常,還有女性的不服氣
    最近撤檔的電影《花木蘭》,故事情節取材於1988年上映的動漫版《花木蘭》。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書本中從不缺席,本篇文章就從動漫劇情來分析下花木蘭替父從軍背後的封建傳統,古代封建社會下的三綱五常、三從四德,以及女性為此所作的努力。
  • 花木蘭為何非得「替父從軍」?不去會如何?
    要說花木蘭,首先就得先說一下作為原典的《木蘭辭》,這首詩雖然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北魏時期作品,但對於花木蘭出身的爭議頗多。許多研究學者認為花木蘭是北魏鮮卑族人,因為「木蘭」是鮮卑族的姓氏(也即是說花木蘭應該不姓花,花字是後人加上去的)。詩句中的「可汗大點兵」,「可汗」即北魏皇帝的稱呼。
  • 替父從軍的花木蘭,怎麼就變成了『迪士尼公主』?
    1998年,木蘭的故事被迪士尼搬上熒幕 22年後,迪士尼將『花木蘭』的故事製作成真人版再次搬上大熒幕。 WHY?!
  • 98年的經典動漫也不輸給現在的風採,《花木蘭》替父從軍
    01花木蘭為何替父從軍迪士尼的《花木蘭》部分內容是與原著不符的。花木蘭在南北朝的時候還有一個弟弟,這個是事實。且說到花木蘭的父親,匈奴攻上南北朝的時候。南北朝皇帝開始全國各地開始徵兵,要求各家各戶都得出一份力為國家抗擊匈奴。花木蘭的父親花弧當時年紀是年邁老人了。她的父親早期是在軍中參過軍的,因為戰爭的緣故斷了一條腿後才回到老家開始務農。
  • 《花木蘭傳奇》下——替父從軍平定天下
    父親花弧訓練時腰傷發作,加上母親之死心力交瘁。木蘭恐父親此去再也回不來了,於是決定替父從軍。木蘭告訴八爺爺,她要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臨行前一晚,她灌醉了父親,換下了自己的女兒裝,穿上了父親的鎧甲,跟著軍隊出發了。
  • 歷史上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最終結局如何?和你想得有點出入
    而也正是因此,那些代表著女性希望的巾幗英雄們橫空出世,譬如我們最熟悉的花木蘭。那麼在歷史上,替父從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最終結局如何了?其實和你想得有點出入。打開我們的中學語文教材,那篇講述花木蘭一生故事的古文《木蘭辭》還歷歷在目。
  • 花木蘭替父從軍,女扮男裝12年,為什麼沒人識破女兒之身?
    如果要說經歷傳奇的女英雄,那必定當屬花木蘭,那麼花木蘭替父從軍,女扮男裝12年,為什麼沒人識破女兒之身? 花木蘭的故事之所以可以被大家熟知,主要得益於《木蘭辭》。他替父從軍,歷經生死沙場十餘年,依靠著自己的勇氣與智慧立下赫赫功勳,最後榮歸故裡,被追封「孝烈將軍」。
  •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可能性
    今天分析花木蘭的故事。花木蘭的名字第一次出現,並不是在我們熟知的《木蘭辭》中,而是明代的戲曲家徐渭的《四聲猿》中。而她的故事就是我們熟知的《木蘭辭》,代父從軍。這件事情的真實性一直爭議比較大,我們現在就來分析一下。
  • 巾幗英雄花木蘭,替父從軍十載,為何未被發現女兒身?
    花木蘭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她替父從軍的佳話被歷代傳唱。她具有雌雄的雙重魅力,重劍之下皆塵埃。在她從軍的這段傳奇中,大家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那就是在遍地都是男兒身的軍營裡,她是如何逃脫眾人的眼睛,隱藏自己女兒身份的呢?
  • 花木蘭替父從軍二十餘年,為什麼沒有人發現她是女兒身
    雖說好女不如男,就像我們今天探討的女主角"花木蘭"她可是家喻戶曉,出名的很,但有這麼個故事,也就是木蘭替父從軍,那麼問題來了,作為個女孩子,在軍隊這個男人幫裡為什麼沒有人發現花木蘭是女扮男裝呢?花木蘭出生於北魏後期,那個時候很多男女都對騎馬射箭之術很感興趣,包括花木蘭在內,且她的武功還很高,在家織布時,收到了徵兵公文,因為有其父的名字,但她的父親年事已高,因此她決定夫父從軍.
  • 劉亦菲飾演花木蘭「替父從軍」曝光,丁,你的神仙姐姐離線了
    段時間,迪士尼直播版《花木蘭》預告片終於播出了,雖然只是短短幾分鐘的視頻,但也震驚了不少網友,尤其是看到劉亦菲女扮男裝的造型時,不少網友感嘆劉亦菲拍攝難度太大,根本沒有考慮到這張圖片,完全改變了。劉亦菲飾演花木蘭「替父從軍」曝光,丁,你的神仙姐姐離線了!
  • 歷史上的未解之謎:花木蘭到底是否存在?花木蘭本身就有四大謎團
    隨著電影《花木蘭》的上映,這位歷史上著名的女將又重新進入了我們的視野。我們從小的時候就學過《木蘭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那曾經是折磨我們童年的「朗讀並背誦全文」的噩夢。花木蘭替父從軍,這個故事一方面代表了兒女的孝心,一方面反映了當時的戰亂背景,一方面宣揚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思想,在我國詩歌體系中,地位不俗。
  • 劉亦菲版《花木蘭》即將北美上映,但你真的了解花木蘭嗎,她住哪?姓...
    03-12 13:16:46 來源: 錢江晚報公眾號 中國美院有一位很好玩的老師花俊,給女兒取名花木蘭,乾淨利落,好聽好玩。此「花」源自哪裡,我沒有問過花老師,但「正版」花木蘭到底姓不姓花,借著真人版電影的上映,倒可以說說。
  • 花木蘭代父從軍12年,為何沒被士兵識破女兒身?每月那幾天怎麼辦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早在我們上中學時,就曾學過這首詩詞。在大家眼中,花木蘭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巾幗英雄,打破了大家對古代女性的認知。當然,花木蘭這個人物就跟祝英臺一樣,是被杜撰出來的。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關於她的記載,但不管怎樣,花木蘭一直都留在人們的記憶中。那個時間,突厥人入侵中原,百姓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