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著抱就不哭了,但對於嬰幼兒來說這3種豎抱方法,只會傷了孩子

2020-12-16 騰訊網

我們經常發現,寶寶們特別喜歡豎抱,因為豎抱時,視野更加開闊,可以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此外,孩子豎抱時,更容易入睡。

因此,不少寶媽紛紛效仿,採用豎抱的方式哄小孩睡覺。

豎抱娃娃睡覺,姿勢不正確導致孩子脊柱受損

周麗麗(化名)備孕三年,終於生下女兒豆豆。小女孩長相可人,每次客人來到家中,都喜歡抱抱豆豆。

周麗麗作為新手媽媽,也一直向有經驗的寶媽們取經。最近,豆豆晚上一直睡不著覺,鄰居實在受不住,告訴豆豆媽"麗麗,你要不豎著抱寶寶,我家小孩一直都是豎抱睡覺,很有效果的。"

於是,麗麗開始嘗試豎抱寶寶,果不其然,孩子開始安分下來,很快就進入夢鄉。每次寶寶哭得厲害,麗麗就豎抱,哭聲就逐漸暫停。

一開始,寶媽十分欣慰,認為孩子終於學乖了,自己也更省心一些。但,某日,孩子媽抱起豆豆時發現,豆豆一直哇哇大哭,扭動身體想掙脫寶媽的束縛。

察覺到異常的麗麗立馬帶著寶寶趕到市人民醫院。檢查結果出乎意料,豆豆的脊柱居然已經長歪了,並且壓迫到附近血管,導致器官受損。知情的豆豆媽當場扇了自己一大巴掌。

豎著抱娃不會哭,但對於嬰幼兒來說這3種豎抱方法,只會傷了孩子

1、沒有託住孩子的頭部

有的寶媽抱著孩子時,喜歡一直手拿著手機聽電話,一直手託著孩子屁股。

這樣的方式極不科學,此時,寶寶上半身的所有重要都轉移到脊柱,過重則極易導致脊柱損傷。

因此,寶媽們豎抱寶寶時,一定要用手託住頭部、腰部,最好不要單手抱娃。如果實在不方便,就不要強行抱著寶寶,以免弄傷孩子。

2、抱娃時長過長

有的寶媽覺得孩子豎抱時非常安分,所以一直豎抱寶寶。這樣的方式也極不科學。抱娃時間過長容易導致孩子肌肉緊張,而且孩子的骨骼還處於生長期,長時間抱孩子容易導致骨骼發育異常。

3、夾著寶寶的腋下提起

很多寶媽豎抱孩子時,會採用直接用雙手夾著寶寶的腋下的方式。這樣的抱娃姿勢,從一開始就錯誤。

夾著腋下提起小孩時,容易導致寶寶頭重腳輕,如果寶寶還未滿一周歲,頸部很容易扭傷。

總而言之,正確豎抱方式是確保寶寶的頸部和脊柱得到充足支撐,因為寶寶們的脊柱都比較脆弱,難以獨立承受上半身重量。

大部分寶媽都沒有學會的正確豎抱方式,"奶媽"級教程幫你輕鬆掌握

1、雙手護住

豎抱孩子時,一定要用手託住寶寶們頭頸部,特別是後腦勺的位置。有的孩子會不自覺地掙脫,此時,寶媽們千萬不能縱容。

此外,孩子們左看右看時,寶媽們也應當及時護住,以免寶寶扭傷脖子。

寶媽們另一隻手一定要護住孩子屁股。用雙手幫助孩子承受上身重量,手部力量應當輕柔些,以免弄傷孩子。

2、寶寶抱到自己胸前

除了雙手護住孩子的頭頸部和臀部外,還應當引導寶寶貼近自己的身體。寶媽們可以慢慢地把寶寶抱到胸前,儘量讓孩子依偎在胸膛上。

此外,還應當保證寶寶的頭部和脊柱呈現"C"型線條。同時,寶媽寶爸們抱住孩子時,應當儘量抱得高一些,避免成人的肩部擋住小寶寶的鼻部和口部,以免呼吸不暢。

3、頭部可以靠在大人肩上

如果寶媽們手有點酸,可以引導孩子把頭部靠在父母身上,以免孩子頭部耷拉,最終扭傷脖子。

除此之外,當寶寶把頭靠在父母肩上時,寶媽們應當將手放在孩子背部或者腰部,護住孩子的脊椎,幫助支撐上身重量。

4、動作幅度儘量小

有的寶媽喜歡用豎抱的方式哄寶寶睡覺,用雙手搖晃孩子的身體,這樣的豎抱方式影響腦部正常發育,必須及時戒除。

因此,寶媽們豎抱小孩時,動作幅度應儘量小,以免對寶寶的腦部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5、六個月前不要豎抱

剛出生的孩子最好不要豎抱,因為此時的寶寶還處於發育初期,頸部和腰部的肌肉還沒有很發達,豎抱容易影響機體發育。

一般而言,孩子六個月之後,具有一定的肌肉基礎,能夠較好的支撐上身重量,此時採用豎抱才會更為安全。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要著急豎著抱,不然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孩子不要著急豎著抱,不然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其實寶媽們在自己的孩子到來之後,心裡難免會有些緊張,突然身邊出現了一個軟軟的小寶寶,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下手,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在一塊來看一下,嬰兒過早豎著抱,到底會不會傷脊柱呢?
  • 新手爸媽:掌握豎抱方法與要點,小寶寶也可以豎著抱,好處還挺多
    寶寶們躺在床上,尤其是還不會翻身的時候,目光所及之處,大多是白色天花板,周圍也是白色的牆壁,無法給予其視覺發育以刺激,而且天天看寶寶也會看「膩」了,想看點「新鮮的、不一樣的景色」。所以,當寶寶被豎著抱起來時,他的目光範圍一下子擴大,眼界開闊甚至「眼花繚亂」,這種新鮮的感覺就會吸引住寶寶的注意力,所以當被豎著抱過的寶寶,又被重新放回床上時,他會因為「沒看夠」而用哭鬧錶達「抗議」,所以小寶寶都喜歡被豎著抱。
  • 新生兒幾個月可以豎抱?不用等到4、5個月,這個時候就可以了
    正確的理念更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在寶寶出生之後,選擇如何去抱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嬰幼兒的發育程度還不夠成熟,父母要選擇正確的姿勢才最為妥當。寶寶越小會越喜歡豎抱,會感到舒服很多,但是寶寶幾個月才能豎抱?父母還是要及早了解比較好。
  • 寶寶橫抱哭豎抱笑,不要怪寶寶挑剔,從寶寶視角看,你也會喜歡哭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我家的寶寶兩個月了,最近特別難纏,不能橫抱,一橫抱就哭起來沒完。」「我家的寶寶之前也是,橫抱就哭,現在改豎抱就不哭了。」許多媽媽在生活中都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自己的寶寶在一段時間會變得脾氣「很差」,只要橫著抱就會哭鬧,蹬腿。一改成豎抱就會「咯咯咯」地笑起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自己的寶寶過於挑剔。
  • 學會正確豎抱孩子的姿勢,還有這麼多好處呢!
    學會正確豎抱孩子的姿勢,還有這麼多好處呢!人們常說「養兒100歲,長憂99」。現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寶寶,就是家裡的寶貝疙瘩,寶寶很小的時候,父母一聽到孩子哭鬧,接著就抱起來。要麼橫著抱,要麼豎著抱。一旦放到床上,孩子就哼哼唧唧不耐煩。太小的寶寶,豎著抱。
  • 5個抱寶寶的正確姿勢(內附示意圖)抱錯嚴重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很簡單,家長先彎曲一隻胳膊,讓寶寶把頭枕在這隻胳膊手肘處,在用前臂順勢託著寶寶的背,另外一隻手從下面幫著託住寶寶的屁股。但還是要提醒大家,因為寶寶的脊柱力量不足,生理彎曲還沒有形成,抱寶寶的時候,一定記得支撐住寶寶的腰背部。豎著抱寶寶,他能看到的東西更多,自然也就更喜歡。在寶寶吃完奶後,我們可以豎抱給寶寶拍嗝。當寶寶哭鬧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豎抱寶寶,來回多走幾步,寶寶也會安靜下來。
  • 「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如何?有點諷刺
    孩子一哭,絕大多數的老人都會立馬衝上去抱著孩子哄,但是家長卻覺得孩子哭的時候不要管他,等到不哭了再去抱,不然的話很有可能會讓孩子養成一個愛哭的習慣,那麼孩子一哭就抱對,還是孩子哭的時候不抱對呢?「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如何?
  • 你常用的抱娃姿勢,可能會傷了娃的脊椎!圖解 3 種正確方式
    面對剛出生的寶寶,真是怎麼抱也抱不夠,可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我家寶寶豎著抱沒事,橫著一抱就哭鬧,可是我真的好擔心,這麼小豎抱會對脊椎不好呀!」「小寶寶那麼柔軟,到底應該怎麼抱,才不會傷到 Ta ?」3. 長時間一個姿勢抱娃小寶寶軟軟糯糯的,抱起來就會乖乖的倚靠在大人懷裡,這樣的場景雖然很甜蜜,但時間卻不宜太久。長時間的懷抱會限制寶寶活動,長此以往會影響正常的發育。如果用了不正確的抱娃姿勢,更會對寶寶嬌嫩的骨骼造成傷害。
  • 抱寶寶的正確姿勢你知道嗎?原來ta最喜歡這樣抱!
    網上經常有人說,嬰兒6個月前不能豎抱,因為孩子的脊柱不能承受壓力,應該讓孩子躺著。 其實,孩子出生以後就可以豎著抱,但是需要保護好孩子的後背和頭。
  • 寶寶不喜歡橫抱,只喜歡豎抱,會傷害脊椎嗎?
    點擊藍字「聽說豎抱會傷害脊椎,是真的嗎?」「豎抱不看人,是自閉症嗎?」「豎抱快哄不來寶寶了,多大可以豎抱呀?只讓豎抱,橫抱就哭。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寶寶豎抱這件事。01豎抱會傷害脊椎嗎?02豎抱不看人,是自閉症嗎?
  • 「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真的能培養出省心的孩子嗎?
    文/婷媽曾經,網上有一種言論,說「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表示這樣做能避免寵壞孩子,可以教出省心的孩子。並且說這種方法是很多媽媽驗證過的、有效的方法,還給了一個貌似很專業的詞,叫「延遲滿足」。這隻怕是對「延遲滿足」最大的誤解吧。並且,後面很多人證明,那樣的育兒方式,是粗暴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對於低月齡的孩子而言,他們還不會說話,哭成為了他們唯一的語言。他們的哭,不一定是真正的「哭鬧」,可能只是他們能做到的一種溝通方式。孩子為什麼會哭呢?
  • 為啥橫著抱娃就哭?原來是害怕了,寶寶厭煩了橫著抱應該怎麼辦?
    研究人員發現,孩子之所以在橫著抱的時候哭得厲害,和寶寶大腦發育有密切關係。 如果寶寶被橫著抱起來更容易哭的話,代表寶寶的大腦發育更快。
  • 嬰兒研究報告:寶寶一哭就抱,會獲得3種「能量」,促進大腦生長
    當寶寶哭泣時,家人會本能地將他抱起,這幾乎是人本能的一種安撫方式,也是在傳達認同感的方式之一。「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付出了很大代價美國心理學家華生曾經提出過「哭聲免疫療法」,他認為「娃哭不抱,不哭才抱」可以培養孩子變得更加堅強。
  • 為什麼寶寶「橫抱」哭,豎抱就好?背後的原因很可愛
    很多家長第一次當爸爸媽媽,沒有育兒經驗,但是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大部分帶孩子的方式來源於醫生的叮囑,但是等到親身經歷的時候就不是這樣了。一般醫生會建議父母抱孩子的姿勢為橫抱,因為寶寶的年齡比較小,身體各方面發育不完善,尤其是脊椎。豎抱會讓身體承受很大的壓力,不利於脊椎發育。
  • 「不哭才抱」的孩子怎麼樣了?看看過來人的案例,別毀了孩子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關於「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的話題,在育兒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眾人各說風云: 有人說不能抱,時間長了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
  • 「寶寶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後來怎麼樣了?結局很諷刺
    昨天晚上去朋友麗麗家做客,發現麗麗和婆婆因為什麼時候抱孩子開始爭吵。婆婆聽到孩子哭了,立馬跑過去抱住孩子,但是麗麗卻勸婆婆等孩子不哭了再抱,否則孩子以後會養成了愛哭的壞習慣。但是莉莉婆婆卻說「孩子現在哭的時間比不哭的時間長,你都要孩子一直哭著嗎?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麗麗氣不打一處來,明明是怕婆婆太累,婆婆卻說是自己做錯了,到底誰對誰做呢?在查閱過資料之後發現「寶寶哭不抱,不哭才抱」最早是來源於國外,創始人名叫約翰·華生。
  • 貝嫂抱孩子有多優雅,你抱孩子就有多坑娃,別把孩子抱瘸了再後悔
    而這實際上已經是她的媽媽在旁邊叮囑他走路不要內八之後的樣子,我本來以為這是一個先天骨骼發育不太完整,行動起來有障礙的可憐孩子,對孩子還是蠻心疼的,但接下來我就發現事情可能並不像我想像的那樣。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骨骼成長帶有很大程度的不可逆性,哪怕日後矯正也很難達到理想的狀態。錯誤的抱孩子方式不僅會傷害孩子,還有可能傷害家長自己,很多家長抱孩子的時候為圖省力經常身體後傾,試圖用腰椎的力量代償雙臂的酸痛,但其實這樣抱孩子省力是省力了,卻會對自身腰椎有著巨大的傷害。
  • 新手爸爸意外走紅,抱個娃渾身表情都是戲,該如何抱新生兒?
    還有的說,不要笑他啦,我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小孩確實弄不好,全身都是軟軟的,連頭都是,重一點就害怕傷到他,拿輕了又怕會掉在地上,所以他這個姿態是新手爸爸們的常態啊!其實,每一個新手父母都經歷過這個階段,不光是初為人父,初為人母也逃不掉。
  • 為什麼嬰幼兒喜歡被抱著走,一停就會哭?有益成長,別嫌累
    就算孩子還小,家裡幾個大人輪流抱,那也是極大的體力消耗,而且公公婆婆等長輩年事已高,經常累的直不起腰。相信只要提到孩子,各位寶媽和寶爸都會有吐不完的槽,可是心裡依舊喜歡無比。不過,為什麼出生不久的嬰幼兒總是喜歡被抱著走,不喜歡停下來呢?
  • 寶寶吐奶還在豎抱拍背?小心越拍越嚴重
    寶寶為什麼會吐奶?對小寶寶來說,吐奶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這主要和寶寶消化系統不成熟以及進食情況有關。成人的胃裡有兩扇「門」,胃和食道的連接處是「賁門」,和腸道的連接處是「幽門」。賁門處的肌肉比較緊,所以食物一般不會往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