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歌苓的長篇小說《小姨多鶴》,向我們講述在特殊年代,一個帶有荒誕色彩的傳奇故事,在日本潰敗撤離的 1945 年,作為日本代浪村移民的後代,16歲的日本少女竹內多鶴因為求生的本能沒有隨著其族人的集體式自殺死去。在失去了所有親人之後,多鶴被賣進一個東北普通家庭,男主公張儉的媳婦無法生育,所以他們家買來多鶴就是為了給張家傳宗接代。
作者在這個看似荒誕而又不乏真實的傳奇故事中,詮釋了她對人性的再書寫。兩個女人在同一屋簷下,共事一夫,最後卻結成了生死姐妹,共同度過艱難歲月。
01、多鶴的默默付出,贏得了張儉和朱小環的好感
起初,多鶴對於這個家庭感到陌生,由此對於丈夫張儉也是一種莫名的恐懼感,而張儉因為出於對妻子的歉意,對於她也是表現一種明顯的排斥感。
而張儉的妻子朱小環對於她更是一種深深的敵意,卻迫於自己無法生育的現狀,只好忍氣吞聲。
在這個屋簷之下,三個人過著彆扭的生活。
朱小環有著典型的東北人的豪爽,因為一次受到日本人的追趕無奈跳崖,不僅失去了肚中的孩子,同時還失去了做母親的資格。所以當張家要收留多鶴時,她表現出了非常極端的態度,回娘家,一哭二鬧三上吊,其實這也正是她內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而多鶴則是一個內斂沉靜的女孩,她的默默付出融化了朱小環心中的堅冰,多鶴善意的笑臉慢慢化解了小環心中的敵意,兩人慢慢地成為了一對姐妹。
然而雖然是人在異鄉,語言不通,而且她是被賣到這個家中,作為傳宗接代的,但是多鶴卻一直保持著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渴望。
有一天,她看到院子裡撿來的一個木澡盆,眼睛裡滿是喜悅和期待,原來她已經好久沒有泡過澡了。她明亮的眸子中有對生活的渴望和憧憬。
後來為了掩飾一夫多妻和借腹生子的真相,在接下來的幾十年的歲月裡,張儉帶著妻子小環和多鶴背井離鄉,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生活雖然簡樸,但是多鶴卻一直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她將家裡收拾得一塵不染,每個人的衣服都漿洗得板板正正,所以張儉和朱小環慢慢改變了對她的看法,從接受她,最後能夠融合在了一起。
多鶴善良勤勞、堅韌忠誠的品德感動著她身邊的每一個親人,化解了他們對她的嫌棄和埋怨。
尤其是張儉,他一開始對於這個日本女孩是排斥的態度,後來卻愛上了這個女孩。
02、兩個女人都心存善良,彼此理解,相互同情
其實,同一屋簷下的三個人都受到了感情的煎熬。
張儉慢慢地愛上了多鶴,他對於妻子的愛情已經在漫長的生活中變成了一種親情,他內心真正愛的是多鶴,但是卻不能大膽地示愛,同時對於妻子小環心中又心存內疚。
而朱小環也是深陷感情煎熬之中,她明明知道丈夫愛上了多鶴,但是她又沒有離開這個家庭的勇氣,面對善良溫柔的多鶴,她又硬不起心腸去恨她,所以經常會莫名地發脾氣,來宣洩心中的不滿。
小說中最為可憐的人是多鶴,因為是日本人的身份,所以她不得不暫居在張家,妻子不像妻子,明明是母親卻被孩子叫做小姨。她所有的快樂就是在孩子小時,用夾雜著日語的話,說著只有親母子才能聽懂的悄悄話。
這些是多鶴和孩子們之間的骨血紐帶,是她們真實關係的證據,也是她和小環、張儉爭奪孩子的秘密武器。
還有就是當張儉偷偷和多鶴約會的時候,她才感受到了愛情的甜蜜和美好。可惜這些美好和天倫之樂都只是偷來的快樂。
因為名不正言不順,多鶴更多的時候,只能把這些默默放在心裡。
後來好不容易,出現了小石,他真心愛多鶴,多鶴也向他傾吐了自己的秘密。兩人也準備結婚過正常人的生活。
可是老天偏偏不願意成全他們,一次意外事故,小石死了。
然而朱小環和多鶴之間的姐妹情一直不變,雖然她們之間也有著一點小的矛盾,但是還是能夠相安無事地相處下去。
小環性格豪爽外向,潑辣逗趣,連吵架都吵的讓人爽氣過癮,她從不隱藏內心的各種情緒。.
多鶴善良隱忍,安靜少言,安靜地似乎她並不存在,可是你卻分明又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的存在,她猶如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周圍的每一個人的生活中。
本來她們是處於情敵的對立關係,但是,這兩個人卻在同一屋簷下,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相融了,不禁令人感到意外,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又感到毫無違和感。
兩個女人一動一靜,動的俏趣,靜的嫻雅,但是兩人都是善良的女人,而且內心坦蕩,活得真實。
她們雖然彼此有著小小的埋怨和不滿,但是更多的是深深同情,雖然有時她們也會生悶氣鬥嘴,卻沒有那種妻妾之間的刻薄和傾軋。
這兩個女人因這一個男人而相識,這兩個女人因三個孩子而互幫,這兩個女人因這個家庭而結盟,這兩個女人因那段歲月而堅強。
這是一個奇特的家庭,一個男主人和兩個女主人,而且有兩種生活方式,中式和日式並存,相互依存,相互幫襯著前行。
03、面對磨難,兩個女人攜手共度
本來一切都相安無事,可是因為有人檢舉多鶴是日本人,而且更有人說小石的死不是意外,而是有預謀的謀殺,於是一家之主的張儉入獄,家中只剩下兩個女人和三個孩子。
而一直垂涎於多鶴美色的小彭更是鼓動那三個孩子起來,造自己家的反,三個孩子本來就是處在叛逆期,而且對於母親和小姨的各種猜疑和揣測,令他們感到莫名的煩躁,於是在小彭別有用心的鼓動之下,他們聯合外人來和家裡作對。
此時,正可謂是內憂外患,可是兩個女人卻拋棄了以往的小恩怨,用他們單薄的臂膀撐起了這個家。
危難時刻,她們相互攙扶,相互扶持,兩個性格完全不一樣的女人,用母性的光輝把這個家給撐了起來。
多鶴那種源自生命本能的女性吸引力,她懵懂、天真,表面溫柔文靜的她有著固執、較真的一面,有著水滴石穿的柔韌堅毅,不論處於任何時代,她總是默默地付出,而且她從不屈服於各種邪惡。
為了救張儉,她去求當上了主任的小彭,面對他的無恥要求,多鶴給了他一個耳光,這與她平時文靜柔弱的樣子判若兩人。
而小環則是個如火一樣的女子,她潑辣、世俗、懶惰,但是她睿智,大氣。她儼然是這個家的主心骨,像母雞一樣愛護支撐著這個家。她一輩子總是在用刀子嘴來掩蓋對家人的關心,也是為了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其實內在卻是一顆柔軟的豆腐心。
就這樣兩個文化、出身背景 甚至外貌、性格截然相反的如水如火的兩個女性,在面對家庭出現磨難時,毅然結成了一對最好的姐妹,攜手共度十幾年的風風雨雨。
讀完小說後,我的腦海中總是會浮現出多鶴細心打掃屋子,她匆匆忙忙趕回家給孩子餵奶的情形,耳邊似乎迴蕩著小環那潑辣凌厲富有質感的東北女人的聲音,兩個女人一靜一動,在同一屋簷下,面對同一個男人,卻能夠安然無恙,結成了一對特殊的姐妹。
04、一曲歲月之歌,展現了女性的光輝
嚴歌苓用了一種溫婉、靜謐的文字,將這一奇特的故事娓娓道來,講述了在那個艱難歲月中的一男兩女的故事。
她說過這麼一段話:
「我覺得『血淚史』之類的詞裡含有的庸俗和濫情,是我想迴避的。 我覺得越是控訴得聲淚俱下,事後越會忘卻的快,忘卻的乾淨。因為情緒鋪張的宣洩之後,感官舒服之後,是很少有理 性升華的。而缺乏理性認識的歷史,再『血淚斑斑』也不會使自己的民族和其他民族引以為證,引以為戒。缺乏理性思考 的歷史,無論怎樣悲慘沉重,也不可能產生好的文學。」
雖然故事發生的背景是曲折而動蕩的,可是作者卻有意避開那個跌宕起伏的大時代描述,而是著墨於家長裡短的煙火氣,在歲月無聲無息的流淌中,風輕雲淡地描述著人物的起起伏伏,沒有那種喧囂和波瀾起伏的大喜大悲,有的只是小日子的細水長流。
我們不由自主隨著嚴歌苓的文字,走進這些時代,去感受小說中人物的所感所想,卻如此地感同身受,唏噓不已。
《小姨多鶴》講述的是在一個歷史時期,發生的一個荒誕而又真實的故事,兩個女人在同一屋簷下共同擁有一個丈夫,令人感到荒誕和匪夷所思,但這又具有其真實性,《小姨多鶴》這部小說,嚴歌苓醞釀了二十多年,為了更好地塑造小說中的人物,她三赴日本尋找當年的老人訪談。
她的本意不僅僅是要控訴戰爭對於個人的傷害,其實我們通過這個故事,也看到了關於愛情和人性的隱喻。
小說中的人物或表現出其光輝或醜陋,缺憾的一面。但是最令我們動容的是兩個女人所散發出來的母性的光輝,這才是我們令我們感到無比震撼和感動的。
嚴歌苓用她細膩而靈動的文字,讓我們看到一對本是敵對的兩個女人卻神奇地成為了一對生死姐妹,在那段艱難的歲月裡,這兩個善良的女人彼此依靠,共同走過。
結語:
正如作家王蒙在《小姨多鶴》封底的推介中所說:
生離死別,呼天搶地,卻是娓娓道來。瘋狂的歷史強暴了自自然然與普普通通。
《小姨多鶴》延續了嚴歌苓近年來中國傳奇書寫的思路,以及對女性命運的深切關注,書寫了一段荒誕而真實的傳奇故事,精心塑造了兩個善良、寬容、堅韌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