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專題」是龍門書局旗下的知名系列。如果要比資歷,其他教輔品牌只能是弟弟。龍門書局成立於20世紀30年代,準確年代為1937年11月。它與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都是舊中國出版界的佼佼者。龍門書局現在是科學出版社的副牌,算是教輔屆的「國家隊」。
怎麼能體現出國家隊的與眾不同呢?別的教輔品牌只出教輔書,龍門書局可以出教材!科粵版9年級的《化學》在2003年通過了教材審定,成為了國家課標教材。這本教材就是龍門書局的作品。
作為真正的歷史豪門,龍門書局的「逼格」也不是暴發戶可以比擬的。看看它的用戶吧,陳省身、華羅庚等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著名科學家都是讀"龍門"書成長起來的。
龍門書局現在的教輔書主要有以下系列:
「三點一測」系列橫空出世在1996年8月13日,在20多年前就有一定的佔有率了,此系列是龍門書局在教輔屆打出名氣的系列。當時我初中的部分同學就在使用它了,作為一本同步類的教輔還是不錯的,堅持再版了十幾年了。
「龍門名師」主打課時作業,也是同步類教輔。
「狀元筆記」算是跟風之作了,前幾年出了很多所謂的狀元筆記,大多還是手寫體的。把「狀元」這個熱點狠狠的消費了一把。
「龍門工具書」是各種基礎知識、公式定理的合集,基礎不好的同學可以翻一翻。
「黃岡小狀元」主打小學教輔,據說是小學教輔屆的首席品牌。
「龍門啟東」主打初中教輔,是初中版的「龍門名師」。
對於「黃岡小狀元」與「龍門啟東」,這兩個系列感覺有點蹭熱點的意思。黃岡中學與啟東中學都是90年代聲名鵲起的名校,蹭這兩個學校的教輔也不少,其實無可厚非。
綜述
「龍門專題」首次出版於2001年,這接近20年來,它的定位、目標用戶、版面設計幾乎沒有大的改變。「龍門專題」歷久彌新,無論是2006年的版本還是2016年和最新的2019年的版本,你都讀不出年代感。這些版本除了因為考試大綱做了一些增刪外,差別不是很大。這也說明高考考的還是基本的知識點和方法,沒有花裡胡哨的所謂「秒殺技巧」,一樣能取得好成績。
「龍門專題」系列主要以專題形式展現各個知識點,以板塊知識作為分冊的依據。「知識分塊,各個擊破;梯度分開,綜合提高」是它的核心理念,這也決定了它對基礎一般同學的不友好。由於本系列的每一本書只針對某一個專題,它對知識點的講解、剖析就要比一般大而全的輔導書要細緻、深入一些。相應地每本書的厚度也不算厚,但是把一個科目的所有分冊買齊,厚度還是很驚人的。
「龍門專題」系列除了本尊《龍門專題》,還有「專練」、「考點WiFi」、「考點狂練」等系列。「專練」系列偏向於刷題,類似「高考必刷題」;「考點WiFi」是針對考點的,有講解有練習,練習多過講解;「考點狂練」是純粹的針對考點的練習冊。這幾個系列都不太出名,在你同學中也鮮能看到使用它們的。
看官網的介紹,龍門書局的部分系列是年年更新的,但是「龍門專題」系列好像不是。這並不妨礙它的優秀。高中學習的基本都是初等知識的範疇,對於拔高的內容也是固定的,只要考試大綱不出現大的變化,比如數學不再考導數了之類,那麼龍門專題好像也沒理由去改變。該有的知識、套路、例題都在了,隨便怎麼考,題型還是這些,最多外面披著的皮變了。
定位
「龍門專題」是一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輔書。它沒有每年更新去追逐那些高考熱點、細微的改變,它也不是單純地告訴你這道題該怎麼做。它的價值更多的是在教會你思維方式和思考方法,這些東西高考時你可以用到,以後到了大學你還可以用到。
「龍門專題」在書的介紹時明確說明了此書適用於中等及其以上的同學,在現實中使用這本書的同學可能連中等的都比較少,幾乎都是有提優需求的中偏上同學。特別是數學和物理,難度明顯高出其它專題類的教輔。本系列完全可以滿足他們深入探究知識的需求,不止是為了應付高考。
與同步教輔不同,「龍門專題」定位在專題突破上,更側重能力的提升和素質的提高。每本書針對一個學科的一個板塊,滿足小部分同學在這個板塊上的提高需求。對於中等及中等以上的同學,本系列不會讓你失望,甚至會讓你感覺到學習的快樂與爽快感。
適用對象與時間
「龍門專題」系列是少見的明確說明了只適合中等以上的同學使用的教輔書。我讀高中的時候,高一學競賽的,就在使用「龍門專題」來學習高中的數學知識。當然那個年代教輔沒有現在這麼多,但是給競賽選手打基礎的書不是普通學生應該碰的。
我覺得以數學為例,120左右使用這本書都有點難度,最好在130以上再使用吧。120分以下的同學,除非你真的有執念:要把數學學到140以上,否則就不要選用這本書了,純粹給自己找不痛快。理科的科目,建議可以得到總分的85%左右再考慮本系列。文科難度沒有理科大,建議至少可得到總分的75%左右再使用。
本系列其實算是同步與總複習相結合的一個系列。成績較好的同學,高一高二學習時,也是可以使用的。當然對大部分同學來說還是一輪複習時使用。由於分冊了,你找你需要突破的專題購買就好。
使用方式
「龍門專題」系列專為中等及其中等偏上的同學設計,所以使用方法也有兩種:一種對應中等的同學;一種對應偏上的同學,也就是俗稱的「尖子生」。
「龍門專題」系列每節都有「知識點精析與應用」欄目,它包含知識點精析、解題方法指導、基礎達標演練。其中「知識點精析」可幫助同學更全面的理解重點,突破難點,是比較基礎的部分;「解題方法指導」通過經典和新穎的例題,給你提供解題規律和技巧;「基礎達標演練」全是練習題,雖說標題是基礎,其實大部分都是中檔題了,很少有你能秒殺的題。
對於中等的同學,重點看「知識點精析」欄目,這部分把基本的知識點講得比較細、比較透徹,算是為你打基礎的欄目;練習題優先做「基礎達標演練」,覺得還有餘力再去做後面的「思維拓展訓練」。裡面涉及的例題有能力就自己做,不行就看看解答。對於中等的同學使用本書,光看不做反而是可行的。但是光做不看,就不要買這本書了。
作為有難度的教輔書,「龍門專題」當然有「能力拓展」這種欄目。它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幫助同學提高應試能力和解決難題。「能力拓展」包含釋疑解難、典型例題導析、思維拓展訓練。其中「釋疑解難」主要講解該板塊知識與其它板塊的聯繫與綜合應用,並適當地拓展和延伸該板塊的知識;「典型例題導析」比前面的例題難一些,綜合性強一些,有全面的思路分析和總結反思,重在講明解題技巧和方法;「思維拓展訓練」全是練習題,與龍門專題標榜的難度相匹配。
對於尖子生,還是應該把基礎打牢固,把「知識點精析與應用」看一遍,其中的例題最好自己全部做一遍。但是重點要放在後面的「能力拓展」上。能力拓展的題主要在於擴展思維,與高考的難度和題型比較接近,包含了一些難點和失分率較高的內容。
使用本書時,對所有同學都有一個原則:注意專題與專題之間的聯繫,理綜文綜注意不同學科複合型習題的研究和訓練。具體到怎麼看書、學習,能買這本書的同學自己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成熟的學習方法,按你們自己的習慣來就好了。
講練比與類型
本系列講練比基本都在5:5,是總複習類-講解練習類的教輔。大部分同學應該在一輪複習及其以後使用,對於特別優秀的同學,同步使用也是可以的。它的精華其實在前面「講」的部分,比如例題講解,後面的練習題反而可以有時間再做。
同學們的評價
各科使用心得
成功的原因
定位精準。拋棄了大部分低端學生用戶,主打中、高端學生用戶。因為中、高端學生用戶他們有更強的提分意願和競爭焦慮,所以他們就有更高的購買力和購買衝動。他們不會嫌教輔書多,只在意我能不能超過誰,誰能讓我提高。只要讓中、高端用戶爽了,還說什麼錢不錢的,你開價就好了。
難度夠高。難度是由其定位決定的。可以說成也在難度上,成功的抓住了中高端用戶;敗也在難度上,難度限制了它成為全國爆款,沒成為像「五三」一樣的國民教輔。它其實有點像手機領域的蘋果,我們都知道它好,但是確實太貴了用不起。
口碑營銷。除了有多年多省市的狀元背書外,在成績中上的同學中口碑也極好。這就導致了,用過的都說好,沒用過正想用的聽別人都說好,沒用過也用不上的聽學霸說就是好,最後大家就都覺得它好了。口碑的前提自然是質量過硬,說到底編輯老師用心做了,學生用戶也不是傻子,知道什麼好什麼不好。
賣家對本書的評價
「龍門專題」系列策劃組根據多年高考的動向以及教學改革的動態,再參考教材使用變化情況和學生需求,打破教材、版本、年級的限制,同時也打破了同步講解類圖書的編寫模式,鮮明地提出「專題」的編寫理念。在課程標準、考試大綱的基礎上,創造性提出以知識板塊為核心的編寫理念,開闢了教輔市場專題類策劃的先河。十多年的傾心打造,對細節和品質近乎偏執地完美追求,鑄造了「龍門專題」系列這飽含汗水和智慧的甘果。為更多的學子提供幫助是我們最大的願望與期待。
叢書內容特點
1、「專題」與「模塊」密切結合。套書分冊設計完全以現行教材模塊為劃分依據,「專題」與「模塊」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貼近教學。
2、精講精練,知識薄弱環節各個擊破。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一本或幾本,彌補自己學習上的盲點及不足。
3、 專題知識與教學進度同步性。每本專題知識分冊的設置循序漸進、系統科學,與教學進度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