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不能吃對華合作的飯,還砸中澳關係的鍋

2020-12-12 新華報業網

  當地時間12月3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 (圖源: 視頻截圖)

  據美聯社報導,當地時間12月3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表示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希望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就在11月30日對中國畫家的一幅諷刺漫畫大動肝火、引發中澳外交糾紛之後,莫裡森看似反轉的畫風令人一頭霧水。事實上,莫裡森的矛盾和糾結,正是近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對華政策進退失據的折射。

  在政治、科技、安全、意識形態等大多數領域,澳大利亞一次次向中國尋釁滋事:澳大利亞率先禁止華為5G技術;最早通過所謂反外國幹預法,將矛頭對準中國;在中國遭受新冠疫情期間,充當借疫生非的「急先鋒」;多次借香港國安法頻繁炒作反華議題,妄圖幹涉中國內政……縱觀澳大利亞政府近年來的反華表演,用「上躥下跳、體面盡失」來形容毫不誇張。就拿漫畫事件來說,澳大利亞士兵虐殺阿富汗平民的暴行激起了全世界義憤,但莫裡森偏偏拿出了「我做得,你說不得」的態度,不管不顧地「硬懟」中國。

  澳大利亞無底線攻擊抹黑中國的背後固然有國內國際種種複雜原因,但急於向美國輸誠邀功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紐約時報》12月2日刊文稱,自從歐洲人定居澳大利亞以來,該國的整個歷史一直受到與一個佔支配地位的遙遠大國結盟的影響,最初是英國,後來是美國。隨著美國的衰落或冷漠,以及中國主導地位的上升,這種穩固關係將會結束的前景,讓大多數澳大利亞人充滿了恐懼。文章援引雪梨大學中國近代史高級講師布羅菲的話說,澳大利亞認為「僅僅等著美國的重返是不夠的,澳大利亞必須證明它能做也會做更多的事情」。

  但一心衝在「反華」前沿的澳大利亞,卻一次次遭遇現實的反彈力。澳大利亞最大的尷尬在於,在政治上極盡能事攻擊中國的同時,還指望在經濟上分享中國市場的巨大紅利。

  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有多重要?《紐約時報》12月2日的文章說得明白,「沒有幾個國家像澳大利亞這樣從中國的經濟增長中獲得了如此之多的財富。」過去十年,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的最大貿易夥伴,2019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佔其總出口額的32.6%,中國2/3進口鐵礦石來自澳大利亞,中國是澳大利亞牛肉、黃金、精煉銅及合金等的主要出口地。

  澳大利亞新聞網站「The Conversation」11月30日刊文稱,儘管採礦業出口僅佔澳大利亞GDP的1%,但這一產業帶動了澳大利亞東海岸地區的發展。文章警告稱,若中澳經貿關係受到衝擊,澳大利亞的損失將會更嚴重:根據測算,在中澳貿易關閉95%的情況下,澳大利亞GDP將損失6%,並影響14%的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而中國這兩項數據受到的影響僅有0.5%和2.4%。經合組織12月1日警告稱,坎培拉與北京之間緊張關係的升級可能破壞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的前景,這對經濟本就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澳大利亞來說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吃著對華合作的飯、還要砸中澳關係的鍋,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對華合作這碗飯香不香,澳大利亞人心裡其實一清二楚。由於擔心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會損害當地就業和產業,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和西澳大利亞州領導人懇請莫裡森與中國友好相處。就連莫裡森本人將一條推文推到最高級別的外交憤怒後,又不得不重申澳大利亞的最終目標仍然是「兩個夥伴的愉快共存」。

  時至今日,澳大利亞政客們早就該明白一個道理:在政治對抗的敵意和經濟合作的需求之間首鼠兩端,最終只會作繭自縛。只有放下「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傲慢與虛偽,真正摒棄意識形態偏見,才是避免捲入地緣政治漩渦的唯一正道。中澳之間沒有歷史積怨和根本利益衝突,中國給澳大利亞帶來的只有機遇和市場。把握好中澳關係的大方向,為促進中澳之間的互信和合作多做一些「加法」而非「減法」,更符合澳自身利益。(海外網評論員)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吃對華合作的飯,還砸中澳關係的鍋之後,8家肉企無法對華供應
    根據有關媒體報導稱,當地時間12月3日在澳洲的一場記者發布會當中,澳方總統莫裡森一改往日態度,突然提倡起「與中方合作是互惠互利」的理念。消息一經發出,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紛紛熱議,莫裡森此時反悔想要修復中澳兩國之間的關係還來得及嗎?
  • 莫裡森畫風突變,10天4次向華求和,外媒:砸中國鍋又想吃中國飯
    中澳關係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澳洲政府怎麼對待中國,最近中國限制澳洲商品進口的做法讓澳大利亞十分難受,莫裡森似乎也開始知道後悔了,接連對中國展露「善意」,但是這些行為是不是澳大利亞為了貿易用出的緩兵之計,誰都沒辦法肯定,外國評論表示澳大利亞這是想要把中國這口鍋給砸了,但是同時又想要繼續從中國這裡撈好處。
  • 為什麼澳大利亞吃著中國的飯,還砸著中國的鍋?
    這是一個令人迷惑的問題,依照常理,我給飯吃,你卻時時背後說我壞話,處處和我作對,簡直不可理喻。但往深裡扒一扒,本質上還是價值觀與地緣政治的問題。一系列騷操作,進一步加劇了中澳關係的緊張。澳大利亞為什麼這麼迷呢?根源就在於我國與澳大利亞政治制度與價值觀念完全不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與國力提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離我國並不遠的澳大利亞顯然有著最直接的感知,南海這樣的熱點地區離澳大利亞並不遠,後者對此顯得憂心忡忡。雖然我國對澳大利亞無意做什麼,但後者總以為我們要對他做點什麼。
  • 海外網評:中法關係發展要牢記初心
    新華社發「我們要牢記初心,堅持共識,把穩中法關係方向盤,加強交往,深化合作,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和協調,推動兩國關係得到更大發展。」12月9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話,兩國元首就下階段雙多邊合作進行了討論,達成多項重要共識。
  • 中澳關係惡化 澳總理特恩布爾說它是「罪魁禍首」
    《外交學人》雜誌19日刊文分析稱,當前澳大利亞國內對於對華關係探討越發激烈,許多人都要求能夠改善對華關係,一些澳洲政客甚至私下或者公開要求外長畢曉普辭職。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2月24日就在《澳大利亞人報》撰文指責特恩布爾政府的對華政策,稱其已經「從辯護者變成麥肯錫主義」。陸克文表示,問題不在於中國是否在澳大利亞尋求影響力。
  • 【海外網年終策劃②】氣候議題合作或成中美關係突破口
    12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網舉辦主題為「2021:重建世界的關鍵一年」的線上金臺沙龍,從經濟全球化、全球治理、中美關係、國際輿論格局等不同維度研討「重建」的可能性。中美關係能否在2021年迎來重回正軌的契機?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分析,隨著美國新政府上臺,雖然美國對華政策在戰略上仍將以競爭為主,但在戰術層面上將出現變化。
  • 吃中國飯還砸中國鍋!美國潮牌公然玩火,妄稱「香港臺灣是國家」
    據《環球時報》5月6日援引臺媒報導,一名大陸網友在使用美國洛杉磯潮牌「UNIF」的手機app查看價格時發現,香港被列在「國家」中,而非「國家或地區」,還與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以色列、英國、俄羅斯及中國並列,引發了該網友的強烈不滿。
  • 陸克文批莫裡森破壞對華關係:動用「公共關係打蛋器」
    陸克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這位總理過分吹噓了在東京籤署的一份相對普通的後勤協議,說這是執政聯盟在外交事務中動用「公共關係打蛋器」而不考慮如何防止「與北京發生本可避免的齟齬」的例子。報導稱,在對華緊張關係不斷加劇的背景下,陸克文還表示,莫裡森的自由黨內部存在聽起來「對中國態度強硬」的政治動機。
  • 專家:莫裡森上臺,中澳關係「不會比特恩布爾時期更差」
    隨著莫裡森的當選,中澳關係將面臨怎樣的前景?《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大洋洲研究中心研究員於雷,於雷認為,兩大因素導致達頓在自由黨領袖之爭中落敗,而莫裡森成為澳大利亞新一任領導人後,中澳關係有望穩中向好。於雷認為,達頓在澳大利亞政壇上有一定的爭議,他的政治觀點比較民粹主義,但是澳大利亞的選舉跟美國不同,並非由老百姓投票來選出領導人。
  • 10天3次向中國示好,澳洲有意修復對華關係,政府行動卻表裡不一
    自中澳經貿關係緊張以來,澳大利亞的表現就是愈發焦慮的同時還死要面子。當初澳大利亞隨著美國處處打擊中國的時候,斷然沒想到如今會面臨遭中國「封殺」的局面。但歸根結底,這都是澳大利亞咎由自取的結果。澳迫切想要恢復對華貿易關係據悉,11月24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表示,中國對澳大利亞在這段時間裡的行為頗有誤解,澳大利亞沒有遏制中國的意思,而是想要與中國「快樂共存」;接著,莫裡森在12月1日表示,澳大利亞正在努力保持與中國的關係,希望不會再出現阻礙中澳貿易關係正常發展的事情;隨後,12月3日,莫裡森表示,中澳關係是互惠互利的
  • 海外網評:蒙古國恢復傳統蒙文,意味著什麼
    郝時遠認為,這種文字系統上的對接將為中蒙兩國關係發展創造更多便利之處,有利於促進中蒙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對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提供語言文字相通的條件。(海外網評論員 聶舒翼)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 為改善對華關係莫裡森拼了,出言不遜的貿易部長被換掉
    不過,在澳大利亞,仍然執迷不悟的人卻還不在少數。日前,澳貿易部長伯明罕威脅要上世貿組織「討個說法」,因為曠日持久的中澳貿易爭端,正在導致澳洲經濟損失慘重。伯明罕還宣稱他「有足夠的證據,中國針對澳洲產品的反傾銷措施就是錯誤指控」。
  • 中澳商會CEO尼克·柯伊爾:我無法想像失去中國市場會怎麼樣
    編者按:近期,中澳衝突不斷,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兩國商貿關係緊張。 中澳雙邊關係上的衝突與矛盾,是否會影響中澳間的經貿往來?在澳大利亞企業眼中,中國是個怎樣的存在?觀察者網近期專訪了中澳商會CEO兼執行董事尼克·柯伊爾(Nick Coyle),邀請他談談中澳經貿合作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整理的採訪文稿未經中澳商會確認。
  • 中澳貿易額達10480億!澳媒:關係惡化中國不還照樣進口?
    中國和澳大利亞現如今在國際社會當中的關係,不用多少大家也都清楚,因為澳洲頻繁針對我國的緣故,我國也是在貿易發展方面進行了反擊,所以這也是導致澳洲很多產品的出口都遭受到了衝擊,讓當地不少企業都十分的難受。
  • 紐西蘭外長表示:願調停中澳緊張關係,中方早已亮明態度
    自進入到今年以來,中澳兩國之間的外交關係變得有些緊張,而這一情況主要是由於澳大利亞最近的行為所導致的。從澳大利亞今年的一系列行動來看,稱得上是「反華先鋒」,包括新冠疫情等問題上針對中國展開發難,對於澳大利亞而言,之所以其對華態度會變得如此強硬,主要原因是為了討好美國,從而給自己爭取利益。
  • 就對華關係,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應對中國,澳應該向日本學習
    特別是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後,澳大利亞政府無端指責中國,並要求進行道歉賠償,這讓兩國本就緊張的關係,變得更為嚴重。據觀察者網報導,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在《南華早報》舉辦會議上,公開聲稱政府在應對中國問題上,應該同其搞好外交關係,不能因為一些問題就同中國發生矛盾。
  • 中澳關係跌到谷底,中國市場遭其同盟國瓜分,澳媒:真的值得嗎?
    澳洲媒體報導,隨著中澳關係的惡化,中國也因澳大利亞的紅酒事件對澳洲實行了徵收關稅的懲罰。對此,中國的市場份額也被澳大利亞其他同盟國瓜分。長時間以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貿易主要由鐵礦石支撐,並因此得到了澳大利亞大多數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