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蘇聯軍事力量的繼承者,俄羅斯一直以來都以軍事大國自居,而俄制武器裝備,也一直是美制武器裝備,在國際軍火貿易市場的有利競爭者。然而在許多軍事專家眼中,俄羅斯現有三軍卻是不折不扣的瘸腿三軍,因為俄羅斯的陸軍和空軍非常強大,不但有新式武器,還有很大的規模,而海軍可以用不堪來形容。不但規模趕不上美國和中國,武器裝備方面也是非常老舊。以至於落魄到海軍核心—航母也無法維修。
就在不久之前,海外媒體曝出,俄羅斯唯一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早已經到了大修年紀,但讓人遺憾的是,至今這艘俄羅斯國寶航母還飄在海上。它無法大修的原因,居然是俄羅斯海軍沒有匹配它的大型幹船塢!
就排水量來說,庫茲涅佐夫號排水量不過7萬噸上下,和美國現役核動力航空母艦相比,排水量少了足足3萬噸,就是一艘兩棲攻擊艦的差距。但即便如此,俄羅斯依舊沒有像樣的幹船塢供這艘中型航母使用。唯一一艘能維修航母的PD-51幹船塢,還在2018年10月的一次事故中沉沒。而這艘幹船塢沉沒已經有2年光景,俄羅斯軍方始終沒有再建造幹船塢,這裡面除了技術問題外,經費不足是最重要的原因。
事實上,自從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想成為海軍大國的夢,就算是徹底破碎。因為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四國相繼脫離獨立國協,俄羅斯也失去了波羅的海和黑海大量出海口。軍艦失去了活動空間,唯一僅存的聖彼得堡市港口,還處在北約國家的包圍之中。在這裡放大型幹船塢,一旦有警,會被第一時間破壞或擊沉。因此俄羅斯一直不敢對聖彼得堡採取什麼動作。
而從經濟上來說,蘇聯解體後,留給俄羅斯的遺產中,就有經濟疲軟這一項。普京立誓用20年時間重建俄羅斯經濟,然而即便是到了今天,俄羅斯經濟距離蘇聯巔峰時期的經濟體量,還差得非常遠。所以在軍備發展上,俄羅斯一直都在走以小博大的戰略。
無論是研發非對稱武器,還是不斷推出新式核動力潛艇。俄羅斯始終都在精打細算維持自己的軍事強國形象,實際上這也無可厚非,所以對於俄羅斯來說,航空母艦這種費錢武器裝備,俄羅斯確實力不從心。
然而,大國自尊心不允許俄羅斯示弱。他們面對的局面,也不允許他們示弱。於是俄羅斯海軍在今年年初提出,所謂2023年航母計劃,也就是在2023年將設計一艘7萬噸排水量核動力航空母艦,計劃2年後開工建造。但就俄羅斯海軍目前的狀態,這樣的表態更像是給人打雞血而已,並非真有辦法。
由此可見,俄羅斯海軍的落魄和陸軍空軍的強勢,形成鮮明對比。俄羅斯想重振海軍的戰略規劃,恐怕短期內也無法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