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為人師表?為人是指做人,師表即是榜樣和表率,一般是指教師無論從思想品德和言行舉止都要給學生做出榜樣和表率。
然而,在這個被世人尊重的教師隊伍裡卻總會混進去幾個披著「教書育人」外衣的無恥之徒。
據媒體報導,4月21日,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一所初中的班主任,要求班級上一名女生稱其「老公」的網帖被大量轉發。
據網貼顯示,在備註姓名為班主任的截圖對話信息中,「班主任」除詢問對方是否到家,中午是否吃飯外,還要求對方喊其「老公」,並出現「寶貝,愛你」等曖昧言語。
自稱當事人家長的發帖人表示,這名「班主任」系濱海縣某中學的教師,涉事女生僅13歲,因父母均在外打工,平時由爺爺照顧。該班主任起初找孩子聊學習,之後便出現騷擾性言語。
4月22日下午,濱海縣委宣傳部在回應上遊新聞記者時表示,事情發生後,當地政府及教育部門立即開展調查,目前涉事教師已被開除,相關責任人被立案調查。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此師者,傳什麼道?授什麼業?解什麼惑?真真的給老師這個稱號抹黑。
作為班主任,詢問學生是否到家、中午是否吃飯無可厚非,這可以理解是對自己學生的關心和愛護。但要求一個女學生喊自己「老公」是什麼意思?「寶貝」、「愛你」是幾個意思?
據稱,這個13歲的女孩父母在外打工,平時是爺爺照顧。那這個班主任是出於真心想「關心」這個女孩?還是另有企圖?
13歲女孩正值青春期,對人生一片懵懂,她還不太懂得是非曲直,不太懂世態炎涼。父母不在身邊,孩子需要呵護、需要關愛,因此,對於某些心懷叵測的人或許沒有多少警惕性。因此,面對這位班主任以「關心和愛護」名義的這種精神上的「猥褻」根本就不會提防,極容易掉進其精心布置的「陷阱」。
這一事件提醒我們教育部門,在選拔教師時不要光考核其業務水平如何,更應著重考核其思想道德是否合格。一個師德師風都不正的人何談教書育人!
此外,這一事件也反映出當前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留守兒童」一詞的出現本身就值得我們反思。從民政部2018年顯示的數據看,截至18年8月,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96%的孩子都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料。雖然這些留守兒童看似有人看管,但「隔代教育」在當今社會根本行不通,對孩子身心健康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
或許在很多父母看來,有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就萬事大吉,或許他們根本不懂,在學習、情感、心理以及對人生的理解上,父母會給孩子更多的教育和啟迪,這是「隔代教育」無法替代的。
孩子離開父母,這本身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被誘導甚至違法犯罪,不但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全社會應該思考的問題。關愛留守兒童,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給這些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美好的未來我們義不容辭!
讓學生叫自己「老公」?如此教師,還有什麼資格談「為人師表」,簡直就是敗類!(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