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耳熟能詳的民間俗語,在流傳過程當中,很多都偏離了原來的意義,上次我說了個「春宵一刻值千金」,今天再給大家介紹另外一句,叫做「貧賤夫妻百事哀」。
不知道大家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可能很多人跟我以前一樣,理解成了過著貧賤生活的夫妻,做什麼事都感覺哀愁,再繼續下去,恐怕就要成了「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有沒有?
其實,這句話我們完全誤解了。
「貧賤夫妻百事哀」出自大詩人的一首悼亡詩
說起悼亡詩,特別是悼念亡妻的詩詞,很多人立馬想到的就是蘇東坡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對吧?
其實接下來要說的這首詩,作者也非常有名,他就是唐代大詩人元稹。元稹跟白居易齊名,兩人也是好朋友,人稱「元白」。
元稹官做得很大,做到宰相級別,但是仕途非常坎坷,曾經被流放在外多年。元稹的結髮妻子名叫韋叢,是高官韋夏卿的小女兒,嫁給元稹的時候年僅20歲。
身為大家閨秀的韋叢,跟著元稹過了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到27歲的時候就死了。
「貧賤夫妻百事哀」的上一句是什麼?
元稹後來寫了很多詩,來悼念他的這位髮妻,最有名的當屬《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外還有3首《遣悲懷》,也是寫給韋叢的,「貧賤夫妻百事哀」就出自其中的第2首,原詩是這麼寫的: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在這首詩中,元稹細緻刻畫了他對亡妻的思念之情,看到韋叢留下的物品,以及她曾經的婢僕,都不免聯想到她。自己現在仕途順暢、生活優渥,可是那個曾跟他同甘共苦的人兒卻不在了,所以最後他感慨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貧賤夫妻百事哀」到底是什麼意思?
「此恨」是何恨?這裡說的是夫妻的「死別」,人人都避免不了,總有一人會先離開。
「貧賤夫妻百事哀」承接上句而來,指貧賤時夫妻相濡以沫,到現在生活中還處處都有亡妻的影子,好像什麼事物都能聯想到她,心中充滿無盡的悲哀。
這才是「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真正含義。
富貴人家的夫妻,沒有相濡以沫過,沒有一起砍過柴,一起餵過豬,一起下過廚房……他們是不能理解什麼叫「貧賤夫妻百事哀」的。
所以這兩句話聯繫起來,寫出了一個丈夫對亡妻深切的悼念,他多麼希望能補償妻子,和她共享人間的繁華,可是斯人已逝,只能偶爾在夢中重逢了。
元稹的這首《遣悲懷》,和蘇東坡的《江城子》,可謂各有千秋,「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也成了悼亡詩中的千古絕唱。
但在流傳的過程中,「貧賤夫妻百事哀」被斷章取義,理解成了夫妻因生活貧賤而充滿了哀傷,可以說是完全理解反了。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史小狐,感謝關注!
參考資料:《遣悲懷》《江城子》
延伸閱讀:「春宵一刻值千金」的下一句是什麼,為何沒人願意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