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忽裡勒臺制度成為大汗的標誌?不,從成吉思汗開始荒廢

2020-12-14 東漢讀書

忽裡勒臺,又稱作庫裡爾臺。是蒙古帝國和元朝的諸王大會、大朝會。最初,蒙古人的忽裡臺是部落和各部聯盟的議事會,用於推薦首領,決定徵戰等大事。

哪麼是否「忽裡勒臺」就有資格決定大汗的人選,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至少在成吉思汗後整個會議制度就趨於形式化、榮譽象徵。這個歷程是必然的,想靠一個鬆散的聯盟就決定出整個蒙古的統帥這也是不現實的。

忽裡勒臺更似是文明初期的誕生物,它跟上古時期的氏族部落很相似,由於遊牧民族分布的的比較廣泛,各個部落之間很難有溝通,往往要舉行什麼大型活動都很不方便,因此他們就建立了這個忽裡勒臺制:人們通過部落會議推選出部落首領,隨著國家制度的日益完善和權力的欲望漸漸地此類制度開始趨於形式化。

又或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更類似於現代不同國家或地區組成的區域性聯盟組織,它本身是沒有強制性的約束力,只有各個代表方約定俗成共同承認的架構下一切才能平穩運行,當然當其中牽涉到或損害到某一方的利益哪麼這個本就不是很堅固的組織就會面臨與之成立之初相悖的命運。

忽裡勒臺它的存在,必將是隨著歷史不斷的前進文明持續的進步而逐漸消亡的,只是成吉思汗的橫空出世使得這個歷程大大的加快了。其實早在成吉思汗之前忽裡勒臺制已經開始名存實亡了額,一開始成立這個制度的時候僅僅是為了方便舉行各種儀式,並且推薦儀式的主持者,講究「君權神授」,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強大的軍事和個人實力開始左右忽裡勒臺的走向,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推舉的。

因為他本身勇武有力,手裡下的部族又非常強大,力壓眾人成功當選為首領。這個時候開始忽裡勒臺本身的實質就已經不同了,它不再是有各個代表共同選舉而是逐漸在強權下低頭,它成了強權的附屬品,成了強者的點綴之物,也開始依附強權,至少這樣名義上他還是最高的榮耀。

成吉思汗二次稱汗之後,忽裡勒臺對於成吉思汗來說就真的是走個形式,它不再是選舉大汗唯一的合法途徑(上一任大汗指定新任的大汗後還需要通過忽裡勒臺的選舉,倘若上一任大汗沒有指定新任的大汗或者新任的大汗出現意外,大汗的產生依舊需要忽裡庫臺的選舉)

王朝的建立和權力的鬥爭,忽裡勒臺徹底走向沒落:當強大的元朝建立起來後,權力的極度集中使得當權者對權力的欲望更加強烈。

成吉思汗之子窩闊臺死後,已經制定了新的大汗人選那就是他的孫子——失烈門。然而,其遺孀脫列哥那皇后卻放棄失烈門轉而推選長子——貴由。這一舉動嚴重破壞了忽裡勒臺制的原本「上一任大汗指定新任大汗的傳統」這對原本就已經處在形式上的的忽裡勒臺更加的名不符實。

尤其是到了忽必烈的時代,忽裡勒臺走向了最深處的低谷。忽必烈在位時採用了漢人的嫡長子制,不再依靠於傳統的忽裡勒臺。直到蒙古人退回草原,傳統的忽裡勒臺才又逐漸興盛起來。

個人認為像忽裡勒臺這樣類型的民主選舉制,一般處在文明的初期或者文明發展的高度發達時期。在智力初開的萌芽權力的重要性還未體現人們更傾向於這種推選制;當一個文明已經處在高度的發達期權力不再是個人的權力更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哪麼無論誰當選已經無關緊要了。

相關焦點

  • 決定「汗位」的忽裡勒臺大會,為何在忽必烈奪汗後就成了「過去時」?
    公元一二零六年,鐵木真與蒙古高原諸部首領於斡難河源頭召開忽裡勒臺大會,正式即大汗位,即成吉思汗。此後,蒙古軍隊開始四處徵伐。忽裡勒臺在蒙語的意思中,本就是會議。而它存在的意義就是定奪大蒙古汗國接班人的問題。除了成吉思汗以外,窩闊臺汗也是忽裡勒臺大會所推舉出來的。
  • 成吉思汗去世後,窩闊臺為何不直接即位,為何要讓拖雷監國兩年?
    莽莽作如下分析:繼任大汗需通過「忽裡勒臺」部落大會「忽裡勒臺」是舊時蒙古國的諸王大會,草原上各部落貴族們在此聚會上推舉大首領或者討論決策徵戰大事等等,屬於蒙古帝國和元朝時期的內部議事制度。鐵木真原本只是蒙古其中一個部落的大汗,公元1206年蒙古貴族們在斡難河源頭召開「忽裡勒臺」大會,這才擁有尊號「成吉思汗」。他臨死前親口指定窩闊臺為繼承人:「如果你們要享受君權和財富,就要像我不在那樣對待窩闊臺,他是我選擇的繼承人,帝國將交到他的手中。」
  • 【文化】成吉思汗:文明與野蠻的完美結合
    成吉思汗卻以法律的形式,明文對國家權力進行明確的定義和劃分,將行政權及司法權分開,建立了一套有部落民主色彩的君主政體制度,這種以兩權制約的判例制度,比英國19世紀的判例制度早約600年。因為《成吉思汗法典》的內容與近代憲法的內容性質相似,所以有專家就稱之為世界第一部憲法性法典。
  • 由成吉思汗「建立」,後被明朝沿用的千戶制度,是一種什麼制度?
    對於千戶這個名詞,熟悉明史的人應當都不陌生。明朝的千戶,通常是指一種特定的官職,即千夫長。但是千戶制卻並非是由明朝首創,早在成吉思汗時期就已經出現。不過千戶制也並非是成吉思汗首創,而是在金代千戶制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得來的。
  • 蒙古帝國存在感最低的大汗,凡事都由母親做主,親政1年多被害死
    文|格瓦拉同志 從鐵木真自稱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在蒙古帝國65年(1206-1271年)的歷史上共出現過5位大汗,其中存在感最低的,莫過於第三任大汗孛兒只斤·貴由(元定宗)。那麼問題來了,貴由為何沒有存在感?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 成吉思汗到底是哪國人?為什麼都認為他是中國人?
    2020-12-16 10:46:21 來源: 請叫我盧指導 舉報   成吉思汗名叫鐵木真
  • 無人能破:成吉思汗留下的10個世界紀錄
    自有地球以來,不知道有多少英雄席捲大陸;自有歷史以來,不知道有多少帝王君主削平邦土。然而規模之大,版圖之廣數成吉思汗,曠古無比」。大會一致推舉44歲的鐵木真為全蒙古可汗,尊號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即位後,開創了民主推選可汗之先河,凡是重大問題決策,都是召開大忽裡勒臺決定。
  • 成吉思汗王牌軍的四大著名統帥,後來結局如何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為蒙古帝國打下一套較為完善的制度。軍隊則是其中一個關鍵。成吉思汗組建軍隊時,並非只是簡單的招募兵源,而是將整個蒙古社會都進行一個非常大的改造。律法、文字、制度等,都有很大的變化。成吉思汗將整個蒙古帝國都轉變成一個戰爭機器,男女老少都被投入到戰爭當中。即便不能到前線殺敵,也可以到後方負責物資補給。怯薛軍便是如此。
  • 成吉思汗創造的十二個世界之最
    各級千、百、十戶長又成為大小封建領主,也是各級軍事首領百姓平時定期向領主服役、納貢,戰時自備物資隨著那顏出徵。成吉思汗在世界上第一個實行了義務兵制度。所有15歲到60歲的男子都編制在確定的位置上,過著戰爭準備時期的生活。戰爭和狩獵是唯一適合男人的勞動。對於蒙古人來說,狩獵就是軍事訓練,把冬季狩獵做為軍事行動來安排。
  • 無人能破:成吉思汗留下的十個世界紀錄
    自有地球以來,不知道有多少英雄席捲大陸;自有歷史以來,不知道有多少帝王君主削平邦土。然而規模之大,版圖之廣數成吉思汗,曠古無比」。  2 、發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  成吉思汗所發動的戰爭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活到66歲,一生沒有離開過馬背,沒有離開過戰場。
  • 成吉思汗最喜歡的是小兒子託雷,為何最終繼位的卻是三子窩闊臺?
    成吉思汗確切的出生目前已經不得而知,有1155年、1162年、1167年等多種說法,反正無法確定,但他的死亡有確切記載。公元1227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病逝於六盤山下。成吉思汗去世後,他的三兒子窩闊臺繼承了大汗的位子,小兒子也就是託雷繼承了成吉思汗大部分的軍隊和財產。
  • 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
    成吉思汗死後,1228年(戊子年),以察合臺、朮赤長子巴圖為首的右翼諸子及官員,以斡惕赤斤、也古、也孫格為首的左翼諸子及官員,以拖雷監國為首的中央本部諸子、官員及萬戶長、千戶長們齊聚客魯連河畔的闊迭兀島之地,遵照成吉思汗的遺詔,擁立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為大汗。
  • 【蒙古帝國君王譜】窩闊臺汗國(五):貴由
    窩闊臺汗國(五):貴由 4.貴由 貴由汗(蒙古語: ,鮑培轉寫:Güyügqaγan,秘史記音:古餘克,又譯庫裕克,西裡爾字母:Г юг хаан;1206年-1248年4月),大蒙古國第三任大汗,孛兒只斤氏,窩闊臺長子,乃馬真後所生,1246
  • 成吉思汗死後為什麼是窩闊臺繼位,而不是他最疼愛的拖雷?
    其實從本質上講,成吉思汗去世後,窩闊臺僅僅只是繼承了汗位,但是大部分軍權和戶口都是由拖雷繼承,隨後拖雷還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監國,只是最後被窩闊臺設計殺害,窩闊臺這才掌握了蒙古帝國的大權,成為真正的大汗。這裡就要提到蒙古的風俗「幼子守灶」,其實這個傳統不只是蒙古人才有,其實草原民族都有這一特點,那就是其他兒子先分家立戶,由最小的兒子再繼承父親剩餘的財產及社會地位。這種風俗也是蒙古帝國公認的習俗,所以成吉思汗也會遵守這一習俗。
  • 同室操戈,蒙古帝國的分裂,其實在成吉思汗去世之時便已註定
    南宋之時,四川制置使餘玠在這裡築城,從此釣魚城成為重慶的重要屏障。公元1259年,蒙哥汗親自率軍強攻釣魚城,但五個月後,蒙古人依然無法破城,釣魚城守將王堅一度還曾經偷襲蒙古大營。從七月開始,蜀中炎熱難當,軍中瘟疫橫行,但蒙哥依然沒有放棄,並誓奪釣魚城。公元1259年8月11日,蒙哥暴斃,時年五十歲。
  • 成吉思汗寵愛拖雷,為何不把帝位傳給他,是害怕蒙古帝國分裂嗎?
    成吉思汗那麼喜歡拖雷,為什麼不直接把帝傳給他?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從我們後世歌頌的內容來看,這位七百多年前的大帝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讓我們失去對他的喜愛。相反,我們隨著歷史的沉積對他產生了更多的敬意。
  • 匈奴,突厥,遊牧強權層出的蒙古高原,為何以成吉思汗部族命名?
    編者按:很多朋友都問過這樣一個問題,蒙古高原為何以蒙古為名,畢竟那塊高原上遊牧強權曾此起彼伏。斯基泰、匈奴、柔然、突厥都成為了過眼雲煙,蒙古為何卻最後成為那些遊牧部落的統一稱謂?有觀點認為,鐵木真這位蒙古部族首領,首先以制度,而非血緣完成了對於草原部族的統一。本期,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個問題。鐵木真生活的這個時代,蒙古社會形態情況複雜,社會制度經歷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