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汗位」的忽裡勒臺大會,為何在忽必烈奪汗後就成了「過去時」?

2020-12-14 豈止史實

公元一二零六年,鐵木真與蒙古高原諸部首領於斡難河源頭召開忽裡勒臺大會,正式即大汗位,即成吉思汗。此後,蒙古軍隊開始四處徵伐。忽裡勒臺在蒙語的意思中,本就是會議。

而它存在的意義就是定奪大蒙古汗國接班人的問題。除了成吉思汗以外,窩闊臺汗也是忽裡勒臺大會所推舉出來的。但是自從元世祖忽必烈,繼位以後,這個大會就再也沒有召開過。至於原因,其實並不複雜,就是大家不服忽必烈的統治。

(一)、地位正統,有待商榷

《蒙古法基本原則》「成吉思汗的大札薩克規定,兄弟分家時財產按下列原則分配:年長者多得,年少者少得,末子繼承父業」。其實,說白了這個政策就是「幼子守灶」。當時的蒙古與漢人選拔繼任者的方法不同,他們是最小的兒子繼承父子的家業。但是成吉思汗之位卻傳給了第三子窩闊臺,自從鐵木真死後他的子孫們就開始變得不和。

1. 原始民族,傳承盡失

忽裡勒臺大會,其實是蒙語音譯過來的。而且,他也並不是成吉思汗首創。在早期的蒙古高原上,選舉部落首領,都是德高望重之人參加,而後集思廣益。定奪出一個,能夠使得自己部落走向輝煌之人為汗。

只是成吉思汗以後,蒙古各部落都進行了聯合。而且,它也是十分重要的。就像窩闊臺、貴由還有蒙哥等,都是通過忽裡勒臺大會選舉出來的,具有很強的合法性。而忽必烈繼位以後,就沒有再召開過了。

其實,就是因為很多人都不願意服從忽必烈的統治。當時蒙哥死時,他還在南方與南宋作戰。在聽說了阿里不哥要繼位之後,才揮師北上,解決了自己的弟弟。正因為這種行為,若是召開忽裡臺大會,未來的大汗就不一定是自己了。

2. 兩汗並立,各自為政

「繼又聞脫裡赤亦至燕,後即遣脫歡、愛莫幹馳至軍前密報,請速還。」自從蒙哥死後,兩人便開始相爭。其實,想要爭奪大汗之位的遠遠不止此二人。他們的堂兄弟,親兄弟,都對此垂涎已久。

所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紛紛各自召開忽裡勒臺大會。其實,此時的大會就失去了它本來的功效。因為自從成吉思汗以後,蒙古各部就有了分裂的苗頭。尤其是在窩闊臺死後,人人都想在汗位上努一把力。

當兩個大會同時召開時,它就失去了正統性。因為與會者,都是雙方的支持者,也是既得利益者。而且,他們並不能代表整個蒙古的利益。在站隊方面,自然是效忠於自己的君王。都到了這種程度,再度召開大會已經沒有必要。

而且,雙方都想著要搶佔先機。因為誰先召開大會,誰就是真正的大汗。而另一方,要是再想著反抗,那就屬於弒君篡位,乃不忠不義之徒。所以,忽裡勒臺大會在蒙哥死後就已經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形式。

更何況,忽必烈繼位後他的子嗣也無法將諸王汗國都召集起來。即使,想要通過大會來證明自己汗位的正統性,也是力不從心的。

(二)、四分五裂,已無必要

「帝則捧太祖之手,輕拭之。太祖甚悅」。忽必烈,自幼就很得成吉思汗的喜愛。長大以後,也屢屢被委以重任。因為手中有兵有糧,所以才能在蒙哥汗死後奪得帝位。自從窩闊臺死後,蒙古各部其實就已經走向了分裂狀態。因為蒙古帝國的版圖實在是太大,而黃金家族諸子又都擁有地盤。

1. 帝國離亂,家族離析

阿里不哥與忽必烈兩人,背後都有相應的支持者。二人同時召開忽裡勒臺大會,只不過是東周初年二王並立的翻版罷了。只不過忽必烈手握兵權,而且支持者甚眾。所以,才能夠在奪嫡之事上,拔得頭籌。

兩個人既然誰也不服誰,自然就沒有繼續召開大會的必要了。雙方肯定會相持不下,而且也有可能各自的支持者之間,相互攻伐。此時的蒙元貴族,已經不像之前那般地位。因為當時成吉思汗剛剛登位,需要獲得他們的支持。

但到了蒙哥那時,黃金家族的地位便無人可撼動。其實,這就是一場家事。儘管阿里不哥在和林召開忽裡勒臺大會的時間要早於忽必烈,但也不能說他就是正統。蒙哥汗在位時,對忽必烈、旭烈兀以及阿里不哥三位弟弟都非常重視。

而且,生前也沒有確定繼承人。此時的忽裡勒臺大會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形式,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蒙古正統。而失敗者,終究淪落。忽必烈佔據著中原,而且連戰連勝,士氣正旺。旭烈兀身在西域,也無暇顧及。

所以,這就是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間的鬥爭。最終,忽必烈成功繼位。儘管忽必烈的正統性沒有保障,儘管窩闊臺後裔海都還在聯合元老興事,但這都不妨礙他成為元世祖。

2. 各自為政,已無必要

自從窩闊臺汗繼位以後,蒙古國家實際上就已經類似於西周和東周時期。而所謂的四大汗國,也是後世臆造出來的。各個汗王之間的地位相差懸殊,就像是公侯伯子男的諸侯一樣。就像朮赤金帳欽察汗國,只是二字王,與金印獸紐一字並肩王級別的諸王汗國相差甚遠。

成吉思汗四子後裔,分別都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他們都能夠主政一方,並不需要再聽從他人的命令。這其中的對抗,尤以窩闊臺系和拖累西為主。窩闊臺汗國一直想要奪回本該屬於自己的地位。

此外還有海都控制的察合臺汗國,也是與拖累系處於對立面。但是海都死後,察合臺就開始聯合元朝對抗窩闊臺系。蒙古內部紛亂異常,大家誰也不會服從誰的命令。雖然都是黃金家族之人,但是都已經站好了隊。

既然西部地區,元朝鞭長莫及,而窩闊臺系也沒有能力傾覆元朝統治,那麼倒不如各玩各的,互不打擾。忽必烈有兩重身份,一個是元朝開國皇帝,這是無可厚非的;另一個則是大蒙古國的第四任可汗,薛禪汗。

但是後者是否存在,已無必要。畢竟,只是名義上的,其他諸王汗國也大都不遵從其統治。

(三)、皇權意識,逐步加強

「元自世祖混一天下,寬恤愛人,亦可謂有仁心矣」。後世在評價忽必烈時,很少會用到薛禪汗一般都是元世祖。而這本就是漢人對皇帝的稱謂,而忽裡勒臺大會是推舉整個蒙古大汗的會議。此時,他已經成了名義上的大汗,實際上能夠管轄的汗國很少。也正是因為忽必烈的逐步漢化,才導致了很多蒙古貴族的反對。

1. 漢化進程,必然選擇

忽必烈在還未上位時,身邊就有很多漢臣。竇默和姚樞二人,可以算是元世祖的先生。他們經常為其講解四書五經,三綱五常等儒家學說。這對於忽必烈後期的執政行為,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除了此二人之外,還有劉秉忠、趙璧、張文聯、張德輝等二十餘人,都是為忽必烈講解漢家經典的。

正是受到他們的影響,忽必烈在元朝建立以後,就逐步的明確了自己是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政權。忽裡勒臺大會是原始民主,而中央集權是極端的不民主。這兩者之間,形成了極大的衝突。所以,關於繼承人的選定問題,直接由皇帝定奪即可,不用他人參與。

而且,忽必烈本身上位也沒有經過忽裡勒臺大會。他的後嗣,也都只是名義上的蒙古大汗。就算召開了大會,結果也是一樣的。而且許多汗王,也都是不會來參加的。整個天下都是皇帝家的,至於誰來當以後的皇帝,自然是由如今在臺上之人決定。

2. 弱肉強食,叢林法則

成吉思汗將忽裡勒臺大會置於高位,這個決策是正確的。因為,很多蒙古貴族需要受到重視。顯然,忽必烈在繼位的時候,這麼高的重視已經不需要了。而且,大家的意見都無法達成一致,再召開也沒有必要。

若是在大會上唇槍舌劍的爭執一番,到頭來很有可能兵戎相見。再加上各部的意見,也是不會統一的。因為他們父兄好不容易打下來的領土,自己費盡艱辛終於奪得大寶,到頭來還要接受堂兄或者侄子的束縛,他們也是不願意的。

察合臺汗國此前受到海都的約束,與窩闊臺汗國交好,隨後又投奔元朝。而欽察汗國,位於東歐,路途遙遠。伊爾汗國支持元朝,但是同欽察汗國多次大戰。欽察汗國,又沒有想要與元朝為敵的態度,而且還積極與其交好。

諸王汗國之間,本來就有很深的矛盾。而且,他們對待元朝的態度也各不相同。若是將這麼一幫人都叫來,必然會引起一場大戰。

結語:

忽裡勒臺大會的初衷,就是要選拔出一位眾望所歸的大汗。成吉思汗去世以後,他的子孫都沒有如此之魅力與能力。而且,蒙古漢化並不是從忽必烈開始的,忽裡勒臺大會不具備權威性也不是從此開始。

參考文獻:

《元史》

相關焦點

  • 為何忽裡勒臺制度成為大汗的標誌?不,從成吉思汗開始荒廢
    忽裡勒臺,又稱作庫裡爾臺。是蒙古帝國和元朝的諸王大會、大朝會。最初,蒙古人的忽裡臺是部落和各部聯盟的議事會,用於推薦首領,決定徵戰等大事。哪麼是否「忽裡勒臺」就有資格決定大汗的人選,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至少在成吉思汗後整個會議制度就趨於形式化、榮譽象徵。這個歷程是必然的,想靠一個鬆散的聯盟就決定出整個蒙古的統帥這也是不現實的。
  • 成吉思汗去世後,窩闊臺為何不直接即位,為何要讓拖雷監國兩年?
    莽莽作如下分析:繼任大汗需通過「忽裡勒臺」部落大會「忽裡勒臺」是舊時蒙古國的諸王大會,草原上各部落貴族們在此聚會上推舉大首領或者討論決策徵戰大事等等,屬於蒙古帝國和元朝時期的內部議事制度。鐵木真原本只是蒙古其中一個部落的大汗,公元1206年蒙古貴族們在斡難河源頭召開「忽裡勒臺」大會,這才擁有尊號「成吉思汗」。他臨死前親口指定窩闊臺為繼承人:「如果你們要享受君權和財富,就要像我不在那樣對待窩闊臺,他是我選擇的繼承人,帝國將交到他的手中。」
  • 成吉思汗兒子窩闊臺汗嫡孫海都是在什麼情況下舉兵反對忽必烈的?
    朮赤雖然是長子,由於成吉思汗的妻子孛兒帖曾被篾兒乞惕掠去,又回到成吉思汗身邊後生下朮赤,這朮赤就是客人的意思,被察合臺等人斥之為「篾兒乞種」,故失去了繼承汗位的資格,經父子五人協商,在西徵之前就確立了三子窩闊臺成了接班人,也就是說窩闊臺系擁有成為蒙古大汗的優先權,並且成吉思汗說過:只要窩闊臺有一個吃奶的後代,都比其他人優先繼承。
  • 忽必烈遺詔傳位給鐵穆耳?疑點有二
    忽必烈在太子真金去世後,一直遲遲沒有再立皇儲,直到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才把皇太子寶賜予真金的次子鐵穆耳。那麼,真金太子去世後,忽必烈為什麼不再確立皇儲呢?這似乎與遊牧民族的傳統有關,也表明忽必烈在政權方面不是依照漢法。
  • 【蒙古帝國君王譜】窩闊臺汗國(五):貴由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追尊廟號定宗,諡簡平皇帝,在宗廟中列祭於第七室,排在忽必烈之父託雷後、忽必烈之兄蒙哥前。 (1)生平 早年參加徵伐金朝,俘虜了其親王;又曾經參與西徵歐洲。
  • 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國號「元」是何意?年號「中統」又蘊涵了什麼?
    一、建立年號 忽必烈在其兄蒙哥汗去世後,從攻宋前線撤兵返回漠南根據地開平,手下那些智囊們面對複雜的形勢,勸其儘快稱汗,於是,在漠南金蓮川召集了一部分宗王貴戚,舉行了所謂的忽裡臺大會,宣布繼位蒙古大汗,其實忽必烈的稱汗按照蒙古習俗是「非法」,得位不正,其弟阿里不哥隨後在蒙古本土漠北和林舉行了忽裡臺大會,得到眾多諸王貴戚的擁戴,也繼位稱汗
  • 忽必烈登上汗位,立國號「元」是何意?年號「中統」蘊涵了什麼?
    一、建立年號忽必烈在其兄蒙哥汗逝世後,從攻宋前面撤兵回籠漠南左證地開平,部下那些軍師們面臨繁雜的局勢,勸其盡迅速稱汗,因而,在漠南小腳川齊集了一片面宗王貴戚,舉辦了所謂的忽裡臺大會,揭露繼位蒙古大汗,實在忽必烈的稱汗左證蒙古風俗是「不法」,得位不正,其弟阿里不哥隨後在蒙古外鄉漠北和林舉辦了忽裡臺大會,獲得浩繁諸王貴戚的推戴,也繼位稱汗,臨時間,蒙古帝國發現了兩大汗並立的地勢
  • 草原王子復仇記:一心繼承成吉思汗的海都,一手毀了忽必烈的帝國
    在那一屆的忽裡臺大會上,全體宗王和那顏(蒙古千戶長),在新汗面前「重複」了誓言:只要你的家族(窩闊臺系)中還留下了儘管裹上草,牛也不吃,裹上油脂,狗也不吃的一塊肉,我們都不會把汗位交給別人。1259年蒙哥在重慶合川釣魚城暴斃,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爭奪汗位展開了漫長的內戰,失去了監管的金帳汗國和伊爾汗國,為爭奪外高加索地區,也開啟了百年戰端,具體可參見拙作:旭烈兀怒懟別兒哥:黃金家族決戰高加索,蒙古世界徵服就此終結大蒙古國亂成了一鍋粥。
  • 為什麼忽必烈一即位,蒙古汗國就四分五裂,他究竟幹了什麼?
    關鍵,忽必烈就是四個字:地位不正!為什麼這麼講?因為蒙古大汗的汗位傳承,自打成吉思汗那時候開始,就是推舉制的。1219年,成吉思汗準備揮師西徵。他與皇后們話別,也遂皇后說:「諸皇子中,嫡出的共有四人,主上千秋萬歲後,應由何人承統?
  • 反噬的「傀儡」阿魯忽:背叛與投機,察合臺汗國真正的奠基者
    乃馬真監國六年(1246),貴由召開忽裡勒臺,登上汗位。讓哈剌旭烈兀沒想到的是,他前腳歡天喜地的支持堂伯貴由繼位,後腳他的親親好堂伯就把他的汗位廢掉,改立他的五叔也速蒙哥為察合臺汗,理由都是現成的:哪裡有兒子還活在世上,就讓孫子做繼承人的?
  • 同室操戈,蒙古帝國的分裂,其實在成吉思汗去世之時便已註定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直接導致了蒙古帝國的大分裂,不過帝國分裂的種子其實在成吉思汗去世之時便已埋下。1、窩闊臺與拖雷成吉思汗有四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蒙古舊俗是幼子繼承制,即父親在世之時將年長的兒子分出去成家,而幼子留在家中。
  • 【文化】成吉思汗:文明與野蠻的完美結合
    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庫裡爾臺大會,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由此,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蒙古帝國就此誕生。《成吉思汗法典》,即大扎撒,蒙古帝國的根本大法,包括總則、分則、附則三大部分。涉及基本法、國家制度、社會管理制度、役稅制度、驛站制度、軍事法、行為法、訴訟法等。共六十五條。是由成吉思汗頒布、實施、修改而成的具有社會規範性、普遍約束力的訓言和命令的總稱。用畏兀兒文字寫在卷帙上。是為《扎撒大典》,「是蒙古民族的第一部成文法。」
  • 窩闊臺已經登上蒙古大汗之位,為何最後汗位又轉到了託雷系?
    自孩童時起,窩闊臺就將貴由帶在身邊,希望將他培養成一位出眾的蒙古勇士。然而和其他蒙古人不同,少時的貴由不愛騎射,不喜徵戰,反而對中原漢制抱有濃厚的興趣,他多次出入時任蒙古丞相耶律楚材的營帳之中,向其請教中原詩書之事,這使得窩闊臺對其極為不滿。
  • 為何拖雷家,忽必烈四兄弟都是皇帝?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徵,打敗了羅斯後建立,拔都第二次西徵時擴疆。欽察汗國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國,由於朮赤的身份一直得不到確認,在第一次西徵勝利後,他就直接在中亞就藩建國了。之後,成吉思汗聽到朮赤反叛的謠言,起兵徵討時,朮赤的繼承人拔都向蒙古草原報喪了。他是在成吉思汗之前就已經去世了。
  • 成吉思汗創造的十二個世界之最
    然而,成吉思汗將他的徵服活動組織的如此好,其兒孫又是些如此能幹的繼承人,以致成吉思汗去世後蒙古人在亞洲大片地區又繼續統治了數個世紀。」(七) 最早實行了政治民主的帝王1206年12月15日,全蒙古各部落長、族長、諸王、群臣,在斡難河畔舉行了隆重的忽裡勒臺(今譯「大呼拉爾」即民主推選大會)。大會一致推舉44歲的鐵木真為全蒙古可汗,尊號為「成吉思汗」。
  • 海都汗的野望:控制察合臺汗國稱霸中亞,東徵忽必烈謀奪和林
    按照成吉思汗的旨令,蒙古帝國是屬於我們莊嚴的窩闊臺汗一系,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卑劣的蒙哥居然夥同拔都,公然背叛成吉思汗大扎撒,背叛在窩闊臺汗和貴由汗繼位時發下的誓言,強行搶奪汗位,還把我們窩闊臺系子孫分而治之,我也被趕到海押立之地。幸而長生天有眼,蒙哥死在南家思(南宋)後,他們拖雷系子孫自己鬧起了不愉快,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了合罕的大位大打出手。
  • 為何在元朝滅亡後,蒙古人不能再創造忽必烈時期的神話了
    為何蒙古騎兵在元朝滅亡後的六百多年中,不能再創造忽必烈在位時期稱霸世界的輝煌?這點其實從元朝稱霸時的大環境就能看出來。由於當時特殊的國際形勢,才能讓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有稱霸歐亞的機會。即使蒙古騎兵異常強悍,但其中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夾雜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