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汗的野望:控制察合臺汗國稱霸中亞,東徵忽必烈謀奪和林

2021-01-12 猴格

我是理智、正直、幸運而又雄心勃勃的海都汗,作為偉大的成吉思汗曾孫、公正的窩闊臺汗嫡孫、仁孝的合失大王嫡子,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奪回祖宗的根本之地——哈剌和林,我願意用我的一生去為恢復純粹的蒙古世界而戰鬥!

按照成吉思汗的旨令,蒙古帝國是屬於我們莊嚴的窩闊臺汗一系,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卑劣的蒙哥居然夥同拔都,公然背叛成吉思汗大扎撒,背叛在窩闊臺汗和貴由汗繼位時發下的誓言,強行搶奪汗位,還把我們窩闊臺系子孫分而治之,我也被趕到海押立之地。

幸而長生天有眼,蒙哥死在南家思(南宋)後,他們拖雷系子孫自己鬧起了不愉快,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了合罕的大位大打出手。

勢力還很弱小的我在這場戰爭中,宣布支持勇而無謀的阿里不哥,因為跟著南家思人學壞的忽必烈,已經不算純正的蒙古人,誰會支持這個背棄祖宗舊制的傢伙。

我趁著他們兩兄弟的內鬥,又藉助朮赤系別兒哥的力量,終於邁開最重要的一步,把勢力伸進河中地帶,在察合臺汗阿魯忽死後,我還奪取了屬於察合臺汗國的阿力麻裡以及錫爾河以東的塔剌思河、垂河流域的草原地帶。

就在我佔領阿力麻裡這一年(1265,至元二年),忽必烈因為準備進攻南家思,所以不願意得罪我,派一個叫鐵連的使者來忽悠我,我知道自己並不足以挑戰忽必烈,也對他虛與委蛇,好吃好喝打發走他。

後來聽說這個鐵連對忽必烈說:我海都兵多而銳,不適合速戰,如果我去攻打他們只要堅守就可以,如果我退軍千萬不要追擊。

哈哈!看來這個鐵連還是有點眼力勁,知道我的騎兵有多驍勇,他們不是我的對手。經過幾年的籌備,在龍兒年(1268,至元五年)的時候,我第一次東徵忽必烈。

我,足智多謀的海都汗,親自率軍從阿力麻裡向東,深入到畏兀兒北境,在東進的路上擊敗了蒙哥的嫡子玉龍答失的屬民納鄰部,然後就像飢餓的猛虎撲向羊群一般,目標直奔和林。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忽必烈年輕的兒子、鎮守漠北的那木罕居然率軍來迎戰我,我們在別失八裡地方進行激烈的戰鬥,最後,我能屈能伸的海都汗,不得不承認自己還是太弱小了,只能且戰且退遠遁河中,就連阿力麻裡也淪陷了。

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勝敗乃兵家常事,我,不屈不撓的海都汗不會氣餒的,先把根基打好再謀東進。

長生天永遠不會辜負有毅力的人,就在我34歲的時候(1269,至元六年),我就把忽必烈委派來的新察合臺汗八剌拉攏過來,和朮赤汗國一起在塔剌思河召開忽裡勒臺,共同瓜分中亞地區。

此次大會召開得極其成功,不但把忽必烈伸向阿母河地區的爪子斬斷,也粉碎了他企圖用八剌牽制我的陰謀,我還和朮赤系、察合臺系在中亞實現三足鼎立,真是太不容易了。

當然,我也明白察合臺汗國的勢力遠遠超過我窩闊臺汗國,比我更有資格充當中亞的霸主,畢竟,八剌也是一個有野心的傢伙。

我就向他提出建議,由他率領他的家族向西擴張,去把原本就可能屬於他們家、但現在被旭烈兀系堂而皇之霸佔的呼羅珊地區拿下,去成為西方的霸主,我會無條件支援他的。

而我,會再次率軍向東,去把原本屬於我窩闊臺汗國的領土奪回來。當然,我的最根本目的還是忽悠八剌向西,由我獨吞阿母河以北的肥美草原,成為真正的中亞霸主。

貪婪的八剌對我給他規劃的藍圖動心了,欣然同意我的提議,他就帶領軍隊越過阿母河去和阿巴哈作戰。不管怎麼樣,我還是希望八剌能夠擊敗阿巴哈,拖雷的子孫只配當陰溝裡的老鼠。

讓我失望的是,傲慢又不講規則的八剌,到底還是為他的愚蠢付出代價,和阿巴哈作戰中先勝後敗,在馬兒年(1270,至元七年)時狼狽的回到不花剌,氣怒攻心的八剌居然偏癱了,還可憐兮兮的想得到我的同情。

想到曾經高昂著頭的察合臺汗八剌向我屈服,我心中不由暗爽,這個精明人也會有今天?我當然不能推開屬於我的責任,去接受他的軍隊和子民。

正如我所料的是,失敗歸來的八剌果然遭到察合臺諸王的背叛,他們各自劃地自守,不再服從八剌的命令,特別是阿合馬(察合臺之子抹土幹之子不裡之子),和聶古伯(察合臺之子撒班之子)率先離開八剌。

憤怒的八剌一邊派必闍赤帖兀勒迭兒,去追擊逃往別失八裡的阿合馬,一邊派塔裡忽(阿合馬的大哥合答乞之子)去追擊逃往忽氈的聶古伯。

在追擊的過程中,帖兀勒迭兒那個下賤的千戶居然不小心把黃金家族的子孫阿合馬射死,阿合馬的侄子塔裡忽聽說後,憤然放棄自己的追擊任務拋棄八剌、投奔忽必烈去了。

就在這時,羊兒年(1271,至元八年),忽必烈的兒子那木罕率領諸王從漠北移鎮到阿力麻裡,我這會兒沒工夫理他們,先把中亞攏在手裡。

眼看著察合臺系諸王進行內訌,他們家族的權威一落千丈,就在八剌派親弟弟牙撒兀兒向我求援時,我囚禁牙撒兀兒,率領軍隊向八剌的營帳出發,同時向世人宣布八剌的罪狀,批評他的背信棄義、貪婪無知和兇殘暴虐。

但我還沒有到達八剌的營帳,聽到我到來消息的八剌就自己嚇死了,真是太可憐了。就在八剌死後,我,偉大的海都汗總算成為中亞的新霸主。

察合臺系的諸王們紛紛來到我的營帳向我諂媚,有前察合臺汗木八剌沙(就是先後兩次被阿里不哥、忽必烈兄弟廢掉的倒黴孩子,察合臺之子抹土幹之子哈剌旭烈兀之子),還有前察合臺汗阿魯忽(察合臺之子拜答裡之子)的兒子出伯和合班兄弟。

他們向我進獻各種珍貴的禮物,邀請我品嘗美味的食物,並跪在我的面前說我就是他們的主子,願意為我效勞每一天。

我接受他們的誠意,帶領他們隆重的安葬了倒黴的八剌,又親切的慰問了可憐的遺孀那海哈屯,並慷慨地讓木八剌沙他們去八剌的寶庫拿走屬於他們的珍寶,八剌的全部牲畜和財產都被洗劫一空,就連那海哈屯耳環上的兩粒珍珠也被木八剌沙親自摘走。

可能會有人認為我要趁這個機會吞併察合臺汗國,這樣想真是太小看我了,我身為成吉思汗嫡系子孫,怎麼會違背成吉思汗分封四子的旨令呢?我當然會為察合臺汗國選擇一個新汗。

經過考慮,我選擇之前被八剌追殺的聶古伯充當新的察合臺汗,坦白說,雖然我不會吞併察合臺汗國,但也不會讓察合臺汗國繼續壯大,肯定要分化他們,這不是人之常情嗎?

讓我沒想到的是,自從我擁立聶古伯後,曾經向我臣服的木八剌沙、合班、出伯都紛紛跑去和八剌的長子別帖木兒聯合起來對抗我。我這個中亞霸主想要名副其實,還是任重而道遠啊!

我對察合臺系諸王的徵服從猴兒年(1272,至元九年),直到羊兒年(1283,至元二十年),這段時間裡,從忽氈到不花剌,城市都被打得稀爛,阿母河以北地區被戰爭反反覆覆的禍害,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就在我和察合臺汗國諸王交戰的時候,阿巴哈派遣軍隊進入玉龍傑赤,在雞兒年(1273,至元十年)初又進入不花剌,對不花剌進行為期七天的搶劫,曾經繁榮、又飽受戰爭痛苦的不花剌,在阿巴哈軍隊的搶劫中徹底被摧毀,直到幾年後我派麻速忽前往治理才逐漸恢復城市。

但不管怎麼說,阿巴哈的襲擊行動對我還是有點好處的,畢竟當時的不花剌還不屬於我,出伯、合班兩兄弟聽到消息就率領騎兵前去救援,阿巴哈的軍隊已經撤退。

我正準備趁出伯兄弟不在時痛打別帖木兒時,不安生當傀儡的聶古伯居然想反叛我,我就暗示另一位野心勃勃的察合臺系諸王不合帖木兒(察合臺之子合答海之子)殺死聶古伯,我再支持不合帖木兒成為新的察合臺汗。

鼠兒年(1276,至元十三年)的時候,忽必烈那個戍守阿力麻裡的兒子那木罕,被蒙哥的兒子昔裡吉逮捕了,以蒙哥的兒子和阿里不哥的兒子們為首的拖雷系諸王,再次舉起反抗忽必烈的大旗,讓忽必烈設置的西北防線瞬間崩潰。

本來昔裡吉還把那木罕送給我當禮物,邀請我東進漠北,這個機會的確難得,只可惜出伯、合班兄弟和八剌的兒子們太牛皮糖,糾纏得我脫不開身,畢竟四面樹敵是兵家大忌,我只能忍痛拒絕與昔裡吉合作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為了繼續分化察合臺系,我在馬兒年(1282,至元十九年)時,立八剌的二兒子都哇當察合臺汗,並在次年(1283,至元二十年),徹底擊敗察合臺系諸王,出伯、合班和別帖木兒如同喪家之犬一般向忽必烈投降。

這一年,我48歲,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中亞霸主,開始磨刀霍霍轉向漠北,目標就是奪回和林,重建我大蒙古國的秩序。

我率領都哇先後多次進攻漠北、畏兀兒地區,但戰果並不理想,屢次進攻,屢次又被忽必烈的軍隊擊敗,雖然我的軍隊很驍勇,但不能不承認忽必烈的軍隊也不錯。

豬兒年(1287,至元二十四年)的時候,我聽說東道諸王乃顏(鐵木哥之子只不幹之子塔察兒之子失兒不海之子)起兵反抗忽必烈的消息,迅速作出反應,向乃顏送信要發兵十萬相助。

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個乃顏實在太菜雞了,本來想由他攻克和林,打通嶺北的通道,我出兵東進和他連成一線,再合兵南下殲滅忽必烈,誰也沒想到,乃顏居然很快就被親徵的忽必烈擊敗了,白白浪費一個大好的機會。

後來聽說乃顏的餘黨合丹(哈赤溫之子按赤臺之子)繼續反抗忽必烈,我也迅速出兵畏兀兒地區,去牽制忽必烈的軍隊,但卻又遭遇老對手、充當忽必烈走狗的出伯兄弟,我的軍隊再次敗退。

此前昔裡吉反抗忽必烈失敗時,阿里不哥的兒子藥木忽兒兄弟前來投奔我,他哥倆建議我向漠北興兵,我也決定進行一次更大規模的進攻。

牛兒年(1289,至元二十六年)的時候,我率領藥木忽兒兄弟進攻漠北並旗開得勝,首先擊敗忽必烈之子真金之子甘麻剌,佔領吉利吉思和漠北大片地區。

甘麻剌潰走杭海嶺,我又緊追不放把他包圍,他是在欽察人土土哈的拼死營救下,才狼狽逃出生天,不過,他所有的輜重盡被我軍所獲。

我軍挾杭海嶺之勝直撲和林,此前被釋放回去又駐守漠北的那木罕聽說我來了,嚇得魂飛魄散,急忙下令鎮守和林的宣慰使怯伯放棄和林向南潰逃,剛巧被我軍一頭撞上,怯伯很識時務的就投降了,把我迎進和林。

這是我第一次以主人的姿態站在和林,那一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我的曾祖父、我的祖父、我的伯父都曾經是和林的主人,現在,我,睿智的海都汗也成為和林的主人。

已經74歲的忽必烈自然不願意坐視和林落在我的手中,他不顧老邁下令親徵,我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並不足以和他硬碰硬,因此,在他北上之前,我就率軍撤出和林。

在撤軍的途中,我遙望和林,心中異常平靜,退卻只是暫時的,和林,我很快就會再回來的!

雖然把和林拱手讓給忽必烈,但杭海嶺以西的控制權我不會輕易放棄,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軍和忽必烈的軍隊一直在杭海嶺一帶反覆較量。

兔兒年(1291,至元二十八年)的秋天,我和滅裡帖木兒再次逼近和林,和老將八鄰伯顏在杭愛山西側交戰,滅裡帖木兒敗走,我孤掌難鳴只好再次撤退。

忽必烈的將軍土土哈趁機奪取吉利吉思,向西推進到也而的石河,我軍雖然和土土哈交戰很多次,但一直處於失利的狀態,這個欽察人的確是條好漢。

戰爭實在太燒錢了,我的中亞因為混戰而變得支離破碎,急需休養生息,哪兒有太多的錢供我打仗?反觀忽必烈,他不但有中原漢地無限的經濟支援,還有伯顏、土土哈那樣的悍將,實力懸殊有點大,我實在太難了。

當然,雖然我沒辦法奪取和林,但忽必烈也沒能力消滅我,這真是一件不知道該鬱卒還是該高興的事情,還好,忽必烈一天天的老邁,他馬上就要死了。

大概是長生天聽到了我內心的呼喚,就在馬兒年(1294,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79歲的忽必烈死在大都,十二月,老伯顏也死了。這是長生天把他們都召走,為我奪回和林清掃障礙呢!

我感受到熱血在自己的血管裡沸騰,59歲依舊鬥志昂揚的我,想起南家思前朝一個厲害人的話:雖然我形老體衰,但我的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裡的豪情,有志向幹一番大事業的人,即便到了晚年,仍有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消沉,和林,我來了!

就是這樣。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世系表猴格自製。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脫離人文環境的過度解讀和陰謀論。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宗廟遷祧、后妃八卦方向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過,關注還請謹慎,多看看猴格主頁後,再考慮關不關注哈!

相關焦點

  • 反噬的「傀儡」阿魯忽:背叛與投機,察合臺汗國真正的奠基者
    老七合達海雖然不知名,但他的第四子不合帖木兒,曾經在海都殺害聶古伯汗後,自立為第八任察合臺汗。不合帖木兒的曾孫就是第二十三任察合臺汗合贊,也是統一的察合臺汗國最後一任汗。他能夠登上汗位的原因除了是阿里不哥汗的心腹之外,還有一條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阿里不哥需要一個親信去為他徵集糧食和財富。忽必烈佔據經濟發達的漢地,而阿里不哥所據守的和林及漠北所需的補給都要從漢地徵調,如今兄弟倆打內戰,忽必烈自然停止漢地對和林的補給供應。
  • 同室操戈,蒙古帝國的分裂,其實在成吉思汗去世之時便已註定
    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同時誅殺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兩族中反對者七十餘人(一說三百餘人),從此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式微,這也是四大汗國之中這兩系僅據有中亞地區的重要原因。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召開忽裡臺即大汗位,之後阿里不哥以留守監國的身份即大汗位於和林,戰爭一觸即發。此時的蒙古帝國,忽必烈佔據中原,旭烈兀佔據西亞(建立伊爾汗國),拔都的後代佔據俄羅斯(建立金帳汗國),阿里不哥佔據中亞和蒙古草原。
  • 【蒙古帝國君王譜】窩闊臺汗國(五):貴由
    窩闊臺汗國(五):貴由 4.貴由 貴由汗(蒙古語: ,鮑培轉寫:Güyügqaγan,秘史記音:古餘克,又譯庫裕克,西裡爾字母:Г юг хаан;1206年-1248年4月),大蒙古國第三任大汗,孛兒只斤氏,窩闊臺長子,乃馬真後所生,1246
  • 蒙古四大汗國是什麼?它們與元朝的關係又是怎樣的?
    但是由於忽必烈獲得了漢族地主階級的支持,再加上察合臺汗國又臨陣倒戈,最終忽必烈取得了勝利,之後蒙古帝國也開始了分裂。 在中原地區發生混戰的同時,忽必烈的兄弟旭烈兀也在高加索地區進行著徵戰。由於旭烈兀是忽必烈的堅定支持者,於是便和支持阿里布哥的蒙古宗王產生了衝突,最後由旭烈兀取得獲勝。
  • 成吉思汗的子孫們建立的四大汗國,與元朝什麼關係?它們還存在嗎
    成吉思汗的子孫們,除了四子拖雷的兒子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外,還有四大汗國:長子朮赤的「欽察汗國」(也叫金帳汗國)、次子察合臺的「察合臺汗國」,三子窩闊臺的孫子海都的「窩闊臺汗國」,拖雷的六子旭烈兀的「伊爾汗國」。這四大汗國是如何形成的?跟元朝之間什麼關係?各自的結局如何?由於其中人物關係有點複雜,人名比較難記,我先將人物關係集中羅列,然後再講故事。
  • 中亞霸主兩大帝國霸主之爭,帖木兒和奧斯曼的決戰,安卡拉戰役
    1336年,一個河中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貴族家庭誕生了一個嬰兒,這個嬰兒被命名為"Timur",在此時,沒有人想到這個嬰兒的誕生會深遠的改變整個中亞世界。Timur即帖木兒,突厥語中的"鐵"。這個嬰兒日後會成為中亞地區最有權勢的統治者。
  • 一支逃難中亞,竟稱霸中亞百年,還曾威震歐洲
    契丹,是遼國的主體民族,一度威震東亞二百餘年,遼國全盛之時,疆域東北至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方控制幽雲十六州與北宋對峙,《遼史》稱「幅員萬裡」,無數民族在其統治之下。1125年,宋金聯手滅遼,遼國版圖大半為金國繼承。國破之後,曾經顯赫一時的契丹後人何在?
  • 草原王子復仇記:一心繼承成吉思汗的海都,一手毀了忽必烈的帝國
    早就胸懷大志的海都抓住機會,渾水摸魚,用了十年的時間攻城略地,重又恢復起祖父的窩闊臺汗國,而且地盤還有所擴大。海都又打又拉,又把察合臺汗國變作了自家的附庸,還狠狠地割下了一塊肉:富庶的伊犁河谷地區。快速擴張中的窩闊臺汗國當忽必烈終於搞定中原和蒙古本土事務,建元稱帝後,放眼一望——原本一地雞毛的窩闊臺系,其汗國疆域已經從阿爾泰山西北麓一直延伸到了中亞錫爾河流域,成為隔斷東西的龐然大物
  • 東察合臺汗國衰亡原因:遊牧與定居之爭
    1348年,察合臺汗國已陷入到一片混亂之中,杜格拉特部(又譯朵格剌惕部)擁立王室後代禿黑魯帖木兒為可汗,東察合臺汗國由是建立。在禿黑魯帖木兒死後,汗國曾陷入短暫的混亂期,杜格拉特部的哈馬兒丁叛亂自立。(最初與其他蒙古族一樣,稱為諾顏,改宗後採用「異密」)在準噶爾盆地逐漸被瓦剌蠶食後,汗國的主要領土分為三塊:第一,汗國本部,即亦力把裡附近,由伊犁河谷、準噶爾盆地以及中亞部分地區構成。第二,吐魯番盆地,也歸大汗控制。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經打下了哪些國家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通過三次西徵,建立了四大汗國在內的超級大帝國,疆域空前遼闊,橫跨亞歐大陸,「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四大汗國之察合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是遵照成吉思汗的遺言,由察合臺做了首任的可汗,後來一直傳統下去。
  • 曾經萬國拜冕旒:中華宗藩體系崩潰史(中亞篇)
    應當說,中亞諸汗國至少在形式上與中原王朝的確曾經存在過宗藩關係,但這種宗藩關係的確又與朝鮮、越南、尼泊爾等國對中原王朝的臣服有著較大的區別,而這種區別的源頭,則要一直追溯到中原出現的第一個徵服王朝——元朝。元朝時期,西域、中亞一帶大體屬於蒙古四大汗國之一察合臺汗國的統治範圍。
  • 成吉思汗兒子窩闊臺汗嫡孫海都是在什麼情況下舉兵反對忽必烈的?
    成吉思汗共有四個嫡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朮赤雖然是長子,由於成吉思汗的妻子孛兒帖曾被篾兒乞惕掠去,又回到成吉思汗身邊後生下朮赤,這朮赤就是客人的意思,被察合臺等人斥之為「篾兒乞種」,故失去了繼承汗位的資格,經父子五人協商,在西徵之前就確立了三子窩闊臺成了接班人,也就是說窩闊臺系擁有成為蒙古大汗的優先權,並且成吉思汗說過:只要窩闊臺有一個吃奶的後代,都比其他人優先繼承。
  • 成吉思汗和子孫們打下的國土有多大,現在變成了哪些國家
    忽必烈獲得蒙古汗位後,由於朮赤、窩闊臺、察合臺等人的後代不認可他,所以紛紛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窩闊臺汗國,這四大汗國都脫離了蒙古帝國,成了獨立國家或元朝的附屬國家。當年蒙古人建立的四大汗國和元帝國,現在都已經消失了。那麼,它們現在都變成了哪些國家呢?
  • 為什麼忽必烈一即位,蒙古汗國就四分五裂,他究竟幹了什麼?
    因為蒙古大汗的汗位傳承,自打成吉思汗那時候開始,就是推舉制的。1219年,成吉思汗準備揮師西徵。他與皇后們話別,也遂皇后說:「諸皇子中,嫡出的共有四人,主上千秋萬歲後,應由何人承統?您頂柱般的御體一倒,象群雀般的國民由誰來管?」成吉思汗嘆道:「雖是婦女,也遂的話是對的。世上沒有長生不老之人,是到了確定後嗣的時候啦。」成吉思汗當下召見諸子及胞弟,議定窩闊臺為汗位繼承人。
  • 成吉思汗和子孫後輩打下的國土有多大?如今都變成了哪些國家?
    成吉思汗,孛兒只斤氏,名鐵木真,他徵戰一生,大大小小打了60多場戰鬥,「十三翼之戰」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次戰敗,建國之後,成吉思汗就開始對外徵戰,攻西夏、滅金國,他的子孫後裔也一路打進了中亞、西亞、東歐。然而到了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大蒙古國也隨之解體,原屬蒙古帝國的封地各自走向了獨立,分別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史稱四大汗國。
  • 成吉思汗後裔兵敗被殺,一年之後阿拉伯學者卻聲稱:其實他還活著
    公元1334年,在察合臺汗國的東部邊境,草原上的蒙古騎兵開始聚集起來,而他們聚集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遭到外敵入侵,而是想要將他們的大汗答兒麻失裡趕下汗位。這場叛亂的發起人名叫不贊,他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也是答兒麻失裡的侄子,由於不滿叔父答兒麻失裡過於親近中亞河中地區的定居民,鎮守在汗國東部的不贊掀起了一場叛亂。
  • 成吉思汗打下橫跨歐亞的龐大汗國是如何退出歷史舞臺的?
    導讀:成吉思汗以及後裔建立的國家大致包含以下幾個:長子朮赤一系建立的金帳汗國;次子察合臺建立的察合臺汗國;三子窩闊臺後裔海都在自己封地上建立起來的窩闊臺汗國;以及老四拖雷一系的建立的王朝,分別是旭烈兀在西亞建立的伊利汗國和忽必烈建立的大元帝國。
  • 中亞有一本古書,記載著成吉思汗祖先的故事,為何學者卻說:書中全是...
    公元1419年,在帖木兒帝國的蘇丹沙哈魯授意之下,中亞著名的史學家歇裡甫丁開始編寫一本關於帖木兒的自傳,這本自傳的原文是用察合臺文編寫而成的,取名為《帖木兒武功記》。歇裡甫丁花了五年的時間才寫完這本自傳,並且受到了帖木兒之孫兀魯伯的讚賞,不過由於這本書並沒有漢譯版,因此在國內並不知名。
  • 中亞的五個「斯坦國」,是怎麼演化來的?
    伴隨中華文明一起崛起的,還有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人,他們一度控制了幾乎整個中亞。三、蒙古人來襲經歷過先後數個突厥王朝的統治後,中亞在13世紀被蒙古帝國徵服。蒙古帝國疆域之廣超出了蒙古人的治理能力,很快分裂為四大汗國。而中亞正好處在四大汗國的交界地帶,大部分地區被金帳汗國和察哈臺汗國所佔據。
  • 忽必烈的「元朝」和拔都的「欽察汗國」有怎樣的歷史?誰版圖更大
    導讀:其實除去成吉思汗分封的朮赤、拔都的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以外,就剩下拖雷的封地和蒙古大汗的直屬領地了。自從拖雷一系的蒙哥汗繼承了汗位後,拖雷一系也不需要什麼封地了。從遙遠的中東地中海沿岸到遠東的太平洋都是拖雷系大汗直屬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