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史上,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是不得不說的奇蹟。當年成吉思汗的子孫幾乎打下了整個歐亞大陸,隨後又建立了四大汗國。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提到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這是什麼原因呢?
據有限的資料記載,在蒙古帝國的開創者成吉思汗去世後,龐大的蒙古帝國就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狀態。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內部鬥爭之後,蒙古帝國的權力中心從窩闊臺一系轉移到了託雷一系,即之後的元朝一脈。但由於蒙古帝國的領土十分廣闊,因此上作為黃金家族宗主的拖雷家族就將廣袤的土地封給了成吉思汗的後裔,最終形成了四大汗國。
那麼這四大汗國又是哪四個呢?首先要明確的是這四大汗國的汗王其實不是同一輩的,有的是成吉思汗的兒子,有的則是成吉思汗的孫子,看起來比較混亂。之前說過窩闊臺和拖雷家族爭奪統治權,但在之後的新一輪爭奪中託雷的兒子忽必烈和阿里布哥又進行了爭奪。當時察合臺系和窩闊臺系都選擇支持阿里布哥登基為王,而窩闊臺只有朮赤一系的支持,看起來處於下風。但是由於忽必烈獲得了漢族地主階級的支持,再加上察合臺汗國又臨陣倒戈,最終忽必烈取得了勝利,之後蒙古帝國也開始了分裂。
在中原地區發生混戰的同時,忽必烈的兄弟旭烈兀也在高加索地區進行著徵戰。由於旭烈兀是忽必烈的堅定支持者,於是便和支持阿里布哥的蒙古宗王產生了衝突,最後由旭烈兀取得獲勝。為了表彰旭烈兀的功績,忽必烈將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裡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的廣大土地封給了旭烈兀,從而建立了伊爾汗國,或者叫做伊利汗國。跟歷史上的王朝一樣,伊爾汗國也經歷了衰落。公元1388年,伊爾汗國為帖木兒帝國所滅。至此,四大汗國之一的伊爾汗國就此滅亡。
再說一說窩闊臺汗國。當年窩闊臺去世後,託雷家族的蒙哥汗取得汗位後就將窩闊臺一系的子孫封到了額爾齊斯河上遊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並建都葉密立。但是託雷家族一直嫉恨窩闊臺家族在擁立蒙哥汗時的反對態度,於是先後對窩闊臺家族的封地進行了肢解。最後窩闊臺汗國越封越小,最後部分併入欽察汗國,部分被元朝所吞併,存在時間極短。因此上有的學說觀點認為窩闊臺汗國並不適合四大汗國的劃分。
在之前提到了欽察汗國在忽必烈兄弟的爭位中起了重要作用,下面來說一下欽察汗國。欽察汗國是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建立的國家。由於一些黃金家族的隱秘,因而朮赤未能繼承汗位。但是由於在西徵過程中朮赤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上朮赤建立起了東起也兒的石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的欽察汗國。由於欽察汗國的勢力範圍主要在東歐地區,因此又被稱為金帳汗國。欽察汗國由於是黃金家族的長者,所以受到歷代元朝君主的禮遇,甚至欽察汗國成為了相對獨立的國家,只是名義上是元朝的諸侯國。據史料記載,欽察汗國的統治時間極為久遠,一直到15世紀才被崛起的俄羅斯覆滅。
最後一個汗國就是察合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是成吉思汗的第二子察合臺所建立的,因此上被稱為察合臺汗國。察合臺汗國佔據西遼舊地,包括天山南北路及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地區,也就是今天的中亞地區。在整個蒙古帝國歷史上察合臺汗國以反覆不定出名,因此上歷代元朝皇帝都不待見察合臺汗國。但人家察合臺汗國也處於半獨立的地位,元朝只是名義上的宗主國。察合臺汗國一直在圍繞繼承人方面展開爭鬥,最後陷入了長久的內亂中,甚至分裂成東西兩個汗國。其中西察合臺汗國在1370年被帖木兒帝國滅亡,而東察合臺汗國的統治則一直維持到16世紀末。
其實這四大汗國雖說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孫,但由於領土極為廣闊,再加上元朝實際上只是名義上的宗主國,因此上四大汗國都是各自為政的,互不統屬。並且在長期的演化中四大汗國的血脈逐漸異化,有的甚至失去了蒙古人的特徵,逐漸伊斯蘭化。因此上四大汗國之間也經常發生戰爭,只不過沒有那麼激烈罷了。但是長期的隔閡導致四大汗國的宗教信仰發生了改變,從而相互變得仇恨,最後甚至引起了大規模的戰爭。
在歷史上元朝的土地可以說是歷朝歷代中最為廣闊的,但實際上由於四大汗國的各自為政,元朝只是廣大領土名義上的主人。再加上元朝只持續了不到百年的時間,因而四大汗國也就沒有了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