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星報》10月5日報導,倫敦大學最新研究發現,26種動物因常與人類接觸易感染新冠病毒,包括貓、狗、豬、馬、兔子、水貂、雪貂、獼猴、獅子和老虎等。
據悉,該項研究發表於《科學報告》,倫敦大學科學家對215個不同物種如綿羊和類人猿進行試驗證實,新冠病毒侵入細胞後,以「刺突蛋白」為載體,並與動物身上的ACE2蛋白緊密結合,然後擴散到全身。
結構和分子生物學專家克裡斯蒂娜·奧倫戈(Christine Orengo)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目的在於驗證哪些動物具有感染風險,並需要進一步調查和監測,一旦動物被感染,就有可能影響到瀕危物種或農民收入。
為更好地了解不同物種之間感染風險的差異,科學家還對一些動物進行了更詳細的研究。他們通過與其他實驗數據相比較,並設定閾值預測更有可能以及最不可能被傳染的動物。
試驗結果表明,大多數鳥類、魚類和爬行動物的感染風險微乎其微,但大部分哺乳動物會被潛在傳染。
奧倫戈教授解釋說,宿主感染細節及反應的嚴重程度比僅僅是刺突蛋白與ACE2的相互作用更複雜,動物有可能是病毒的宿主,它們以後可能還會再次感染人類,正如水貂養殖場記錄所示。
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以及馬來西亞國立大學的專家蘇達特拉姆(Su Datt Lam)稱,他們設計的計算分析法不同於實驗室方法,它可以自動快速運行,因此可應用於未來病毒爆發檢測。
蘇達特拉姆認為,由於人類不斷入侵動物的自然棲息地,才導致病毒越來越容易爆發。
編輯:燕子簡單說
圖源:Daily Star,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