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刀確實是兵中上品。但是,它在實用中卻有兩大缺陷的,而正是這兩大缺陷,足以使其從極品冷兵的工藝品地位,淪為與鐵軌打造的中國大刀無異的普通殺戮兵器…
日本武士刀的設計很貼手,手感極好,弧度、重心都配製非常合理,舞動起來,劈、刺俱佳,確實是兵中上品。但是,它在實用中,我認為至少是有兩大缺陷的,而正是這兩大缺陷,足以使其從極品冷兵的工藝品地位,淪為與鐵軌打造的中國大刀無異的普通殺戮兵器。
從使用者的角度看,個人意見認為,即使不被火器替代,也極有可能被大刀所替代,其工藝會被保留,畢竟是極優秀的工藝,但其形制極多半要起大變化,即使保留了形制,也會淪為儀仗品,從而最終退出制式兵器的行列。
我想,如果沒有火器,很可能會出現以工藝製作的大刀,最終形成類似當年宿鐵刀那樣的制式兵器,最終的兵中霸者將是中國大刀。
日本刀的刀身窄,細長,看上去似乎並不重。但如果實際使用過,就知道其實分量很重。國內工藝品店賣的那種偽日本刀和就不要去試了,無論弧度還是重量以及重心分配,都和真正的日本刀相去甚遠。刀身的弧度,在刀而言是相當講究的,尤其是在劈砍的時候。當你用隨便構勒弧度的刀掄圓了狠狠劈將下去,碰到了堅硬格擋的時候,那種不倫不類的弧度就足以讓刀倒彈起來在你腦門上撞個大血包外加一道大裂口,要不就虎口震裂脫手飛出。那種刀和真正的日本刀是兩回事情,如果在日本買的本地產,則另當別論。
在揮動日本刀的時候,頗感吃力。日本刀做砍、劈時,藉助其弧度和重量,確實出刀可有霹靂之勢,殺傷力極大。可如果單臂使用,在回刀時,尤其是自下往上或反手提格的時候,雖然有靠腰腿力一說,但還是需要依仗腕力和臂力的,在這個時候,譬如實在有點力有不逮,用起來很笨拙,迴轉之時備感不便。即使是雙手刀,也一樣不能收、放如一,收刀終究是吃力笨拙了些。
由此深覺日本刀的刀柄長至雙手握把的長度,不單只是調節重心的作用,也確實因為其需要雙手握刀才成,因此日本刀、劍自發展起便基本是雙手使用的法度,極有道理。倘若單臂使用,一刀不中落於外門,就成了戚老虎所寫武經中的「敗勢」,又因其收刀迴轉倍費氣力,於是即刻會有性命之憂。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單臂用日本刀,絕非常人所能,其他不說,只是對腕力和臂力的要求就要相當可觀。於此,宮本武藏的二刀流難度可想而知,想來此人的腕力、臂力和膂力,定然超絕常人多多。
故而雖說中、日的武藝以及刀制,各有長短之處,但中國大刀和日本刀這兩種刀,卻同樣是雙手刀的一種,無非是兩者刀身厚度、寬度、長度不一而已。日本刀的刀背厚度要厚些,中國大刀的刀身寬點,長短略有出入,卻都在一米上下,也所差無幾。
這麼一來,如果有兩人武藝相當,一人使中國大刀,一人用日本刀做肉搏,我們便可以以這些基礎條件來進行比較了。
首先,在刀的製作、硬度、韌性、鋒利等各類工藝水準上,無疑都是日本刀好。但是,大刀的刀身寬,所以雖然物理性能差,可也絕無可能被日本刀擊斷,相比較起來,倒是硬度較高的日本刀可能有此憂患。
日本刀的第二個缺陷。缺陷就是在它的使用技巧上。使用日本刀的技巧要求,要遠高於中國大刀。
日本刀的使用需要極高的技巧和長時間的訓練,這是個常識,也是日本引以為傲的地方。但是在戰場上,這個驕傲卻成為了一個致命的瓶頸。因為大量的士兵不可能有如此長時間嚴格的系統訓練,因此大部分士兵不可能純熟使用,對他們來說,大刀和日本刀在使用上並無差別。只有那些自小訓練有素的,才能充分發揮日本刀的威力。
相比較之下,中國大刀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大刀由於結構上非常簡單,殺傷則主要靠的是本身重量產生的慣性和使用者的力氣,頗有點類似斧頭、鐵棍之類,大多只需以刀鋒對著硬砸就是,使用便利,無需太複雜的技能,只要經過制度化的系統訓練,人人可用。
所以在中國大刀面前,日本刀不足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