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經濟的歷史必然

2020-12-19 無書老叟

一、一切經濟體制的產生及發展都屬於自然經濟:

1.萬物來源於自然,也將回歸於自然,那經濟與人也不例外;世界在沒有人的時候,沒有所謂的經濟,只有自然;在自然的環境下有了經濟的產生,這也可稱自然經濟,沒有經濟的時候,自然是自由的,只有生命的傳遞,只有物與物的存在。

2.自然環境有了人類的存在,產生出了經濟,以為這經濟與自然沒有關係,兩者之間一直是矛盾對立的,離開了自然不可能有人,更不可能有經濟;所以這樣的經濟也只是自然經濟。

3.任何形式的經濟體制都是自然界的產物;自然是自由的;沒有任何的矛盾衝擊,無論何時都是平衡的;只要經濟不能實現自由經濟,矛盾的存在是必然,在沒有實現自由經濟之前,矛盾將激化;問題越來越多。

自然動物

二、自然經濟的發展過程:

1.原始經濟,有了人類的出現,有了慾念,便產生了經濟,經濟的早期我稱之為原始經濟;這樣的經濟內容單一,形式簡單,矛盾小,問題少,落後;這樣的經濟存在於部落與部落之間。

2.奴隸經濟,顯然與原始經濟有明顯的不同,奴隸經濟第一次存在於人與人的個體之間;表現形式上體現在你比他有地位,你比他有錢,你和他有不一樣的地方。

3.封建經濟,經濟發展的形式多樣化,經濟表現的突出,有了專業的出現,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人類離開經濟已經不能生存的局面;但經濟矛盾逐漸變大,因為自然是自由的,自然下的經濟也應是自然的,不自由的經濟矛盾可想而知。

4.資本經濟,內容豐富,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人類離開經濟完全不能活了,但此時慢慢的意識到矛盾的可怕,看得見矛盾的存在。

5.共產經濟,已經高度發展的經濟,形式多樣化,內容複雜,對於矛盾的存在越來越明顯,不可控的矛盾能做的越來越少。

6.自由經濟,不自由的自然經濟肯定不是自然的;自然他是自由的;所以不管是什麼經濟他都已實現自由為目的,以自由為前提產生發展,這才是經濟的本身。

經濟

三、不自由的經濟表現形式:

1.不自由的經濟在每一個階段都存在不自由的表現;這是的表現從不明顯到完完全全的展現,然後再慢慢的轉變到自由的過程。不自由的具體形式也在變化,從單一到複雜的過程;經濟本身就是一個不自由的命題,再由經濟不自由產生的不自由表現眾多,例如1.生命的不自由,人剝奪人的生命,人剝奪動物及植物的生命;2.環境的不自由,人與自然資源,資源與環境,再由環境與人,3.精神的不自由,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卻還要做或者非得不做,4.行為的不自由;等等的不自由都是經濟不自由導致的,這也是自然與社會發展的使然。

自然

四、自由經濟,這時的人完全是自由人,一切都屬於自然,屬於自由,沒有不自由的環境,不自由的生命,不自由的環境,不自由的精神思想,不自由的人;那時不可能發生犯罪,發發生私心,發生任何問題,因為此時的經濟回歸到自由的自然裡,回歸到矛盾的平衡裡。

謝謝你的點評及關注

————無書老叟

自由

相關焦點

  • 自由王國、必然王國與人的自由
    自由王國中的自由表現為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即休閒、娛樂和從事科學研究、藝術創造等的時間,以便得到自由發展;而必然王國中勞動的自由則表現為克服障礙和實現主體的對象化。這兩種自由是一切社會都具有的,只是二者在一切剝削制度中都處於分離和對立狀態。
  • 「必然王國」和「自由王國」的區別
    我們偉大的毛主席曾經說過:「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人類總得不斷的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任正非先生從《華為基本法》的制定中獲得了靈感,於是重新引用了兩個特別的概念,「必然王國"和「自由王國",其中「必然王國"指的是人們對大自然或者社會狀態的一種無能為力的狀態,由於對社會規律的認識不夠,導致了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受到了社會力量的約束,而「自由王國"指的是人們能夠支配自然界或者社會的一種狀態,在自由王國中,人們擺脫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開始成為自然界以及自己社會關係的主人。
  • 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權力和資本
    在人們對客觀世界還沒有形成真正的認識因此不能自覺支配自己的情況下,也就是人們處於必然王國的狀態下,人們會被自己創造的社會關系所奴役。在這種狀態下不僅勞動者受奴役,剝削者也控制不了自己的命運,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時,被統治階級與統治階級同樣都是物化的奴隸。當人們通過實踐活動,逐步認識了客觀事物及其規律之後,可以自覺根據正確的認識來改造客觀世界從而擺脫盲目必然性的奴役,進入到自由王國。
  • 宋惠昌:再談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
    這是因為,像對任何事物的認識一樣,人們對市場經濟規律的把握,也是需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艱苦探索過程的;而且,在這個探索過程中,我們還會有認識上的反覆,會有實踐中的曲折;這就必須繼續總結經驗教訓,再繼續深入下去,把握更多的必然,獲得更大的自由。由此可見,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人類這一認識過程的無限性,實際上也就是對真理的追求的無限過程。
  • 每一個偶然,匯聚歷史的必然
    對個人來說,所有的困苦與磨難都是歷史洪流的極小部分。我們認為的苦難,從歷史視角看,根本不值一提。看似發生的偶然,其實是歷史車輪的必然。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是也成非,非也成是;不必計較是與非,感恩受到的磨難,感恩遇到的人緣,這就是真正的人間。苦痛是肌肉,磨難是歷練。
  • 從必然到自由——哲學的目的
    01 從神話到泰勒斯 神話:五個時代 歷史變成了故事,故事變成了傳說,傳說變成了神話。--《魔戒》在西方世界裡,關於「世界觀」的文字最早可以參考「希臘神話」。在「史詩」與「歷史」交織的公元前20世紀-公元前9世紀,在「特洛伊之戰」中"秩序的裁定者"『宙斯』成為了最後的「調解員」。這場持續的10年的戰爭雖然結束了,但人類之間的戰爭仍然持續500年。戰爭給英雄們帶來了無上的榮耀,也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苦難。
  • 歷史發展的偶然與必然
    在社會歷史領域,當各種巨大的力量形成對峙時,也就形成了一種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臨界點。這時候,一個小小的機緣,一種小小的力量都會掀起一場軒然大波,或者可能決定哪一方獲勝,乃至會影響一個時期的歷史進程。這種現象可稱之為社會歷史中的「蝴蝶效應」。
  • 人民日報刊文: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 人類歷史發展大勢不可阻擋
    ,合作共贏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選擇,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趨勢,合作共贏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選擇,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符合歷史發展規律。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我們要順應歷史大勢和時代潮流,創造中國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明天。
  • 阿姆斯特丹:世界最自由城市的歷史
    阿姆斯特丹:世界最自由城市的歷史 「自由」這個詞,在阿姆斯特丹,有了可觸摸的形象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此地與歐洲傳統上截然不同的自由社會。在這裡,世界*家股票交易所誕生,斯賓諾莎的哲學定義了現代世界的政治與倫理,倫勃朗的畫作記錄下當地人的公民意識與內在精神。 隨著聯合東印度公司與荷蘭西印度公司的船隊橫掃全球市場,這種對自由的信仰被輸送到世界各地。
  • 從必然到自由——佛陀的慈悲·緣起
    佛陀希望告予世人的思想與「從必然到自由」這一題目十分貼合。悉達多·喬達摩發現了事物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繫」、萬物處在「絕對運動」之中、世界是由諸多因緣和合而成的「必然產物」,而他所尋找的是「如何從這「必然」所帶來的種種煩惱中解脫的方法」。在本文中,將會以「菩提」或「菩提思想」來指代原始佛教這一體系。
  • 自由的精靈 法治的擁躉
    作者:(美)艾倫·艾伯斯坦出版:中信出版社    如果翻閱經濟學發展歷史的話,每個歷史時期具備劃時代意義的經濟學者都是這個歷史過程的璀璨之明燈。他們的理論曾經照耀著世界經濟的走勢也將自己推到臺前。    作為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對自由市場的堅守以及對法治社會的擁護可謂始終如一。在其思想深處,儘管經歷著社會主義思潮的萌發,有著國家幹預思想的甚囂塵上。但是,其始終將自由市場秩序的維護作為自己思想的起點,而這樣的堅守來源於其學院派的長期觀察結果。
  • 臺灣回歸祖國是必然趨勢,背叛祖國的人必然被歷史和人民所唾棄
    其實臺灣回歸大陸是必然的歷史趨勢,也是所有中國人的願望;所有背叛祖國的人必然被釘在恥辱柱上,被歷史和人民所唾棄!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 《繁榮與貧困》:理解經濟發展的歷史之維丨書評
    撰文丨聶日明(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歷史與經濟:一種視角的缺席歷史是了解經濟、政治與社會的重要窗口,熊彼特在《經濟分析史》中給予歷史極高的位置,「歷史現象不可能是純經濟的,必然是同時摻雜其他『制度』事實的,只有通過經濟史的研究才有可能了解經濟事實與非經濟事實如何相互聯繫
  • 19世紀的自由貿易與英國金本位制的確立
    ,所謂歷史的進步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當地緣經濟的競爭升級與地緣政治的對抗加劇開始重合時,我們還如何發揮政冷經熱或政熱經冷條件下用相對好的領域實現正面溢出效應?    這三次秩序的變革就是從相互依賴加深到抵制相互依賴的進程。相互依賴到底是否必然導致和平或戰爭?
  • 大澤鄉:一段偶然與必然的歷史!
    為什麼這麼說,儘管章邯的政府軍僅僅只用了六個月就消滅了陳勝所謂的"張楚國",但也正是因為大澤鄉的起事,項羽,劉邦,開始在歷史的潮流中展露頭角,金城千裡的秦朝二世而亡。話說陳勝與吳廣奉命戍守漁陽,山高路遠,行程匆匆,無奈秦國兵政苛責,一旦出現延誤等他們的必然是死亡,可惜天不留情,下起大雨,山路溼滑,一行人臨時集結在大澤鄉,陳勝與吳廣就是這麼認識的。連日大雨,路途崎嶇難行,延誤已經是必然,自己無身份無背景,也絕無任何人情可言,故而可以說是必死無疑,逃跑是死,趕路是死,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那還不如去拼一個結果,拼一份可能。
  • 《繁榮與貧困》:戰爭、瘟疫等重大歷史事件怎樣影響經濟發展?
    重大歷史事件會產生什麼樣的現實影響,尤其是跨國、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其歷史根源是什麼?這是復旦大學經濟學者李楠新近專著《繁榮與貧困:經濟發展的歷史根源》一書想要講述的內容。>歷史是了解經濟、政治與社會的重要窗口,熊彼特在《經濟分析史》中給予歷史極高的位置,「歷史現象不可能是純經濟的,必然是同時摻雜其他『制度』事實的,只有通過經濟史的研究才有可能了解經濟事實與非經濟事實如何相互聯繫」。
  •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梁志強:兩岸統一是必然的歷史趨勢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梁志強梁志強表示,民進黨當局企圖通過一系列政治操作,阻擾兩岸交流合作,甚至企圖通過修改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來謀求所謂的「法理臺獨」,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歷史形成的,也是國際社會承認的,統一是必然的歷史趨勢。
  • 大明風華:孫若微跟徐濱出海是必然,不僅為愛情,也為自由
    《大明風華》最後的結局是孫若微跟著徐濱一起坐船出海,雖然這只是一個臨終前的夢境,但終究代表了孫若微心裡嚮往已久的想法,很多人噴朱瞻基被綠了,其實結局跟徐濱一起走是必然的,這不應該定性在小情小愛。出海不僅是為愛情,也為自由,被皇宮禁錮了大半生,是時候該出去透透氣了。這個劇立意很遼闊,是凌駕於表面看見的權力、情愛之上的,孫若微本來身懷滅門仇恨執意要報仇的人,結果因為一些是是非非嫁入東宮,本應是林中鳥,卻在權力漩渦幾十載,體會過權力之巔的快感,也嘗遍利慾侵蝕後的身不由己,看著丈夫兒子沉淪權力不能自拔,她不苟同但是感同身受,這是出淤泥而不染。
  • 理性認識經濟全球化大邏輯大趨勢
    作者:辰 昕 文 華 文 涵  核心閱讀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滿足人類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其發展趨勢不可逆轉。
  • 西湖邊穿和服被罵,網友:穿衣有自由,但歷史沒有自由
    也許大媽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年輕人不要忘記歷史。但異國服飾的流行也代表當今的文化在交流,這是個和平象徵。這副和平的景象是無數人流血爭取的。但願大家不要用偏激的眼光看待這件事。但大部分網友都表示支持。有網友認為,這麼喜歡就去日本穿嘛,既然穿出來招搖就要有勇氣承擔被罵的風險,搞清楚自己所在的環境,是沒學過歷史不知道過去中日發生過什麼嗎,國內公共場所喜歡什麼是你的事,但做出來影響大家礙了別人眼人家也有權力罵你。有網友認為,穿衣有自由,但一定要注意場合。西湖邊有抗日戰爭紀念碑,而且西湖區還有抗戰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