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孩子上了小學,家長們是不是都有這樣的感受: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有的孩子,不寫作業什麼事兒都沒有,一寫作業,各種屎尿屁就突然噴湧而出了,恨不得跑八百趟廁所。一入廁所深似海,從此不見他出來。這個時候家長就會不斷地催促,直到發火,他才不緊不慢地蹭到書桌前。
有的孩子,只見他端端正正地坐到書桌前,認認真真地拿著筆,可就是不見寫的字。仔細一看,要麼在摳手,要麼在摳腳,要麼在剔牙。總之,就是不寫作業。
有的孩子,邊玩邊寫,從六點寫到十點半,從天荒寫到地老,老母親的黑髮都急成了白髮。
孩子到底是為什麼寫作業磨蹭?我們必須知道這幾點原因:
一、對學習不感興趣。現在不想寫作業的孩子越來越多了,是因為他們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正是玩的年紀,誰願意被束縛在凳子上一筆一划地寫作業呢?
這說明孩子對於學習不感興趣,目的性不明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寫作業?
二、父母的催促和嘮叨。有的家長很不放心,一會探頭看看,嘮叨著寫快點,一會跑到跟前看看寫到哪裡了?有的家長直接坐到孩子旁邊,目不轉睛地盯著,一看到錯題就馬上指出來。不斷的催促、打擾孩子。
當孩子感覺自己的思維被硬生生打斷的時候,又敢怒不敢言,只能故意表現出磨蹭,來表示自己對父母管得太多提出無聲的抗議。
三、學習習慣不好。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做家長的重視的不應該是成績,而是學習習慣。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受益終身。磨蹭,其實就是寫作業的習慣不好。不及時糾正,到了初中,作業量一大,根本就寫不完,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休息。
四、沒有時間觀念。你的「快點,快點」的催促,在他聽來就是噪音,他不明白為什麼快點。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除了寫作業會磨蹭外,還體現在上課遲到。這種時間觀念的淡薄,也會延伸到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了解了孩子磨蹭的原因,我們現在可以「對症下藥」了。在這裡,我給大家推薦一個時間管理的方法。
它的名字叫:番茄鍾時間管理法。需要準備:一個計時器,一個小本子。
這個方法是一個叫弗朗西斯科.西裡洛的小夥子發明的。他就是一個無論幹什麼事情都喜歡拖延、磨蹭的人。上了大學之後,有一次要準備論文,他的內心是拒絕的,就一直往後拖。後來,他的導師實在受不了了,下了最後通牒,一個星期內交不上論文就給零分。這個小夥子急的在家裡亂轉悠,後來發現了廚房裡的番茄形狀的計時器,腦子裡靈光一閃,可以用計時器來幫助他改變自己的拖延症。後來,這個方法就被稱為「番茄鍾時間管理法。」,這個一種簡單有效,易於施行的時間管理法。
這個方法不僅僅對學生有效,對參加工作,有拖延症的大人同樣有效。
小學生應該怎樣利用這個計時器?
放學回家,先在記作業本上寫下自己預估每一科作業完成時間。這時候需要家長輔助孩子完成這個預估。如果孩子年齡小,不會估算,可以家長代勞。估算好後,有兩種實施方式:一種是,一個番茄鍾為25分鐘,這25分鐘除了專注地寫作業,什麼都不允許幹(喝水、上廁所、餓了)提前和孩子商量好,一動都不能動。在這25分鐘內,如果一科作業已經寫完,就接著寫另一科,直到25分鐘計時結束,休息5——10分鐘,再進入到另一個番茄鐘的計時。如果一科作業還沒寫完,25分鐘計時結束,那也放下筆,去休息。
第二種是,以預估的學科時間來計時。比如,他預估的語文完成時間是30分鐘,那第一個番茄鐘的計時就定為30分鐘,在這30分鐘內不允許亂動,要全身心投入到寫作業中。直到這30分鐘結束,休息10分鐘後,進入下一段計時。第二科數學,預估20分鐘完成,就計時20分鐘,直到結束前,不允許幹與作業無關的任何事。
需要注意的是:1、番茄鍾是不能分割的。不能說,我定的是25分鐘,突然我真的很想上廁所,好,我暫停,上了廁所後再接著計時。這樣是不行的。2、最後一科作業寫完後,最後一個番茄鐘的計時還沒結束,也不能從座位上離開,可以檢查自己的作業完成情況,查漏補缺。
剛開始實行,肯定會有困難。畢竟他已經磨蹭了很多次了,不可能第一次就有效果。需要堅持下來,21天養成好習慣。堅持下來,時間長了肯定會看到效果。
每次當所有的番茄鍾都結束後,家長要跟孩子分析今天做作業情況。表現得好要表揚,適當可以給個小獎勵。表現得不好,要提醒,連續幾天都不好,要有適當的懲罰。剛開始,要以鼓勵為主,讓他喜歡這種計時寫作業的方式,堅持下來,一定會給你一個脫胎換骨的孩子。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森曾經說過:「如果孩子能夠得到自我管理的機會和支持,他們就會發展出自主性、獨立行為的能力和意志力。」那我們就先從時間管理開始吧!
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楊老師講語文」,我們一起學習,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