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臉是人感情的晴雨表。這說明了神態與人物思想感情的關係是極為密切,內心活動常常從人的臉部顯示出來的。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人物描寫最後一個要點:神態描寫
神態描寫:描寫人物臉部的細微的表情和變化。(專指臉部表情)
所謂「人物神態」,是一個和人物相貌、語言、動作等結合得相當密切的概念,也就是說,外貌、語言、動作中都潛含著神態,它的獨立性很弱,但相比較之下可造性很強。
例如:嘴角上泛起一陣還漣漪,眼睛笑成了一條縫。鼻子兩翼一掀一掀,眼睛裡充滿了淚水。豎起了眉毛,眼珠子瞪得像要彈出來似的。兩眼直呆呆向前望去,木頭一般地在站在那裡。
神態可以非常鮮明的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
本文主要介紹人物神態描寫傳情四大絕招,創作時利用起來,妙用無窮!
第一招:觀察人物神態的細微變化
想要寫好人物神態,一定要觀察人物細微的變化,比如「微笑」是反映發自內心的喜悅;「歪起一個嘴笑」是表示心懷鬼胎,不懷好意;「張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現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現笑得痛快。可見只有觀察清楚各種神態的特點,才能在描寫神態中反映不同的意義。
例:她那張小嘴巴蘊藏著豐富的表情:高興時,撇撇嘴,扮個鬼臉;生氣時,撅起的小嘴能掛住一把小油壺。從這張嘴巴說出的話,有時能讓人氣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時卻讓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第二招: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徵
描寫人物的神態,還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離開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主題的需要,為寫神態而寫神態。
例:思考的神態:老師看到題後,皺著眉頭,習慣地把左手的大拇指放在嘴唇下面來回移動,思考著。高興的神態:她聽到這兒,噗哧一聲笑了,就像石子投進池水裡,臉上漾著歡樂的波紋。 悲傷的神態:小明向門口走了幾步,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似的掉了下來。
思考的神態:老師看到題目後,皺著眉頭,習慣地把左手大拇指放在嘴唇邊來回移動著。
悲傷的神態:孩子向門口走了幾步,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似的掉了下來。
生氣的神態:他怒髮衝冠,兩隻眼清大大五官猙獰地擠成一團,面目看起很可整個臉龐漲成紫紅色,氣得幾乎要炸。又急又氣的他手臂瘋狂地揮舞著,似乎都要吃人了!
焦急的神態:他臉色焦黃,兩腮微陷,尖尖的下巴向前探著,狡黠的小眼睛裡裝著兩隻溜轉的眼珠子。
第三招:行動和語言描寫相結合
寫作文時,往往是多種描寫方法綜合運用,如神態描寫要結合在人物行為或語言敘述中,與其他描寫方法相結合,加強文章的表現力。
例:1、她傷心地哭了。2、她緊閉著雙眼,眼皮底下掛著幾行晶瑩透亮的淚珠,緊抿的雙唇下流淌著口水和鼻涕,哇——哇——地放聲大哭起來。兩相比較,第二段明顯更能刻畫人物內心動態
精彩範文欣賞:
「你給我滾過來!」聽見爸爸如雷貫耳的吼聲,我顫抖地走到爸爸面前,沮喪地垂著頭。「把頭抬起來!看著我!」我抬起頭,只見爸爸的臉鐵青鐵青,脖子上的青筋一根根暴突出來,鼻孔張得大大的,呼呼地喘著粗氣。「啪」的一聲,爸爸那記重重的耳光打得我眼冒金星。——《犯錯之後》
上文通過多種描寫配合運用了動作、語言、外貌、心理
第四招:重點寫眼睛,把眼睛放大來寫
因為眼神最傳神,最能體現心情和想法。寫好了眼睛、眼神,人物的神態就寫好了,人物也生動了。
例:課上,正在電風扇的呼呼聲中迷迷糊糊的他被老師叫了起來回答問題。他站起來,極力撐開雙眼望著老師,在聽到背後同學重複數遍之後,他好像忽然 「活 」過來似的,恢復了平日的靈性,黑溜溜的一對眼珠子在他的大眼眶裡滴溜溜不停轉著,一會兒左顧右盼,像在尋求援助,一會兒又若有所思,像在專注思索,他終於等到來自背後同學的幫助,他開始翕動嘴唇,結結巴巴地回答起來,勉強得到老師 「赦免」後,趁老師轉身寫字的時候,他得意地扮了個鬼臉,同時轉身向後面作了一揖。
人的一哭、一笑、一瞪眼、一皺眉、一撇嘴、一搖手等神態和動作,都能反映出人物當時的心情以及他的性格特點。把人物在不同場景中的不同神態描寫好,就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外貌、語言、動作、神態、表情五個系列到此更新完畢,未看到全篇請點擊我的頭像查看以往發布內容。
關注我,持續更新更多語文學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