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在上海中心37層的觀復博物館裡,掛出了世界上最高的航空博物館。與我們參觀的傳統博物館不同,它是一個私人博物館。首屈一指的是北京,是建國後我國第一個私人博物館,上海中心的這個是第二個。著名文物收藏家馬未都先生,為建造這座位於摩天大樓中的博物館,他先後到上海中心參觀了40多次。
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最後一站展館前播放的一部紀錄片,馬未都在片中說,要把這裡打造成:一個博物館,來之前不能想像,來後不能回憶。
博物館位於上海市中心37層,距地面約169米,1樓大堂設有電梯通往博物館大門,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博物館。儘管上海市中心有632米高,但從37層樓高的博物館入口看出去,視野仍然很好,只是白天的霧氣確實影響了能見度,所以沒怎麼拍到外面的風景。
「觀復」二字,取自《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一切都要這樣做,我們要這樣做。」我們所說的觀復,就是「反覆觀看」。上海觀復博物館分為以下幾個主要展館:瓷器館,東西館,金器館,造像館,以及最後一個臨時展館。
進博物館前是一堵金剛噴砂做的文字牆,來看博物館的網友最喜歡拍的一面牆。上邊都是密密麻麻的生僻字,忍不住要懷疑自己的學歷。這座博物館的門票100元應該是上海最貴的了,畢竟上海博物館所代表的上海的大多數博物館、展覽館,都是免費的。但到這裡來的遊客還是不少的,根據我當天的觀察,遊客都是年齡層的。
館內有一條不往回走的參觀路線,第一個是瓷器館。館舍面積不大,介紹了我國宋代、明代、清代等幾個瓷器盛行的朝代的代表作品。比如瓷枕頭,瓷瓶子,筆洗,梅瓶子,杯盞等。
展覽的分類也比較清晰,龍泉窯、定窯、越窯、磁州窯、鈞窯等從南向北八大窯系都涉獵其中,白釉、紅釉、粉彩、青花令人目不暇接,瓷器晶瑩剔透,光彩照人,不得不感嘆古人的審美在今天依然可圈可點。
該展館是上海觀復獨有的02東西館,位於上海這個「海納百川」的國際大都會,又一次別具一格。十八世紀中國處於康乾盛世,歐洲剛剛從文藝復興走向工業革命,海上貿易發達,促進了東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所以到了那個時候,許多西方貴族對中國瓷器的追捧達到了頂峰。展館內展品多為東風西漸。
如此處展示的瓷器均為西畫技法,所繪主題卻是中式人物與故事,不知是當時外國人所喜愛的花紋,本人還是偏愛大氣簡約的純中式瓷器。對面的牆上掛著西式油畫,還有一排黃花梨木製的洛可可式西式紋理座椅和櫥櫃,看起來很有價值。
本館應該是網友們之前去過的照片中出現篇幅最多的館了,重磅!進了屋,被一屋子金子般的光亮照得目瞪口呆!本來只要設計得好,黃金也可以不俗氣啊。在參觀其他博物館之前,儘管古代金器也能見到,但數量之大,種類之多,就像觀復展出的金器一樣,從未見過。
作為人類財富的標準,黃金一直都沒有變過,金館的展品也包羅萬象,從先秦髮飾到明清金器,時間跨度之大也令人嘆為觀止。本來大明貴婦們已經開始用非常fashion的鏈條包裝,絕對秒殺某C某H限量版;各種燒金藍累絲的玉石鑲嵌、寶石髮髻、髮釵、搖擺、簪子、耳墜、臂釧等,無不讓人覺得詞窮。在不大的展館裡,來自參觀者的各種「好美啊」「好美啊」的讚嘆層出不窮。
是的,這個櫥櫃有兩面。在前面看展品,跑到後面看,又是另一種;雙面設計做得天衣無縫,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很有趣。
這是各大展館中設計效果最好的地方。還記得馬未都先生在紀錄片中介紹:要把這裡設計得像一個小石窟,讓來賓們忘記了此刻身在高樓鬧市。入口有唐風團花的光影投射,造像館的光線偏暗,各種不同年代的佛像、石碑都在較小的空間內展示。很多展品來自北齊,那是一個崇佛的年代。
經過一個小門,展廳裡也設計了一個小洞,天花壁畫,上部是精美的天花壁畫;非常有特色的是,這裡的幾尊佛像都配有經文播音,而且只在你走進佛像之前播放,不影響其他參觀者,非常別致的沉浸式參觀體驗。
從2020年9月19日至2021年9月12日,在此舉行的是「時和歲豐慶太平-館藏吉祥寓意器物專展」,展示了具有特殊寓意的各種吉祥紋飾文化古代精美器物。其中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裡面那口清雅的琺瑯畫方形鍋,處處顯露著富麗堂皇。
出館後,另有一個展廳免費開放。大多數這兒都是現代藝術家的作品,展示的同時還可以出售。這個展廳比觀復館裡的觀復館視野要好得多,窗外是滾滾黃浦江。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環路479號上海中心大廈37樓
交通:地鐵2號線陸家嘴站6號口出
門票:100元(網上提前2小時購買80元),60歲以上老人憑證件半價,兒童免費;中文講解:400元一次
入場券:周一10:00-17:00(16:00停止售票)/周二到周日10:00-18:00(停止售票)